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www.edudown.net),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册!2013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调测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24分1.B(A劲jng,C漩xun,D捺n)2.D(A温瘟,B搏博,C冈岗)3.D(A干涉:带有强硬、非法的味道。“干预”属中性,有合理地参与意义;B曾几何时,没过多久,这里误用为了“曾经”;C“跻身三甲”,科举考试将进士分为三甲,一甲只限3人,资格是进士及第,即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人数不等,资格是进士出身;三甲人数不等,资格是同进士出身。 D,乏善可陈:没有什么优点可以提出来称道。)4.B(A关联词位置不对,“虽然”应该放到“南京大屠杀”的前面。C句式杂糅,应改为“公安机关对三人立案侦查,目前侦查已经终结”。D成分残缺,在“公民身份证”前加上“以”)5.停开一天车,少添一分堵!让公路得到休息,让双腿发挥作用!享受行走的乐趣,收获健康的人生!绿色家园,低碳生活!(内容2 分,修辞1 分)6.(1)最佳与会者,传声筒,双簧等。(2)讽刺假话、空话、大话、套话流行的会风。(讽刺不经过独立思考、调查研究,盲目相信别人、以讹传讹的社会现象。)7.(1)成龙拟捐徽派古建筑引热议(“拟捐徽派古建筑”、“引热议”各1 分,共2分)(2)我支持成龙把这些古建筑捐赠给新加坡。因为这些古建筑即使在新加坡,只要得到妥善维护,对徽州文化同样是一种传承,是中华文化向世界的一种展示。同时,也是对我国某些部门对古建筑保护不力的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希望成龙将这些古建筑留在国内。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应该在古徽州的青山绿水旁;而到了新加坡,就像断线的风筝。所以还是放在原地好。 我希望成龙将这些古建筑留在国内。如果这些徽派古建筑属于文物,那么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文物是不允许流出国门的。所以还是放在原地好。 观点1 分,理由1 分,语言表达1 分。二、29分(一)9分8B(从第三段可以看出,其原因是中国古典园林在建造过程中借鉴了诗歌、绘画的表现手法,呈现出诗情画意般的意境,其它三项均不符合文题要求。)9C (A 是“相通”而不是“相同” B 应为“历代各地名园的建造者几乎工诗善画” D“眼前美景均一览无余”错,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含蓄幽深、曲折多变的艺术效果。)10造园者的文化素养(1分)。园林中具体真实的景物(1分)。游客的思想感情的参与(或游客对园林景致的领悟与感受)(二)20分11.平坦、静谧、悠远(每词1分)12.比喻的手法(1分),借车子的“左冲右突”,表现车上的“我们俩”茫然不知所之之感,说明这个“孤城”在旷野中的伶仃和荒凉;(2分)也暗示出我们内心的迷茫(2分)。13. “我和丈夫的迷路”以及“导航仪的噤声失语”,形象地写出了城市的不断扩容,道路的不断快速延伸,使置身于其中的人们根本不知道前方的路怎么走(2分);写出了大城市中的人的忙碌、奔波、孤独和迷茫(2分)。14.:插叙(1分);既使行文跌宕起伏,让人在“失路”的“迷惘”中看见“希望”(1分);又体现了“我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孤独”中获得温暖(1分);同时在“失路”与“得路”的对比中,增加“希望”的亮色,获得追寻希望的动力(1分)。15双关(答比喻也可以),既指现实中的“村路”,又可指心灵之路、人生之路(2分);形象地告诉人们在遭遇困难时应寻求新的突破,迷失时应该重建新的人生坐标(1分);面对迷茫和黑夜,只要我们追求前方,总会找到那条让人“对抗着无边的黑暗和未知”的“新路”,让人安心、安静,找到“家”(2分)。三、37分(一)19分16D(止:挽留,留住)17A(为:是。B才;却。C在;对于;D认为;凭着)18B(一是错在“多次”,相对于在旌德县令任上,是“再次”;二是错在“请求以纳钱的方式方便百姓,结果被免职”)19余与君好为最久/故不辞而铭君墓/辞曰/所处而安/绌外累也/所守而固/笃自强也/诗以铭之/其常存也。(说明:错断少断1处都扣1分,扣完为止)20.(1)不是我们这里出产的东西,不是我们百姓能承受的,我不能向百姓征收。(堪、赋各1分,其他2分)(2)陈枢考虑用来救济百姓的措施,希望事先为赈灾做好准备。(所以、预各1分,其他1分)(二)7分21绝域/东风(1分) 表达了诗人年华已逝,有家难回的悲苦之情。(1分)22运用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的手法。(1分)写塞北阴冷萧瑟的景象,(1分)写花上露水充满寒意,连蝴蝶都不愿飞来,暗云低垂芳草连天,可草中藏着乌鸦,极写其荒寒阴森恐怖。(2分)阴惨的景象之中流露出无限的悲苦。(1分)(三)5分23批评或否定(1分),小人(1分)24孔子是非常重视粮食生产的,“足食”强调粮食的重要。(1分)孔子反对樊迟学稼,不是反对粮食生产,而是说明社会分工的必要,作为“上者”,重要的是做好礼、义、信,而不是去学稼。(2分)如果是对孔子做法持否定的,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适当给分。(四)6分25(1)出则弟 泛爱众而亲仁(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4)犹抱琵琶半遮面 未成曲调先有情(5)庄生晓梦迷蝴蝶 蓝田日暖玉生烟四、60分 按高考标准评分附:参考译文元丰元年,我担任福州知州,呈上奏章说:“在我的辖区里,泉州知县、尚书屯田员外郎陈枢,性情纯朴笃实,治理百姓是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一共有十五年,因为对他的政绩考核不曾上报,所以长期担任郎官而没有升迁。应该优先升他的官,来奖励淡泊谦让的人。”于是皇上特地升陈枢为尚书都官员外郎。陈枢为人谨小慎微、循规蹈矩,有好的政绩也不自夸。对于权势和利益,他丝毫不放在考虑之内;对而于符合道义的事情,他却能果敢地自觉承担,没有谁能比得上他。到任之处一定兴办学校,把道德教化放在首位。起初任鄱阳县尉,县令抓住五个盗贼,嘱咐陈枢作为自己的功劳,他辞谢没有接受。后来任旌德县令,旌德百姓每年要将米运输到芜湖县仓,道路曲折遥远,花费非常多。陈枢请求直接送钱来方便老百姓。谯县百姓要运输豆子到会亭仓,来供应驿站行者。陈枢又一次请求只送钱,把钱直接给驿站行者。免职时,百姓阻断桥梁关闭城门挽留陈枢,过了一段时间才得以离开。泉州遇上荒年,陈枢修筑房屋来留住穷困的百姓,饥饿的送给吃的,生病的为他医治,人们都忘掉了自己的穷困。朝廷使者征调士兵,来增加戍守广西的军队。陈枢建议在应当征调的士兵里,父母年老或者生病的,或者没有其他儿子的,都免去征调,皇上下诏由县令定夺。我曾经听说繁昌有一个大户人家杀了人,州县无法治他的罪。陈枢当时在旌德任县令,有人将此案委托给他,他审问奴仆核实这件事,将隐藏的情况全部查清。杀人者被判死罪,人们都认为处理得合情合法。又听说陈枢在任旌德县令时,州中征收赋税,其他县都遵照执行,到了旌德,唯独陈枢考虑道:“不是我们这里出产的东西,不是我们百姓能承受的,我不能向百姓征收。”有时争论十多次还是退回征调文书。太守很生气,说话责骂他,陈枢更加据理力争,直到州里答应了才停止争论。后来我听说泉州发生旱灾,陈枢考虑用来救济百姓的措施,希望事先为赈灾做好准备。有人讥讽他急功近利,他也毫不动摇。这些就是陈枢的事迹,都是我耳闻目睹的。陈枢字慎之,湖州长兴人。他考中进士后,起初做饶州鄱阳县县尉,因为被推荐,做抚州宜黄县县令,为避亲戚之嫌,改做宣州旌德县县令,因为被推荐升为秘书省著作佐郎,后做亳州谯县知县。当今皇上即位,蒙受恩赐升为尚书屯田员外郎,因为推荐任越州司录。还没到任,遭遇父亲去世。服丧期满后,被授予三司铁盐判官。还没到任,又遭遇母亲去世。服丧期满后,调派他代理明州事务,没到任,又调往泉州。在泉州两次留任,因为生病请求辞官归养,没有得到朝廷回复就去世了。陈枢品端才高,世人都认为应该被重用。但最终没有活到七十,而任用也到此为止,这难道不是天命吗!我和陈枢交好的时间最长,所以没有推辞就为他写了墓志铭。文辞是:“能随遇而安,不为外物所累。能坚守道义,笃实而自强不息。用诗作铭,永远思念。”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www.edudown.net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