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海上日出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壮观景象。二、教学重点,难点: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三、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范读课文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3范读课文(二)按预习题预习(三)检查预习情况1 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重围:层层包围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观,景象3想想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上日出的?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然段内容并归纳。第一部分(1)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第二部分(25)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体描写了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第三部分(6)观看日出的感受。(四)默读课文,从课文文中找出赞美海上日出的句子。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奇观!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4“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亮 人物:我 地点:海上 事情:看日出环境:周围很静(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什么?与下文有什么联系。(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3)小结:“海上看日出的伟大奇观是怎样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5听写词语:浅蓝 红霞 范围 扩大 夺目 光彩 分辨 灿烂 紫色 奇观 目不转睛 一刹那附:板书设计:1 海上日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日出的全过程2难点:理解全过程的词句,体会日出过程变化。三、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二)指名朗读课文(三)学习课文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画出不懂的句子。2想想,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可以:1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2 查阅资料理解难句。3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难句。4 通过多读展开想像理解难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的方法来理解句子。指名读课后练习2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种景象“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组先讨论学习,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大家共同研究。3重点理解:(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为什么觉得太阳像负着重担?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请你联系生活中见到的日出情景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句话是写太阳由露头儿至跳出海面的上升过程。是动态的。此时作者是在船上,船、人、海都在动,所以使作者产生了这样的感觉。)(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先指名说“奇观”的意思,再说句子意思。(海上日出是伟大、雄伟美丽而又奇特的景象)先改成陈述句读一读,再想想反问句在这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中难句的。(1在难句的上下文,有对这个句子进行解释说明或提示的文字,读了这些文字,也就理解了这个句子;也可以根据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推断出难句的意思。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难句,就是联系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情形,通过联想、想象理解句子。)(四)指导朗读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想像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欣喜)我们该怎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五)指导背诵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1读背交叉。2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3先部分,后整体,一段一段背诵)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背诵。附:板书:1海上日出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2 夕照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裹上、泻下、红润、杰出、一截、燃烧2有感情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生字字形易错:裹、截、溢、燃、宛2理解文中重点句含义,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三、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范读课文,解题释意当我们还沉醉在日出的伟大奇观的时候,如诗如画的夕照又显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它描绘出来!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课文?这篇课文呢?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海上日出是写景课文,这篇也是。从题目可以知道是描写夕阳的景象。)3范读课文(配乐)(二)按预习要求预习(三)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请学生先讲学会了哪些生字,哪些字易错,应注意,哪些字音应注意。字形:裹、橘、截、宛、溢、黎字音:溜li 溢y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杰作: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矫健:强壮而有力。绝纱:美好的。宛然:仿佛,逼真地。3想一想作者写了夕阳的哪些景色,引导学生再次读书。第一部分(12)写观察夕照的时间和地点第二部分(37)具体描写夕照的美丽景色第三部分(8)写夕照消失。(四)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夕阳的句子,提问:为什么说是“迷人的夕照”“如诗的夕照”呢?学习课文1、2自然段(1)指名读前2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两自然段写了什么?与下文有什么样关系?(写了观察夕照的时间和地点,引出下文“如诗”的景色)(2)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看看夕照“迷人”在哪里“如诗”在哪里。(五)听写词语。欣赏、杰作、红润、晶莹、绝妙、宛然、波光粼粼、矫健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理解句子含义3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句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 三、教学过程(一)指名朗读课文(二)学习课文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并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画出不懂的句子。2再次渗透读书方法的学习想想,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1)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2)查阅资料理解难句(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难句(4)通过多读书展开想像理解难句(5)我们上课书学的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方法来理解句子指名读课后练习 2(课文中把夕阳都比作了什么,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共同解决。3重点理解(1)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房顶是砖瓦时,阳光射在上面是什么景象,这样不难理解这句话。(每一片瓦都是呈凹陷的拱形整齐地铺在房顶上,阳光起起伏伏,就像光在跳跃。这句话描述的画面是静态的,但瓦上的光波起伏就有动感了。画面生动活泼)(2)这会儿,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读出自己的体会(“轻轻的”和“如纱一般”都是写太阳泛出的红色很淡和“微红”中的“微”相对)读出轻、柔语气。(3)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你能不能想像一下这幅工笔画什么样的,然后画出来。(收获的喜悦是对“熟透”的石榴来说的,又圆又红的太阳挂在杨树杈上,柔和的光照在钻天杨笔直的树干和枝杈上,显得清晰。色彩明暗搭配就像一幅“绝妙的工笔画”。在天尽头形成画面,引起人无限的遐想,)引导学生想像,并试着画出来。(4)指名读第7,8自然段,画出给你印象很深的句子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我知道此时它已经到地球的那一面,又为那里的人们带来一个美丽的黎明。提问:为什么给你印象深引导学生:太阳即将落山,从“渐渐”“漫了过来”“几乎”可以看出黑暗即将来临,而从“宛然一团燃烧的烈火”又看出太阳不屈不挠的抗争,从而作者激动和感慨。第句写出作者明白太阳此刻落山又为地球另一面的人们送去温暖和黎明。因此尽管留恋,但还是赞美它给人们带来光明、温暖。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激动的心情。四、指导背诵1读背交叉2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3先部分后整体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背诵。五、讨论课后题3 读了海上日出和夕阳,你有哪些不同感受(要学生领悟两篇课文,比较课文)附:板书设计 3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题西林壁)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个生字2了解每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境,和诗人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喜爱之情。3背诵第一首诗望天门山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诗中重点词语“断、开、流、回”2 体会诗中描绘的雄奇景象、3 背诵教学过程:一、指导预习(一)复习引入1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谁能背诵一首你已学过的。2读一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读准字音3想一想哪些词语和诗句读懂了,哪些还不懂,把不懂的划下来。(二)学生按要求自读(三)检查预习1指名读望天门山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四)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如果较容易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同学回答,较难的重点的可以留在讲读时再解决)二、简介作者,理解诗题1 知诗人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2解诗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