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语文母亲的恩情一等奖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语文母亲的恩情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二年级下册语文母亲的恩情一等奖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说的是母亲的恩情,这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一篇文包诗,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现创作诗的具体情境,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游子吟表达了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当我与文本有了“亲密接触”,朴实的话语,简单地情节,真挚的感情使我的心在一次次地颤动,一句句浸满情与爱的字符波动了我心中那根叫“亲情”地弦。这真是训练学生朗读,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课文还配备了3幅插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习惯了家人的宠爱,却又容易把这份父母的爱当成理所当然,今天这种来自解读文本的冲动告诉我:要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思考,化作一种行动。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3理解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古诗激趣,初读感知,识写生字”这三个环节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由于我班平时古诗积累挺多,上课一开始我出示游子吟,请学生配乐或读或背诵,激趣引入新课并板书。接着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充分朗读,并在自评互评这种“自主、合作”的氛围中指导读准字音,如“孟、缝、铭、永”都是后鼻音,指导读好长句,如“母亲的恩情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等,达到初读的目标。最后留10分左右时间指导学生自主识字,在本课种我将指导书写“恩、补、针、根、抚、摸”,其中重点指导“补”。提醒“衣”字旁和“视”字旁得异同,引导观察两个点的布局,从而匀称美观地书写。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这一课时主要通过“音乐激趣,品读悟情,课外延伸,识写生字”四个环节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一、动情用音乐拨动学生心弦 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镜头中白发苍苍,身体佝偻的母亲,衬着深情的演唱,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上课一开始出示孟母头像揭示课题。指导学生深情朗读,奠定情感基础。 二、品情用文本感染学生心灵 出示游子吟,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设疑: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3自然段,圈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小组交流让自己感动的原因。 在集体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感情朗读,在读中感悟,进而理解古诗。 1如:当学生说到“夜深了,母亲着。”这一句。引导学生抓住“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结合插图展开想象,并通过声情并茂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到母亲对即将出远门的儿子的疼爱与牵挂之情,此时,再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学生感受就更深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相关诗句,学生自然想到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接着我引读第二自然段,在交流后出示: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让学生读后说说从这话中读出了什么?体会母亲的担心、不舍。再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评价指导,使学生读好这句话。这时让学生理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我想应该比较容易了。再抓住“又多了几根白发”,引导学生看图想象,说说孟郊看到母亲头上的白发,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结合前文边读边想,体会孟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孟郊和母亲依依惜别的情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情感的感悟,同时也进行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3第三自然段中“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这句话我估计学生很难理解。为此,我是这样处理的:学生自由读悟这一段后,引导看图说说小草长得怎样?学生肯定会说“旺盛、碧绿”等,这时再回到文中找找词语,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生机勃勃”然后我设问:是谁让小草长的生机勃勃的?在学生回答中板画:太阳。我又反问:如果没有太阳呢?在这对比问答中使学生体会到太阳对小草的恩情,(板书)而这份恩情小草是报答不完的。由此理解“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再抓住“抚摸”“注视”“心里想”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白母亲对孩子的恩情就如太阳对小草的恩情。(板书)。这形象的板书让学生更感性的理解了他们之间得关系,进而明白小草不忘太阳的恩情,儿女又怎能忘记母亲的恩情呢?这时告诉学生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指导学生读好段末的反问句和感叹句,再次体会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报答之意。在理解诗意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做一回孟郊,对着母亲深情得吟诵全诗,把孟郊对母亲地感激之情,报答之意表现出来。 三、续情用实践影响学生行为 在学生体会了母亲对孟郊深深的疼爱之情及孟郊的报答母恩之心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再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一份实践作业,送给妈妈一片爱。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升华、延续热爱母亲的情感。 四、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本课我将指导学生识写“报、迟、寸、永”。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重点指导“永”。提醒书写笔顺,及第三笔得壁画。 以上说课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预设,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将随时进行调整。 2、二年级下册语文母亲的恩情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课题中的“恩情”在本文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亲对儿女的恩情,再就是儿女对母亲的感恩。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地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本课围绕“游子吟”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训练学生朗读,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课文还配备了3幅插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 二、说学情分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的朗读与积累。大部分孩子古诗能背到七八十首,并略知大意,知道名句,早自习时也能模仿老师有模有样地配乐朗读。这首游子吟孩子早已熟悉。母亲节的贺卡上有的小朋友甚至用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每日一句孩子们积累过“香九龄,能温席,首孝悌,次见闻。”“事父母能竭其力”“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这是有利的一方面。但仅仅是纸上谈兵,从知恩,到感恩还有一段距离。要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思考,化作一种行动,任重而道远。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说教学设计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1、导入部分: 通过赞美母亲、读课题、读诗歌奠定情感的基调。“对母亲,我们有不同的称呼,但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谁来说说,在你心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学生用的修饰词语可能有:善良、勤劳、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爱帮助人、美丽、伟大、温柔接着老师说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深情地读好课题。唐朝有个诗人孟郊他也有一个伟大的妈妈,而孟郊,也像你们一样,从小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到岁时写了著名的小诗游子吟,谁愿意饱含深情地朗读?出示古诗后指名读、齐读。 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蕴涵着浓浓的感情,在它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2、品读课文: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想让孩子通过朗读、想象、表演在头脑中留住三幅画面,即“深夜缝衣图”、“依依惜别图”和“太阳与小草图”,其中前两幅是重点, (1)出示“深夜缝衣图”,说说大意。学生会说到“谁在干什么”。 自读第一自然段后找出最感动的句子。读后交流要注意文图对照。学生会找到“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夜已经很深很深了,她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昏暗的油灯下这么长时间的缝呀缝,中间母亲可能会有些什么动作?(揉眼、捶背)从揉眼、捶背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体会母亲的不辞劳苦以及对孩子的一片关爱。接着指名读,齐读。 学生还会找到“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从这句话里,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会体会到母亲“盼儿早日归”的心情。这时再指导看图,观察又细又密的针脚,老师介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回来的日子就会延迟。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是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这密密针脚承载着母亲深深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可以配乐朗读。 再指导看图说图意,应该有了提高,时间、地点、情感要说具体。实际是语言内化的过程。 此时如果用两句诗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你选哪一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出示“依依惜别图”。启发学生想象人物对话、动作进行朗读表演。 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就亮了,儿子终于要走了,母亲一直送到村口的大路旁,这一路有千言万语想对孩子说,同学们想一想:母亲可能会说什么呢?学生可能答到早点回来、注意冷暖、好好学习等。老师接着说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可是此刻母亲望着儿子,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这句话中包含着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 听了母亲的话,望着母亲头上新生的白发,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此刻,孩子会说什么话?肯定是让娘多保重、放心的话。 表演这一小节。 (3)出示“太阳与小草图”。 母子俩难舍难分,但千里相送终有一别,孟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带着母亲的期盼走向远方。他一路走啊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绿色的小草、和太阳)你觉得小草长得怎么样?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小草为什么能长的这样生机勃勃呢?(有太阳的照耀)诗人想到了什么?孟郊觉得什么是太阳的光辉?那么谁是小草? 拿起书来跟老师读。引读: 师:孟郊抚摩着生:身上的衣服, 师:注视着生:那又细又密的针脚, 师:心里想生: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永远无法报答,用一句诗来概括你选哪一句?生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指导读好! 3、总结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