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陈式太极剑技击法门 【中国国际太极拳网 文化历史频道】太极拳跟其他很多的武术拳种一样,除拳术以外,还有器械的研习运用内容。早期的太极拳家们在拳术器械方面,大都能练就一身功夫。太极拳的器械内容,以刀枪剑棍为主,棍一般称为杆,且是长七、八尺的大杆。今以剑作为例子,分析陈式太极剑的用法与武术的关系。 剑属于一种短兵器,便于携带,利于近战。平时所说的“短兵相接”,就是指用刀剑之类的兵器,在近距离内进行搏斗。 青铜铸剑,始于殷代和西周,到了春秋时期,铸剑的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当时著名的铸剑工匠就有干将、莫邪、欧冶子,这三个人都生活在春秋时期的越国。 拳兴于齐,剑起于吴越,并不是说拳术和剑术,都是在那里发明创造的,而是说从记载来盾,拳与剑的活动,在这些地区出现得较早。著名女击剑家,就出生在越国,时称越女。春秋以后,历代著名的击剑家,多以学剑于越为荣,以示自己剑法精深。所以要追溯剑术法的属性,应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明清时代,其间我国的剑术法一直都很盛行。喜爱剑术的不仅有军中将士、武林侠客,而且有学者文人等,博及男女老幼。这就是以说明我国的剑术的属性自古就有武术和观赏表演之分,只是由于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束缚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剑术的属性各有侧重。明清之前至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冷兵器时代,剑术是以武术属性为主,观赏表演为辅;而其后随着火器的演变,热兵器的不断发展,人们用剑防身格斗的意识逐渐消退,故其武术属性已多不被人们所重视,而观赏表演健身之风却日见盛行。纵观剑术的属性演变,它并不只是局限于某一个时期、某一武术宗派,再横向来全面分析整个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演变,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自陈王庭创编太极剑之始,其宗旨亦是以技击为主,且采用了古老传统的击刺练习之法。不仅要熟练剑法、身法、步法、眼法、手法,达到剑身合一,而且对击、刺、格、洗等的实战练习要求也非常严格。诸如以香火头为目标击的是点,以悬挂的小圆环为目标刺的是环,劈的是线等。且击中有刺,格中有洗,其变化玄妙莫测,伤敌于无形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需要,拳技之勇在战场和搏斗中的作用逐渐缩小,促使武术家们不得不重新考虑练习武术的目的和发展方向的问题。因此,太极拳家开始提出了:“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口号,这是太极剑法从技击转向强身健体的启蒙思想。陈式太极剑,既有继承传统的一面,也有创造发展的另一面。为了适应不同的学习对象,陈式太极剑自然就有了技击和表演之分,随后又出现了其他多个流派。时至今日,就目前习练太极剑之芸芸众生,大都是取其姿势美观、动作优美,而只练套路不明剑法。传统剑术中的击、刺、格、洗等法早已被人们所遗落而尘封起来,对于传统太极粘剑的实战练习,问津者更是寥寥无几,剑法之精华也已到了濒临失传之机。 如今,每到一处武术健身活动场地,皆可以听到优美的旋律,看到翩翩起舞的剑穗,形如剑舞,煞是好看,很是引人注目。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提倡全民健身确已起到了很好的积极的效果,不仅强身健体、益寿延年,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生活的乐趣,一派其乐融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这自然是可喜可贺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另一个侧面感知到传统武术在发扬传播过程中所存在的严重失败。从目前的许多大型太极剑的比赛中,只是以套路、花法取胜,评判标准皆以动作姿态舒展优美为准,毫不言剑法击、刺、格、洗之用。这是太极剑完全体育化的表现。就目前太极剑之现状,我们应辨证地去分析。一方面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继续推崇其健身效应,另一方面也更应该提倡保留太极剑久已被人们所忽略的另一面其武术属性(技击性),这也是挽救传播中国传统武术这一浩瀚工程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我自幼随先师陈照丕(绩甫)习练陈式太极剑,后又有幸受教于陈发科先生之爱女陈豫侠先生击刺之道,今已至花甲之年,对剑法技击之术略有所悟。笔者自知功力浅薄,不惴愚陋,谨就陈式太极剑技击之法浅说一二,以此作抛砖引玉之举,如果能引出更多的美玉来,这将不仅仅是笔者一人之幸事矣。我国剑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出现过无数的击剑名家,不能一一列举。各种门派都有剑法套路,然而剑的理论见诸经传者却十分稀少。偶有所见,亦只是只言半语,未能道出其中三昧。正如陈式拳械谱说剑篇所言:“剑法历来不易传授,如藏龙卧虎气势幽玄。”这是为什么呢?陈照丕先生曾言:“练剑须有身法、步法、手法极细艰难,因习者欲速,终难明理明法,何能深授”,由此可见习剑的人不能逐步细致地学练,以致无法深造,徒有“花法套路”而已,使一些剑法数传之后失其真谛。 武术家称剑为“短兵之帅”,形如飞凤,动若蛟龙;又说:“枪扎一线,剑走一圈”,意在形容练剑的人,动作起来,如飞鸟之展翅盘旋起舞,击刺发力又似出水的蛟龙变化莫测。 陈式太极剑法与陈式太极拳一样,精华所在,全在松圆转圈。怎样转圈呢?也就是以剑配合身法、步法、手法划一个圈,圈有顺逆,有大小,有上下、有左右、有前后、有有形、有无形,总之都离不开顺逆之圈,各种不同的圈,错综交叉配合于剑势中。 陈式太极剑的妙用,在一转之间,极尽环绕之妙。一圈之中有奇有正,有虚有实,交替变换,攻防兼备,使对方无可乘之机。例如:陈式太极剑一式“展翅点头”,这是从下向上所划之圈,其击法是以下半圈撩击于对方的裆腹,如敌用械格拦,我随势以肘为轴转剑从下向上反击对方上半部,胸、喉、头等处。一圈之中完成了上下击法,上下之击,变化一圈之中,可以虚实并举,防则虚,不防则实,灵活转换,应做到:“纵放曲伸人莫知,不丢不顶圈中奇”的效果。如果对方持剑向我腹部刺来,我随即左转身上右步,同时以剑的平面压于对方剑上,松沉地似粘住一般,顺势一转用“斜飞势”击对方持剑之右腕,迫使对方弃剑。当然对方也可用“乌龙摆尾”一势,退左步,收右步,剑随身转刺其右腕(此步为移步换形法),这样往复对粘对刺,实用效果大,这种练法就是陈式太极“粘剑”。陈式太极剑,以转圈为形,以缠丝劲为质,运用击、刺、格、洗、粘、连、沾、随等法,使剑艺日臻规矩、顺达、松圆、气顺、神清、劲整。到此地步,要使剑圈逐渐缩小,达到有圈不见圈,手到剑到的境界。正如拳论所说:“若是功夫纯熟,由其大无外之圈,造到其小无内之境,不遇敌则已,如遇劲敌,则内劲猝发,如迅雷烈风之摧枯拉朽,孰能当之。”练到此种功夫,才算剑法从有“形”而归无“形”的境界,方能理解陈式太极剑法三昧。陈豫侠先生明确提出“是以练太极剑者,唯下久苦之工于圈,熟而更熟,精而益精”,强调了“圈”的作用。 练习剑法与对敌有所不同。练习时,必须按照剑势套路规矩学习,一步都不可走乱,以端正剑法基础功夫。一经熟练,在练习之时,必于意中眼中具有应敌之意,这种意要在动作中达到有形于无形之中,使人难以预料,到了真正对敌的时候,才能随意发挥。 刀只有一面,剑有两刃都可以使用,不须换刃,所以运用起来,不允许硬碰硬架,所谓剑走青(轻快)的意思。 以剑取敌,击刺的部位极为重要,否则有不同的效果。一般对敌在人体取其要害处。如:眼、颈、喉、腹、裆、手腕下肢等。但剑法高明之士,也能用剑的平面用格法发劲,不问击中对方何处,也能使人腾空而跌出丈外。 据说,陈式十二世祖陈克善,精太极拳,善击剑,功力纯。曾以剑刺飞鸟,刃断凶犬。一日,陈公去温县访友而归,天色已晚,中途遇盗贼,拦路索其钱物。陈公指腰中配剑说,尔等能接我一剑者,愿送钱物,决不失言。众盗大怒,持长短兵刃围攻。陈公不慌不忙,持剑以静待动。当众贼兵器离公身寸许时,说时迟,那时快,公一沉身贴地一转,以“拨草寻蛇势”取众贼下盘,以剑平面而发劲,就听“啊”的一声,均被击出丈外。公厉声说:“念尔等初犯,给予改恶从善的机会,不忍废尔等双腿,下次碰到决不留情。”众贼伏在地上齐说:“恩公手下留情,我等定改前非。望恩公留下名号,我等好一早一晚前往问候。”公言:“知错能改就好。”一笑而去。 陈豫侠(照煜)先生教我击剑之术,且言:“此技世已久绝,君得之,慎勿轻传于人。”余恐此技终致不传,又顾念先生之语,故不著说而作剑诀。以纪念先生击艺之美,剑法之高,不至失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