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天文学普及2讲解 Zero今晚我们谈谈古天文与历法历法一直是个容易被忽视的瑰宝,其重要性理当得到我们所有宗教或者易界人士的重视今晚我们就详细讲一下,古天文与古历法的关系,以及历法的流变史首先,什么是历法通俗的讲就是今天XX年XX月XX日XX时推算日月星辰之运行以定岁时节候的方法。为适应人们日常生活、特定社会活动和研究的需要,根据对人类最攸关天象的精确观察,运用其规律科学合理地计量时间、制定时间序列的法则,称为历法。历法的起点称为历元,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则称为纪元。依功能分生活历法、法定历法、特定社会活历法、研究历法。依历年、历月分太阳历、太阴历、阴阳合历。历法是天文学的分支学科,也是古天文最初最经世致用的小兄弟就是观象,授时我们先来看一下古人对于历法的重要性是如何看待的还是翻开昨天翻开的尚书尧典(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尧还命令羲和四子分赴东、南、西、北四方,司掌春、夏、秋、冬四时,这一段略过,并发布讲话云:“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灵宪昔在天王,将步天路,用定灵轨,寻绪本元,先准于浑体,是焉正仪立度,而皇极有攸建也,枢运有攸稽也。从上面两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观象的授时功能,颁布历法,敬授农时,是与天命王权息息相关的被视作皇极这也是后世每次改朝换代,都要换历法一样历法,在古时候,重要性无可比拟,规范了当时的时间,是古时候的时空尺度在今天嘛,由于统一都用儒略历了所以我们很少能感觉到这些了这也是一种时代断层导致的错觉,其实哪怕在几十年前,民国时期的时候,那个时候古历法依然影响着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今天,我们能对于历法还有点感觉的,无非都是那些农历的节日了,传统玄界人士还好,因为都是用的通用的干支历啊,黄历啊什么的ok,关于古天文与历法开始铺垫好了接下来我们正式发车我们首先谈谈古历法的发展史我国的传统历法主要可以分为这么几个时期1是不可考的传说中的古六历时期2是在汉朝太初之后的历代历法第二个时期,是我们现行的一切术数的历法根源完全不夸张的可以这么说这个时期历法不断的改进,也是历朝术数差别的重要来源第三个时期是2之后的大概在唐中末期到明朝,是参考印度历法,回回历法,西方历法的混杂时期顺便一提,传统星占术变为星命术,大概是唐朝时期的所转轨的,印度历法的传入直接影响了星占向星命发展的流变比如七政四馀,比如紫微斗数之后第四个时期,就不用说了,现在这个我们对历法日用而不知的时期传统历法退出主流舞台的时期然后这里有个表这是古代历朝官方发布的历法列表可见万年历什么的东西,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也包括今天一部历法,一部时间的尺度,能用上几十年不动摇,在古代,就是一部好历然后我们可以想一想,术数在这样的历法背景下,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比如按照时辰排个盘这绝对是个巨坑好了,看完古历法的历代坑之后,我们开始详细的讲一讲古历法史上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历法在此之前先谈一谈一个引子三正论三正论有个兄弟,叫做五德始终这个应该都知道的,就不赘述了五德始终现在依然信徒众多,经常被术数界人士用来造谣以及瞎测国运,却没人提起三正论,其实是个很好玩的现象其实这玩意就是董仲舒的五德三统,早期这两个东西,五德和三统,绝对是孪生双胞胎然后我们谈谈什么是三正论春秋战国时代有所谓夏历、殷历和周历,这三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岁首的不同,所以又称“三正”。周历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建子之月(即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殷历以建丑之月(即夏历的十二月),夏历以建寅之月(即后世常说的阴历正月)。周历比殷历早一月,比夏历早两个月。由于三正岁首的月建不同,四季也不同。1.我国古代的“三正”一说是夏正(建寅的农历月份,就是现行农历的正月)、殷正(建丑,即现行农历的十二月)、周正(建子,即现行农历的十一月);夏正以正月为岁首,殷正以十二月为岁首,周正以十一月为岁首。上述三正实际上是我国周代各诸侯国使用的三种历法。另一说是在历算上有:天正(农历11月,建子之月,冬至月),是太阳光照量的“最少极点”(冬至点)月,从这个月起,白天增长;地正(农历12月,建丑之月,大寒月),是气温的“寒极点”,从这个月起,气候就要转暖,人正(农历的正月,建寅之月,雨水月),太阳光照量达到冬至和春分的一半,是气温开始转暖,标志春天的开始。我们现行农历在历算上使用“天正”,以冬至所在月为历年之首,在民用年上用“人正”,以立春所在月为民用年之首。正月建寅是术数常识,若是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肯定被笑掉大牙但是其实这个是有关三正论的,昨天谈到过七月流火,你们可以查一查,很多学术界人士撕逼诗经中的七月流火,这个七月是夏正还是殷正还是周正此外三正论也可见,诸家术数为何年的起点不同实质上是凭依的历法思想根源的不同比如有用冬至的,有用立春的,有用新年的之前我说了,为什么说三正论是五德始终的兄弟呢因为其实早期的时候,一改朝换代,就要改月正以表示劳资现在跟以前的朝代没关系啦历法上也是没关系啦汉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改用太初历,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此后大约二千年间,除了王莽和魏明帝时一度改用殷正,武则天和唐肃宗一度改用周正外,一般都用的是夏正。本来在汉初颁布太初历之前,汉朝的司天们就对要不要改月正撕了不少逼这就是三正五德或者叫五德三统ok,继续讲我们就按照之前列出来的那个表往下理吧从最开始的讲然后挑出几个有代表性改革意义的几个历再详细的讲讲我们先从最老的,古六历开始古六历是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六种古历的合称,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古六历这是春秋战国和秦朝制定的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六种历法,其特点是以365+1/4日(分母中有4,故又称为四分历)为一回归年,29+499/940日(29.530851日)为一朔望月1 ,19年7闰。六历的不同主要是“历元”(年的起算点)、施行地区和所用的岁首。使用时期主要为战国时期,唯颛顼历一直用到汉武帝改历止(前104)。刊载文献:汉书律历志、开元占经。由于古六历原本早已遗失,其中颛顼历也只是在考古中发掘到一些资料,其余五种历法,至今只留存一些片断资料。根据这些资料不难发现汉代初期曾流传的所谓“古六历”并不是黄帝、颛顼、夏禹等人编订的,而是周朝末期的托古伪造的。所以古六历其实不一定有6,而是一直沿用的几份古历法,这个要从上古天文世家羲和开始谈起了,其中最可考的,就是战国时期的一些历法资料和夏小正了,具体的就先不谈了,坑太深,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已经是在用四分历了然后我们着重谈谈华夏的开篇大历,太初历西汉的太初历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族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其法规定一回归年为一年,一朔望月为一月,所以又称八十一分律历。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三统历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编入历法,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它还首次记录了五星运行的周期。太初历共使用了188年。西汉初年,沿用秦朝的颛顼(zhunxu专须)历。但颛顼历有一定的误差。公元前104年(元封六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并责成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议造汉历,汉武帝元封六年五月,改年号为太初(即为太初元年),并颁布实施这套汉历,后人以此颁布年号称呼此历为太初历。太初历规定一年等于365.2502日,一月等于29.53086日;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开始采用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这是我国历法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太初历还根据天象实测和多年来史官的记录,得出一百三十五个月的日食周期。太初历不仅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它问世以后,一共行用了一百八十九年。太初历1 是中国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它的朔望月和回归年的数据虽然不比四分历精确,但有以下显著进步:以正月为岁首,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使月份与季节配合得更合理;将行星的会合周期测得很准,如水星为115.87日,比今测值只小0.01日;采用135个月的交食周期,一周期中太阳通过黄白交点23次,两次为一食年,即1食年=346.66日,比今测值大不到0.04日。太初历还把二十四节气第一次收入历法,这对于农业生产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太初历的编制是中国历法史上的第一次大改革。它是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至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实施的历法。以天象实测和多年天文记录为依据,规定一回归年为365.25016日,一朔望月等于29.53086日,武帝以司马迁、星官射姓、历官邓平和民间历算家唐都、落下闳等二十余人修改历法。太初历原著已失传。这部历法是我们现行的所有术数的根基,可以毫不夸张的这么说虽然原著已经失传,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它的风貌,通过其他方式在这里要另外谈一个大坑我们知道,太初历是来自秦朝的颛顼(zhunxu专须)历颛顼历完成于秦献公十九年(前366年)。该历以夏正十月为岁首,闰置于九月之后,以该年正月初一日刚好立春为节气的计算起点。颛顼历有两大特点: 一是其时秦政权尚僻处于雍州,不与诸侯各国交往。诸侯自大,也以夷翟之邦视秦国,所以它实行的历法,直到秦统一天下后才推行全国。但又汉行秦历,才使颛顼历一跃而奉为历法“正统”。二其时古四分历理论已非常成熟,所谓颛顼历,只不过是月建有差,历策却仍是一个师傅下山的“畴人” 用古四分历方法拟订的。由于前367年夏历十一月初一日干支为乙卯(年干支也是乙卯!),是用古四分历推步而出,而颛顼历历家又称之为“乙卯元”可知,颛顼历不过是“古四分历”或迳是殷历的一支而已。关于此两历关系中的“正统”问题,实在是要与历史的看法来个“否定之否定”。然后史记中记载的历术甲子篇,是我国当前最可考的殷历接下来推荐一个帅比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烂灿的明珠,长期以来受“四象”、“三正论”、“岁星纪年”、“三统历”、“积年术”以及“占卜术”的影响,蒙上了历史尘埃,失去了应有的光彩。张汝舟60岁后开始从事古天文历法的研究,他独排纷纭不已的各家之谈,另辟蹊径,以天文科学数据、地下出土文物和典籍记载为依据,多年研究,精心推求,终于考证出史记历书历术甲子篇是我国第一部历法宝书(四分历),汉书律历志次度为制定这部历法的天象依据。并按照这一理论顺利地解决了文史典籍中一系列有关古天文历法问题,从而使中国古天文历法重放异彩。他还运用自己的研究体系,撰写了西周考年,批判了日本天文史学者新城新藏对武王克商时间的错误论断,把我国信史年代提前了40年。他的古天文历法方面的着作和论文除西周考年外,还有中国古代天文历法表解、历术甲子篇浅释、殷历朔闰谱、殷历朔闰谱的使用、殷历甲子蔀朔闰推演法、三统历与殷历章蔀对照表、夏小正校释、谈豳风七月的用历、西周经朔谱、春秋经朔谱等。张汝舟由于长期受到冤假错案的压制,言以人废,着述得不到发表,除少数付梓外,绝大多数着述都是油印稿。根据中央迅速抢救老一辈学者专长的精神,1982年5月,以贵州大学为主成立了“张汝舟教授遗着整理小组”,整理出版张汝舟的遗着。也就是说,我们读懂历术甲子篇,就能一览古四分历的风采而之前我们也知道了,汉初历法是我们当世现行一切术数的根基他对于治古,考究历史的功劳太大,因为他的历术甲子篇的解读,使得历史上一系列的时代考证问题,比如XXX事件到底在公元前哪一年,有了确切的时代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