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绪论 本章小结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出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哲学经济学、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它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还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拓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其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其科学性表现为它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接示了自然界和认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它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统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继承者都是与时俱进的典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他提供研究的方法,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本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2015年3月13日星期五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运动的存在的方式。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它具有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点,物质生产、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人类的实践使自然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活动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和普遍联系,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范 是揭示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物质的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普变性。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本质的区别。社会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也是客观的。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依赖物质。从本质上,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展主观能动性是辩证法的统一。 2015年3月14日星期六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认识是指人们特有的一种能力和活动。个人思想的发展史再现着整个人类思维的发展过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引起了认识论的革命。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认识的辩证过程是感性到理性认识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两个阶段。一个正确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主体对客体的歪曲反映。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运动中既对立有统一的两方面。真理是客观的就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人的认识通过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真理与价值是统一的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 2015年3月15日星期日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的反作用,生产方式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包括生产力的性质的规律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内容。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物质利益的对立是阶级斗争的根源,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及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也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社会改革是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社会改革是同一社会制度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015年3月17日星期二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最普遍的经济形式。建立在分析商品货币关系基础上的科学劳动价值论,深刻阐明了劳动二重性、商品价值构成与创造、货币本质与职能、商品经济基本矛盾,以及价值规律等一系列重要经济理论问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是在封建社会末期的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基处上产生的,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而资本原始积累则大大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初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而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全确立是通过产业革命实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度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是价值增殖过程,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