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 重点摘要!第五章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pl73180)1. 巴夫洛夫(Ivan P. Pavlov)是俄国的生理学家,发现狗的消化腺分泌量的变化,与外在刺激 的性质、出现的时间有密切关系。之后他作了著名的以铃声、灯光作为外在刺激,引发狗的 唾液分泌的实验。其理论为经典(古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实验设计:(1) 无条件(非制约)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 US或UCS):本来就可引起个体某 固定反应的刺激,如引起唾液分泌的食物。(2) 无条件(非制约)反应(unconditioned response, UR或UCR):由非制约刺激原本即 可引起的固定反应,如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3) 条件(制约)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 CS):原本为中性刺激,如与食物相伴或稍 前出现的铃声。(4) 条件(制约)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 CR):条件作用形成后,由条件刺激引起 的反应,亦即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2. 华生(John B. Watson),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主张教育万能,其对于行为主义学习 里论,有以下四点要义:(1) 心理学之成为一门科学,要采用科学方法,研究个体表现于外的行为。(2) 经点条件作用研究所得行为原则,不但可以了解动物行为,也可以解释人的行为。(3) 人类一切行为,其构成基本要素是反应,一切行为表现只是多种反应的组合。而反 应中,除少数是基本的反射之外,全都是个体在适应环境时,与其环境中各种刺激 之间的关系,经由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过程所形成的。(4) 只要能了解环境刺激与个体的关系,就可以设计并控制刺激,经由条件作用,建立 起所要建立的反应,组合成预期的复杂行为,也可根据条件作用法则(消弱),消除 个体已有之行为。3. 经典条件作用中的一般行为法则:(1) 强化与强化物(reinforcement:强化作用指在条件作用中,影响刺激一反应连结强 度,或增强条件反映出现频率的一切程序。强化物又称强化刺激。(2) 类化与辨别:类化(generalization)是经条件作用形成条件反应后,与条件刺激相类 似的其它刺激,也会引起相似的条件反应。也称刺激类化或刺激泛化(stimulus generalization )。辨别(discrimination )是个体只对条件作用中受到强化过的条件刺 激反应。类化与辨别交互运用,才能构成精准的学习。(3) 消弱与自然恢复:消弱(extinction。若条件反应形成后,虫负担毒出现条件刺激, 而不呈现强化刺激,则原来形成的条件反应将会逐渐减弱,最后终于消失。自然恢 复(spontaneous recovery)以形成的条件反应如产生消弱之后,若再行提供强化刺激, 条件反应将恢复。如不经强化程序也可能自动恢复,此一现象称为自然恢复,而条 件反应会较先前弱,如长期不再强化,条件反应终将全部消失。(4)二级条件作用与二级强化:二级条件作用(secondary-order conditioning)形成条件反应后,所采用的条件刺激即可充当无条件刺激之用,与另一条件刺激形成另一个 刺激反应的连结。而充当无条件刺激的原条件刺激,则称二级强化物( secondary reinforces),而一开始的强化则称原级强化(primary reinforcement)以此类推,也可 以形成更进一步的条件作用,称为高级条件作用。(higher-order conditioning)4. 经典条件作用在教育上的涵义: 经典条件作用式的学习,是刺激替代历程,符合教育上以旧经验为基础,学习新 经验的道理。(但对学校的知识学习,较少有应用价值。) 刺激一反应联结,可以解释教育上许多基本学习现象,如学校恐惧症(school phobia )或教室恐惧症。 经由刺激一联结学习到的情绪反应,除负向的情绪外,也可能学习到正面情绪。 经由经典条件作用学到的情绪反应,也可能因刺激替代作用而类化。 消弱法则,可用来矫正学生的偏差行为。操作条件作用(p.181189)5. 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人称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最早经由动物实验建构学习定 律者,心理测验研究的先驱。他的理论不称行为主义,而称联结主义。他不采用刺激替代的 原理建立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从动物的多种反应中,选定其中某项希望其学习的,每当 该反应出现即给予奖赏,加强以后出现的机会。 猫与迷笼的实验。6. 桑代克学习理论要义:(1)试误学习(trial-and-error learning):学习的历程,错误会慢慢减少。( 2) 三大法则: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随练习次数多寡而分强弱。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视个体的准备状况而异。 效果律(law of effect):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因反应之后是否能获得满足的效果 而定。f最主要!(3)同元素论(identical elements theory):训练迁移(学习迁移)(transfer of learning)只 有在前后两次学习材料有共同元素时,才会发生。7. 斯肯纳(B. F. Skinner)是操作条件作用的创始人,极端行为主义的代表。8. 操作条件作用与经典条件作用的区别(1) 经典条件作用:个体行为中本已具有刺激一反应的联结,经过刺激替代的方式, 从而建立新的刺激一反应联结。 个体的反应是被动的,故此种条件反应又称反应性反应(respondent response),或 泛称反应性行为。(2) 操作条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ming):只实验者就个体在刺激情境中多个自发性反应 中,选择其一施予强化,从而建立刺激反应的联结。个体学到对某刺激作固定反应,自始即非该刺激引起,只是个体操作其环境时, 所表现的自发性反应之一,称操作性反应(operant response,或操作性行为。9. 斯肯纳赋予强化操作性定义:视为在条件作用中,凡能使个体操作性反应的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均称为强化。10. 正强化物:个体反应后在情境中出现的任何刺激(如食物),其出现有助于该反应频率增加 者。负强化物:当个体反应后在情境中已有刺激的消失(如停止电击),而其消失有助于该反应 频率者。11. 负强化不同于惩罚: 最主要的区别:负强化是加强某种适当行为;惩罚是制止某种不当行为。 在教育上使用惩罚时,只有在积极的目的下,使之符合负强化的原理,惩罚才会 产生教育价值。 对于使用惩罚者的建议:/ 实施奖励或惩罚之前,先让全班学生充分了解奖惩的行为标准。/ 惩罚只限于知错能改的行为。/使用惩罚时必须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多使用剥夺式惩罚,少使用施予式惩罚。12. 后效强化(contingent reinforcement):因努力而成功,将会继续努力;因逃避而免于惩罚, 将会继续逃避。13. 斯肯纳箱(Skinner box):说明了个体的一切行为改变(指学习),乃是决定于其本身对环境 适应的结果,是受外在因素控制的,是没有自由的,因此斯肯纳的学习理论被视为环境决 定论( 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14. 强化程序(程序)(schedule of reinforcement):采用后效强化原理从事操作条件作用学习实 验时,在提供强化物的时间上,做各种不同的安排,从而观察个体正确反应的出现率和强化 实施的关系。 立即强化(immediate reinforcement)与延宕强化(delayed reinforcement): 前者指正 确反应后,立即给予强化物,后者指正确反应后,过一段时间再给予强化物,前 者优于后者。 连续强化(continuous reinforcement)与部分强化(partial reinforcement):前者指 个体出现正确反应后,均给予强化物,后者选择部分正确反应之后,给予强化物, 后者优于前者。15. 连续渐进法(successive approximation):程序请见 p.18816. 塑造(shaping):以分解动作的方式,逐步渐进,最后将多个反应连贯在一起形成复杂行为 的方法。17. 行为矫正方法:代币法社会学习论(p.19卜206)18. 斯肯纳根据动物实验研究的缺失: 理论观点狭隘无法解释人类的复杂学习。 学习如果只靠经验,效果是有限的。(惩一警百、杀鸡儆猴) 学习不全是在控制情境下自动产生的。(必须考虑个人的主观意志)19. 班杜拉(A. Bandura)。社会学习论的创始人,极端行为主义的修正者。20. 班杜拉的学习三元取向(1)环境因素 (2)个人对环境的认知 (3)个人行为,故其理论又称为三兀学习论(triadic theory of learning)。21. 班氏认为学习的产生非系于强化:强化只是个体对环境认知的一种讯息。而他相当重视个体 学习时本身的自主性,即使个体未曾亲身体验,单凭观察别人的行为后果,他也会学到何时 何地该表现何种行为。22. 社会学习论强调,在社会情境中,个体的行为因受别人的影响而改变。 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个体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即可 获得学习。又称替代学习( vicarious learning)。 模仿:个体在观察学习时,向社会情境中的某个人或团体行为学习的历程。模仿学习 有不同的方式:/ 直接模仿(direct modeling):最简单的模仿学习。/ 综合模仿(synthesized modeling):模仿学到的行为,未必是直接得自一个楷模, 而是综合多次所见而形成自己的行为。/ 象征模仿(symbolic modeling):所模仿者,不是他的具体行为,而是其性格或行 为所代表的意义。/ 抽象模仿(abstract modeling):所学到的是抽象的原则,而非具体行为。23. 模仿学习绝非机械式的反应:因每个人的反应是经过他认知判断后才表现于外的,也就是人 在学习情境中观察模仿时,在接受刺激到表现出反应之间,有一段为中介作用(mediation) 的内在心理历程。而刺激对学习者而言,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和意义: 名义刺激(nominal stimulus):刺激所显示的外观特征,是客观、可测量的。对每个人 来说,都是一样的。 功能刺激(functional stimulus):足以引起个体产生内在的认知与解释,对每个人来说,未必相同。24. 最能引起儿童模仿的楷模: 心目中最重要的人 同性别的人 曾获得荣誉、出身高层社会、富有家庭的儿童 同年龄、同社会阶层的儿童,喜欢互相模仿不喜欢模仿有独特行为、曾经受过惩罚的人25. 观察学习的四阶段历程:观察学习时,个体必 须注意楷模的行为特 j征,并了解其含意。保3. 再持生阶阶段段把楷模的行 为保留在记 忆中。4.动 机 阶 段纳入记忆后,就记忆所及,将 楷模的行为以自己的行动表 现出来。愿意在适当时 机将学得行为 *表现出来。经模仿学得行为行为学习论在教学上的应用(p.198206)操作条件作用在教学上的应用26. 编序教学(programmed in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