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5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及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2课时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仿真模拟岳麓版必修2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及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2课时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仿真模拟 岳麓版必修21(2016全国卷25)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D)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由图片内容可知,这一块地上有6人在劳作,其中4人翻地,后面跟着两人播种,这反映了集体劳作的情形。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土地兼并加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庄园经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因而出现了图片中的情形,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图片情况,排除。干扰项是B项,一个时代的图片不能体现“不断发展”,故排除该项。2(2016全国卷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B)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解析宋代经济继续发展,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正确,宋代的“不抑兼并”政策助长了土地兼并,因此租佃关系盛行;C项与题干无关;D项说法错误,宋代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3(2016许昌)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云:“是故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五口为一家肥墒不得独乐,硗墒(质地差的土地)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兵车素定,是谓均民力强国家。”材料说明井田制下(C)A出现土地兼并现象B农民拥有土地的支配权C土地经营相对公平D私田争夺公田的劳动力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土地兼并现象,故A项错误;井田制下农民没有土地的支配权,土地所有权归天子,故B项错误;“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反映出土地经营相对公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私田争夺公田的劳动力,故D项错误。4(2016安庆)欧阳修指出:今大率一户之田及百顷者,养客数十家;其间用主牛而出己力者、用己牛而事主田以分利者,不过十余户,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这表明北宋时期(A)A封建租佃关系比较发达B佃户源于破产的自耕农C佃户之间产生协作关系D劳动力商品化程度提高解析材料信息“今大率一户之田及百顷者,养客数十家;不过十余户,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可知土地集中,而佃户比率最大,故A项正确;自耕农是一个小生产者,经济地位极不稳定,稍遇天灾人祸,即有破产可能。因此,他们往往成为高利贷者勒索的对象,致使他们卖田卖地,甚至卖妻鬻子,而沦落为佃农,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协作是指相互之间协调与配合,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在明朝中后期,故D项错误。5(2017武汉)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这些措施(D)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B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C阻碍了均田制度的实施D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来增加人口,随着人口的增加,这无疑有利于唐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项正确;A项“颠覆传统的纲常伦理”的说法错误,与题干“人口增加”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题干信息看不出徭役赋税是否繁重,排除B项;均田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下的土地国有制,与题干现象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C项。6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人们生活中开始常用“佃客”、“典计”、“衣食客”等称谓。这反映出当时(B)A农业生产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战乱使大量人口失去土地C租佃关系在农村普及D自耕农经济开始逐步走向解体解析考查“佃客”、“典计”、“衣食客”等称谓反映了租佃关系的发展,租佃制是指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以土地出租给农民,从而剥削、奴役农民的制度。结合时代背景,当时战乱使大量人口失去土地,因此许多人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因此选B。A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雇佣关系不等同租佃关系;C错在“普及”的说法;D错在“开始逐步走向解体”的说法,这发生在鸦片战争后。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