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书愤公开课教学设计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较的。这首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教学目的:1、理解南宋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2、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3、学习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办法。教学重点:1、?书愤主旨的理解及表现手法的运用;2、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办法指导。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陆游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因受家庭熏陶,自幼读书学剑,发愤报国。终生以抗金报国为志,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诗词散文都有创作,其中诗歌成就最高。现存诗作9300多首,是存诗最多的古代诗人。二、导入课文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陆游诗词,其中词作?钗头凤和诗作?示儿最能反映陆游一生的际遇。陆游一生有两个始终没有解开的情结。其一就是?钗头凤所书写的他与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两人倾心相爱,却被其母生生拆散,这成为陆游一生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痛楚,直到七十五岁高龄、唐婉离开人世四十多年以后,他重游沈园,依然写下了“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深情诗句。其二就是?示儿所书写的“北定中原这件让他终生魂牵梦绕以至死不瞑目的大事。终其一生,壮志不能实现其万一,心中情怀,?书愤就是最好的见证。三、朗读课文1、 学生试读,教师指导朗读。“早岁那知世事艰中的“那读上声调,“那知重读。“中原北望气如山中“山读升调,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读,“已先斑处读降调,整句语调消沉,显其沉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中“真名世“谁堪重读,结句降调。老师范读,学生再读,朗读是体味诗歌情味的重要一环,不可无视。四、课文内容理解1、借助资料上的课文词句疏通,学生自学。请学生朗读课文词句理解,学生质疑。2、关于对“气如山的理解:资料注释认为“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气如山是“北望被金兵占领的大好河山,心中的郁愤堆积如山之意。你同意“气愤堆积如山这一说法吗探讨:理解成“气愤堆积如山只是就这一单个句子的理解,加上“北望被金兵占领的大好河山,所以“心中的气愤堆积如山,这样的理解孤立地来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联系高低句,它却是说不通的。承上理解,“早岁哪知世事艰也就是青壮年时期少不更事,基本不知道收复中原这件事竟是这样艰难,所以诗人北望中原,立下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宏图大志,豪气如山;承下句理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写的正是早年宋军在瓜洲渡和大散关与金兵作战,宋军大败金兵、收复失地、大获全胜令人鼓舞的两大战事,而作者也曾在此两地亲上前线,勘查地形,刺探敌情,所以后两句是“气如山的具体表现,将报国愿望和为之付出的努力渲染得更为具体、鲜明,故“气如山作“豪气如山理解更佳。诗人的报国壮志如山一样雄壮,如山一样坚决,如山一样不可动摇。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有些奇特,此联不用动词,不用虚词,只用六个名词组接,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的军容画面,形象飞动、画面壮阔。这种表现手法,在他之前极其少见,在他之后就较为常见了,如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也同样以几个名词组成而不着虚字。五、诗中问题探讨1、 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愤,作者“愤的本源又是什么探讨:所愤之一乃“世事艰。艰者,难也。“世事也即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它究竟有多难只举同时代抗金英雄岳飞的遭遇可见一斑。抗金名将抱定“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壮志,杀得金兵闻风丧胆、节节败退,直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就是这样一位抗金骨干,却正因为此被汉奸秦桧等民族败类以“莫须有之罪诬害而死,年仅三十八岁。报国不仅无功,而且有罪,竟至死罪,这难度似乎难于上青天了。所愤之二乃“塞上长城空自许之“空自许。所谓“塞上长城是指自己年青时以保卫祖国、扬威边疆的名将期待自己,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可以抵挡千军万马。可是就诗人的经历来看,年青时加入进士考试因位于秦桧的孙子秦埙之前而被知名,入仕以后屡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可谓壮志难酬、请缨无路。着一“空字,沉痛之极。所愤之三乃“镜中衰鬓已先斑。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阔人民依然受难,自己却岁月蹉跎,年华空老,壮志难伸。着一“已字,悲凉之至。所愤之四乃“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他在?出师表中写道:“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话正说出了陆游的心事。有谁比得上写作?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呢言外之意是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奖帅三军,北定中原,收复大业,无人领军。这四愤愤报国有“罪、愤壮志难酬、愤年华空老、愤无人领军,四“愤的本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作者的“愤中含“恨,“愤中含“悲,“愤而生“凉,“愤而生“叹,从而形成了本诗沉郁豪雄的格调。2、 本诗主要表现手法。(1)比照手法: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比照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比照。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比照。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远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2)借古讽今: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那么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怒。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千载下列。小结:以上是对本诗主题和表现手法的探讨。诗歌主题和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不断积累每一首诗词主题和手法,才能积少成多,逐渐开阔视野,形成深厚的诗歌鉴赏悟性和稳定的诗歌鉴赏能力。3、学生自由诵读全诗,要求当堂背诵。六、拓展思考:?书愤所反馈的陆游“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人生际遇,无疑是一种悲剧,但是这种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联系同时代其他诗人词人的作品答复。引导学生抓本诗中“镜中衰鬓已先斑句的“衰鬓“先斑也即两鬓斑白,借此抓住“白发这一意象,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诗词中找出类似的诗句。1、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2、辛弃疾?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3、 岳飞?小重山: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三位诗(词)人,他们的志向都是一致的,陆游是“中原北望“心在天山、辛弃疾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岳飞是“为功名。“天下事也好,“功名也好,指的都是收复中原的大计。而他们的遭遇也惊人的相似,陆游是“已先斑“鬓先秋、辛弃疾是“可怜白发生、岳飞是“白首。可见悲剧并不是陆游一个人的,报国无门、请缨无路、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是南宋所有有志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志士们共同的悲剧,甚至直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以身殉国。他们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们的悲怆是英雄们共同的悲怆,陆游终生没有解开的情结不是他个人的情结,而是所有南宋爱国志士们共同的情结。由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总结出鉴赏诗词的两个非常有效的办法,那就是“知人论世和“相互联系。所谓“知人,就是要了解诗(词)人平生的思想、抱负和经历;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诗(词)人生活的时代。陆游一生的抱负就是“北定中原,而他生活的时代却是主和派把持朝政的南宋,因此他所遭受的际遇只能是壮志难伸、年华空老、岁月蹉跎。因此,只要读?书愤这一首诗,几乎可以带动他所有这一类的诗或词,比方他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等等,书写的无不是相同的主题。掌握了“知人论世的鉴赏办法,在做诗歌鉴赏题时可以举一反三。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相互联系,古人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鉴赏诗歌时,我们也可以借一借“他山之石。比方我们刚刚鉴赏?书愤,就借了辛弃疾的?破阵子、岳飞的?小重山等等,这样可以有效地以旧知理解新知、以新知深化旧知,触类旁通、事半功倍。课后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开展的历史非常悠久,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战国以来,“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一代之文学,即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倾向、文学主流。明清小说出现之前,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文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诗歌开展史。它真实记载了中华民族丰盛多彩的感情世界,显示了我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广泛的审美情趣。虽然现在时代已经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正在走进高科技时代、网络时代,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载体之一的古典诗词并未过时,它如同昨夜璀璨的星辰,在今夜,在明夜依然会熠熠生辉,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历代民间作者和文人学士发挥才情睿智创作出的诗词佳作,不仅在今天建设现代精神文明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对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丰盛的文化艺术资源。中国古典诗词无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些表现作者人格魅力、高尚情操、智慧理性的作品,对学生产生着深刻的思想启迪和道德熏陶作用;那些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妙诗佳词,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艺术涵养方面,起着潜移默化、摇情移性的影响。在平时古诗词的授课中,我比拟注重着眼一首,延引其它。古典诗词中有很多相似甚至相反主题的诗词,可以互为参照加深理解。有专家说,语文课本上已有的知识是学生看得懂习得透的,你要教给学生更多未知的东西,这样才能“粘住学生。而一个教师自身知识面的丰盛,在古典诗词方面的丰盛积累,对学生无疑有着良好的带动作用,它是一种无言的示范。在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阅读古典诗词最能让学生习得语感,形成对语言文字敏锐准确的感受能力和领悟能力。此外,诗词鉴赏办法的及时总结,趁热打铁,亦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从而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效。但这一切都以尽可能多的积累为前提,如果没有一定的诗词积累,办法技巧只能是空中楼阁。古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屈指算来,与宁老师处在同一备课组已有五载。至今我虽毫无起色,但奋起向学的激qing与日俱增。听宁老师的课已数不胜数,每每听后,都感奋不已,躬身反省,自愧弗如。此种情愫轮回而生,几次想把心中的感悟诉诸笔端,终因慵懒辍而未成。今天一吐为快,偏颇之处,愿能与各位共勉。课后的评课活动,与会的老师感叹宁老师课的最大亮点为:大气磅礴,沉着不紊,极富文化底蕴。陆游的?书愤,廖廖56个字,执教者却把这首小词经营得丰腴袅娜,形散神聚。在于她能紧扣文本,缘本生发,知人论世。由作者而旁及岳飞,由岳飞而串联到稼轩居士,继而一统为整个南宋时代抗金爱国之士的共同愤懑,再一气呵成到孔明,至文天祥,一同释放出“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怆,喷发出“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激昂。学生对豪放词派的格调的会悟一步到位,铭心刻骨。而情境相通的瞬间,宋词会跨越千年的门槛,飞奔而来,叩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