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谱的历史价值中国家谱,于今人又什么价值?这是值得探讨的 问题。从存留至今的家谱疑信相渗、精华与糟粕同在 现状来看,家谱对今人具有以下两方面价值:1、家谱的历史价值。作为家族繁衍、活动档案材 料的家谱,保存了历代不同地区与世系活动相关的丰 富资料,它对于相关学科,诸如社会史、移民史、人 口史、地方史等都具有史料价值,这已为众多的 有识之士所论证。几十年前,史学大师顾颉刚识为:我 国史籍之富,举世无比。然列入公认的官修正史,由 于种种原因,自今论之,尚难允称信史。今青年治史 学,当于二十五名外博求史料,取精用宏、成就当非 前代所可比。而今我国史学领域有尚待开发的二个大 金矿,即地方志和族谱。它一向为治史者所忽视,实 则其中蕴藏无尽有价值的史料,为正史所难于悉纪而 不为人所知者”。当然,顾颉刚所说的忽视”状况现在 已有改变,重视家谱史料价值的学者已日渐增多,见 诸文字者不少,勿庸赘述。作为史料价值,要在求真 求实。尽管家谱修撰早有“信以傅信,疑以傅疑”、“循 实记载”、“置诸阙疑”等主张,但是,出于种种家族利 益的考虑和显耀门庭的诱惑,谱学界的伪俗之风在每 一朝代都存在,因此,用家谱史料,必须严格甄别真 伪,不可全信全疑。2、家谱的文化价值。家谱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历 史的长河中,已经形成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 的谱牒文化,它对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 模式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过:中国人民说王道 是顺乎自然,换一句话自然力便是王道,用王道造成 的团体便是民族”。中华民族就是在自己独特的环境 中,经过几千年的蕴酿由众多族源融合、自然形成的 以汉族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相对独立共同 生活的地理生态系统,漫漫历史长河的共同创造,彼 此密切交往不断分化和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也产生了千枝一本,万水同源的民族凝聚力。今天炎黄子孙已经走向世界,遍布五大洲168国 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人已经超过5500万。我们是相同 的血缘共有一个家,黄皮夫的旗帜上写着中华。”尽管 他们之中已有不少人入籍于所在国,但对大多数人来 说,国籍认、政治认同的改变,并没有改变他们的民 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据统计:1996年世界共有华人社 团9255个,(世界性的华人社团就已超过70个)其 中属于亲缘性的宗亲社团占了 34%,有3147个。海 外宗亲社团是民族感情和民族文化凝聚的产物,他们 有强烈寻根的愿望,每当我们看到,一年一度,人们 远涉重洋,不远万里,沤庥于沮水之滨、桥山之巅的 华夏始祖轩辕黄帝陵前,共告五洲风雨疾,华夏有炎 黄”,这就是血浓于水”的情感。台湾有一位研究神农 文化的学者叫姜竹,他说:台湾同胎是非常崇拜炎帝 的,那边的炎帝神农庙有121座,每年神农圣诞日(农 历四月二十六日)总要进行一次祭祀活动,以表达炎 帝子孙的爱国之心。目前,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都 有烈山宗亲会,这样,在海内、海外、香港、台湾, 炎黄两帝已成为维系中华民族情感的文化纽带了”。炎 黄共祖的文化认同,是以姓氏溯源的谱系为根据的, 古老的世本和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启其端, 历代的姓氏谱系扬其波,它深入人心,代代相传,成 了民族集体的潜意识,这正是谱牒文化所发挥的作用。 家谱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文 化价值的角度考察,应该著重考察谱牒文化产生、发 展的过程,现象、规律、社会影响和作用。谱牒文化 有相对的独立性,不能全用史料价值的标准来要求它。 比如攀援历史名人为始祖的现象,从历史价值的角度 考察是不可取的,但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考察,它又往 往起了名人效应,凝聚、鼓舞族群的作用。又如同宗 共祖问题,从历史的真实看,任何一个姓氏,其来源 都十分复杂,历代改姓、赐姓、冒姓层出不穷,欲求 血缘的绝对纯洁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作为已形成的文 化认同是可邓小平必深究和苛求的。所以今天的谱学, 既要重视历史价值的开掘,又要重视文化价值的开发, 我们在实际运用中,更要注意发挥家谱在凝聚社会群 体,增强民族凝聚力,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实 现祖国统一大业、为振兴中华和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 友好往来,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家谱产生家谱是人类以血缘为核心亲缘关系的投影,若从 人与群体联系观念形成的角度考察,起源相当久远。 现在人类学研究的成果已经表明:在人类进入文明社 会以前,血缘关系是人类群体最初、也是最重要的纽 带。人类最初出现的群体是榛榛狉狉、群居袭处”的 原始群,此时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纯是浑然之群。 按照古人类研究得出的结论:在人类存在的三百多万 年历史中,约有二百九十万年是处在原始群时期,到 了距今十多万年时才开始产生氏族制度。浑然的原始 群,开始分为若干小群,而且演进愈深,分析愈细, 辨别亲疏的族群观念也随之产生,故人之相仁遇也, 始于知生我之母。知有母,则知有与我同母之人焉。 由此而推之,则知有母之母焉;又知与有母同母之人 焉。亲族之关系,盖由此而昉也。这也就是后来作为 家谱核心和基本内容世系的萌芽。血缘亲疏的辨析,族群世系的认同,应是谱牒产 生的根源,口述口传的世系,正是家谱滥觞。古有瞽 矇主诵诗,并诵世系”之说,吕思勉考证,瞽矇之职, 盖尚在小史之前。”可见了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确有 口述家谱的存在。我们追溯家谱产生的源头,可以发 见家谱(严格地说只能是口述族群世系)、最初的功能 就是辨析亲疏,凝聚族群,优化生育,即所谓亲亲以 相及”。此后万变不离其“别”与“聚这两个基本功能的, 但随时代推移,社会制度不同,其具体内涵和所起作 用也不一样。”家谱发展及其功能嬗变的脈络,大致可分为周代、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以后几个阶段。周代实行的是宗法封建制度:“宗者,尊也。为先 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白虎通义:别子为祖,继 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礼记大传族”本来只是 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并无尊卑主从之别;而进入队级 社会,便有了宗”,也就是在亲族之中奉一人以为主, 主者为尊并有特权,他死了则由宗子继承。这样,家 谱别亲疏、明统系的功能渗进了主从尊卑队级特权, 为宗法封建政治服务的内容。周礼.春官载:“小史 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郑康成注云:系世, 谓帝系,世本之属是也,小史主定之”。辨昭穆者, 帝系世本之中,皆自有昭穆亲疏,故须辨之云。” 由此可见:周代的家谱世本之类,是属于以周天 子为首的周室宗族的,它所明的统系,是周宗室的帝 王统系;所辨的亲疏,是尊卑贵贱的亲疏。所以,周 代的家谱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 务的。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经过春秋战国战火礼崩乐 坏”趋于瓦解,特别是秦王扫除六合,旧的贵族公侯 子,失其本系”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宗族组 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到东汉时已由世族和宗 族代替了。两汉时期的政治,基本是世族地主占统治 地位,刘邦尚官,命官以贤,诏爵以功”,君统与宗 统开始分离。所以,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复建 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士族政治、魏立九品中 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选官品人,婚姻 嫁媾,士庶分明,尊卑严格,官之选举,必由簿状; 家之婚姻,必由谱系”,因而维系门阀制度的家谱特别 兴盛。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 姻的根据,同时也成为士族政治服务的工具。正因为 家谱对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发展前途、社交层次有如 此重大的作用,造假的现象应运泛滥起来,由尚官”尚 姓”“至于”尚诈”,这是利益驱动所致。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中原人口南迁,经济中 心南移,五代以后江南庶族地主势力抬头,特别是宋 明清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镇商业繁荣和商帮的出 现,推动着社会权力的进一步下称,士族宗族也向平 民宗族发展。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庶族知识分 子可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地主、 商人在社会上获得了应有地位。家谱由于失去了以前 的政治功能也由官修变为私修,内容也就更加广泛丰 富,它的功能也由政治功能向发挥社会功能的方向发 展。具体地说,私修家谱通过姓氏原始、迁徙本末、 世系渊源的展现,起着追溯宗、联宗收族,维系和强 化作为社会群体的宗族和家庭的作用。总之,家谱的产生与发展,同社会群体氏族、家 族、家庭相联系,它的功能是随社会结构、社会制度 的变化而嬗变,从社会功能至政治功能再回归到社会 功能,自有文字家谱以来,总的发展趋势是由贵族而 士族而平民,维系和凝聚的人群也越来越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