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1页
第2页 / 共141页
第3页 / 共141页
第4页 / 共141页
第5页 / 共141页
第6页 / 共141页
第7页 / 共141页
第8页 / 共141页
第9页 / 共141页
第10页 / 共141页
亲,该文档总共1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DT10-SG21/2000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金田-水晶岛区间土建工程及西北联络线土建工程 第三册第一章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一)深圳地铁一期工程金田水晶岛区间土建工程及西北联络线土建工程招标文件第、卷及补遗资料。(二)现行的有关设计、施工、验收规范、规程及有关法律、法规。(三)中铁第十一工程局企业内部有关施工技术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文明施工管理的规章制度及办法。(四)中铁第十一工程局ISO9002标准体系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五)对施工现场踏勘所获得的资料。(六)我局对类似工程所拥有的技术、设备、施工实力及经验。(七)有关地铁工程的劳动力、材料、机械定额。二、编制范围(一)工程范围1本合同工程第一部分为金田水晶岛区间隧道土建工程。金田水晶岛区间为深圳地铁4号线的一个区间,区间隧道位于深圳市中心区内,区间隧道总长为625.965m,设计起讫里程为SCK3+057.375SCK3+683.340。隧道断面为单洞双线,在SCK3+380.000处右线东侧设置通风井一座,施工期间兼作施工竖井。2本合同工程第二部分为西北联络线隧道土建工程,总长为394.540m,设计起讫里程LNCK0+51.764LNCK0+446.304。(二)不包括的工程下述工作由其它合同承包商完成,不包括在本工程范围之中:1道床及铺轨工程;2供电、通信、信号、接触网等安装工程。三、编制原则(一)严格遵照招标文件要求的原则。(二)严格遵照执行国家和部委颁发现行的标准规范规程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原则。(三)确保工期的原则。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的合同工期、安排劳力、材料和机械设备,合理配置资源、确保合同工期、力争提前。(四)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确立质量目标、制定创优规划,执行ISO9002质量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方法和工艺,确保每道工序、每个分项工程的质量达到国家及部颁标准要求。确保部优工程,争创国优工程。(五)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原则本工程位于城市的中心发展区,并穿越城市东西主交通干道,施工中对城市的正常生活、交通有一定影响,同时又以地下作业为主,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制定了详细周密的计划和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地铁工地周围建筑物、地上地下管线及交通安全。创建文明工地,保护城市环境。第二章 本标段工程概况一、工程设计概况(一)工程概况本标段范围为金田水晶岛区间和西北联络线,位于深圳市中心区内,南接金田站,北接水晶岛站。区间设计起讫里程为SCK3+057.375SCK3+683.34,全长625.965m。西北联络线段起讫里程为LNCK0+51.764LNCK0+446.304,全长394.54m。区间隧道拱顶埋深10.516.5m。该区间拱顶埋深较大,且多穿越砾质粘性土和砂质粘性土,地质条件较好,隧道断面为单洞双线,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根据通风要求,在右线SCK3+380东侧设通风井一座,施工期间兼作施工竖井。(二)隧道平、纵剖面1隧道平面布置金田、水晶岛两站均为侧式站台,线间距为4.8m,受车站及区间结构型式的限制,区间线路采用线间距由4.8m渐变至3.8m的线路平面方案。区间线路以4.8m线间距从金田站出来,用一组半径为2000m的反向曲线使线间距变为3.8m,在进入水晶岛站前用一组半径为2000m的反向曲线使线间距变由3.8m变为4.8m。2隧道纵断面布置受深南路中心区水晶岛段远期预留地下空间的限制,区间隧道在该段的结构顶外缘高程控制在-2.6m(黄海高程)以下。而金田站为换乘站,1号线在上,4号线在下,因此,线路纵断面设计为以3的上坡由金田站出来,在SCK3+420处变为25.4的上坡,使线路迅速抬高,在SCK3+650处变为3的上坡进入水晶岛站。3联络线隧道设计根据行车要求,1号线和4号线之间设西北联络线,设计起迄里程为LNCK0+000(CK8+199.241) LNCK0+446.304(SCK3+302.691),与1号线分开施工的里程为LNCK0+51.764,与4号线分开的里程为LNCK0+398.746。其中LNCK0+51.764 LNCK0+256.42为类围岩段,LNCK0+256.42 LNCK0+398.746为类围岩段。联络线平面布置为半径为300m的曲线。4人防工程本区间为单洞双线隧道,结构形式为单洞双线马蹄形复合式衬砌,采用单洞双线马蹄形断面防护密闭隔断门,隔断门里程为SCK3+665,向大里程方向开启。本区间中部的通风竖井为战时封堵竖井,采用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水平封堵,本次土建工程将战时放置封堵梁的井口拓宽部分结构施做到位。(三)结构设计参见隧道结构横断面图图2-11隧道结构型式区间采用马蹄形复合衬砌结构。区间标准段采用单洞双线马蹄形结构断面;1、4号线联络线岔线段SCK3+255.9SCK3+261.8和水晶岛南侧SCK3+617SCK3+637段为双拱带隔墙断面;SCK3+658.7SCK3+667.1段为人防结构段;联络线与正线分开后为单洞单线马蹄形结构断面。主体结构为复合式衬砌,由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和夹层防水层构成。初期支护由网喷混凝土、锚杆、格栅钢架构成;二次衬砌为模筑防水钢筋混凝土。区间隧道主要设计参数见表2-1。表2-1 区间隧道衬砌设计参数表围岩类别初期支护喷混凝土厚度(cm)30(局部25)锚杆设置范围拱脚上下各1.5m长度(m)3.0间距(m)0.80.8超前小导管注浆设置范围拱部150o范围外插角15o长度(m)3.5搭接长度(m)1.2环向间距(cm)33.3钢筋网设置范围拱、墙6钢筋网格(cm)1515格栅纵向间距(m)0.50.75二次衬砌模筑钢筋混凝土厚度(cm)40602联络线、接触网下锚段隧道设计21(1)联络线1号线和4号线之间设西北联络线,起讫里程为LNCK0+000(CK8+199.241)LNCK0+446.304(SCK3+302.691),与1号线分开施工的里程为LNCK0+51.764,与4号线分开的里程为LNCK0+399.420。其中LNCK0+51.764LNCK0+256.42为类围岩段,LNCK0+256.42LNCK0+399.42为类围岩段。隧道主要设计参数见表2-2。表2-2 联络线隧道衬砌设计参数表围岩类别初期支护喷混凝土厚度(cm)3025锚杆设置范围拱脚上下各1m拱脚上下各1m长度(m)3.03.0间距(m)0.80.81.01.0超前小导管注浆设置范围随具体情况而定拱部150o范围外插角15o15o长度(m)3.53.5搭接长度(m)1.21.4环向间距(cm)33.333.3钢筋网设置范围拱、墙拱、墙6钢筋网(cm)15152020格栅纵向间距(m)0.751二次衬砌模筑钢筋混凝土厚(cm)3030(2)下锚段区间在SCK3+100SCK3+160处设锚段关节,在SCK3+321.315(中心里程)设下锚点。3主要工程材料:锚杆:22螺纹钢筋早强水泥砂浆锚杆格栅:主筋25螺纹钢筋网喷混凝土:C20早强混凝土钢筋网:6级钢防水层:柔性防水层BFP双复合土工布防水板二次衬砌:C30防水钢筋混凝土,抗渗标号S8(四)隧道防水、排水1防水标准结构防水标准为二级:结构不得有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偶见的湿渍。2结构防水(1)主体结构防水结构防水采用复合衬砌夹层全封闭防水层,材料选用复合防水板,无钉和双焊缝铺设。其防水构造为:网喷早强混凝土、柔性防水层、二衬防水混凝土。同时,在浇注二衬时应预留注浆孔,对二次衬砌背后与复合防水板之间进行充填注浆。二次防水只允许有少量偶见的湿渍,不允许渗漏。经过多次专家研究论证防水方案是可以达到要求的。如果施工后发现防水层与二衬之间确有渗漏现象,应查找原因,根据具体情决定采取衬砌内注浆或引排水措施。(2)双拱暗挖断面特殊节点防水由于该段两拱间低洼处易形成积水点。因此对此处的特殊节点作了如下考虑:在导洞顶部进行注浆填充低洼处,尽量减少地下水汇集。为防止中洞支撑拆除时的冲击和高温对防水板造成破坏,在防水板外侧加设1mm厚钢板和1.5mm厚石棉布。如果防水板万一漏水,可通过引水管沿隔墙表面凹槽将水引至区间水沟排走。3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防水(1)变形缝区间地质变化、断面变化较大、与车站结构接口处均设有变形缝,缝宽10mm。防水材料选用橡胶止水带(严禁用再生橡胶制作的止水带)、双组分聚硫橡胶、聚氨酯涂料、聚合物砂浆等。区间与车站接头处,车站做一段区间后与区间之间设变形缝。变形缝预留接水槽。(2)施工缝施工缝分纵向施工缝和环向施工缝。其防水具体做法为在搭接面凿毛、清洗、干燥后,在断面中间设置缓凝型膨胀橡胶条。(3)穿墙管穿墙管的主管在浇注混凝土前固定在钢筋骨架上,采用固定式防水法,其构造有两类:一是止水环和遇水膨胀橡胶条、遇水膨胀止水带,二是预留槽法,槽体内涂抹双组分聚硫橡胶材料等。4隧道排水隧道采用侧式水沟排水,联络线纵断面考虑竖曲线后,全线最低点位于LNCK0+430,该处隧道为正线与联络线合建结构,因此联络线隧道内水可通过正洞侧沟排走。二、工程地质及地震烈度(一)围岩类型区间隧道SCK3+057.375SCK3+683.34,625.965米范围内围岩类别为II类围岩;西北联络线LNCK0+51.764LNCK0+256.42,204.656米范围内围岩类别为I类,LNK0+256.42LNCK0+398.746,142.326米范围内围岩类别为II类。(二)地质构造本标段区间和联络线范围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1)、冲积层(Q4a1)、中更新统残积层(Q2e1)、下伏燕山期花岗岩(53),现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1)素填土(粉质粘土):可塑至坚硬,厚0.010.5m。素填土(粘土):可塑至坚硬,厚0.011.0m。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1)粉质粘土:流塑至坚硬,厚0.04.2m。粘质粉土:密实,稍湿,厚0.02.0m。粘土:硬塑,厚0.00.5m。淤泥质粉质粘土:流塑,厚0.02.0m。中砂:松散,饱和,含粘性土,为地震可液化层,厚0.02.6m。砾砂:稍密至中密,饱和,厚0.07.4m。3第四系中更新统残积层(Q2e1)砾质粘性土:软塑至坚硬,厚0.012.8m。砂质粘性土:软塑至坚硬,厚022.2m。4燕山期花岗岩(53)全风化:岩芯呈土夹砂砾(砂)状,厚1.110.7m。强风化:岩芯呈砂砾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