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省道 434 线榆林宫至磨西公路改建工程交安及房建标段施工固体废物控制措施方四川嘉和交通工程有限公司2017年7月7日方案内容一、编织目的: 为规范现场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省道 434 线榆林宫至磨西公路改建工程交 安及房建标段施工项目部人员的环保意识,使施工符合国家环保、当地政府和业主要求, 实现项目部环保目标,确保项目施工与大自然和谐环保,特制定本方案。二、适用范围: 省道 434 线榆林宫至磨西公路改建工程交安及房建标段施工项目部三、编写依据及适合范围: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3 、四川省公益林管理办法4 、四川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5 、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南四、工程概况1、建设规模本工程为省道 434 甘孜州榆林宫至磨西公路改建工程(简称榆磨公路)的交通安全设 施、道班房,工程起点位于国道 G318 线甘孜州州府所在地康定城南 7km左右的转盘处, 起点里程 K3+270。途经榆林新城区、 沿康定河上行至老榆林, 经虫草基地, 翻越雅家埂后, 经烂河坝,经南门关、新兴乡,止于磨西镇林业站门口, 止点里程 K75+760,线路全长 74.1km。2、项目名称省道 434 线榆林宫至磨西公路改建工程交安及房建标段施工3、建设地点 甘孜州康定市、海管局。4、计划工期12 个月。5、质量要求交工合格,竣工优良。五、固体废物污染管理措施(1) 施工现场设立专门的废弃物临时贮存场地,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对有可能造成二 次污染的废弃物必须单独贮存、设置安全防范措施且有醒目标识。(2) 废弃物的运输确保不散撒、不混放,送到政府批准的单位或场所进行处理、消纳。(3) 对可回收的废弃物做到再回收利用。废弃物分类放置:各产生废弃物的单位,部门均设置废弃物临时置放点,并在临时存 放场地配备有标识的废弃物容器并分类放置废弃物。有毒有害废弃物要单独封闭放在一个 地方,防止再次污染,对废电池还要与其他有毒有害废弃物分开单独放在密闭的容器内废弃物的运输:场内废弃物的临时存放点制定专人管理,并负责将废弃物运输到场内 废弃物指定堆放点并分类放置;废弃物外运必须由有准运证、合法的单位进行,在运输出 场前必须覆盖,严防遗撒;对于有害有毒废弃物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法规,利用容器装存。废弃物的处理:分包方的施工、生活垃圾由分包方自行处理,项目检查其执行情况。 废弃物委托外单位处理,要求接纳处置单位出示资质证明和经营许可证。与产生废弃物单 位签定废弃物清运协议书 。项目对废弃物的处置要进行检查,确保废弃物按协议要求 得到处理。六、环境保护目标 努力把工程设计和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限度,确保公路沿线景观不受破 坏,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不受污染,植被有效保护;坚持做到“少破坏、多保护,少扰动、 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 ,使环境保护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 做到环保设施与工程建设“三同时” 。七、环境保护管理体系1、环境管理领导小组项目部建立以项目部经理为组长的,安全保卫部为主责部门,各部门为主体的生态环 境保障体系。环境管理领导小组对环、水保生产方面的重大问题和重点问题进行解决和处 理。(1)小组成员 组 长: 王洪波副组长 :李焱峰组 员: 周文根,骆国寨,周柯,陈娟,李宁 ; (2)职责与分工王洪波:对环、水保管理全面负责 李焱峰:负责日常环、水保管理 周柯:负责施工方案的技术审核 周文根:负责设备防污管理 陈娟:负责环、水保宣传、教育骆国寨:环、水保监督员2、我单位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将企业的活动分为四个阶段:规划(PLAN)、实施(DO)、检验( CHEC*K)、改进( ACTION)。体系运行模式详见下图:环境管理体系 PDCA循环模式图:改进* 管理评审* 信息评估* 记录报告* 改进计划* 全员参与实施* 机构与职责* 培训、意识与能力* 交流与文件管理* 运行控制* 应急准备与响应检验* 监测*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法规要求* 记录*EMS审核3、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图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财务部下达指汇报情安全部环境保护监测站奖励悦现 监督 反馈交流信息检测数据生产班组4、根据现场的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建设单位的环保有 关规定,实行生态保障领导负责制。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保护自然保护区、水 土流失、水污染、文物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系统、维护土壤生物即避免土壤 沙化,避免人为恶化环境等) ,从思想、组织、过程、检查、效果、目标、经济七个方面 控制环保工作,实现总体环保目标。保证体系框图见下框图八、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序号目标指标方法或措施实施 阶段实施单位责任 部门协助部门1生活、 施工污 水排放 符合环 保要求1、污水排放符合 标准、相关方的 规定。2、减少污水排放 量。1、签定目标责任书。2、搅拌站、罐车冲洗污水应先 排入沉淀池,经沉淀后方可外 排。3、泥浆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 入河沟。4、食堂设置隔油池,厕所设置 化粪池。施工 阶段项目 部、 施工 队安全部工程 部、质 检部2减少污 染气体 排放及扬尘污染1、废气排放符合 标准规定。2、有害毒烟气经 环保检测批准、 排放。3、目测无较浓扬 尘。4、相关方投诉为 O。1、排放超标的机械设备限期整 改。2、选择国家或行业推荐使用的 产品。3、选择资源损耗较小、造成污 染较小的物质、设备。4、对弃土、石渣,禁止乱弃乱投,施工便道喷洒水。施工 阶段项目部施工队安全部工程 部、 物质物质部、设备部 备部3生活、 施工垃 圾分类 处理1、办公区地面无 垃圾,统一收集 处理。2、施工垃圾、废 弃物分类回收、 集中处理。1、生活、施工垃圾按规定堆放, 及时处理。2、土石方运输按规定时间、路 线、场地运输、堆放,避免洒 漏。3、泥浆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 入湖泊、河沟。施工 阶段项目部 施工队安全部工程部质检部4噪声排 放符合 标准、 规定; 按规定 时间施 工,相 关方投 诉为 O。1、办公区、作业 点噪声控制符合 规定。1、噪声较大的施工工序安排在 白天进行。2、对产生噪声、振动的机械采 取措施,尽量使用低噪声的同 类机械。3、办公区应对排放的噪声的设 备进 行 控制 减少对职 工的影 响。施工 阶段项目部施工队安全部程质备 工部物部设部5有毒有 害废弃 物处理 符合法 规要求分类管理,合理 处置,必要时与 环保部门联系共 同处理。1、材料分类存放,有毒有害的 化学品应安置在规定的地方, 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作为 土方回填。施工 阶段项目部施工队安全部程检 工部质部6节约水电能源按规定使用、按 时计量。1、制定切实可行的节水、节电措施;2、加强管理,避免设备空转耗电;3、可循环使用的水应循环使用;4、指派专人负责,严格监督、处罚制度。施工阶段项目 部施工队安全部工程 部物质 部设备部九、环保管理规定1、环保检查制度(1)环保检查人员:项目部领导、部门负责人、班组长、协作单位负责人等。( 2)环保检查内容:本着“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保障人体健康,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的思想,认真对思想、制度、管理、隐患、 环保设施等方面进行彻底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并及时进 行复查验收。(3)环保检查时间:每月月底为本项目部环保大检查时间。(4)检查人员应本着对项目和职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检查、严格执法,对各种 可能危及环保的行为和隐患要敢于及时制止,并提出整改要求和处罚,防范建议,尽量减 少事故隐患,杜绝违章行为。(5)现场检查完毕后进行环保检查总结,通报环保检查结果,并将参加人员,查出 的隐患及其整改要求和期限等详细记录。(6)各班组每周进行一次本班内部的环保自查,并及时整改,班组长每天要深入班 组作业一线,查隐患,保证班组内部无环境污染事故。2、环保例会制度 为达到环境管理目标受破坏,对日常检查问题能及时总结和整改,项目部特制订了环 保例会制度。(1)参加例会人员:项目部领导、项目部环保领导小组成员、部门负责人、单项主管 (副主管)、班组长人。(2)环保例会内容:通报环保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及措施。学习、传达上级有关 文件精神。总结上月环保工作,部署下月环保工作重点。(3)环保例会主持。由项目经理主持(或项目经理指定人选) 。(4)例会每月举行一次,每次例会后都出环保会议材料,并通报。3、环保教育制度(1) 环保教育包括思想认识教育、纪律教育、环保技术知识教育和典型事故教育。(2)梁场每月进行一次职工环保教育大会,从思想上认识和典型事故方面对职工进行 教育,每季度进行一次环保技术知识培训,以增强广大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人人重 视环保,严格按照环保要求施工。(3)接受环保教育应积极主动,遵守会议纪律,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已的安全生产 技能和自我防护能力,认真吸取典型事故的教训。(4) 加强对新工人或更换岗位工人的教育,及时对他们进行国家及地方环保法律、法 规、各种规章制度、实际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教育,切实加强环保意识。(5) 各班组应坚持每天的班前教育,介绍注意事项和应采取的措施,每周应组织班组 成员进行一次环保技术知识方面的学习。(6) 每次环保教育和培训的人员、时间、地点和内容均应详细记录在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