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科:语文 班级: 姓名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 适切课堂爱莲说导学案【学习目标】1、 诵读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2、 品读课文,感受莲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探究文章的主旨和写法;3、 悟读课文,学习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你需要了解的】关于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实。北宋著名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对宋、明两朝的哲学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谥号“元公”,故又称周元公,主要著作有周元公集等,本文就选自于此。因居庐山莲花峰下,有小溪,故名其居室为“濂溪书堂”,后人遂称为濂溪先生。关于文体:说,一种既可以议论为主,又可以记叙或描写为主的文体。以议论为主的如韩愈师说,以记叙为主的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以描写抒情为主的如周敦颐爱莲说。关于“晋陶渊明独爱菊”的资料: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关于“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的资料:李肇唐国史补: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译文:京城长安的王公贵族和没有职务在身的人,崇尚牡丹三十多年了。每逢暮春三月,他们有的坐车,有的骑马,争先恐后地去观赏牡丹,都像发了狂一样。谁不喜欢,就被认为是一种羞耻。有人精心培育以谋取暴利,一株牡丹有的价值几万两银子。【你需要参与的】1、 为同学们讲述文中“之”字和“而”字的用法;(10分)2、 和同学们交流文中最应该记住的实词,不少于10个。(10分)3、给同学们读出文中阐明作者爱莲原因的语句;(10分)4、紧扣文本,调动想象,用你的生花妙笔为莲写生;(15分)5、研读文本,深入思考,为作者心目中的君子画像;(15分)6、给同学们阐释一下文中为什么提到菊和牡丹?(10分)7、结合本文第二段,为爱莲者周敦颐设计一段内心独白;(10分)8、小组合作,轮背、互背全文(10分)9、配乐齐背。(10分)(评分说明:以上各项学习活动后注明的是该项活动的满分值,实际得分视同学们现场表现而定,如同学发言或展示时观点不够准确全面、仪态不够大方、声音不够洪亮等,将酌情扣分。表现异样精彩也可酌情加分。)(一)、入课序语 师:杭州美景历来为世人所称道,西湖更是杭州秀丽风景的一张名片,这里曾留下历代文人墨客的足迹!杨万里在一个晴日来游西湖,看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苏东坡在一个雨天来游西湖,看到的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而明代汪珂玉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几人哉!”今天咱们有幸认识一位能真正领山水之绝的人,他就是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张岱 、三痴解痴人 张岱是明末清初的散文家,著有西湖寻梦、陶庵梦忆等,湖心亭就在杭州西湖中。本文写的是作者在大雪下了三天,更定时分前往湖心亭看雪的情景。读罢全文,我们可以用文中一个字来概括作者,那就是“痴”字。“痴”用通俗的话怎么说?那就是呆、笨的意思,下面我将从三方面来解读:(1)痴人“痴行”看雪的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更定时分),这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冷到什么程度呢?(湖中人鸟声俱绝)。教师提示想象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除了从人的听觉来描写,还从什么角度来写?(可有类似“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想象)这样的天气我们在家干什么?可是他却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凌晨时分跑到湖上去,是看雪而不是赏雪,说他用心,他却又是很随意,痴人“痴行”,真是“怪异”啊。“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更定时分去湖心亭看雪的到底是几人?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作为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里说谁大喜,张岱自己呢?问句应读出什么语气?这一惊叹虽发于二客之口,其实也是在写作者的心声。)遇客后“强饮三大白”,为何?做事如此由着自己的性子的张岱不会喝酒,为何喝起酒来,而且一喝就是三大杯?(偶遇知音的欣喜,心热)“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问姓名答地点是何道理?为何不及姓名?(都是客居他乡,勾起思乡之情。寄托自己对故国的思念)(2)痴人绘“痴景”作者看到了怎么样的雪景?痴人的行为如此怪异,那他所绘的景又是如何呢?“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以听觉写景,突出冬雪的寒冷威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请一同学有感情地读,说说此景“异”在哪里。教师提示:A.“天与云与山与水”是否拖沓?去掉“与”读一读,对比读出田地苍茫的景象。B.量词之“异”:好像应该是这样的“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C.顺序之“异”:好像应该是这样的“湖上影子,惟舟中人两三个、与余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长堤一条而已”?D.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读出“而已”的言外之意。通过讨论明确:1、“天与云、与山、与水”中的“与”为什么不去掉?(把天空、云层、湖水之间浑茫莫辨的壮阔雪景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写景的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3、写景的角度:实写与虚写交融。(虚写舟、人,作者是站在整个大自然的角度来看待自身,可见作者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4、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中的量词,表现出了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在精神上和大自然得到了和谐与统一。在这一刻,作者完全忘却了人世间的喧嚣和烦恼,作者的心灵得到了宁静和解脱。教师引出并举例讲授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例:马致远秋思。可多媒体摘要显示。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细细品读,读出内涵,读出妙处。并理解本文的白描手法】那怎么理解“白描“的手法呢?你们可曾听过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 “白描”就是“淡妆”,有时“淡妆”比“浓抹”更见风韵。迁移训练: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才是“淡妆”(白描),并说说白描的作用。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白描)评述: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对九个景物进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它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很自然地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长途跋涉的瘦马,啥感觉?只能断肠!仅28字就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这就是白描。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白描评述:朱自清仅用“攀”、“缩”、“微倾”这三个极凝练的动词逼真形象地写出父亲攀爬月台时的努力,真实地再现父亲的背影,我们的眼前似乎就出现了那令人终生难忘的感人背影,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将永远定格在读者心中。没有一处过多的形容、修饰、陪衬之类的语言,只是白描,只是写实,乍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深情。这就是白描的力量。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周密观潮)(3)痴人述“痴情”1、作者偏偏选择这个时间去赏雪?他到底要赏什么?这说明了他怎样的志趣?(他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反映他拥有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2、如此安静的环境,后文却又写喝酒聊天,是否意境全然被破坏了?一生读“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A.“此人”是哪种人?用文言文说说看。(湖中焉得有此痴人,湖中焉得有此雅兴之人)B.如果张岱要回答,用文言文如何回答,最好有神态?(彼此彼此)酒逢知己千杯少,可是,饮酒之前不问姓氏,饮酒之后才问;问却避而不答姓氏,只说“是金陵人,客此”,却不留电话、地址、QQ号,这段奇遇,是不是张岱处理得太草率了?表面上看是答非所问;可实际上这恰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客此”,说明这两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样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有同样的情趣,有同样的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必记名字。而突出“金陵”这个籍贯,因为我们知道“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长江下游的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作者强调“金陵人”“客”,他乡遇知音,暗示这引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文中还有一句话也能表现他的故国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体现的?(“崇祯五年十二月”,纪年的方法多种,如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等,当时已是清朝,他偏偏选用明朝的年号来纪年,就说明他身在清朝却还念念不忘明朝。)这样看来,张岱追求的人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呢?现在我们重新来看我们最初发现的那个矛盾,是张岱数不清人数吗? 张岱笔下的自然如此清冷浩大,如此孤独,这其中是不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舟子说他痴,他会辩解吗?为何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是自嘲吗?当时他会是怎样的表现?他心里会说什么呢?现在,同学们知道“张岱心中有寒冰”的谜底了吗?(3、雪中遇故人知音,带给作者怎样的情绪变化?(一波三折:因意外而惊喜,短暂的喝酒相聚的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终因遇到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怀。【围绕解读痴人之“痴行痴景痴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内核】最后,教师总结:透过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独、落寞之感慨,又有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学生再朗读体味)。这篇山水小品,有人物,有对话,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淡淡写来,情致深长,洋溢着浓郁的诗意。五、练习拓展孤高情怀有谁知,独与天地相往来。一个人,登台长吟: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个人,登高作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个人,独往湖心亭: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个人,寒江钓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让我们一起回顾大家非常熟悉的柳宗元的江雪吧。(可比较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