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奖励教育概况【摘要】幼儿奖励教育是日常教育手法之一,如何用好这种方法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本文从奖励的界定入手,接着探讨奖励策略的有效运用对幼儿园德育的重要意义,重点对教师如何有效运用奖励策略进行较为深入的论述,并归纳分析了奖励教育的一些负作用。以期较全面地总结奖励教育,为幼儿园教师顺利开展德育工作、有效提升幼儿道德发展水平提供参考【关键词】奖励、奖励的原则、奖励的负作用、合理适用奖励一、 什么是奖励教育“奖励”的含义其实就是“将”+“励”,更准确的说法是通过将来产生和巩固励。具体分析为:“奖”。奖是外界对幼儿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给予的奖赏,是外在动力;“励”是幼儿通过外在的认可和肯定,强化自身的行为,是内在的动力。而当内在的“励”还不能完全建立或者不能坚持的时候,外在的“奖”就体现出帮扶的作用了。这种情况特别适用于正处于心智萌芽期的幼儿。所以我们得出,奖励教育是指对个人或集体正确、良好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或表扬,侧重奖励的过程,强调奖励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德育方法。二、 幼儿教育为什么需要奖励1、 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思想行为。树立正确的思想行为需要从小培养,幼儿是最佳的时期。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能力强,对身边的事物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只要他们认为是新奇的、好玩的,他们就会容易地学会。而奖励是强化幼儿正确思想行为的中介,通过它,幼儿能够容易地接受正确的思想,从而在行为上进行积极的表现。如:对家人、亲戚、老师、小朋友的微笑的问候,是礼貌的表现,大多数的幼儿对这一点比较的懵懂,不知道其行为的的重要性。当幼儿能有礼貌的向别人问候时,这时家长、老师的一声赞扬或小小的红花强化幼儿行为,让他们懂得对人有礼貌是能受到赞扬和让人心里愉快的,那么他们将会把微笑的问候延续下去。2、激发幼儿早期学习的兴趣。学习是幼儿增长知识,认识社会的桥梁。幼儿对学习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对所有的新奇的东西保持着极大地兴趣。然而,幼儿的学习持续时间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适当对幼儿进行奖励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课堂。如:教师在教授,“What is it?”“Its an applea banana.”的问答句时,通过对积极幼儿回答给予苹果或香蕉模型奖励,得到奖励的幼儿能更加积极地去学,并带动其他幼儿进行思考融入学习当中。奖励会使孩子们把学习看成一种光荣,并能极大地获得心理满足感和成功感,引导他们真正地喜欢上学习。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奖励的确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但是却不是维持学习兴趣的一种,只是对早期和初次接触这种知识有效果,而长期的学习如果单单依靠奖励将出现反效果,下面文章将有叙述3、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孩子都是通过奖励而进步的。当我们用奖励来认可和肯定幼儿时,他们对其所做的行为充满了信心。如:老师布置请幼儿把所教学的单元读给家长听,读好了请家长签名,读好书的小朋友能够得到可爱的贴纸。于是幼儿为了得到可爱的贴纸能够积极地向家长读书,并把其得到的贴纸向其他幼儿炫耀,这样他们的自信心不由地在奖励中增强起来。反之,没有了奖励,只是口头说教,幼儿不知道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从而对读书产生不了了之的态度。奖励对幼儿的教育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根据幼儿的特点好好利用奖励来让你的课堂和日常生活变得更加的有趣和精彩。三、 在幼儿教育中如何利用奖励1、 针对性与及时性相结合。奖励是为了让幼儿的行为在外在动力推使下转化为内在的动力,要有针对性,不能泛滥成灾,不要为了让幼儿做好事情就一味的奖奖奖,而要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奖励,这样幼儿才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如:小朋友在玩玩具的时候,一个小淘气去抢其他的玩具,被抢的幼儿哗哗的大哭起来,旁边的幼儿就跟他说起我所教的英语韵文:“Dont be sad. Be happy. Its ok. Its ok.”安慰着哭的幼儿并跟他一起玩。我及时地向幼儿们表扬了这位幼儿,让幼儿们知道这位小朋友会与伙伴一起分享玩具和关心朋友。这样幼儿知道我表扬他的原因,并继续地保持关心他人的行为。2、 个别性与整体性相结合。幼儿天生具有竞争意识,利用这一特点,再通过奖励的推使下让他们更加强其竞争意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上英语课的时候,通过分组比赛看哪一组成员在一节后得到最多的红星的为胜,幼儿为了获取这种荣誉,大部分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中,为自己的组得分而努力,再通过个别的表扬来激发每位幼儿参与其中。从而你的课堂能够保持在活跃的状态。3、 瞬时性与长期性相结合幼儿的思维不成熟,对于一些较难掌握技能,会比较容易的退缩,不愿意再去尝试。这时家长或老师的鼓励,会让幼儿继续并不断地重复这个行为,从而成为个人的技能。如画画。要画好一幅画需要幼儿有足够的恒心和创造力。幼儿模仿老师的示范画单独完成时,老师在班上表扬并奖予小红花在画上,幼儿的内心就会顿时对画画产生好感,持续的奖励让幼儿地画画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功感,从而为画好画不断地学习成为个人的技能。4、学校奖励与家庭奖励相结合根据研究,幼儿教育的一致性越强,教育的效果越好。在奖励教育方面也如此。如果家长与教师对幼儿道德行为的奖励标准一致,幼儿的道德行为将更具有稳定性。如果两者的标准处于分歧甚至是矛盾状态,幼儿的行为在幼儿园能受到表扬,在家里却受到冷遇(比如教师肯定幼儿与同伴分享玩具的行为,但是家长因为怕幼儿弄丢、弄坏玩具而不主张幼儿这样做),那么幼儿容易在道德认识上产生混乱,甚至形成矛盾人格,导致幼儿道德行为不一致,道德发展滞后。这正是幼儿的道德行为缺乏跨情境性的原因,因为家园德育工作没有达成一致,幼儿在幼儿园和家里自然会表现不一。作为专业教育者,教师最好能主动与家长联系,促进家园在德育方面达成一致,形成作用于幼儿道德发展的合力。应该说,家园合作的一致性越强,合力就越大,幼儿的道德发展自然也会更好。5、 恰当整合其他方法 奖励仅仅是教师实施德育的诸多手段中的一种,只有与其他教育手段(如批评、情境陶冶等)有机结合,遵从最优化整合等原则,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奖励较偏重外部强化,过多地依赖这种德育方法,容易让幼儿产生依赖心理,“一心一意以奖励为目标”。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还是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幼儿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力量,充分感受到道德行为本身的乐趣,由此形成稳定而持久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四、 正确认识奖励的负作用励教育的确是符合呵护和鼓励幼儿健康成长的方法。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个度,过度使用奖励,特别是过度表扬其实与揠苗助长并无二致,长期的奖励也并不能使孩子更有道德和才能,相反会削弱他的自控力。所以我们必须奖励存在的潜在负作用:1、产生“自以为是”思想过多奖励会使孩子变得自以为是而不思进取。比如,有的妈妈天天跟孩子说“又拿了小红花,你真聪明”,那孩子就会想“我的确聪明,不用使劲就得小红花,下次也不用努力,照样取得奖励。”这就给孩子的懒散找到了借口,于是注意力分散、意志力薄弱等等问题接踵而来了。2、忽视原因探讨迷信奖励会使得施教者忽视了原因的探讨。比如小孩因看了一些恐怖的电视镜头而晚上不敢独自睡觉;学生因听不懂而走神,家长和老师企图靠小礼品吸引,靠表扬带来专注,都是文不对题。这些奖励方法虽然暂时有效,但却不是根本之解,为日后孩子的错误反复埋下苦果。 3、以奖励换道德滥用奖励,不但不能使学生有道德,还可能会助长不道德,因为它可能演变为“需要”,或成为某种交换物。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或为了表现自己不落后,而采取不正规的手法去获取奖励。这是一种以奖励换取道德的手法,是破坏道德的手法,所以必须是在孩子自动做对事情,而且是在孩子认识到这件事是对的才能给予奖励,并且不能过多。4、伤害学习兴趣过度奖励教育有可能会扼杀兴趣,而兴趣在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当孩子专注地从事某项活动时,活动的一切都在吸引着他,使他产生极大的兴趣,并在活动中获得愉快和满足。这种体验是维系孩子从事这项活动的内动力,也看做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奖赏。如果外界给以过多的奖励,例如,得双百奖一个变形金刚,擦一次地板奖一瓶乐百氏奶,练熟一支钢琴曲,奖励十元长此下去,孩子从事活动本身获得的快感被外界刺激所掩盖,内动力被变形金刚等所代替,而物质刺激是随着单调重复而减小,当外界刺激不能使孩子继续活动时,那么他的兴趣也就逐步减弱,一直到零。由自己想做,到为别人去做,到厌恶去做,内动力不复存在。我们在通过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时候需要慎用次数,并主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综上所述,奖励教育是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相应的负作用。我们只要正确理解奖励的各种使用原则,避开过度使用而产生的负作用,就一定能通过“奖”推动“励”。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