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第一课1帝国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产阶级的国家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这样结合的客观基础是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其目的是要保证资本盈利条件,特别是要维护垄断组织和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帝国主义垄断实质的新发展,也体现了资本关系社会化的更高层次的发展。2同盟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国家联盟。参与该联盟的国家主要有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数个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国家,但在1915年5月加入协约国,三国同盟瓦解。世界大战末,美国加入协约国,同盟国最终失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同盟国方面作战的,还有保加利亚,和土耳其(时称奥斯曼帝国)3协约国:协约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英国,法国,沙皇俄国为主的国家联盟。还包括南斯拉夫等弱小的欧洲国家。它与以德国、奥匈帝国为中心的同盟国集团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对立双方。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国家,但却和协约国一起攻打同盟国。一战中後期,美国、日本、中国等一些国家也先後加入协约国集团,而俄国在十月革命爆发後退出了战争。4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士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费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社”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第二课1马恩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军队同德军于1914年和1918年在法国马恩河地区进行的两次会战。马恩河会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发生在法国境内马恩河地区的一次重要战役。1914年8月,德军同法、英军队在法国边境展开激战,双方共投入350万大军。法军和英军被迫南撤。9月3日,德军越过马恩河。5日,法军主力经过重新部署,在马恩河一带200公里战线上开始反击德军,至9日迫使贸然南进的德第一、二集团军撤退到马恩河以北至凡尔登一线。马恩河战役使德军包抄法军的计划失败,德国在西线速决战略破产,总参谋长毛奇被德皇威廉二世撤职,改由法金汉担任。2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1916年2月21日,德军集中前线所有大炮对凡尔登附近狭窄的三角地带连续轰击10多个小时,将这一小块地区的森林、山头、战壕夷为平地,随后以6个师兵力向前推进。法军总司令霞飞增派援军,任命H.P.贝当为凡尔登地区司令,组织法军拼死抵抗。双方出动飞机进行空战和轰炸对方的机场与补给线。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弹,杀伤大量法军并造成恐慌,但未能取胜。法英联军于6月底至11月中在索姆河一带对德军阵地发动强大攻势,英军首次使用新发明的36辆坦克,德军顽强抵抗,守住了防线。1012月,法军在凡尔登调集部队,开始反攻,夺回大部分失地。德军战略进攻终于失败。战役结束后德皇威廉二世撤销法金汉的总参谋长职务,改任兴登堡为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为其副手。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共投入近100万人,双方损失70多万人。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这次决定性战役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索姆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英、法军队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地区对德军的阵地进攻战役。战役从1916年6月24日开始,至11月中旬结束。其目的是突破德军防御,以便转入运动战,同时减轻凡尔登方向德军对法军的压力。 第三四课1美国的“中立”:交战国之间的和平攻势破产后,英国对德国的海上封锁更加严密,德奥处境异常困难。德国统帅部为了挽救败局,1917年1月宣布恢复无限制潜艇战,以迫使英国“六个月以内投降”。“德国人作出这个决定是因为现在他们已拥有一百多艘潜艇,海军将领说服了她们的政府:一种无限制潜艇战将赢得战争。” 他们认定德国不能迅速装备一支强大的军队,更不能迅速跨越潜艇出没的大西洋。“德国人相信,美军在欧洲战场发生积极作用之前,他们即能获得胜利。” 德国的潜艇战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成了美国参战的一根导火线。2非正义战争:是指为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和反动阶级的政治服务的,违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是把人民推向灾难的战争。3债权国:国际收支出现了持续的经常账户顺差!第二单元第一课1巴黎和会: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共27国参加,苏俄未被邀请。会议标榜通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实际上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帝国主义战胜国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划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2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 (协约国)对战败国 (同盟国)的和约。协约国和同盟国于年月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个月的谈判后,于年月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课1凡尔赛体系: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安排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2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及平息国际纠纷。但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所取代。3洛桑条约:洛桑条约,也叫洛桑和约。全称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土耳其和约。1923年7月24日在瑞士洛桑会议上签订。一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个协约国(英、法、意、日、希、罗、南),另一方是战败国的土耳其。洛桑会议是在英国、希腊武装干涉土耳其的“希土战争”失败后,为了解决中东问题而召开的。会议期间,协约国企图保持对土的某种控制。土力争巩固自己的胜利成果,以取得在本土范围内的独立。洛桑条约的签订使土耳其摆脱色佛尔条约的奴役枷锁、获得在本土范围内的独立。第三课1四国条约:美、英、日、法国四国在1921年12月13日签订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条约,有效期十年。四国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它不仅借此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在远东争霸的一个障碍,而且成功地使该条约只具有外交协商性质而不具有军事同盟性质,使美国无需用武力保卫英法在远东的利益。2五国条约:1922年2月,美英日法意五国签署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条约。条约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和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但对巡洋舰、潜水艇等舰只的规模和数量未作任何限制。3九国公约:1921年美国急欲改变日本在华的优势局面,瓦解英日同盟,孤立日本,遂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名,召开了此次会议,4中日关于山东问题的条约:中日之间为解决战后山东问题而举行的有美国列席的谈判。内容:日军撤出山东省,胶州湾德国租借地和青岛海关的主权归还中国,胶济铁路由中国以5300万马克(合3200万银元)的代价赎回,前德属煤矿由中日合办。 第三课1洛迦诺公约:1925年10月16日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的会议上通过的8个文件的总称。内容:公约于1925年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字,其主要内容包括: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德、比、法、意、英相互保证条约,又称莱茵保安公约,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德比、德法边界不受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非军事化的规定,英意充当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2非战公约:1928 年8 月27日签订。1927 年,法国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希望把美国拉入某种防御同盟中,外长白里安倡议两国缔结一个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双边条约。 第三单元1法西斯专政:德国的特点:德国法西斯专政是通过建立法西斯政党,经过宣传、竞选,在国会选举中获取胜利后建立起来的:有一个以希特勒为领袖的强大的法西斯政党,并且发动了有群众基础的法西斯运动。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取得全国政权。对原有的国家政治体制进行了彻底变革。日本的特点:通过军部这一特殊机构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军部是通过对内发动政变,对外发动侵略战争而逐步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的。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法西斯统治的。法西斯专政没有突破日本近代天皇制的框架。2纳粹党:德国法西斯政党。即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曾译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国社党)。纳粹党的理论是1920世纪各种反动思想的混合,法西斯主义者通过狡诈的种族及社会煽动和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欺骗宣传,散布对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犹太人的刻骨仇恨。纳粹党还竭力宣扬种族优劣论、个人独裁论和生存空间论,为其侵略扩张和战争政策制造理论根据。3日本军部: “军部”包括陆军省、海军省、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以及关东军和其他军事机关。或者甚至可以说,“军部”是由“少壮派军官”、“中坚军官”等组成的一个集团。它依靠陆海军或其总体的军事力量。 第二课1国际纵队:各国无产阶级和热爱自由的人民都站在西班牙共和国方面,掀起了声援西班牙人民的群众运动,这种声援的最高表现就是著名的国际纵队的组成。54个国家的反法西斯主义者冒着被本国反动政府追捕的危险,跋山涉水来到西班牙。2轴心国:轴心国(Axis),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法西斯国家联盟,领导者是纳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及与他们合作的一些国家和占领国。3意埃战争:1935年1月7日,法国外长赖伐尔与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在罗马签署了一系列改善两国关系的协定和文件,统称罗马协定。该协定是在纳粹德国的威胁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缔结的,法国的目的在于通过与意大利接近来强化法国在欧洲的军事同盟体系、孤立纳粹德国;而意大利则是要借机实现其在非洲扩张的野心。因此,在谈判的过程中,当时非洲惟一保持独立的国家埃塞俄比亚,成了法意秘密交易的牺牲品:法国允许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自由行动;而意大利则答应法国实行共同的对德政策。罗马协定的缔结恶化了当时的国际形势,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了1935年秋意埃战争的爆发。第三课1绥靖政策: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有恐战情绪),求得一时苟安,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2中立法: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三日德军大本营会议 谋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高级军事会议。3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4国在德国慕尼黑签订的关于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协定。全称为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Sudatenland)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又称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及意大利间的协定。4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在凶险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与纳粹德国签订的。这次苏德谈判之所以取得突破,主要在于慕尼黑会议后欧洲政治局势演变中双方的战略考虑。这个条约暂时有利于苏联,但更有利德国,不利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对世界和平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第四课1闪电战: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2敦刻尔克撤退: 敦刻尔克大撤退(代号:发电机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1940年5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