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心得体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对民族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为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战略工程、有效措施和重要载体,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我们党始终坚持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政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体政策的侧重方向也在不断调整面对民族地区的大多数共性问题,如生态保护、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和基础设施等问题,精准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在正确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关系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民族平等和公平正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通过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通过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使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性,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相对突出,民族地区面临着加快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要在这几个方面着力:推动中央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贯彻落实,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建设围绕着力解决各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创建工作作为一面旗帜,为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对接“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助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点问题,在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等方面出实招、见实效,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长城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是民族工作领域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普遍提高,然而,个别地区和部门在处理涉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相关事务时,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处理不精准、执法方式简单等问题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深入宣传民族工作法律法规,广泛宣传关系各族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法律法规,确保实现宣传教育多层次、全覆盖、重实效在创建工作中还采取畅通面向基层的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强化法律援助相关工作,探索“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的模式这为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坚持正面引导提供了现实基础实践证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推进民族工作的有效手段,是展示各族人民时代风貌、展示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有效载体,必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结出更多硕果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全局工作与民族工作、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上级扶持与自力更生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全局工作与民族工作的关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因此,自治地方的全部工作,都与民族工作密不可分,必须把民族工作放在全局中来思考与谋划、研究与部署、落实与检查但同时也要看到,做好民族工作,处理民族问题,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不能因抓其他工作而忽视民族工作,也不能以共性工作代替民族工作,必须在普遍中把握特殊,在共性中突出个性,努力做到各项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是要正确处理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红河州地域广阔,少数民族分布于全州各地做好全州的民族工作,一定要着眼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所有少数民族,努力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在此基础上,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因族举措、分类指导的方针,根据各民族、各地区的不同实际、不同特点,突出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点抓好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边境地区、贫困地区的建设与发展三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红河州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都比较滞后;相对于经济发展而言,社会事业欠账更多,已经成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加快社会发展四是要正确处理上级扶持与自力更生的关系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既要上级加大帮助扶持力度,更需要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最根本的是要培育自我发展能力在认真抓好党的民族政策以及有关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具体措施的同时,要更加着力于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内在活力,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四个更加注重,就是要更加注重统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更加注重少数民族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更加注重学习,提高驾驭民族工作的能力一是要更加注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千方百计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民族地区困难和问题的关键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打基础与促发展并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集中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真正把各项优惠政策和各方面的扶持帮助转化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民族工作部门在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各级民族工作部门要切实加强调查研究,积极进言献策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落实扶持措施,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得了、发展得好的问题,要认真抓好各项民族优惠政策的督促检查和贯彻落实,抓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少数民族事业和兴边富民行动规划的贯彻落实,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更加注重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团结的思想基础,创造和谐的良好氛围,是深入做好民族工作的必要条件要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基本理论、民族基本政策、法规以及民族基本知识教育,使党的民族理论、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深入人心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工作,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激励机制,在全社会形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影响民族团结的人民内部矛盾,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谐因素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妥善处理涉及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各级民族工作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维护民族团结稳定的主力军作用,始终关注民族宗教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排查涉及民族宗教的各种矛盾纠纷切实做好疏导化解和稳定人心的工作,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阶段,消除在萌芽状态,要进一步落实完善民族团结管理责任制度,坚持不懈地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使民族团结的新风尚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单位三是要更加注重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人才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切实加强少数民族人才与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人才与干部培养的力度要凝聚各方面的人才力量,共同为民族地区发展做出贡献坚持从规划上引导、政策上促进、机制上激励、制度上保证、待遇上倾斜,努力使各类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各级民族工作部门作为少数民族干部的代言人,要加强向党委、政府的请示汇报、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协调沟通,为少数民族人才和干部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四是要更加注重学习,不断提高驾驭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能力各级干部特别是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与法规,认真贯彻关于民族工作的指导原则,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丰富工作手段,不断提高凝聚人心、维护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处理复杂问题、化解矛盾与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规办事,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正当合法权益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认真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各级民族工作部门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改进作风,树好形象,充分发挥民族工作部门的参谋助手、桥梁纽带、组织协调、宣传引导、管理服务的职能作用,争当贯彻落实民族政策的带头人、反映民情民意的代言人、为各民族解难释疑的贴心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促进人同志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红河经济社会新发展的进程中,民族工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民族团结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希望同志们通过这次联谊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进一步明确使命,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进红河州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实现新发展,为谱写红河发展新篇章、创建红河美丽新家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