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真实的、典型的、有问题的事件。 下列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第1篇: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案例一、数学是什么?相信很多数学老师都这样问过自己:数学究竟是什么?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如果这个问题都答复不了,好象有点说不过去。但是谁又能真正说分明数学是什么呢?美国数学家柯朗在他的?数学是什么的书中说道:“对于学者,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数学经验,而不是哲学,才能答复这个问题:数学是什么?确实,我们很难给数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就让我们在对一些案例的思考中去慢慢地揣摩数学的内涵吧。1、是客观,还是主观?案例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判断错误,应把“式子改为“等式才对,我们一直这样教学生、考学生。可这样改,就是绝对真理了吗?我们从未思考过。张奠宙先生曾在?小学数学教师上撰文说:“其实,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也并非是方程的严格定义,它仅是一种朴素的描写,并没有明确的外延,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改成等式二字也未必准确,实际上应是条件等式才对。因为含有未知数的恒等式不是我们要研究的方程,示例,xx=0,对一切x都对,何必解呢?反过来,把解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称之为解不等式方程,也可以说得通,无非是大家约定俗成而已。看了这段话,我们有何感想?案例2“圆周长的一半等于半圆的周长。判断错误。可是,究竟什么是半圆呢?如果说圆是一条定点到定长的封闭曲线,那半圆不就是这曲线的一半,这不正好是圆周长的一半吗?把直径纳入进去形成半圆,不就成认圆是一个块而不是线了吗?有一天,我忽然醒悟并为此感到兴奋,并和老师们交流,老师们也大呼其对。可是过几天,我还是不放心地去翻了?数学大辞典,它明确告诉我“半圆就是半条弧和直径所组成的图形。我空欢喜了一场。这个知识点其实是次要的,关键是我们花了则长时间,去让学生搞懂连自己也不懂的东西,其价值何在呢?案例3“0一直是整数而非自然数,为这,老师和学生们都没少费脑筋,可现在“0也参加了自然数的行列;“5个3是多少?也可以写成“53了;“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操作时,直接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也不说你是科学性错误了。难道数学是可以改变的吗?案例4有一次听五年级的数学课,内容为小数乘法的意义。老师花了很大力气去让学生搞清:45是表示5个4相加是多少或4的5倍是多少,40.5是表示4的十分之五是多少,41.5是表示4的1.5倍是多少。有些学生还是有些糊涂,教师便帮忙他们总结规律:要看后面的数是大于1还是小于1。小于1的,就是表示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大于1的,要看是整数还是小数,是小数的,就是几倍;是整数的,可以有两种表示办法学生更糊涂了。第二节课去听六年级数学课,正好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又出现了上述情形,只不过把小数换成了分数。学生们一半清醒一半醉。“倍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如果无关大雅的话,把40.5说成4的0.5倍又何妨呢?!至少可以少难为一点我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袁振国教授说:“数学就是人们的一种主观建构,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就是无中生有。我们不能动摇数学的客观性,但我们也应该关注到数学的主观性。在关注数学事实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数学经验。让数学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客观走向主客观的结合 2、是形式,还是实质?案例5一年级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做课本上的一道题。题目是看图列式,左边图上画了一棵大树,树上有5只鸟,树的旁边又画了3只鸟头朝树。学生当即写出算式:“53=8,表示“树上有5只鸟,又飞来3只鸟,一共有8只鸟。右边图上也画了一棵大树,树上有5只鸟,树旁边有3只鸟,只不过这3只鸟的头的方向是远离树。学生也当即写出算式:“83=5,表示“树上原来有8只鸟,飞了3只,还剩5只。在一切进行的很顺利之时,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他列出的算式也是“53=8。老师很不快乐:“难道你没看见小鸟飞的方向吗?头朝左边,就表示加,头朝右边就表示减关键的是这种现象并非个别。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做过多少次这种人为的规定啊!“实线就表示合并,虚线就表示去掉、“看见总共就加,看见剩下就减。本来简单的数学,变得越来越复杂案例6教过?三角形认识的老师都知道,在这节课上我们第一个要煞费苦心的,就是让学生懂得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而非组成的图形。为了“围成与“组成,我们往往要花去很长的时间,并常常为此设计而津津乐道。反思一下,如果我们不去区别“组成与“围成,或者说不把“围成突出来讲,学生难道就会把“没有连接在一起的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看成是三角形吗?我看百分之百不会。数学课上,我们往往喜欢教语文,喜欢去咬文嚼字,看似深挖实质问题,实际是渐离实质。对于一个概念的学习,我们不能只注重它的定义,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帮忙学生形成丰盛与清晰的心象:学生能画出多少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学生能自主地在这些三角形中找出相同的特征并把它们归类吗?一提到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学生的头脑中就能浮现出各种表象吗?为什么学生作业中经常会出现“小明身高1.5厘米等数学笑话?因为我们对定义的关注,也许超过了对心象与它所代表的实际意义的关注,而后者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前者。 二、是封闭,还是开放?案例74853怎样计算?列竖式,先从个位乘起我们有一套法那么,我们很熟练它,但却基本不知道还会有别的算法。其实,下面的这几种办法都可以计算出它的结果:48485353202424121240402025442544面对数学,我们千万不能认为自己的办法就是唯一的。教学数学,我们一定要积极地激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让数学走出封闭,走向开放。案例8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我们通常都是从复习平均分开始,然后逐渐地引导学生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表示每一份的分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3份,表示每一份的分数步步为营,一层一层地引导下来。如果我们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同学们自己随便写一个分数,然后联系生活实际用这个分数说句话,或直接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可以吗?完全可以,在开放的、具有挑战性的又联系实际的问题情景中,学生的兴趣只会更高,思维更活泼。我们不能老是让学生接触封闭的数学条件唯一,答案唯一。数学的魅力在哪里?在于数学的探索性与想象力。只有充斥着想象的数学,才会深深地吸引着孩子。某水果店有下列三种苹果每千克2元、每千克4元和每千克5元,用40元钱可以买多少千克苹果?某种苹果每千克2元,用40元钱可以买多少苹果呢?100元呢?试比拟以上两道题,谁的魅力更大呢?第2篇: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察看、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2帮忙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开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教学过程】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一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想象二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刚的想法画下来。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开始吧。学生试画,教师巡视二、察看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一展示各种情况师:画完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师:仔细察看,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同情况二进行分类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盛,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小组讨论、交流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预案: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机会板书:相交2引导学生分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不相交两类。3学生说出自己小组的分法后师:对于他们小组的这种分法,你们有问题吗?构想:当出现“b情况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想象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并把直线画得长一些,使学生明白,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实际上也属于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时,无法把直线全部画出。当出现“c的分法时,开始同“b的做法一样,先使学生明确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再使学生明确分类时要统一规范。相交的一类,快要相交的一类,不相交一类,这样分类是以相交与否为分类规范。而相交成直角是根据两条直线相交后所成角度来分类的。二者不是同一规范,所以这种分法是不正确的。从而达成分类的统一,即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总之,在分类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看似两条直线不相交而事实上是相交的情况。先想象是否相交,再请一两名学生动手画一画,从而达成共识。三、归纳认识,明确平行与垂直的含义一揭示平行的概念师:那剩下的这组直线相交了吗?没有想象一下,画长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