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27-28页内容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述成语故事:朝三暮四春秋时,有个人喜欢猴子,还在家里养了一大群。一天,他和猴子们商量说:“我每天早晨给你们三个桃子,晚上给你们四个桃子,好不好?”猴子们一听都露出气愤的样子。他马上改口说:“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个桃子,晚上给你们三个桃子,这下行了吧?”猴子们想,早上的桃子从三个增加到四个,都高兴地叫起好来。师:其实在这个故事中包含了我们数学中很重要的一个运算定律。(板书:加法交换律)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师:故事中的猴子真的占到了便宜吗?说说你的看法。(猴子早上吃三个,晚上吃四个,一天总共吃7个橡子,得出算式是3+4=7,而猴子晚上吃4个,早上吃三个,一天还是吃7个橡子,得出算式是4+3=7。)师:这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1、学习加法交换律(1)初识规律出示: 3+4=4+340+5656+40师:仔细观察这两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2)验证规律师:在加法中,是不是任意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呢?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来验证一下吗?你准备怎样举例验证?(生分组举例验证,小组长收集汇报)学生分组汇报,师适时板书 12+6=6+12 560+40=40+560 491+200=200+491师:比较一下这组同学的三个例子与刚才每一组同学举的例子,你觉得它们有什么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师:如果让老师来举我还会举出这们的例子?你觉得老师举的例子怎么样?为什么? 0+15=15+01/5+2/5=2/5+1/51.2+1.3=1.3+1.2(3)总结规律师:举了这么多的例子,谁能够说说你的发现?(适时板书: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师:用语言表述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大家想不想怎样能把这一规律表示得既简单又清楚?(生可用字母、图形、符号、算式来表示) 说明:A和B可以表示0、1、2、3、中的任意一个数;一个用数字表示的等式只能表示两个具体的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不能表示任意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和不变。比如,“A+B=B+A”可以表示3+4=4+3,491+200=200+491,0+15=15+0等等。三、巩固练习,应用规律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87+( )=123+87 66+88=( )+66 a+25=( )+am+n=( )+( )a+b=( )+( )m+( )=n+( )300+600=( )+( ) ( )+65=( )+35 128+( )=130+( )2、打手势,辩一辩7.6+1.8=1.8+7.6 ( )1/3+1/2=1/2+1/3 ( )36+14=24+26 ( )37+45=35+47 ( )31+67+19=31+19+67 ( )3、数学故事数学家高斯是德国人,他至今仍被人们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高斯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高斯十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的老师布特纳出了一道题“1+2+3+99+100”准备考考大家,谁知,话音刚落,高斯便站起来说出了答案,“等于5050”,你知道高斯是怎样计算的吗?你还能想出其他简便方法吗?你认为,高斯在计算这道题是应用到了哪些运算定律?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想一想我们以前在哪里用到过加法交换律?五:教学设想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下面,我们想就刚刚执教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一课就“有效性”而言,谈谈我们在设计这节课时的一点设想:(一)让学生在丰富、有效的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一节计算课,但又不是纯计算课,它旨在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如何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学习枯燥的计算便成为我设计此课的关键,而教材中的情境的创设又太过于单调,最后,考虑到成语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而“朝三暮四”这个有趣的成语故事里恰恰又蕴涵了一个重要的数学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这样,原本抽象的运算定律,学生却在轻轻松松的听故事的过程中,就有了初步的感知,对学生进一步探究加法交换律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这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充分体现了情景创设的有效性。(二)精心预设,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上数学课,要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不要象吃鱼一样,中段最好吃,就只吃中段,要让学生在一种见树木更见森林,见森林才见树木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学生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后,我便引导学生自编类似的等式,并让学生观察自编的一组等式,发现其中蕴涵的普遍规律,这其中,观察、分析、比较、发现等诸多活动都是学生探究加法运算定律而进行的必要且有效的学习活动,正因为活动的有效,才促使了学生诸多能力的发展,也使得运算定律的得出属于学生探究的成果,使之印象深刻。(三)尽量设计一些高质量、有效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提供方向。设计问题是数学思考的关键,有高质量的问题,才会产生高质量的互动,于是,在学生照例子说出符合加法交换律特征的几个等式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像这样的式子你还能说吗?还能说多少个?你能不能想办法用一个等式来概括地反映出这所有的等式呢?我认为,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使学生提高了知识的抽象概括能力,也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六:教学反思1、注重利用反例与特例的应用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举例,我进行了有效的思考,假如学生只举例像3+4=4+3、40+51=51+40这样一位数加一位数或两位数加两位数就得出什么是加法交换律有一点过于片面了,因此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法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为学生展示了小数、分数和“0”的特例。这些特殊的例子有助于学生丰富原有认知结构,同时也利于新规律的形成。单单特例还是不够,在练习中设计了像36+14=24+26这样不是运用加法交换律而也可以用等号连接的算式,让学生从反例中体验,深化对新知的掌握。不足之处是在设计巩固练习当中没有再次出现包含“0”、小数和分数的例子(以上教案有这样的例子是经过课后修改的),课后感觉有点遗憾。2、忽视板书的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加法交换律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用红色的粉笔板书本课的重点于黑板中间,对于学生与老师所举的各类例子,还应该进行调整,力求简洁、工整、突出重点,这样才能发挥板书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