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课程观研究 【摘要】新课程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新课程下的教学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深化合作学习、教学目标、师生行为三个方面的发展和完善。【关键词】新课程 中小学 体育 课程G623.8 A 2095-3089(2018)29-0215-021.新课程的相关理念新课程是现阶段为了提升我国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产生的,新课程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任何一新生事物的产生都是对原有事物的完善和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原有事物的否定,当某种新生事物产生之后,人们必须对之前的习惯性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转变,否则矛盾就会被激化。新课程的出现使得人们必须对之前的授课方式和授课行为转变,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与教学年限有关,教学时间长的教师由于授课方式和授课行为在长时间的教学中定型,想要短时间内进行改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层学习去改变现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2.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课程观面临的问题2.1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行为逐渐形成,在我国的教学中长期以来是以成绩评价教师和学生,部分教师认为突然的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行为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芥蒂,因此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延续之前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没有对新课程进行全面的学习和理解。2.2理论学习和实践之间的矛盾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理论素养的提升能够有利于教师在实践中更好地教学,在实践中的不断进行又能够反过来完善理论知识,因此理论和实践在教学中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一方面的发展促进另一方面的发展,一方面的完善又促进另一方面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由于教学压力的存在,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由于惧怕新的教学理念和行为会产生一定的适应过程,因此不敢放手去进行全面的改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研究不够深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对于新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进而在教学中不断运用,通过在实践中运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2.3教学环境的相关影响教学环境对教师的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由于教学设备的影响,教师即使希望能够进行变革,受制于教学设备的影响,无法进行。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由于课业压力的增大,学校领导在教学中更加重视文化课程的教学,对于体育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设备的购进过程中资金投入不够,这种现象直接导致教学设备不足,教师上课质量难以保证。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 需要适宜的外部环境。 首先要努力改变学校领导的管理观念, 通过他们来营造积极、开放和气息浓厚的改革大环境, 激励体育教师接受新事物、新观念, 积极实践、勇于探索。要梳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时刻关注最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前沿性东西,给体育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以更大的精神动力。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课程观发展趋势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新课程改革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教师接受新鲜事物,学生探索精神的启迪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各个学校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新课程改革相关内容,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研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面对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体育课应该作为一个媒介,将课程和学生的学习完美的结合起来,建立一套體系完整。观念先进、思想统一的体育教学理论,这套理论不仅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更好的传授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在教学中更好的学习技能,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不可否认,目前为止仍有部分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在现实体育教学汇总难以实施,或者在上课的过程中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教学,进而提升教学质量。4.结论与建议新课程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论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新课程去教学的比例不足,同时由于中小学的课业压力导致学校领导对体育重视程度不够,学校体育设备不充足。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新课程在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学校领导提高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增加对体育设备的投入力度。参考文献:1曹永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张性辩解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2),27-30.2傅建霞等.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苏北地区适应性的调查.体育学刊,2004,(3),86-89. -全文完-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