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设计报告参赛题目:无线充电器参赛单位:电子信息与传媒学院参赛队员:无线充电器摘 要:目前,手机、MP3和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主要采用的是 一端连接交流电源,另一端连接便携式电子设备充电电池的传统充电方式。这种 方式有很多不利的地方,首先频繁的插拔很容易损坏接头另外也可能带来触电 的危险。因此非接触式感应充电器在上个世纪末期诞生凭借其携带方便、成 本低、无需布线等优势迅速受到各界关注。因此,实现无线充电,能量传输效率 高,便于携带成为充电系统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设计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无线充电器,通过线圈将电能以无线方式传输给 电池。只需把电池和接收设备放在充电平台上即可对其进行充电。实验证明虽 然该系统还不能充电于无形之中但已能做到将多个校电器放置于同一充电平台 上同时充电。免去接线的烦恼。关键字:无线;非接触;便于携带目录摘 要: - 1 -1无线充电器原理与结构 - 3 -1.1理论分析 - 3 -1.2设计结构 - 3 -2硬件设计 - 5 -2.1发射模块 - 5 -22 LC谐振电路设计5 -3接受端充电控制电路设计 -6-参考文献 - 7 -附录 - 8 -1 无线充电器原理与结构1.1 理论分析为实现无线充电器系统,主要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是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 构成一个可分离的耦合变压器,电能一非接触的方式传送到负载设备。电能磁能 是这电场与磁场的周期性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本设计的关键点之一是利用线圈耦合的方式进行能量传递,使接收单元接 收到足够的能量,以保证后续电源的能量供给。二是如何提高充电电路的能量利 用效率,在满足充电电路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低功耗的设计。1.2设计结构 无线充电系统主要采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线圈进行能量耦合实现能量的传递。 如图1 所示,系统工作时输入端将交流市电经全桥整流电路变换成直流电,或用 24V 直流电端直接为系统供电。经过电源管理模块后输出的直流电通过 2M 有源 晶振逆变转换成高频交流电供给初级绕组。通过 2 个电感线圈耦合能量,次级线 圈输出的电流经接受转换电路变化成直流电为电池充电。发射电路接收转换电路IH: *24 牛 Z供电电画电跆充 电 电 路图1无线充电器系统框图2硬件设计2.1发射模块如图3,主振电路采用2 MHz有源晶振作为振荡器。有源晶振输出的方波,经过 二阶低通滤波器滤除高次谐波,得到稳定的正弦波输出,经三极管13003及其外 围电路组成的丙类放大电路后输出至线圈与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辐射出 去.为接收部分提供能量。测得与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的空芯耦合线圈的线径为O. 5 mm,直径为 7 cm,电感为47 uH,载波频率为2 MHz。根据并联谐振公式得匹配电容C约为 140 pF。因而.发射部分采用2MHz有源晶振产生与谐振频率接近的能源载波频 率。2.2 LC谐振电路设计能量发送单元射频输出端采用发射线圈(电感)和电容并连连构成谐振回 路。为了提高能量接收单元获取更大电压,是能够在更远距离工作,能量接收单 元采用并联谐振回路。当功率放大器的选频回路的谐振频率与激励信号频率相同时,功率放大器 发生谐振,此时线圈中的电压和电流达最大值,从而产生最大的交变电磁场。当 接收端线圈与发射线圈靠近时,在接收线圈中产生感生电压,当接收线圈回路的 谐振频率与发射频率相同时产生谐振,电压达最大值。所以,发射线圈回路与接 收线圈回路均处于谐振状态时,具有最好的能量传输效果。线圈传递能量效率较 高,传送间距越大。3接受端充电控制电路设计电能经过线圈接收后(如图4),高频交流电压经过IN4007整流管进行全波 整流,2200uf的电容滤波,再用3.3V稳压二极管惊醒稳压,输出直流电为电池 提供较稳定的工作电压,为电池充电(如图5)。4接收电略33R2 28 k图5充电电路参考文献1魏忠,蔡勇,雷红卫。嵌入式开发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 张靖,刘少强,检测技术与系统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3 龚沛曾,陆慰民,杨志强。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明教程。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6.4 杨加国,董秀成。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 C51 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5 秦曾煌。电工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戴佳,戴卫恒。51 单片机 C 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实例精讲.电子工业出版 社.2006.附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