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写给教育、民政相关部门工作者及广大教育工作者们的一封公开信尊敬的教育、民政相关部门工作者们,敬爱的老师们:您们好!非常感谢您们能用宝贵的时间来阅处此信。我是一名已参加工作三年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在这里,学生想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与您们分享一下自己对教育、校友捐赠方面的一些浅见,让您们见笑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少年强则国强。教育,乃国之大事。而要做强教育,必然要增加教育经费支出。那除了加大财政投入,若能争取更多社会资源特别是校友捐赠来支持教育,将大大有助于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一般来说,影响校友捐赠的因素主要有:第一、校友经济能力,特别是成为社会各行业杰出人才的校友人数,培养人才是校友捐赠的首要保障;第二、校友对母校的感恩之情,知恩图报是校友捐赠的强劲动力;第三、激励校友捐赠的方法,激励方法是促进校友捐赠的长效机制;第四、捐赠活动和项目的策划,活动和项目策划是校友捐赠的推动契机。一、培养人才方面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增强师资力量,改善教学条件等等对培养人才固然重要,而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却更不应忽视。不能因材施教是对学生潜能的无情扼杀,不能学以致用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度浪费。因材施教,重点在于挖掘潜能,培养特长;学以致用,重点在于发挥特长,专攻术业。(一)因材施教、挖掘潜能、培养特长挖掘潜能,培养特长与加强素质教育息息相关。开展素质教育,可通过注重开办各类兴趣特长班,重视举办学术实践竞赛及引导学生社团积极健康发展等等来加强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至于开展素质教育的具体操作方法,应是老师们的拿手戏,宜根据各地各校的具体情况来逐步探索推进。只要真的认真做,就不愁方法少,不愁做不好。然而,是否能真正做到重视素质教育,关键问题在于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意愿如何。而学校的管理者最在乎的莫过于,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和上级部门对学校的考核。社会评价关系到生源和学杂费收入,上级考核关系到上级领导的评价和经费拨款。1、社会评价方面社会对学校、对人才的评价观念是长期逐渐形成的,在短时间内难以有很大改变,影响社会对学校评价的关键因素在于学校的办学成效如何,培养人才的情况如何。而社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评价标准,目前普遍看重学生的学历和专业技术资格。(1)学历方面。社会上工作岗位对学历要求的自发性较强,可控性不大,而相关部门相对容易进行调控的是如何让学生获得学历,这就要说到了如何招考和毕业的问题。关于招考,由于教育资源整体不足、分配不均,和中、高考自主招考模式尚未成熟的现状,为公平起见,“分数就是王道”的“一刀切”统考统招自然成为主流。但是,选拔性统考会带来“分分必得、名名必争”的应试教育。统考统招虽在较大程度上照顾了形式上的教育公平,却容易使学生因备考所谓的“终身一考”而“一切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成长过程中过于忽视自身的特长培养、身体锻炼、心理发展和人格塑造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无疑是极其不利的。孰轻孰重,不可不察。因此, 要促进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就要加大综合评价、自主招考和社会化考试的尝试步伐,并坚持稳步推进。只有随着综合评价、自主招考模式和社会化考试的逐渐成熟,统考分数不再是高校招录的单一标准,那学校才更愿意、家长才更支持、学生才更可能去积极发展素质教育。目前呼声颇高的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应是破除“一考定终身”的一大利器,值得大胆尝试推行。关于毕业,要求高校严格课程考试制度,增加专业课程难度,从而提高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并引导学生抓准努力方向去刻苦钻研,做到专业学习精益求精;要注重提高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和科研成果的要求,从而提升学生的学术和实践水平,增强其创新和科研能力,以促进培养专业、高端人才。(2)专业技术资格方面。适当提高特定行业对专业技术资格的要求,增加资格考试难度,以促进提升整体人才素质及行业发展水平。最新的司法考试改革,就是颇有远见的探索,是值得肯定的尝试。同时,要求高校加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指导和培训,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特长来考取相关的专业技术资格,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随着相关部门引导特定领域、行业提高对专业技术资格的要求,社会对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求也会逐渐提高,这样可促使学校重视开展素质教育,加强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以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2、上级考核方面上级部门对学校进行考核是政府引导学校办学方向的重要手段,考核方法具有较大的可调整性。因此,要促进学校增强开展素质教育的意愿,就要敢于探索、尝试倾向素质教育的考核方法。特别是,对中学要减轻对中、高考高分人数和升学率的考核份量,尽可能避免各校为了高分、高升学率而过度强调应试教育;对高校要加重对学生创新和科研能力的考核份量,从而促使高校重视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扩建、扩招。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总体的教育资源是相对稳定的,不会因各校在竞争中的此消彼长而出现很大变化。要合理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就必须正确引导学校办学方向,注重优化教育资源分配。而目前,各中学、部分规模较大的小学对高分、升学率的比拼,以及部分高校对办学规模的过度追求,非但不能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反而可以说是在“内部消耗”,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舍本逐末,从而大大助长了应试教育,更是在浪费教育资源,难以做到因材施教,难以培养学生特长,极不利于培养杰出、尖端人才。(二)学以致用、发挥特长、专攻术业发挥特长,特别要注重在中小学阶段通过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特长,让学生有更准确的自我认知、更清晰的兴趣爱好,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有更明确的方向,以免一些学生因错误选择院校、专业而造成难以读好大学的无奈。专攻术业,特别要注重在大学阶段让学生通过系统、专业的学习来掌握好相关领域方向的专业知识技能,毕业后能找到自己喜欢、擅长的工作,做到学以致用,并为明确的发展目标而不懈奋斗,以成就自我,奉献社会。要引导学生发挥特长、专攻术业,学校就要重视指导中、高考报考和大学生就业。中、高考报考和就业选择,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是影响其人生发展方向的关键抉择。中考报考要特别注重中专的学校、专业报考指导,高考报考则不应忽视大专的报考指导。因为在报读中专、大专的学生中,大多数人的考试总成绩较差(常被称为“差生”),个人的综合学习能力本就不全面,若又不能引导其集中精力专攻感兴趣的专业而学成一技之长,那他们日后要很好地在社会上立足的难度就更大了。然而,除了人们较为熟知的一些文艺、体育类特长外,学生的思维力、行动力、创造力以及各种特有的天赋是很难靠学生自己和家长去挖掘和引导的,学生和家长也很难比作为专业教育者的教师能更准确地判断什么样的性格、条件和能力适合攻读什么专业、走向什么岗位,故报考和就业指导的重任就义不容辞地落到了学校和老师的身上。而现在学校普遍的做法是中学举办报考指导讲座,大学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课,操作起来大多是大讲堂的方式,轻轻飘过,流于形式,难以保证指导效果。所以,既然是要引导学生发挥特长、专攻术业,就必须强调个别性、经常性指导。而且,若真能做好对学生的个别性、经常性指导,就不会仅局限于报考和就业指导了,那必然对引导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亦颇有帮助。再者,个别性、经常性指导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可大大避免其产生极端的心理及行为。而目前学校里,通常只是中小学的班主任和大学的辅导员才有管理学生、关心学生人生发展的工作任务。但是,班主任负责一个班级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七八十人,辅导员常常要负责三五个班级、一两百人,他们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并处理班级日常事务和学校行政事务后,很难再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对其负责的全部学生进行充分的个别性、经常性指导。因此,“人人都是班主任,人人都当辅导员”就不得不提了。让每位老师都有责任去关心学生的人生发展,每人负责指导一二十名或更少学生,每月、每学期定期或不定期对自己负责的所有学生都进行一定次数、时长的指导。对于个别问题较大的学生,老师再与学校领导、家长以及有能力的同学合力对其进行引导和帮助。更值得一提的是,高校的专业课老师与目前的一般辅导员相比,更有能力为学生提供详细有效的专业性指导。再者,中小学可参考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其特长科目,并根据学生个人意愿为其安排指导老师。这样,科任老师可凭借自己对相关领域较为熟悉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方向提供更明确、更准确的指导。这样一来,“人人都是班主任,人人都当辅导员”一旦产生效果,可让更多学生在老师的时常关心和用心指导下顺利成长,并培养兴趣特长,明确奋斗方向,从而让其发挥特长,专攻术业。如此,可让“差生”不差,“优生”更优。专才竞优,百花争艳,精益求精,以增国力。此等景象,岂不美哉,岂不壮哉?总而言之,相关部门可通过加强推行综合评价、自主招考和社会化考试,增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难度以及对学校进行考核时注重倾向素质教育等等,促使学校增强开展素质教育的意愿;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个别性、经常性指导,因材施教,引导其学以致用,从而把尽可能多的学生培养成社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二、知恩图报方面要让学生知恩图报,必先让其知恩;而要让学生知恩,必先让其不生怨。但是,如果“差生”(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学校受到歧视和伤害,“优生”(学习成绩较优的学生)步入社会后觉得“读书无用”,他们就都极有可能对老师、对母校生怨。(一)“差生”在学校受到歧视和伤害的情况这类情况大多发生在中小学,以下情形较为常见: 1、按成绩分优差班。以学习成绩来分优差班,容易让整个学校在无形中形成“唯以分数论英雄”的风气,使应试教育“深入人心”。这显然是仅仅为了高分、高升学率而人为造成了教育不公平,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差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2、任课老师私办课外辅导班。课外辅导班本来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若还是任课老师开办的,参加的大多是其任教班级的同学,那不仅会造成学生的攀比心理和家庭经济压力,而且容易出现任课老师为了体现其辅导班的效果而“把学校课堂搬到辅导班”,对学校的日常教学却不尽其力。这样,必有不少学生没能参加辅导班或参加了辅导班却因辅导费而产生较大的经济压力,他们若此时对老师、学校生怨,则不足为奇。如此,教育公平,从何谈起? 3、公布升学考试之外的平时考试、测试的成绩和排名。公开表扬高分学生本是无可厚非,但公布全部学生的平时 成绩和排名,则大可不必。特别是老师公开宣读成绩并让 所有学生走上讲台领试卷,这可说是在让“差生”公然出丑,让其自尊心极受打击,容易使其产生严重心理阴影,影响 极坏。“差生”这样被迫走上讲台领试卷,极有可能对老师和“优生”产生疏远和反感心理。4、 因学生犯错误而当着家长和同学的面公开批评 学生,或让学生公开检讨。中小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性格, 思想容易产生变化,因而时有出现一般的叛逆、错误行为应属正常。若老师在学生犯错时,不是尝试去分析其犯错的原因并加以开导和帮助,反而公开批评学生,让学生公然出丑,给其贴上“不良”标签,这不仅不利于引导学生去正确 面对并及时纠正错误,更有可能导致个别学生的叛逆心理 愈加严重而容易出现极端行为。 5、体罚,包括校长、老师、保安等学校工作人员对学生的变相体罚和有意伤害。体罚的危害毋庸置疑,无论是出自于对学生多好的动机,都不应该以给学生造成身心创伤为代价。要有效防止发生体罚事件,就要真正下决心去处置、制止体罚行为,用铁的手腕处理体罚事件。若能做到,凡体罚属实者,必予处理,绝不姑息,轻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