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2、能力目标: 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教学重点: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教学难点:理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教学方法:讨论法、情感激励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现在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收入差距较大,存在着贫富差距较大,这是同学们所见到的,要想让同学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与作用?讲授新课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1、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 人们可以通过那些方式获取合法收入? 答:A、公有制经济中通过按劳分配获得的工资、奖金等; B、个体劳动者纳税后的非劳动收入; C、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D、购买国债、股票、基金等增值; E、出租房屋收取租金; F、投资分红;G、承包完成税收后的收入等等。 我国的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应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倡议的?请你就如何缩小地区差距提出自己的建议?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建议: A、指定恰当的分配政策,防止个人收入差距悬殊。 B、通过制度和法律法规,使发达地区的富裕个人、企业多交税,并利用这部分资金去开发贫困 地区、促 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 C、鼓励和给予优惠政策,让发达地区通过技术转让、投资于贫困地区,使之共同发展。D、发达地区帮助贫困地区培训人才、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A、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鼓励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B、在不同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并支持沿海地区先发展 起来,改革和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党和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推动先富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 2、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如果你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或科技工作者,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大力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 科技、教育,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等。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从社会角度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将涌流。 、发挥自身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社会为小严创业创造了那些有利条件?小严在创业的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素质? 答:社会为我们创业创造的有利条件有: A、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B、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良好机制,如专利向市场转化、低息贷 款,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穿业等。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个人素质A、善于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B、具有非常突出的创造才能;C、善于利用有利的创业条件,如申请专利、创办企业等。 从个人的角度看:抓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课堂小结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我们要增强创新能力,准备将来在“四个尊重”的良好社会氛围大胆创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大舞台上大显身手。【作业设计】 1、如何理解共同富裕? 2、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是什么?【板书设计】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1、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 、我国的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应素:我国的经济制度、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发挥自身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教学反思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