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质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2-2016)一、专业现状分析地质工程专业于2007 年开始招收新生,现有在校生287 人,在 学校立足皖北、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下,基于广泛的市场调研,初步 发展成以煤炭行业为主,集能源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 质等多方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并成功申报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十一五”期间,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各项事业得到较快的发 展。学校在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很大的支持,目前 本专业可用的实验室设备固定资产近 300 万元,具有矿物岩石实验 室、地质地貌实验室、古生物地层实验室、计算机绘图室、物化探实 验室等多个校内实验室。现有专职教师12 人,其中高级职称3 人, 博士(在读博士)4 人。“十一五”期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 “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及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20 余项, 横向项目 30 余项,发表科研论文 30 余篇,部分教师参与教材编写、 出版专著等3 本。二、专业建设定位和指导思想1. 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为了适应我国“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教学人才培养 需求,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根据新形势下地勘行业的发展趋势,本专 业仍然需要及时调整,综合发展,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培养高素质 人才。经学院领导及专业骨干教师充分讨论、论证,特提出地质工程 专业发展规划,加大对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实 验条件、产学研合作等多方面建设力度。2. 专业建设定位鉴于地质工程专业特点及皖北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在“十二五” 期间,主要从学科方向与特色、学位点的申报、学科梯队和学科基地 建设、学科教学质量和高水平科研项目等几个方面进行建设。主要目 标为在强化“水文地质学”优势方向的基础上,开拓“环境地质学” 等学科特色,夯实学科基础,拓宽学科发展方向;深化教学改革,培 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在保障本科学士教育的基础上,努力申报 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大力引进与培养人才,确保每个研究方向至少 引进或培养2-3 名骨干人才;加强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建设,全面提高纵向课题级别,增加横向课题数量,扩大社会服务。三、专业建设目标1. 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本专业将加大投 入支持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改善教学实践环节,推 进教学改革与双语教学,增大实践教学力度,拓展产、学、研合作教 学模式,激励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省级特色专业” 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加大力度,争取申报“教育部综合 改革试点专业”或“国家特色专业”,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基本出发 点,将继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制定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的教学计划,确保师资结构合理、教学效果优良。2. 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从国内外优秀科研院所引进或培养 专业带头人2-3 人。本专业将按照三个主要方向,在水文地质学、矿 井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等方面引进或培养高水平人才,并充实边缘学 科、交叉学科的学术梯队,预计各研究方向至少引进1-2 名优秀人才。 与此同时,重视现有人员的培训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继续博士(博 士后)教育,制定传、帮、带计划,落实责任制度,在现有青年教师 中培养学术骨干2-3 名,争取“十二五”期间晋升2-3名高级职称人 才。3. 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努力申报高水平科技成果。“十 二五”期间本专业将围绕发展方向,依托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加强设备投入,计划投入600 万元建设完善地球化学、地球 物理、环境监测、矿井地质等实验室。在建设期间将按照安徽省工程 技术中心的管理规定,在学校政策的引导下,制定激励措施,加大开 放与技术开发力度,形成产学研良性循环,促进学科发展。鼓励教师 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专业培训,出版高水平学术论文论著。加大高 级别纵向项目的申报力度和横向项目合作数量,争取在资深专家的指 导下,中青年教师加强预先研究,切入学科前沿,提高高级别项目的 批准率。4. 扎实推进协同创新,强化优势学科方向,拓展交叉学科特色。 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建设高水平学术科研团队或 研究院所,围绕三个专业发展方向,就深部开采水害防治(水文地质 方向)、煤矿综采地质保障(矿井地质方向)、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 地质方向)等方面开展协同攻关。随着皖北及我国大部分地区深部煤 炭资源的开采,矿区水害防治、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地表水及浅层地 下水的污染问题严重。因此,加强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水 循环及水化学演化研究,了解区域水循环规律、水动力及水化学场演 化特征,对于系统理解区域地下水资源特征,预防矿井突水事故发生, 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加大对煤 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及矿井水资源化等方面的研究,协同推进矿井水害 防治、矿区水资源化、矿区生态环境及矿井地质勘探技术共同发展。5. 加强课程建设,争取编写符合学校特色的自编教材或讲义。课 程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根本,是人才质量培养的保证,课程水平直接决 定教学质量。“十二五”期间,专业在优化结构、调整方向的基础上, 整合课程内容,使专业课程具有宽厚性,又体现前缘性,争取成功建 设 2-3 门校级精品课程,1-2 门省级精品课程。鼓励教师结合专业实 际发展需求,自编课程教材或讲义,教材必须按照专业教学计划,适 应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十二五”期间,争取自编专业核心课程教 材 1-2 部,实习实训教材(讲义)2-3 部。四、专业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措施(一)教学基本建设1. 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为契机, 按照安徽省特色专业建设任务,重点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对 2010 版地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 订,并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并适时调整,培养适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勘类专业人才。2.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以煤田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适应 “产、研”需要,工学结合,重点建设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 地史古生物学、水文地质学及工程地质学专业核心课程, 争取建成 4 门校级精品课程,其中力争 1 门申报省级精品课程。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强化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技能的培养。要加 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演示性、验证性实验,提 高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比例。要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 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做到课程特色明显,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 容、结构的优化,应服从课程体系整体结构的优化,要有完善的、符 合本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大纲、教案和课程教学计划,建立相对稳定 与动态更新相结合的新型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大纲;完善课程考核环 节,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增加课程考核的科学性、实用性,注重学 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4. 实践性教学环节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并调整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训体系。按照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岗位能力的需要,紧跟地勘新技术的发展 方向,加强校企合作,在现有实训实习条件基础上,大力增加仪器设 备,扩充现有实验室;新建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两个实验室和一个地 质实物资料库、一个矿井物探与化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集“教 学、实训、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 为一体的、国内同类院校 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地质实训基地。力争完成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综合实验室建设。5. 教材建设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开发实用性教材。根据课程改革目标,建设一 批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 养的地质工程技术专业教材。重点编写 6 门实践课程的特色校本教 材:宿州地区普通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安徽巢湖地区地质实习 指导书、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指导书、矿井水文地质实习教程及 皖北煤田地质实训教程。6. 教学研究争取在地质工程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基础上,鼓励中青年教师加 强教学研究和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争取申报校级教研项目3-5 项, 省级教研项目 1-2 项。7. 教学质量监控各项相关教学制度和文件、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控制, 教学评估与检查,毕业学生质量跟踪调查、专业招生与学生毕业就业 调查等。8. 学风建设抓好学风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努力形成良好的育人 环境。通过周培源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结构设计大赛、混凝土 设计大赛、假期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能 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修订、完善现有教学管理规章 制度和教学文件, 使教学过程有章可依。9. 图书资料进一步加强地质类专业书籍购买及期刊杂志订阅工作,在学校层 面上,积极配合学校图书馆进行专业书籍选购。并依托实物地质资料 库,对专业前缘及技术性较强的专业书籍进行购买。(二)师资队伍建设1.师资的引进与培训 通过聘请或引进适应地勘产业发展需要的行业专家或技术大师1 名;通过进修、国内访问学者、与企业共同开发科研项目等途径, 培养具备地勘行业技术推广能力,熟悉地勘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指 导本专业整体建设规划,适应地勘产业发展需要的中青年专业带头人1 名。通过专业课程进修、赴国外进修、到企业蹲点、主持科研项目 等途径,培养专业实践技能强、基础知识扎实、善于组织控制教学过 程、起示范表率作用的优秀中青年教师6 名作为专业骨干教师;聘请 或引进适应企业技术骨干2 名。通过外出业务进修、在职学历进修、 到企业或校外实习基地锻炼、技师培训、参与科研项目等途径,加强 “双能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双 能素质”教师数量达到专业教师的90%。从企业和校外实习基地聘请 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10 名以上作为兼职教师,指导校内 外基地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建立一套兼职教师培训、管理和考核办 法。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的 50%。2.教风建设加强教风建设、学风建设、考风建设, 全面落实教学检查制度。 充分利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使教学管理规范化、现代化。完 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全员参与的多方位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三)科研和产学研合作服务社会一直是高等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地质工程专业充分利 用本专业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结合区域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充分 挖掘专业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采用多种渠道争取面向皖北煤电集 团、淮北矿业集团、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水文队、宿州市 灵璧县政府等多家单位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指导、人才培训等技术和 产业服务。争取签约横向产学研合作项目 10 项左右,科研经费 200 万,并适时为地方企业和行业进行员工技术培训工作。争取以矿井水 文地质和矿井水害防治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的申报和建设基础上,大力加强科技攻关,提升科研向行业、 企业的生产转化能力。五、专业建设的条件保障1.地质工程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在十二五期间,学校将加大人 才引进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更多的学科带头人, 继续采取措施加大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2.学校对批准为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项目追加建设资助经费,并在 重点课程建设、精品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的立项管理等多方面给予优 先支持。3. 学院切实加强对本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采取多种措施 保证专业建设工作顺利进行。设立专业建设工作核心组,制定、组织 和实施项目建设规划,解决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 教师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教材、参考资料和课件三位 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学校从制度政策上吸引和保证对专业实践教 学加大投入,在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提供有力的资金保 障。地质工程专业2012-2016 年度发展规划建设内容预期目20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