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用好小学数学主题图乐平市第六小学 吴卫华(自我介绍)(课件出示图片)翻开小学数学教材,我们看到的是图文并茂、色彩明丽、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满时代气息的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一个个憨态可爱的小动物、一个个蕴含数学味道的小场景、一个个具有导向性的小问题有着丰富情景的数学主题图或情境图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学生。情境图是新课标的产物,其编排意图主要在于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领会数学思想,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境图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认知的内驱力,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教师若能利用好情境图,数学课堂就会焕发新的光彩。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老师由于对主题图认识的误解和使用的偏差,在使用主题图的过程中出现机械照搬,生硬处理,随意改编等问题,根本调动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发不了学生的数学思考,使主题图失去应有的数学价值,课堂也失去应有的数学味。一、情境图使用的“四方面困惑”、 “四个误区”:(一)四方面困惑:1、读懂图意、有效提取信息方面2、编排意图、隐含的逻辑性方面3、情境图的深刻内涵挖掘方面4、呈现方式、有效开发利用方面(二)四个误区:1、认 识 不 足2、取 舍 不 当3、本 末 倒 置4、机 械 使 用如何有效地用好主题图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一线老师进行深思。我认真地认识和审视教材中的主题图,同时反思自己多年的实践教学。我认为要用好主题图,必须先正确认识主题图,用心地领会主题图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灵活地使用,才能真正发挥主题图的最大价值,使它真正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二、正确认识主题图(一)情境图的分类根据其价值功能分类:1、 单元情境图(课件出示图片)“单元主题图”顾名思义是一个单元的主题图,教材把若干个相关联的知识组成一个体系,形成一个单元,根据这个单元的知识,选择某一个主题构建一幅情境图。这些主题图因为要适用于整个单元,所以信息量大,涵盖面广,常常蕴含了整个单元的知识内容。2、 课时情境图(课件出示图片)课时主题图一般是指新授课、例题中出现的主题图。信息量相对较小,主题明确,知识重点突出,知识问题化,明确呈现出本节课需要研究的、解决的问题。单元主题图是一个整体,课时主题图是一个局部。3、 习题情境图(课件出示图片)习题主题图就是与前面所学的新授内容有关的一些生活情境图,以提供给学生相应的习题情境。根据其形式、特点分类:1、 自然情境类(课件出示图片)其内涵是让教师引导孩子们在比较真实的、有趣或比较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去发现和学习数学,从而让孩子们深切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社会、自然、生活。(举例说明)2、 活动方式类(课件出示图片)它是直接提供了一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或操作方式,属于活动方式类。它提示给我们的是一种“做数学”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举例说明)3、 对话形式类主题图(课件出示图片)它提供了师生、生生或小精灵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往往提示一些学习方法,倡导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同时这类主题图展现了数学学习过程、突出知识点,增加了数学教材的可读性,引导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下自己如何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为自学数学教材提供了可能。(举例说明) (二)主题图的功能价值1、依据主题图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数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学时可依据主题图充分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将地方资源、校本资源合理整合,以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例如(课件出示图片)北师大版版四年级上册第84页“生活中的负数”,主题图出示我国各大城市的气温。根据这一主题图,教师可以在新课前一天给学生交待任务,自己或在家长带领下听听电视节目中的天气预报。第二天上课让学生把自己的收获进行组内汇报、小组交流,感受负数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这样的设计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时间与空间,能全面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2、依据主题图创设学生学习数学的问题情境。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新教材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主要精神,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取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课件出示图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20页设计了一幅有联系的买东西的习题情景图:妈妈买了一件上衣和一顶帽,付出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这个买东西的过程就包含了一个加法问题(买一件上衣和一顶帽一共要多少元?)和一个减法问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由孩子提出的“找的钱对不对呢?”提出检验计算结果的问题,从而引入验算的巩固教学。教师依据主题图创设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更重要的是把数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了,学生在情境中更好了理解了“验算的意义”。3、依据主题图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实验教材恰恰把握住了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机会。教材中有许多主题图,在主题图中编者有意识地设计了许多相关的数学知识,等着学生去探索、发现、研究。于是,读图就成了学生经常进行的活动,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让每个学生独立去读图,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解题方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数学知识。如此,学生的创造火花就会不断闪现。如(课件出示图片)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学“线的认识”时,我让学生自己在主题图上找各种线,学生在大桥、光线、海平面找出各种线。在寻找各种线的过程中,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对它们的特性也有了初步认识。在争先恐后的发言中充分显示出学生喜欢自己去探索,自己去钻研的愿望和能力。4、依据主题图创造学生交流合作的时机。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不再被简单地当做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而成为了学生探索与交流数学、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的主题图多处呈现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如(课件出示图片)在探索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一米有多长时,按照主题图的提示,利用1米长的绳子和各种测量工具,学生积极活动起来。有的把绳子拉直,有的拉米尺,有的用20厘米长的尺子一下一下地认真测量。绳子稍有不直,直尺稍有衔接不好,就有“拉直、拉直”“放好、放好”的提醒声。测量后大家一起计算,得出了“1米=100厘米”的正确结论。再如,在总结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法则后,教材改变了以往直接给出法则的模式,而出示了小组合作、自主发现的情景,给了教师和学生很好的提示和建议。直接给出法则往往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缺乏创造性,而按新教材所示去做,学生乐学、爱学,而且很容易地记住了法则,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5、结合“主题图”渗透思想教育。“主题图”教学不单纯是给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创设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结合图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一特点。如(课件出示图片)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第88页的主题图以及后面的滴水实验,介绍了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再如教学“第几”中的排队购票图,这是一幅常见的排队购票图,除了引导学生看图,通过说图意和填数,使学生初次感知自己填的数是表示“第几”外,还要结合主题图适时向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学生明白自觉排队购物是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如果教学中忽略了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这一任务,再好的教学也是不完整的。三、灵活使用主题图如果我们认真去审视教材中的情境图,透过美丽的画面细细的品味和思考,就能发现新教材主题图、情境图的内在魅力。想要让这些场景素材发挥优势,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主题图、情境图,将其活动化、现实化,赋予生命的活力。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了不少问题,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一是在教学中淡化甚至忽视了主题图的功能。这在不少中青年教师中普遍存在。这些教师长期从事数学学科教学,对传统教材的知识编排很熟悉,会习惯性地认为反正是掌握某个知识点,主题图教不教无所谓。二是不能正确理解主题图和情境图的设计意图,在教学中随意替换或更改它们的内容,片面追求教学效果的立竿见影,而抛弃教材编写者力图把数学还原于生活,不给学生一种定势,而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思维空间的编写理念。三是对主题图和情境图任意扩展,随意发挥,置教学目标的落实于不顾。具体表现为教学中对主题图或情境图的信息进行随意的扩展,以大量的活动加以渲染,致使教学重难点本末倒置,严重影响了“双基”的落实。四是以固定的模式,盲目机械地使用主题图和情境图,似乎它们只有一个作用为新课的导出提供创设教学情境所需的素材和场景,很少有新的突破。其实,主题图或情境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亮点,它是一幅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图画,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但由于它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的,有时确实令教师们难以理解和把握。那么,如何有效地处理主题图和情境图,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这就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理解与创新相结合。这是用活教材主题图、情境图的关键。要用好主题图,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主题图,领会它的内涵,也要考虑怎样灵活使用,才能达到优化主题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下面几点有效的做法。(一)合理把握主题图的呈现方式“主题图”蕴含的数学理念,并不仅仅在于“主题图”的表现形式,更在于主题情景的呈现过程。教材主题图作为一个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场景,教师的呈现方式对“主题图”的教育教学价值的体现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主题图的呈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将主题图分层展示。挖掘出主题图中的隐含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将学生一下子置于非常复杂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会让他们东拉一句西扯一句,无所适从。如(课件出示图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34页主题图包含了“拔河、套圈、打乒乓球、做操”四个情景问题。教师可以按各个场景分批出示,每出示一个场景,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老师的合理安排,主题图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探索过程提供思维表象,激励学生探究的热情,促使学生生活经验不断数学化。2、变静态为动态过程。(1)演一演“主题图”情境。(换例子)主题图的素材表现在课本上都是静止的,在教学中,可依据情况或用多媒体或用游戏表演等形式将主题图提供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的奇妙与无处不在。例如(课件出示图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58页“用数学”,教材把例题和“做一做”中的习题灵活地贯通在一幅主题画面中,画面选取了学生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形象,生动逼真,趣味盎然,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很喜欢。但教材上的画面是静态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本课时,有的教师灵活地运用了这幅插图,把它做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