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2页
第2页 / 共102页
第3页 / 共102页
第4页 / 共102页
第5页 / 共102页
第6页 / 共102页
第7页 / 共102页
第8页 / 共102页
第9页 / 共102页
第10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无锡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政策体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 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1.1研究背景无锡位于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带,处于沪宁杭大三角区的中心,苏南几何中心和沪宁中心节点。位置区域边界距沪、宁、杭的直线距离均在百公里范围,为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属于苏浙沪高速经济增长极中重要的一极,具有突出的地缘优势。在江苏城镇体系“三圈五轴”的总体格局中,无锡处于“苏锡常都市圈”的地域中心,东西向“沪宁聚合轴”和南北向的“新宜聚合轴”的十字交汇处。无锡市以全国 0.3%的人口。0.05%的土地,创造了1.4%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经济强市。无锡市目前生产消耗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是高收入国家的2.3倍,就国内而言,无锡的万元GDP能耗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但高于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经济快速发展使能源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与此同时,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目前,无锡已进入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重要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既是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加速期,又是环境污染的高峰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问题也表现出了多样性和复杂性,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和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剧增,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更为严峻。虽然近年来为治理环境污染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与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先驱城市的目标尚有很大差距。如何解决城市发展与区域生态的矛盾,是无锡市现在和未来发展面临的重要命题。不仅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社会的文明进步也不允许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和对环境的任意破坏。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已提出节能减排任务并确定了具体目标,即“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 %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十一五”以来无锡把节能降耗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单位GDP能耗降低4.4%列为年度刚性目标任务,节能减排是无锡发展的唯一选择。1.2研究方法在本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分析方法:一是理论分析法。本研究中分别论述了节能和减排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在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无锡市节能减排的现状,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和节能减排空间,并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二是案例分析法。本研究中选择了六大能耗企业中的六家进行调研,以第三方的视角分析节能政策在由政府向企业传递过程的效果以及实施效果,及企业的实际困难,有利于对政府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三是综合比较法。本研究中选取了和无锡市产业结构、居民生活习惯类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杭嘉湖地区做综合比较,试图寻求一些解决无锡市水污染的解决思路。四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法。本研究中运用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对无锡市的能源消耗情况、污水排放情况、污水控制与削减量等数据进行定量表示,并进行定性分析,力图对无锡市的节能减排情况以完整呈现。1.3研究范畴的界定1.3.1节能与减排的含义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节能减排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个是绝对节能减排,也就是说能源使用、污染物排放的绝对量的下降,可是这样的节约减排是与经济发展相悖的。因为经济发展的本身就是整体社会福利的提升,而在目前的经济现状来看,社会福利的提升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物质的不断丰富,消费的增加,而这些都是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的,尤其是能源,同时也会造成污染物排放的增加。由于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因此以绝对的能源消耗下降作为目标是一个会伤害经济发展的作为。所以,引出了一个相对节能减排的概念,即使由于经济发展需要能源使用与排放物的绝对量上升,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提升能源使用的效率来节约单位社会福利所消耗的资源和能源,相对减少排放,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相对节能减排。相对节能减排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在目前,相对节能被落实成为一个指标单位GDP能耗,因为GDP是目前世界普遍采用的社会福利统计标准。在以单位GDP能耗为标准的节能中还应该特别注意的是,节能也需要讲求效率,能效的提升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不浪费其他的资源。如果,纯粹为了追求能源消耗的下降,而过度浪费其他资源,那么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一般来说节能与减排这两个约束性指标有本质属性的不同,却又有密切的联系。节能降耗指标的实现促进了污染减排工作,但仅实现了一半左右的任务,可以说节能指标的实现只是减排指标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污染减排指标并非单纯的环保指标,而需要全社会参与、全过程推进。1.3.2节能与减排指标有本质属性差异节能降耗指标,如万元GDP能耗,指的是单位所消耗的能源,实质上是一个比率指标。只要能源消费增幅小于GDP增幅,单位GDP能耗就将降低。这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率、转变能源结构等方式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资源能源单耗指标降低是一种趋势,对于无锡市和5年时间跨度这样大尺度的宏观层面讲,节能降耗指标的降低几乎是客观规律,目前所提指标只是对这一客观趋势明确了数量指标要求。计算结果表明,万元能耗降低20,但2010年能耗总量还将比2005年增加20以上(以GDP年均增速8计算)。因此,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压力还将持续存在,只是压力增加的幅度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减排指标则不同,它是绝对值概念的总量指标,考核对象是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十五”期间和2007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变化较能说明总量指标和比率指标之间的差异。无锡市“十五”期间万元GDP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实际上是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的,但是污染物总量仍然没有达到规划目标。与2006年增幅相比,2007年SO2和COD排放量分别回落了11.3和4.4个百分点,抑制了污染反弹。这个增幅回落幅度是与节能降耗指标类似的比率指标,但减排指标分别增加了1.8%和1.2%。因此,节能降耗指标只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软约束”,污染减排指标则是一种”刚性约束”。1.3.3节能与减排指标具有协同作用尽管节能降耗指标的提出主要是基于我国资源、能源承载状况,但是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最终都将形成一定比率的污染物产生量,节能降耗指标的降低有利于减少资源、能源消费总量,也必将对污染物减排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若节能指标保持不变,则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将比2007年有4761的增长,此时实现污染减排目标是不可能的,因为节能导致的污染物减少量是与节能指标的下降幅度成正比的。但是这种促进作用的大小受GDP总量大小的影响,GDP总量越大,促进作用相对越弱。对于节水指标而言,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的降低,与COD的排放量并没有很明确的关系。水的节约利用会带来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但是影响程度却各不相同。在极端情况下,加大了电厂循环冷却水的重复使用率,降低了新鲜用水量,但是并不表现为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同比降低。从水耗到污染物排放之间,技术进步和清洁生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对来说,这种相互关系更难以量化。反过来,由于实施严格的污染减排措施,也促进了企业资源能源的节约和技术进步,对于节能降耗指标是十分有利的。节能降耗指标和污染减排指标具有较好的相互促进关系。1.4研究的经济学理论基础1.4.1节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1)单元生产过程的“能源信息材料”模型。经济学中有一个经济增长模型叫做KLEM模型,即产出是资本(K)、劳动(L)、能源(E)和材料(M)等投入的函数。因为劳动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能源和信息,而资本(工具,机器)又是其他生产过程的产品,我们可以把这一模型进一步简化,应用到任何一个最基本的价值创造过程(单元生产活动)。我们发现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利用能源与信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创造出满足需求的产品的一个过程,见图1-1。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创造了价值,同时也产生了废弃物。废弃物的一部分可能在其他生产过程里被再循环,剩余的部分被排入环境而导致环境污染。根据这个机制,为了降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并且使环境污染减到最小,我们需要增加信息的输入。价值创造过程可以通过提高能源的投入和信息的投入来取得。因为价值本身是非物质单位,所以可以通过提高非物质性的投入,即信息的投入,来增加价值。对于等量的价值,增加信息的投入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产活动从能源密集型向信息密集型转变,从粗放型高耗能发展向集约型低耗能方向转变的过程。用无限的信息资源来对替代有限的能源资源也正是“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论基础。图1-1 单位GDP能耗变化理论在讨论如何降低一个国家的单位GDP能耗时,一般将单位GDP能耗(又称GDP能源密度)表示为:上式右边第一项为某一产业部门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也就是说产业结构,而后一项为该产业部门单位产值的能耗(或能源密度)。该公式可以理解为GDP能源密度是由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各产业部门的能源密度决定的。通过代数分解,我们可以把GDP单位能耗的变化分解成两部分,即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各产业部门能源密度的变化:这就成为目前两种主流的节能方案:第一,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高能耗低附加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即结构节能;第二,通过技术途径降低各产业部门的能源密度,即技术节能。但是这种思路有很大的局限,因为它只考虑了产业部门,而没有考虑到非产业部门(如消费部门)对一个国家单位GDP能耗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单位GDP能耗,是指当年消耗的所有能源除以该年的GDP总量,该国家的所有活动都会影响这一指标。因素包括国土面积的大小(例如国家大,活动路程就长,日本和欧洲的单位能耗比美国低,就与国土面积的大小有关),资源禀赋、气候环境(气候寒冷的国家能源消耗高)、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购买力水平、技术结构、能源供应结构、生活习惯、人居设施与组织、能源价格、管理体制等。这些影响因素提醒我们,不能不考虑国情差别而简单地将单位GDP能耗进行国际比较。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过分依靠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单位GDP能耗是不现实的。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是全球劳动分工的结果,同样,一个省市的产业结构是全国分工的结果。中国利用自己的人力、技术、教育、资源优势变成了世界的制造中心,使我国的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我们若要把制造业拱手让给别人而从事软件开发,行得通吗?另外,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漫长的时间,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效果。如果不光考虑产业部门,而是考虑所有的能源消费部门,包括家庭消费、服务业、客运交通、货运交通、制造业和其他产业等,那么,从全社会能源消费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用以下新的公式来计算推导GDP单位能耗的变化。这里Ai是部门活动量,如家庭消费、客运交通、货运交通、制造业产值等;Aij是某一子部门的活动量,如客运交通中的小汽车客运量,公共汽车客运量,空运客运量等;Eij是某一子部门活动中消耗的能源量。上式右边第一项为某一经济部门在GDP中的活动密度(如单位GDP的客运交通密度),第二项为该部门活动的结构(如私家车客运占客运交通的比例),而后一项为该部门中各子部门活动中的单位能耗(如单位私家车客运的能耗)。这一公式可以理解为:GDP能源密度单位GDP部门活动密度部门活动结构子部门活动能源密度。那么能源密度的变化就由三个部分组成,这样可以把社会上的消费部门,交通部门等都考虑进去。它表明,所有的能源消费部门(Ai),该部门的结构构成,每一子部门的单位活动能耗,都对一个国家的单位GDP能耗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这一新的公式表达可以看出,降低单位GDP能耗起码有3种途径:1) 降低单位GDP的部门活动密度,如降低家庭消费,降低客运量,降低制造业产值等;2) 调整部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