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神農本草經【简介】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其著作年代及作者问题,由于帝王世纪有:“炎帝神农氏尝味草木,宜药疗疾,著本草四卷”之说,故使人认为本经作者是神农。如北齐颜之推家训即谓“本草神农所述”。但神农在历史上是传说中的人物,况神农时代,尚未有文字,因此不能认为是神农所著。据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序中谓:“本经所出郡县,乃后汉时制,疑系仲景、元化等所记”。宋代掌禹锡在嘉佑补注本草序中谓:“上世未著文字,师学相传,谓之本草。两汉以来名医益众,张机、华伦辈始因古学,附以新说,通为编述,本经由是见于经录”。南宋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谓:“神农作本草非也。三五之世,朴略之风,史氏不繁,纪录无见。斯实后医工知草木之性,托名炎帝耳”。近代梁启超在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冲说:“此书在东汉三国间已有之,至宋、齐间则已立规模矣。著者之姓名虽不能确指,著者之年代则不出东汉末讫宋、齐之间”。故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本经为东汉末年(约公元200年)之作品,非一人之手笔,是集体所创作,而托名于神农。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始能人说”,所以本经上冠以神农二字,亦即此故。 在我国古代,大部分药物是植物药,所以“本草”成了它们的代名词,这部书也以“本草经”命名。本经原本早已散佚。现所见者,大多是从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书所引用的本经内容而辑成的。由于重辑者的着眼点和取材不同,因而各种辑本的形式和某些内容有一定的差异。常见的辑本有: 1卢复辑神农本经三卷(公元16021616年,明万历3044年)。是从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中摘出所引的本经原文编辑而成。 2孙星衍、孙冯翼同辑神农本草经三卷(公元1799年,清嘉庆4年)。是从证类本草上的白字辑出。并在每条正文之后,引用了吴普本草、名医别录、淮南子、抱朴子、太平御览、尔雅、说文等古书,详加考证,引证详实,资料丰富,是较好的一种辑本。 3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四卷(公元1844年,清道光24年)此书分序录、上品、中品、下品四部分。药品次序是依照本草纲目卷二所载神农本草经目录排列的。经文均依证类本草。唐、宋类书所引有出于证类本草之外的,也一并辑人。 4森立之(日本人)辑神农本草四卷(公元1854年,日本嘉永7年,清咸丰4年)。依据千金方、医心方、唐本草、证类本草、本草和名等重辑而成。别作“考异”,附之于后。 5王阎运辑神农本草经三卷(公元1885年,清光绪11年)。是从证类本草辑出。王氏对医学和考据学都不是内行,所以此书内容是比较草率的。 6姜国伊辑神农本经一册,未分卷(公元1892年,清光绪18年)。是根据本草纲目等辑成。 上述六种辑本,以孙、顾的辑本流行较广。这些辑本经重辑者的研究考证,基本上已接近原来的面目。 神农本草经有序例(或序录)自成l卷,是全书的总论,归纳了13条药学理论,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的方剂理论,一直被后世方剂学所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含义已渐渐演变,关于药物的配伍情况,书中概括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七种,称为七情,指出了药物的配伍前提条件,认为有的药物合用,可以相互加强作用或抑制药物的毒性,因而宜配合使用,有的药物合用会使原有的药理作用减弱,或产生猛烈的副作用,这样的药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书中还指出了剂型对药物疗效的影响,丸、散、汤、膏适用于不同的药物或病症,违背了这些,就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本经对药物性味也有了详尽的描述,指出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是药物的基本性情,可针对疾病的寒、热、湿、燥性质的不同选择用药。寒病选热药;热病选寒药;湿病选温燥之品;燥病须凉润之流,相互配伍,并参考五行生克的关系,对药物的归经、走势、升降、浮沉都很了解,才能选药组方,配伍用药。 全书分3(或4)卷,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书中叙述了各种药物的名称、性味、有毒无毒、功效主治、别名、生长环境、采集时节以及部分药物的质量标准、炮炙、真伪鉴别等,所载主治症包括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170多种,并根据养命、养性、治病三类功效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为君,无毒,主养命,多服久服不伤人,如人参、阿胶;中品12种为臣,无毒或有毒,主养性,具补养及治疗疾病之功效,如鹿茸、红花;下品125种为佐使,多有毒,不可久服,多为除寒热、破积聚的药物,主治病,如附子、大黄。书中有200多种药物至今仍常用,其中有158种被收入1977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神农本草经也存在一些缺陷,为了附会一年365日,书中收载的药物仅365种,而当时人们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已远远不止这些。这365种药物被分为上、中、下三品,以应天、地、人三界,既不能反应药性,又不便于临床使用,这些明显地受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而且在神仙不死观念的主导下,收入了服石、炼丹、修仙等内容,并把一些剧毒的矿物药如雄黄、水银等列为上品之首,认为长期服用有延年益寿的功效。这显然是荒谬的。此外,神农本草经很少涉及药物的具体产地,采收时间,炮制方法,品种鉴定等内容,这一缺陷直到本草经集注才得以克服。 尽管如此,神农本草经的历史地位却是不可低估的,它将东汉以前零散的药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被历代医家所珍视。而且其作为药物学著作的编撰体例也被长期沿用,作为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本经的问世,对我国药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部本草,如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都渊源于本经而发展起来的。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其中未免掺杂了少数荒诞不稽之说。如朴消“炼何服之,轻身神仙”,太一余粮“久服轻身飞行千里神仙”,泽泻“久服能行水上”,水银“久服神仙不死”等等。这些唯心之说,与当时迷信方士(僻海1979年版方士条:“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的人”)有一定的关系。对此,当本着去芜取精的精神,批判地继承其正确的内容。 【原文】上卷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 下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 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者,宜用一君二臣五佐,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 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草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和合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良者,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治时日,生熟,上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浸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 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 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及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 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注蛊毒,以毒药。痈肿疮瘤,以疮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所宜。 病在胸鬲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夫大病之主,有中风、伤寒、温疟、中恶、霍乱、大腹、水肿、肠澼下利、大小便不通、贲肫、上气、咳逆、呕吐、黄疸、消渴、留饮、澼食、坚积癥瘕、惊邪、癫痫、鬼注、喉痹、齿痛、耳聋、目盲、金创、踒折、痈肿、恶疮、痔、瘘、瘿瘘、男子五劳七伤、虚乏羸瘦,女子带下、崩中、血闭,虫蛇蛊毒所伤,此皆大略,宗兆。其间变动枝节,各宜依端绪以取之。中卷玉石部上品玉泉 味甘平。主治五脏百病。柔筋强骨、安魂魄、长肌肉、益气,久服耐寒暑,不饥渴,不老神仙。人临死服五斤,死三年色不变。一名玉札。丹沙 味甘微寒。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鬼。久服通神明不老。能化为汞。生山谷。水银 味辛寒。主治疥瘙痂疡百秃,杀皮肤中虫虱,堕胎,除热。杀金银铜锡毒,熔化还复为丹。久服神仙不死。生平土。空青 味甘寒。主治青盲、耳聋。明目,利九窍,通血脉,养精神。久服轻身延年不老。能化铜铁铅锡作金。生山谷。曾青 味酸小寒。主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窍,破癥瘕积聚。久服轻身不老。能化金铜。生山谷。白青 味甘平。主明目,利九窍,耳聋,心下邪气。令人吐,杀诸毒三虫。久服通神明,轻身延年不老。生山谷。云母 味甘平。主治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如在车船上,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轻身延年。一名云珠,一名云华,一名云英,一名云液,一名云沙,一名鳞石。生山谷。朴消 味苦寒无毒。主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炼饵服之,轻身神仙。生山谷。消石 味苦寒。主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畜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之如膏,久服轻身。一名芒硝。生山谷。矾石 味酸寒。主治寒热泄利,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炼饵服之,轻身不老增年。一名羽涅。生山谷。滑石 味甘寒。主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长年。生赭阳山谷。紫石 味甘平。主治心腹欬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久服温中、轻身、延年。生太山山谷。白石英 味甘微温。主治消渴,阴痿不足,欬逆,胸膈间久寒。益气,除风湿痹。久服轻身、长年。生山谷。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 味甘平。主治黄疸、泄利、肠澼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疡、疥瘙。久服补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年。五石脂,各随五色补五脏。生山谷。太一禹余粮 味甘平。主治咳逆上气、癥瘕、血闭、漏下,除邪气。久服耐寒暑不饥,轻身飞行千里神仙。 一名石脑。生山谷。禹余粮 味甘寒。主治咳逆、寒热、烦满,下利赤白,血闭癥家大热。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生池泽。雄黄 味苦平。主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炼食之,轻身神仙。一名黄食石。生山谷。玉石部中品石胆 味酸小寒。主明目目痛,金创诸痫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气,令人有子。炼饵服之不老,久服增寿神仙。能化铁为铜、成金银。一名毕石,生山谷。石钟乳 味甘温。主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生山谷。雌黄 味辛平。主治恶疮头秃痂疥,杀毒虫*,身痒,邪气,诸毒。炼之久服,轻身、增年、不老。生山谷。殷孽 味辛温。主治爛伤瘀血,泄利寒热,鼠瘘,癥瘕结气。一名姜石。生山谷。孔公孽 味辛温。主治伤食不化,邪结气,恶疮疽瘘痔,利九窍,下乳汁。生山谷。石流黄 味酸温有毒。主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能化金银铜铁奇物。生山谷中。阳起石 味酸无毒。主治崩中漏下,破子藏中血,癥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痿不起,补不足。一名白石。生奇山山谷。凝水石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