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绝世英杰的陨落读史记淮阴侯列传有感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但后来遭到汉高祖刘邦的疑忌,最后以谋反罪处死。史记淮阴侯列传专门记录韩信的生平。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这样评价韩信的: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对韩信也有一段精彩的描述:世或以韩信为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观其距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夫以卢绾里闬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臣以为高祖用诈谋禽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汉与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则信复何恃哉!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是故太史公论之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说起这位江苏老乡,是非常有希望跻身于太史公的本纪或世家之中的,以其功绩,如果延至共和朝,则连副统帅这样的位置都可能有份,可惜一步错步步错,最后竟死于一女人之手,还被灭了三族。灭亡秦朝及最后的定鼎,尽管各路英雄纷纷亮相,其实也就是三个江苏人在争斗。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刘邦徐州人,项羽宿迁人,韩信淮安人。据考证汉代淮阴在现在的镇江,那就是一个苏北人刘邦领着苏南人韩信在跟另一个苏北人项羽干架。在出身方面韩信跟项羽是无法匹敌的,而跟刘邦倒是有得一拼。韩信平民出身,年轻时无所事事,整天游手好闲混吃骗喝,闹得人见人厌,可见也是属于小混混一类的人物。而在打仗方面,估计韩信当小兵的时候很顾惜生命,这从他乐于钻少年们的裤裆可见一斑,因此在进入项梁队伍后,不见战功默默无闻,再归到项羽麾下,当了个郎中,也就是给项羽看家护院的卫士,位卑言微,给项羽建言自然得不到重视。估计韩信看看项羽这边能工巧匠太多,自己又看不惯项羽的贵族派头,出头无望,于是脚底抹油,开个小差溜到刘邦那边去了。端的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刘邦虽然也是混混出身,此时有了点人马能呼个风唤点雨,来不及惺惺惜惺惺英雄惜英雄及时合并同类项。巧的是韩信还一头栽进别人的犯法连坐圈,只是凭着他的英雄气概从刀下捡了条命,并被夏侯婴推荐给好友刘邦,刘邦却不了夏侯婴的人情,给韩信委了个管粮草的小官一一治粟都尉。这次跳槽韩信没逮到一丝便宜,郎中好歹是个贴身跟随,还有机会见领导的面,关键时刻伸出手英雄救美一把也能成就没世功勋,这治粟都尉却是跟弼马温差不多的角色,连悟空都不能接受的官职还能拴住韩信的臀部?这次韩信还是选择了跑,他这一跑二千年后成就了一代京剧名角周信芳,其演出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独树一帜影响广及江南各地,成为麒派传承之作;这一跑也使韩信跑来了“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而拜的名副其实的上将军一职,真正直接受最高领导指挥;他这一跑也给后人们注解了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前半句。小混混毕竟是小混混,缺乏政治头脑,没有远大的政治抱负。项羽观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立马说皇帝的位置我也可取而代之的;刘邦到咸阳服徭役,远远望见秦始皇,憧憬之色油然而生:“大丈夫就该如此做人上人啊!”;毛泽东立在橘子洲头,还不时地要“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并且要“粪土当年万户侯”。而韩信就没有这些人的“杀”气只知道感恩戴德,知恩必报。漂母见他饥饿给他连喂了十天的饭,他就跟漂母表态说日后定当重报,气得漂母当即给他脸色恨不得赏他一耳刮子。刘邦给他拜了个大将军,他就心甘情愿地给主子当走狗,缺失了对形势的正确判断,跟二千年后的副统帅有着天壤之别。纵观历史,韩信的第一步错在无防范之心,这大概是一些比较正直有能力人的通病。刘邦是很流氓的,用人不疑只做在表面上,经常把韩信练得好好的精兵调走自用。几次三番后韩信也不吸取教训,治军不严,与后辈周亚夫相去甚远。周亚夫屯兵细柳,军中常备不懈将士训练有素军纪森严,天子进入军营也须按军纪行事。可韩信硬是在半夜三更被刘邦闯进宿营地摸了将军印信,虽然官升相国,也只是表面风光,刘邦收走部队是硬道理。韩信领着点老弱病残还要被差去啃齐王这块硬骨头,刘邦是否想借强齐挤兑掉韩信也未可知。韩信的第二步错是贪功,在郦食其已说服齐王投降的情况下乘齐王无备横扫山东,虽然帮刘邦清除了强敌,但依然功高震主,为后来的灭亡唱响了前奏。韩信的第三步错是错失三分天下的最好时机,也是他人生道路上最不能原谅的错。韩信只记着项羽的小不足刘邦的虚情假意,未能正确把握形势,对同乡武涉的游说和齐人蒯通的劝导都当耳旁风,表现出一种令人可惜的愚忠。该做的事不做也就罢了,不发兵求援被围后危在旦夕的刘邦,却派一使者去给自己申请当假齐王,尽管是想给刘邦安定已占领土,但已造成乘人之危的影响,给领导留下极坏印象。读史记至此,常叹老乡只配当一武夫,否则中国历史必然被韩信改写,三国争斗也会提前四百多年演绎。往下的事情只是水到渠成。汉也立国了,刘邦也当上皇帝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韩信的死期就在眼前了。宋高宗杀武将岳飞只需“莫须有”三个字,刘邦也玩过这一手。因韩信在项羽亡后收留了前来避难的钟离昧又没及时告诉刘邦,刘邦就以所谓的游云梦准备袭杀韩信,韩信听了小人之言不但背了逼迫钟离昧自杀的不义黑锅,还立即被刘邦绑了起来甚至还戴上了戒具,理由是四个字“人告公反”,刘邦把个韩信玩于鼓掌之间。只是老狐狸这次还有点良心,觉得以“莫须有”杀一王爷也忒过了点,仅把韩信从楚王降成了淮阴侯。如果这时韩信还能收敛点,少点牢骚低调做人,说不定还能保住吃饭的家伙,其父母妻三族也不会被他连累。偏偏他还特书生意气,犟头倨脑,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朝也不上,总之是不给刘邦及其亲近之人好脸色,说话不看三色,还跟刘邦直言不讳,什么俺将兵多多益善啦什么的,全不知夹着尾巴做人。陈豨造反,刚好给刘邦一借口。如果韩信真想反,是不会不早作准备的,知兵法者都知道先做庙堂谋划。如果他真与陈豨有谋,陈豨都反了,刘邦不在京都,他能傻到不及时反吗?陈豨被杀,一定会有与韩信谋反的蛛丝马迹留下来,有这些证据韩信早晚也会丢脑袋,韩信还能被萧何一骗就傻傻地自投吕后的罗网?要知道刘邦招陈豨都招不回来最后还逼反了陈豨,韩信智商可不比陈豨低。尽管太史公用史记给韩信定了案,但按一般逻辑规律,韩信是被陷害了的,韩信谋反纯属子虚乌有,吕后杀韩信实在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最好注解,“败也萧何”基本不成立。事后刘邦虽然表示出又高兴又怜惜的样子,但这怜惜也不过是鳄鱼的眼泪罢了,刘邦的喜才是内心世界的真正反应。这不能不让我想起一首诗,元人张养浩有一首著名的小诗:朱履曲正胶漆当思勇退:正胶漆当思勇退,得参商才说归期,只恐范蠡、张良笑人痴。抻着胸登要路,睁着眼履危机,直到那其间谁救你。观淮阴侯一生,可谓波澜壮阔,但最终落得身败家亡,岂不哀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