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祁淑丽一、 课前预习第一步: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和作者文章写作背景介绍: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革新、实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因而被捕下狱。后出狱,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也游乐于山水,咏唱雄伟江山,感怀英雄人物,写下了许多极其动人的散文和词,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1、记承天寺夜游记的是元丰六年十月,苏轼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全文仅八十余字,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文章风格清丽、冷峻,而又不乏洒脱。2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苏轼非常喜欢竹子他曾写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3有关背景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到达黄州贬谪,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谪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4、张怀民介绍: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同样被贬谪,同样怡情山水,可谓志同道合。3、解题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国寿室,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闪的“月光”两字,故又名月台寺。第二步: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第三步:在下面找到不认识的字的读音(1)解(ji)衣欲睡 (2)欣然起行(xng) (3)遂(su)至 (4)寝(qn) (5)藻、荇(zo xng)(6)柏(bi)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第四步:按下面节拍读,读熟后,找组长过关,并把节拍的划分划到书上(四人一组、一名组长)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第四步:根据书中的课下注解和下面的提示先自己翻译一下课文内容,将不会处作上标记,不许看参考书。户:门 寝:睡 庭下如积水空明:缺主语(月光)照在交横:交错 何:哪里欣然:高兴地 遂:于是 盖:原来是 一、 正式上课第一步:导课第二步:找同学介绍作者第三步:教师范读课文(文言味、宁静、喜悦、深沉)第四步:学生自读课文一遍,然后同桌互读第五步:找同学读第六步:课文我们已经读熟了,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翻译课文。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以前我们学过的文言词汇。第七步:文中哪些文言词汇需要掌握,去哪里找呢?第八步:字义可以了,文义可以疏通吗?请大家去尝试一下,(小组展示翻译)学生有不对处,教师给予指正。第九步:我们对文义都理解了,接下来我们同作者一起来赏月。齐读描写月色的句子。思考:从作者笔下,你看到了月色的什么特点?描写的精妙表现在什么地方?请用“这句话真妙,妙在”的句式品析。(小组合作)作者用妙笔绘美景,请问作者用笔的巧妙之处体现在哪里? 月色皎洁,空灵。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虚实相生,联想巧妙,无一字提到月,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背面敷粉”(即用视觉的错觉从反面敷墨)第十步:作者赏月之后发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慨呢?(用书上的话来回答?)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和张怀民是闲人?他为什么能和怀民一起到承天寺去赏月,(被贬,通过导学案的学习,我们知道的,谁能详细地说说),闲人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两层含义,小组合作研究一下,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你对“闲人”二字又是怎样理解的呢?:“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不为俗务所累,可以悠然赏景。第十一步:深入挖掘文章主旨文章仅83个字,却包含作者复杂的心情、心绪?你都看到了哪种心情呢?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第十二步: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对话:当你面对如诗似画的月色,难道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第十三步:教师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第十四步:作业:背诵课文曾经有人说这篇文章是神来之笔,美不美啊!文美若美,为什么我们不把它背下来理解,想背得快就要有捋清思路,文章可以分为二层、三层、还可以分为四层,你看你是怎样分的,说出你的理由。1 试想苏轼为何要夜游?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起一同贬官到黄州的好友,想起一同赏月2为何到承天寺寻张怀民呢?心有灵犀3、齐读描写景色的句子。思考:从作者笔下,你看到了月色的什么特点?描写的精妙表现在什么地方?请用“这句话真妙,妙在”的句式品析。作者用妙笔绘美景,请问作者用笔的巧妙之处体现在哪里? 月色皎洁,空灵。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虚实相生,联想巧妙,无一字提到月,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背面敷粉”(即用视觉的错觉从反面敷墨)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合作探究:三、思读探究感情 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 1、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得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6 、“闲人”究竟是什么人? 明确:“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不为俗务所累,可以悠然赏景。 当然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五、延读拓展积累1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对话:当你面对如诗似画的月色,难道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六、当堂检测1、答谢中书书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和“ ”记承天寺夜游蕴含了“美不处不在”的哲理的句子是“ 。”2、这两篇文章都写了自然景物,答谢中书书描绘了“ ”之美,记承天寺夜游描写了“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的语句中。(八)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事: 夜游记叙苏轼 景: 空明描写情:赏月的欣喜(自得)被贬的悲凉(自嘲) “闲”豁达乐观人生的感慨(自解)自遣的豁达(自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