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洲曲赏析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名,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题为江淹作,但古诗源认为是梁武帝的作品,这个问题目前很难成定论。但毋庸置疑的是,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沈德潜称其“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古诗源卷十二),陈祚明则谓之“言情之绝唱”(采菽堂古诗选)。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西洲曲是一首最折磨人的情诗。一首诗前后粘连不断,这首诗的时间跨度很大,从春到秋,再由秋到夏;一会儿折梅,一会儿采莲,一会儿登楼,一会儿是现实,一会儿是回忆,说到最后竟然是在梦中。本诗前一句是第一人称,后一句就变成了第三人称,人称转换全无交待。就是这样一首很难读懂的诗,深受广大文学爱好者的青睐,各种选本都有收录。究其实,是因为此诗前后由一个“情”字贯穿,折梅是情,采莲是情,登楼是情,吹梦是情,但能体会出这个“情”字,也就基本读出了此诗的深意。诗篇从追忆开始,“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又是一度梅花盛开的季节,这位少女又忆起了去年梅花开放时节下西洲的事情。西洲是古渡口,想来也是梅林所在。少女折梅一枝,寄送江北。如此看来,应该是女子在江之南,男子在江之北。有人把“忆梅”中的“梅”字解释为谐音“某”,即“郎”的代称。但是如果联系下句“折梅”一词来分析,把“梅”解释为“郎”又是不合适的;也有解释“西洲”就在江之北,西洲是男子所去之地,那么这样西洲折梅就说不通了。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折梅于西洲,寄情于江北。诗中用了一个“忆”字,就使得不少人认为西洲是这对情侣当初幽会的地方,幽会的时间是梅花盛开的初春,也许当初就有过折梅留念的事情,但是这仅仅是后人的猜测,从诗篇中并没有看出更多的相关信息。“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此处用第三人称描述少女之美,是对上文折梅人的补笔。“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这两句也是对上文的补笔,是对折梅地点的补充和交待。前面写折梅,然后又对折梅人、折梅地进行补充,这种写法意在突出折梅,免得人物、事件、地点平分秋色。“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此句中的“日暮”二字本来并不难理解,但诗句中“伯劳”二字的出现使人很容易联想到仲夏季节,这与折梅的初春季节相差甚远。在古诗中,伯劳鸟常包含两个方面的意向,一是伯劳鸣夏,二是伯劳孤栖。那么作者所要表达的就是第二种意向,根据上下文的推断也可以得知“伯劳”不可能指夏季。据此,“日暮”指的就是女子折梅的傍晚。傍晚的凉风摇曳着乌臼树,到了栖息时间的伯劳鸟尚且不肯落在树上,也许是害怕孤栖,那么此情此景与折梅女子当下的处境整好吻合,不肯孤栖的伯劳鸟正是孤独女子的写照。以上是诗篇关于折梅的描写。诗篇下文转而描写采莲。采莲应该是在秋季,诗歌从春天跳到秋天,按照常理来说在行文中应该断开,可是本诗却采用了粘连得修辞手法,把发生在不同时间的两件事粘到了一起。“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前两句是写春,后两句是写秋,中间用一个“树”字连接便乱了套。俗语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西洲曲解释上的混乱大多与粘连有关,但是如果我们能明白,这种粘连仅仅只是为了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那么误解的现象也许就不会发生了。“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在各种劳作中,采莲是最富有诗意的,一群少女嬉笑莲间,这本身就很有诗意,本身就是一首诗。“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两句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少女那种特有的娇羞。“莲子”二句,历来被注家解释为谐音“怜子”,即“爱你”。有了这些暗示之后,那么“莲子青如水”就不仅仅是描写莲子的色彩,而是女子纯真爱意的表白。这位纯情女子也许正沉浸在甜蜜的回忆或者对未来幸福的憧憬之中。“莲心彻底红”更明确地显示出双关语义,表达了采莲女子对于爱情的一片赤心。这六句描写采莲的诗句历来备受推崇,它句句写采莲,却又句句都双关爱情,结合得相当奇妙。“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飞鸿遍西洲,大约是深秋的季节,这位女子的思念从春至秋,却不见情郎的踪影,抬头看见北雁南飞,就更加强化了她的思念之情,继而又由思念转为盼归。诗歌中显示盼归的行动是登楼眺望自己的情郎。“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女子在楼头徘徊久久,从日出到日落,曲栏护手无不拍遍,结果还是无济于事。“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卷帘”二字说明这位女子已经从室外进入室内,“南风”二字,应该说的是夏季。诗歌从春写到秋,又从秋写到夏,年复一年,痴情的女子就在无奈的等待中虚度时光。她卷帘看天,天高云淡;俯首看江,江水碧绿。诗歌在这里用了“海水”二字,无非是写江水浩渺。天虽高是自高,海水绿是空绿。如此美景,对于孤独寂寞的女子而言也无心赏玩。一个“自”字,一个“空”字,读来让人有着无尽的遐想,也深深道出了思君女子的无奈之情。由于愁绪的感染,海水也变得如梦似幻、悠长恍惚。是现实还是梦境也难以区分了。“君愁”一语是女子设想之词,两愁合一,愁上加愁。诗歌最后以“吹梦到西洲”结束,既是一种无耐,也是一种慰藉。既然醒着无缘相见,只有梦中能够相会。对于最后一句的解释,历来是有分歧的,一说请把甜美的梦吹到西洲,一说请南风路过西洲,把我的好梦也传递到江北去。总之,诗歌从“折梅寄江北”开篇,到“吹梦到西洲”结尾,首尾呼应,前后连贯。西洲曲无论是在意境还是语言上,都有很高的艺术地位,虚实相生和谐音双关手法运用,精妙独特地表现出了痴情女子对自己深爱男子的浓浓情意。全诗的技法之巧也让后世读者拍案叫绝-以动作展现心境、托物寄情、巧借景物吐真情时节变迁、巧用民间词语、蝉联回环,使得整首诗不仅声情摇曳,情味无穷,而且节奏和谐,优美动听。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