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1页
第2页 / 共131页
第3页 / 共131页
第4页 / 共131页
第5页 / 共131页
第6页 / 共131页
第7页 / 共131页
第8页 / 共131页
第9页 / 共131页
第10页 / 共131页
亲,该文档总共1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课 学习着,快乐着!第一周 第一课时 任相利教材1、 学习着,快乐着!2、 认真上好体育课(学会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3、 游戏:缩小包围圈课时目标1、 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然流入出那种喜悦之情。2、 在上学期学习的基础上,懂得学习和锻炼的态度与行为后,进一步强化常规习惯的养成。3、 利用游戏再次激发感染学生,使学生确实体会到体育的乐趣。课的顺序时间分配课 时 内 容运 动 负 荷指 导 与 练 习 法次数时间一8分钟一、课堂常规:1、 教师上课、师生问好2、 语言导入引出课题学习着,快乐着!3、 利用多媒体:录像1次1遍一、通过录像,结合教师的提问,分组进行讨论,看那一组说得好。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在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预期目标:通过录像与分组讨论学生能够对录像中的几种学习方式产生向往,从而知道学习体育是一种乐趣。二18分钟认真上好体育课1、 提问:谁知道怎样才能上好体育课?体育课上应该注意些什么?通过提问引入学习内容、学会测量自己的身高与体重。2、小幽默:(录像)教师利用多媒体。分别找一个体重非常重的人与非常轻的人、非常瘦的人进行测量试验;相5分钟11分钟1、结合教师的提问:学生会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此时教师要多多给予表扬与鼓励。2、 结合录像小幽默:让学生学会测量自己的身高与体重;从而在自己的心理产生一种我也想试试的感觉。3、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课时顺序时间分配课 时 内 容运动负荷指导与练习法次数时间信这时学生会精力集中的,此时也是学习新内容的最佳时机。3、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分组进行测量试验。预期目标:懂得测量的正确方法。三12分钟三、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游戏:缩小包围圈。 让游戏者围成一个圆圈:两手放在背后做围墙,中间的同学可以在圆圈内随意穿行,在规定时间内“围墙”必须将中间穿梭的队员围困起来,否则穿梭队员获胜。三、场地教师利用哨音指挥学生,鸣哨后即可围困。作围墙的队员必须手背在身后。预期目标:激发兴趣,学生随时能做出反应,以及围墙队员的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四2分钟1、 音乐伴奏小小兵学生放松。2、 讲评3、 下课:师生道别1、 师生共舞;2、 练习队形,成三点集合。3、 师生共同小结,学生也能做到有主见、公正评价。场地器材多媒体教室实验室预计运动负荷平均心率120/分预计密度全科密度基本密度50%30%课后小结第二课 击中活动目标第一周 第二课时 任相利教材1、 队列、队形练习:走成圆形、三角形、蛇行等队形。2、 游戏:击中活动目标课时目标1、 通过对队列队形的练习,使学生找到良好的位置感: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我们的团队有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的观念。2、 游戏培养学生的躲闪能力、灵敏、协调与反应素质。3、 使学生懂得描述自己参与活动的愉悦心情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课的顺序时间分配课 时 内 容运 动 负 荷指 导 与 练 习 法次数时间一5分钟1、课堂常规:2、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课的开始可以运用一个小游戏:“抓手指、刮鼻子”。语言导入:同学们,我们班里谁的反应最快啊?想不想试试你的反应能力怎么样?一次队形:散点集合。学生自愿组合:两人一组,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练习。预期目标:利用语言倒入、引起学生注意。二14分钟(一)队列队形练习1、 走成圆形;2、 走成三角形;3、 走成蛇形。分钟分钟场地:教与学的方法:1、 教师引导学生在事先画好的场地上进行活动;2、 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3、 分组循环走完几种场地;4、 教师提问:除了这几种队形,你们还能走出什么样队形?(看看哪个小组有创意,学生分组练习)。课时顺序时间分配课 时 内 容运动负荷指导与练习法次数时间5、学生交流、演示:选出创意小组,教师及时表扬。三17分钟(二)游戏:击中活动目标做法:学生分组:一组是打击者,一组是活动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比一比还剩几个?多者为胜出小组。如图:教与学的方法:1、 教师简单介绍游戏的做法并分组。2、 在规定时间内进行;3、 交换后:评出成绩。4、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如何智取,教会学生运用智慧。5、 启发提问:谁能想出不同的游戏方法?允许学生讨论、然后交流。也可以示范玩法。预期目标: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愿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大胆设想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玩法:在游戏中体验胜利的快乐。四4分钟4、 放松活动小小机器人。5、 讲评6、 下课:师生道别4、 师生共舞;5、 练习队形,成散点集合。6、 师生共同小结,学生也能做到有主见、公正评价。场地器材小排球10个录音机1台预计运动负荷平均心率120/分预计密度全科密度基本密度50%30%课后小结第三课 我与大自然第一周 第三课时 任相利教材1、 花样跳长绳。2、 游戏:我与大自然。课时目标1、 学习并掌握跳长绳的技巧,通过分组研讨学生自己创造性的开展跳长绳运动,并从中寻找更多的技巧与花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 游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探险、不怕困难的优良作风。课的顺序时间分配课 时 内 容运 动负 荷指 导 与 练 习 法次数时间一6分钟课堂常规:语言导入引出课题花样跳长绳。提问:“谁会玩这个”?“我” “我”“我”“好”小游戏:起跑绳一次4分钟队形:散点集合。教与学的方法:由教师带领学生每人用一根跳绳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绳操。预期目标:利用语言导入、引起学生注意。二15分钟花样跳长绳。1、 双摇单人跳。2、 双摇双人跳到多 人跳。练习队形:自由组合。教与学的方法:5、 完成普通的跳法;6、 团队之间展开比赛跳;7、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讨论:创想各种各样的跳法;8、 团队之间展示自己的创新跳法。预期目标::集体智慧、共同提高、合作学习、团结向上。课时顺序时间分配课 时 内 容运动负荷指导与练习法次数时间三15分钟游戏:我与大自然做法:学生听到哨声后,分别出发:沿途要经过独木桥、小河、小树林、山洞。放信号后第二名队员接着作练习,拣回野果、翻过城墙、交到团队。看谁先把野果全部带到团队中。场地:教与学的方法:1、教师介绍做法后,找学生尝试示范。2、教师鸣哨后,学生出发。3、在长途跋涉中要鼓励学生动脑筋。4、教育学生要勇敢顽强、各小团队要互相鼓励。预期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尝试合作创新、勤于思考、勇于探险。四4分钟7、 放松活动:音乐伴奏春天在哪里。8、 讲评9、 下课:师生道别学生分站到圆圈上教与学的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在音乐伴奏下作放松练习。2、师生互评预期目标:身心放松,轻松自然。场地器 材跳绳若干根(长)小垫子2块体操凳:2条;跳箱:2个铁圈:2个预计运动负荷平均心率120/分预计密度全科密度基本密度50%30%课后小结第七课 丰富的课外活动 xxxxx 任相利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反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发行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影响的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羁绊。 因此,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采用学生自我安排,自我调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景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上课前教师提示学生:“今天的体育课就象我们平常的课外活动一样,由同学们自己安排活动的时间,老师只提供活动的内容,同学们听清楚。” “活动的内容是:1、基本部位操。2、沿地面上直线或看远处目标用前脚掌走。3、游戏:老鹰捉小鸡。我们把全班的同学分成三组,三项内容轮换进行,最后我们看一下那个组任务完成的最好、质量最高”。接到这样的任务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己的创造能力,同时,在以自我为主体的课堂中,学生的个性的张扬,能力得到培养,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优秀的思想品质得以养成。教师的作用就是在课堂中适当引导,及时提醒,对发现的技术问题及时纠正,对发现的不良现象也能个别进行说服教育,体现分层教学的目的。本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学生的想象和主观能动性,自己驾驭课堂上所学内容,通过和谐、宽松、民主的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体育的乐趣;在活动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活动中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发展能力的空间,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勇敢、顽强和应变、创新意识及体验对抗的身体和心理感受,培养学生自控能力和自我表现意识,培养学生相互理解、尊重、支持、帮助、协调配合的优良品质及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和谐关系。一年级下学期体育课教学设计周次3节次1日期执教人教材课题:丰富的课外活动1、基本部位操2、沿地面上直线或看远处目标用前脚掌走3、游戏:老鹰捉小鸡教学目标1、发展学生各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和身体的协调性。2、培养学生正确的行走方式,培养自控能力和自我表现意识。3、进行各种奔跑、移动、躲闪、急停、转身等活动,发展学生身体灵敏、速度、反应、协调等活动能力。4、培养学生相互尊重、互相关爱的合作精神及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学难点、重点培养自控能力和自我表现意识。课的顺序时间分配课的内容运动负荷指导与练习法次数时间一 12谈话导入,创设学习氛围:同学们天天参加课外活动,今天的体育课由同学们帮老师安排一下,老师只告诉同学们活动的内容。1、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分组的讨论。2、基本部位操。1)上肢运动2)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