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现实意义学习哥达纲领批判的体会摘要: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这部著作中,明确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 阶段及其特征的理论。学习马克思的这个理论不仅可以使我们加深对马克思共产主义 理论的理解,而且对我们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特征和科学认识共产主义 发展的长期性有重要启示意义。关键词: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意义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在 1875 年针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充满了机会主义思想 的拉萨尔主义的哥达纲领,而撰写的一部重要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著作。在这部 著作中,马克思彻底批判了拉萨尔派提出的所谓“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铁的工资 规律”、“公平分配劳动所得”等错误的空洞的带有机会主义性质的观点的同时,完整 而科学的阐述了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学说,精辟的论述了未来共产主义 社会两个阶段的特征,这个理论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体系,实现 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理论形态的一次飞跃,从宏观上讲,也进一步完善了马克 思主义理论形态的整体性和科学性。在当今社会,我们学习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 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理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我们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现实特征和科学认识共产主义发展的长期性。一、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特征在哥达纲领批判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指出未来共 产主义社会必然存在两个不同层次的发展阶段,即第一阶段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共 产主义高级阶段,并且科学阐述了这两个阶段的特征。这种不同发展阶段的划分是符 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的。1.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也即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作了详细 的说明,“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 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 道德和精神方面正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1这是马克思对社会主义总 体特征的科学阐述。接着,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还不能提供丰富的产品,以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里, 只能按劳分配生活产品,即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说的“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 扣除以后,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他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 量。”2马克思指出,按劳分配所体现的平等权力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权力,“虽然原则 和实践在这里已不再相互矛盾,而在商品交换中,等价物的交换只是平均来说才存在, 不是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3。也就是说,这种平等权利就其形式来说是平等的,但 是就其内容的实质来说是不平等的。因为这种平等的权力忽视了每个不同劳动者的不 同的具体特征,不承认任何个人差别。马克思指出尽管按劳分配原则具有明显的弊病, 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刚刚在它经过长久阵痛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因此, 它所有具有的这些弊病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这是存在它的 必然性的。“权力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 展”。42.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是经过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充分发展后必然到达的一个阶段。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科学地阐述了共产主义这一发展阶段的特征和它的实 现条件。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 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 谋生的手段,而且本省成为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 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 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 需分配。”5从这段论述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马克思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景, 也可以看到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分工消失,物质财富 极大丰富,人具有充分的闲暇自由时间,而不再是为了获取生活资料而付出所有劳动 时间。只有这些基本条件具备之后,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是可能的,共产 主义理想也才能变为现实。二、马克思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的理论在当前 我们稳步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历史背景下,对于我们科学认识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现实特征和科学认识共产主义发展的长期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有助于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特征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中首先提出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科学论断。我国正处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都要经历的阶段,而是 特指我国特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当前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现实特征有: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第二,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制度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第三,存在普遍的收入分配差 距,并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第四,当前我国公民的道德水平有下滑的趋势,享乐 主义,拜金主义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仍在于公民当中。这些现实特征除了有我国传统 文化的具体国情的影响因素之外,基本都是“脱胎于旧社会的痕迹”。这些现实特征与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基本特征的论述是基本符合的。 依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这些现实特征是 具有客观必然性的,是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而不是某些人所谓的“我国的 社会主义已经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或者“正在走资本主义道路”。显然,持这些错误 观点的人,是没有完全弄懂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论的,他们只是抓住了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理论的只字片语并教条式的理解,使得他们不能够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现实特征,以致使他们感性的来批评当前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在当代中国,坚持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就是对这些批判者最有力的回应。2.有助于我们科学认识共产主义发展的长期性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指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科学 论断是我党在科学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 来的。这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战胜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十分落后的旧中 国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首先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 这样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必然要经历一个比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描述的共产 主义第一阶段还要初级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由 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等不足,在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存在许多旧社会的痕迹,要想消 除这些痕迹,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因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权力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 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6然 而,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生产力 的稳步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需要各种条件为支撑的,而且这 些条件的十分苛刻的。就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来说,我们需要一个良好的国 内国外环境。但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和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推进,我国 的社会经济发展面临这许多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如2008 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欧债 危机等等。这些因素客观上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延缓作用,进而 也就是延缓了我们消除旧社会痕迹的进程,这样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也 就更久了。此外,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的历史活动是客观制约性与主观能动 性相统一的。也就是,人在创造历史的进程中必然要收到客观因素的制约,但是我们 可以立足于这些客观制约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为我们的 历史活动当然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然而,从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 历史来看,我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曾经偏离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制约性。这样就使 得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正常发展道路,没有抓住发展经济 的最良好时机。这样一定程度上,又延缓我国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进程。因此, 由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和当前我国面临国内国外的许多不利因素 以及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曲折性和不确定性必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起到了很大延缓作用,这样就必然造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因此,通过对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发展两个阶段的理论的学习,我们应当充分认 识共产主义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长期过程。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进 程中,我们要牢牢记住这一点,不能再犯共产主义“左倾幼稚病”的错误。同时,我 们也要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是科学的、与现实紧密 联系的和必然能实现的理想。注释:123456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 参考文献:1周向军,车美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与导读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 社,2005:112-128.2.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