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冬季传染病的防控知识讲座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应注意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因为秋冬季气候干燥较谅、气温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加上飘浮在空气中的花粉、粉尘增多及螨虫感染,同时,学校、幼儿园又是人群高度密集场所,学生的抵抗能力较成年人弱,以及室内空气流通不畅等因素,容易引起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好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一般是以儿童青少年为易感对象,为做好防控工作,增强大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下面简单介绍一些相关知识:法定乙类呼吸道传染病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按甲类管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甲类管理)、麻疹、肺结核、流脑、百日咳、白侯、猩红热,丙类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其它未列入法定呼吸道传染病还有水痘、带状疱疹等。也包括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新列入的法定传染病。1、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是什么?传染源:大多为发病期患者。传播途径:通过空气飞沫(即患者讲话、咳嗽、喷嚏时的唾液飞沫)、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或被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而传染。2、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是什么?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后引起,发病有季节性,一般在每年10月至第二年3月中旬。潜伏期短,多数18-72小时,有的甚至仅几个小时,起病急骤、传播快、发病率高,常可引起暴发流行。临床特点为全身中毒症状重,表现为急起高热,畏寒,显著乏力,头痛,全身酸痛,但呼吸道症状轻。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得病后可表现高热、头痛、四肢酸痛等症状,部分体弱者和老年人得病后易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根据多年来对流行性感冒发病的监测,每年冬季可出现一个季节性发病高峰,易在幼托、学校等集体单位出现传播和发病。应注意预防,平时室内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多加强户外锻炼活动,提高抗病能力;流行季节少去空气浑浊的公共场所。得病后应注意休息,及时就诊治疗。普通感冒:则主要是由于周围环境变化大,抵抗力降低,细菌、病毒乘虚而入引起的,没有季节性,且症状较轻,以散发为主,不会引起大的流行。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特征。人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人禽流感病毒一般很少使人发病,禽流感主要在禽类(家禽、野禽)以及鸟类中间传播,其分泌物、粪便和受污染的水都有传染性,偶可感染至人。临床表现与人类流感相似,但由于禽流感是近年来刚刚来到人间的新病毒,人类普遍对它缺乏抵抗力,接触后容易感染。但是,尚未发现人与人之间有效传播的证据。就症状而言,流感病情较重,恢复较慢。而普通感冒表现症状单一,发病周期短,容易治愈。普通感冒患者一般可以照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一周以后即可痊愈,很少危及生命安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易感人群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潜伏期1-7日,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临床分为普通型、暴发型二种类型,暴发型病死率极高。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高热、头痛、四肢与躯干可出现淤点、淤斑和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危及生命。冬春季是流脑好发季节,儿童是主要感染对象,部分青少年亦可感染发病。预防措施主要为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晒衣被;加强户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易感儿童可接种A群流脑多糖体疫苗预防。一旦出现类似流脑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预防流脑措施:一是要注意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不探视病人。二是要保持个人卫生,多晒太阳,饭前便后勤洗手。三是饮食要合理,进餐时生吃几瓣大蒜也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预防方法。四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和运动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五是尽快进行流脑疫苗接种,是预防流脑疾病的最佳途径。六是加强疾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并及早就近住院医治病人。七是一旦发生流脑病人,要对疫点进行消毒处理,如疫情发生在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要做好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保持通风。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流行性腮腺炎:好发于一侧或二侧腮部,以肿胀、发热、不化脓、易传染为其特征。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常见于冬春季节。以4-15岁儿童发病率较高,成人发病症状往往较儿童为重。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多见。一次得病之后,可有持久的免疫力,再次感染本病者,极为少见。本病可并发睾丸炎、重型脑炎及心肌病。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伴有头痛、畏寒、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其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并伴有疼痛。该病易出现腮腺炎脑膜脑炎、肾炎、睾丸炎、卵巢炎等。冬春季是该病的好发季节。515岁儿童和少年感染为主。预防措施上,应做到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新鲜;幼托机构加强晨检,小学校应注意对学生健康状况观察,一旦发现流腮病人应集市离所、园、校,去医院诊治,做好幼托机构日常性消毒隔离工作。对易感儿童可应用“麻风腮”联合疫苗或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凡未患过麻疹且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均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发病。潜伏期为10天左右,最长可达21天。患病初期出现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和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4天开始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出现于耳后发际,自上而下迅速发展到面颈、胸、背、腹及四肢,最后至手心、足底。35天皮疹出齐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精神、食欲好转,咳嗽改善而痊愈。皮疹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留浅褐色色素斑,伴糠麸样脱屑,整个病程约1014天。病重者呼吸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可表现为发热、咳嗽、眼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和皮肤红色斑丘疹,症状重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传播迅速。早春季节为麻疹好发季节。发病主要以儿童为主,易在幼托、小学等集体单位出现暴发。部分青壮年亦可感染发病。预防措施应做到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加强户外锻炼;幼托机构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病人及时去医院诊治;学校应加强凭证入学的检查,及时做好补种工作;对满月龄以上的,未接种麻疹疫苗的易感儿童可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或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免疫预防。风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但近年来在青少年中风疹暴发流行中的病例时有报道,尤其是怀孕初期的孕妇如果感染风疹病毒,90的胎儿可能出现畸形。潜伏期一般为14-21天,临床特点是: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红色斑丘疹一般持续3天后消退,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明显伴触痛,合并症少见,完全恢复正常则常需数周。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伴有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后出现先面部后颈部、再躯干四肢淡红色斑丘疹,伴有耳后、枕部、颈下和颈部淋巴结肿大,风疹常见并发症有关节炎、关节痛、脑炎、心肌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孕妇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造成胎儿死产或发生畸形。好发季节为冬春季节。感染主要对象为59岁儿童,部分成年人、孕妇、育龄妇女也可感染本病。预防措施上应注意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幼托机构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病人及时离所、园,去医院诊治;对易感儿童可应用“麻风腮”联合疫苗或风疹减毒活疫苗免疫预防。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从出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都具有传染性。患者以婴幼儿多见,集体儿童亦为易感人群,学校容易发生局部流行。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多为15-17天。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并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较少。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内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出现斑疹、丘疹、水痘,可伴有发热、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极少数病人可并发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水痘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亦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幼托儿童、小学生极易感染发病,且常会在幼托、小学校中出现爆发。预防措施上应注意校舍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培养幼托儿童、小学生饭前便后洗手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易感儿童可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预防。幼托机构加强晨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做好使用的玩具、食具、毛巾、便器和厕所定期消毒。防治措施 疫情爆发后,要及时到现场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对现症患者采取抗病毒西药(阿昔洛韦、病毒唑)、中草药、对症治疗,预防感染、局部用药等治疗,隔离患病学生。对未出现症状的学生给予预防服用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阿昔洛韦及中草药等连续服用4天。同时,对教室班级、宿舍用过氧乙酸药物进行熏蒸消毒,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个人卫生宣传教育。综合防治,有效控制疫情。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以皮肤黏膜的斑丘疹、疱疹和结痂为主要表现,以小儿为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上呼吸道鼻咽分泌物和疱疹液中。出疹前1日至疱疹完全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水痘传染性很强,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后亦可发生水痘,本病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衣物、玩具、用具传播,还可通过输入血液传播或经过胎盘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但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临床特点是成人发病症状较重,儿童发病症状较轻。小儿多无前驱期症状,皮疹和全身症状同时出现。其发病率取决于流行周期人群和集体暴露的程度及暴露的易感者有关。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病,是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的传染病,潜伏期平均4天。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出现溃疡性疱疹,同时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并转为疱疹,可伴有低热,患者口腔疱疹溃疡后患者咀嚼时疼痛。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污染的手、毛巾、手帕、茶杯、玩具、床上用品等感染,感染对象主要为儿童,尤其是幼托儿童。提示广大同学应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自我保护,注意个人卫生,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及时就医,切勿贻误。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