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纺纱学课程建设阶段性总结武汉科技学院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纱学教学研究小组2007.4.10目 录一、课程简介1二、课程建设、教学活动阶段性总结1三、纺纱学教学大纲2四、纺纱学课程教师队伍情况2五、实验室建设状况4六、开设实验情况4七、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5(一)教材5(二)教学参考书5(三)自编辅助教材6八、教学进度、考试(试题成绩及分析)等课件6(一)教学进度表6(二)作业库6(三)课程的试卷、成绩记录表、成绩分析、教学任务等课件6九、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7(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7(二)纺纱学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创新7(三)考试工作的改革8十、教学研究活动8(一)编写纺纱学公共教案说明9(二)编写纺纱学补充教材9十一、学生评教,同行评教、领导评教9十二、教学研究活动10十三、其他教书育人活动材料11十四、课程35年建设目标及规划11(一)课程存在的不足11(二)课程建设35年的目标及规划、打算1210纺纱学课程建设阶段性总结一、课程简介纺纱学课程是由建校初期的棉纺学演变而成的,经过建校30年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小纺织棉纺学课程教学到走向市场经济转型新时期的现代大纺织纺纱学,课程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建校初期,由于当时的教师队伍结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手段处于初建阶段,无高级职称也没有设立课程教学研究小组,属于传统经验型教育模式。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有教授作为课程负责人的高、中、初级不同层次的专职教师队伍,基本具备现代纺纱课程教学条件和设施,从单一的教学发展到教学研究型模式,且对湖北地区纺织学科建设的提升,对全省各级纺织教育系统的示范和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至对全省纺织产业的发展,正发挥着技术辐射作用。所学课程的数千名毕业生,正在纺织业业、研究机关和海关等重要部发挥着技术骨干作用。二、课程建设、教学活动阶段性总结纺纱学课程建设从传统的各人分散备课,各自手抄教案到现在的电子版纺纱学公共教案;从手工画制教学挂图、布印制挂图到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从在校内教学到走向省内纺织行业教育系统的领军示范教学,乃至对全省纺织教育形成一定影响力和提升的课程,这其中浸透着二十多年来校、系各级领导主管部门和全体任课教师、教辅人员的辛勤汗水。在迎接2006年国家教育部对我校教学水平检查评估之际,纺纱学课程的教学要全面总结和审时度势,为今后建设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二十多年的成功经验是:1、领导重视,课程建设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从1998年国家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后,纺纱学课程建设开始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从教学任务的安排布置到备课、教案、课堂教学、实习、实验、教材选用、考试模式的创新等逐渐规范和提高,已形成了一整套规章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得到了每位任课教师的认同和自觉履行。没有学校整个教学管理模式的规范,纺纱学课程建设就没有一个好的大环境下发展和提高,当然也就谈不上有现在的成绩。2、任课教育的认真投入,学生认真学习任课教师对纺纱学的教学工作认真投入,不断创新是课程建设的基本保证。从当今社会科学发展的观点看,没有教师的广泛参入,没有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教师为本和现代教育理念,想搞好课程建设是不可能。、教师团结、合作、砌搓教艺,交流教书育人的体会,在纺纱学课程建设中已形成风尚。例如在2004年秋季开学,纺织学教材改为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教师们响应上级号召,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认真备课,重新编写新教案,统一为“纺纱学公共教案”,要求每人都按电子版教学,这一做法,把纺纱学平台课的教学长期以来教案分散和不统一的现象得到改变,使教学节凑较齐,开课班级教学内容和进度一致。在统一教案的前提下,教学小组又鼓励各班任课教师多发挥自己的专长,创新立异,教好课程。例如第七章的牵伸力,国家规划教材中表述为“牵伸过程中,把按前罗拉速度运动的全部快速纤维按后罗拉速度运动的慢速纤维中抽引出来时,克服摩擦阻力总和所用的力称为牵伸力”,该表述方倒装句颇似西方人逻辑方式,任课教师认真理解,探索用了三种方式更适合的表述,其中最好的为:“牵伸过程中,将以后罗拉慢速运动的纤维全部抽引离析成按前罗拉快速运动的纤维,所需克服总摩擦力和阻力的力,称为牵伸力”,修改后减少4个,逻辑上更理性,更符合东方人,学生理解十分直观,且人人会被。、启发和勉励学生和教师一起上好课,共同形成教学相长的好氛围,这是建设好课程的必要条件。任课教师恰到好处地介绍企业对纺织人才的渴求,但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庸才”,老师列举很多详实的案例,使学生听后感受很深,自觉整合和端正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少班级听课时鸦雀无声,教学效果优良。3、纺纱学不断的进行创新是课程建设发展的动力教学研究小组共自编辅助教材共11本和教学光盘两件,使课堂教学内容新鲜、活泼,与纺纱科技前沿脉搏一致,新度系数(设备和技术出现年限)不大于2年,学生们十分欢迎,我省纺织行业教育培训中心也很欢迎,他们还请教学小组前往示范讲课,他们中有的教纺织的老师还到我校纺纱学课堂上听课,使我校纺纱学课程对全省纺织教育起到了明显的学科带头作用,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和提升力(详见“湖北省纺织教育中心”对纺纱学研究小组的教学评价)。三、纺纱学教学大纲纺纱学课程制定了教学大纲,且经过多次不断修改,使大纲更符合课程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教学大纲内容见“纺纱学课程建设档案”材料之一:“纺纱学”教学大纲)。四、纺纱学课程教师队伍情况本课程共有教职工9人,其中专职教师6人,实验技术人员3人。纺纱学课程是我院纺织工程专业平台课程之一,目前师资队伍结构合理,骨干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配备呈现老中青和高级、中级梯队: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较高,敬业精神强。在教书中注重育人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受到学生的好评。课程教学小组全体教师十分注重知识更新的提高,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有效地促进了课程建设。1、师资队伍结构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55岁以上35-55岁35岁以下8102702、课程负责人情况负责人姓名张尚勇,男,40岁,纺织工程专业,教授/硕导3、骨干教师情况姓 名性 别年 龄职 称近三年来开设(主讲)课程名称张尚勇男40教授纺纱学 纺织工艺概论 林子务男57教授纺纱学 纺纱工艺与环境向新柱男51教授纺纱学 叶文祥男43副教授纺纱学 纺织专业外语凌文漪女40副教授纺纱学 纺织工艺与环境 纺织专业外语徐少范男56副教授纺纱学 纺纱质量控制4、任课教师近三年来公开出版、发表的有代表性的专著(教材)、论文序专著(教材)、论文名称发表、出版时间及刊物出版社名称鉴定、获奖及评奖情况林子务1An Investigation into Worsted Yarn Production fron Wool on Cotton Spinning System2004年5.23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学术交流论文被国际三大拾索“ISTP”全文收集2纺织企业现代管理2002.9 中国纺织出版社全国纺织畅销书3C4梳棉机波浪隔距与细纱质量的关系纺织学报 2001.6获新时期全国优秀论文成果二等奖、湖北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4状态维修法在梳棉维修中的应用全国第一届棉纺技术改进研讨会专题报告 2002.8获人国棉纺梳棉技术进步研讨会优秀论文奖5意大利MIX/G型混条机的工艺性能分析毛纺科技2001.6徐少范1一种新型刺辊条的梳理实践纺织器材 2003.4期入选“中国科技发展论坛”书籍2减少涤棉品种经纱毛羽的浆料配方优选四川纺织科技 2004.113棉纺质量控制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4全国纺织畅销书叶汶祥毛纱热熔上浆初探毛纺科技 2001.4凌文漪细纱捻度相关因素棉纺织技术 2000.6以上论文复印件见课件汇总五、实验室建设状况纺纱学课程中的实验环节,大多数在校内相应实验室中进行和完成,这得益于我校前几年就以建成了“湖北省新材料及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有从纺织材料到机织针织物等织物的所有工艺及测试分析仪器,有小型纺纱样机、机织样机等各种实验设备,总价值1000多万元。其中纺纱实验室有:纤维物理实验室、纤维成份分析研究室、纱线实验室、棉纺工实验室、后纺(准备)工艺实验室等6个,纺纱仪器,样机机台共200多台(套)左右。有新一代的多功能花式捻线机、细纱小样机等多种纺纱实验设备或设施(部分设备见图1 6),能从事棉毛麻多种纤维的性能分析、测试和纺纱各工序半制品、成品的质量分析、工艺实验和研究,除完全能满足纺纱学课程教学实验环节的需要之外,还作为开放性实验室向学生和社会开放,目前已有本埠同行业军需纺织厂和其它院校来实验室进行纱线相关的实验和研究(如华中农业大学棉花种植课题组和该校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3604厂等多单位前来实验、研究)。实验室教辅人员文化素质高,有硕士学历的中级人员1人,高级工程师2人,中级职称和高级技工的2人。六、开设实验情况纺纱学的教学内容与实验环节紧密结合,开设实验和进行情况如下表:纺纱学课程开设实验及进行情况序号实验名称实验条件完成地点1配棉实验有46种产地的原棉样品在生产实习基地进行2棉卷结构分析有棉卷实物12卷校内3棉生条含杂和棉网分析有生条500g左右实验室进行4毛条含杂分析有500g左右的毛条或化纤毛条校内5并条、粗纱、细纱、精梳牵伸各部件的配置、功能、摇架加压和失压的操作实践在花式捻线机、细纱小棉机或有牵伸加压装置机构的工序机台上进行校内和江南实习基地6转杯纺、环锭纺、传统粗纱机、传统清棉机,并条机、条卷机、并卷机、精梳机等成形装置的生头、卷绕成型过程观察有相应的机器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7毛纱、棉纱强力、条干、毛羽、棉结、毛粒的检测有棉毛纱实物,在相应实验室和仪器上实验校内实验室以上实验内容大多数在校内实验室完成,少部份以后利用下厂实践或实习时完成。从近几年的实际看,大多数纺纱学实践环节的实验完成得较好,增加了知识的加深,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了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对学生走向产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七、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一)教材课程教学选用“普通高校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书名为纺纱学,杨锁延主编,由全国纺织系统权威出版机构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见“课件汇总”中的复印件(封面、前言、目录全文、正文第1页和最后一页P335,封底,共13页复印纸页)。(二)教学参考书纺纱学课程的参考资料,均系最近几年全国出版有代表性的同专业本科教材,见下表:纺纱学课程教学参考资料序号书名作者、主编出版社、出版日期备注1现代棉纺技术基础刘国涛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52棉纺设备陆再生1999.6中国纺织总会教育部组织编写3棉纺工艺原理陆再生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