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汽 车 总 体 设 计 要 求一、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1.1 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保险杠的间隙。1.2 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 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 有至少30mm间隙。2、整车高度的确定:2.1 车身高度的确定: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 30mm以上。2.2 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2.2.1 货厢带前帽檐: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60mm。2.2.2 货厢为护栏结构: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GB7258规定:载质量为1吨及1吨以上的货车、农用车为70-100mm )3、整车宽度的确定: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4、轮距确定:4.1 前轮距: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 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2.5m)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4.2 后轮距: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同时再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二、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1、 R点至顶棚的距离:9102、 R点至地板的距离:3701303、 R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5004、 R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750850 (气制动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100)5、背角:5286、足角:87957、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离:为100(轻型货车808、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8011、转向盘下缘至离合和制动踏板中心在转向柱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60012、转向盘后缘至靠背距离:35013、转向盘下缘至座垫上表面距离:16014、离合、制动踏板行程:8016、离合踏板中心至制动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1017、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至通过加速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0018、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距转向管住纵向中心面的距离:5015019、加速踏板纵向中心面至最近障碍物的距离:6020、变速杆和手制动手柄在任意位置时,距驾驶室内其他零件或操纵杆的距离: 50三、底盘总布置:1、车架宽度的确定:1.1 发动机安装部位的车架外宽的确定a .发动机宽度尺寸:特别是在车架纵梁附近的发动机宽度。b.发动机与车架纵梁的最小间隙:满足以下要求:(1)发动机在工作中与车架纵梁不干涉,且留有 25mm以上的间隙。(2)操纵机构的布置。(3)发动机维修接近性。c.车架外宽(分析发动机前悬置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发动机的维修性)1.2 后部车架外宽的确定:a.左右后轮胎外宽:通常要小于车厢地板外宽 40mm以上。否则,要加后车轮挡 泥板。b.双胎中心距:(采用后双胎可增加不足转向趋势)不得小于标准规定值,且要考 虑加大轮胎的可能性。c.后轮胎与板簧的最小间隙:轻型货车一般不小于30mm,(与国内同类车型比照验证其合理性)d.后板簧断面宽度尺寸:由悬架设计人员确定,也可参考同类车型确定。e.后板簧中心距:由上述结构参数限制、确定。通常希望尽量加大该尺寸来有效地提高后悬架的侧倾刚度,控制转弯时车厢侧倾角不致过大, 一般要求在0.4g侧向加速度时车厢侧倾角不大于 4,但另一方面将减小不足转向趋势。(验算:横向稳定性;对转向性能的影响分析)f.后板簧、后骑马螺栓与车架间隙:静态间隙一般为30mm左右,动态校核不能有干涉。g.车架外宽(后部):希望后部车架外宽尺寸大一些,以提高车架的扭转刚度,降 低车架复合应力。同时可增大发动机的维修空间。但要兼顾车架中部外宽尺寸,尽 量改善纵梁工艺性。2、前后悬架布置:2.1 前悬架:2.1.1 前轮中心线处车架离地高:(验算:空载、最大装载状态)a.前轴下沉量:b.前板簧与骑马螺栓总高度:c.前悬架动挠度:fd=(0.7-1.0)fc,(铁碰铁、缓冲块压缩2/3或1/2,根据缓冲块结构定,缓冲块刚度小者取上限,反之取下限)(悬架静挠度的范围:fc=50-110mm )d .前轮中心线处车架纵梁断面高度:(验算或比照同类车型进行验证)2.1.2 前簧参数确定:a.前钢板弹簧伸直长:要与悬架设计人员协商确定。从悬架本身设计、整车行驶稳 定性方面要求长一些有利,但要受安装空间限制,故要综合考虑。b.前钢板弹簧后倾角:(1)主销后倾的需要;(平头车 1 以上,带助力转向的可1.5以上,板簧压平状 态)(2)改善转向特性的需要;(3)前悬架与转向协调工作。c.前簧后吊耳长度:长一些对行驶稳定性有利,但对其本身受力状况不利。d.前簧支架高度:在保证前悬架的动行程及卷耳安装空间要求前提下尽量降低支架 高度。2.1.3 前减振器行程:根据车辆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阻尼力的减振器,并校核减振器行程,保证板簧在下跳和上跳到极限状态时,仍有足够的行程。2.2 车架与地面夹角:空载:不宜超过2设计满载:推荐1-1.5超载:可有小的负夹角(即稍有“塌屁股”)2.3 后悬架:2.3.1 后轮中心线处车架离地高:a.后桥板簧托至后轴中心高度差:b.后钢板弹簧与骑马螺栓总高度:c.后悬架动挠度:fd=(0.7-1.0)fc不平路面取上限,(铁碰铁、缓冲块压缩2/3或1/2, 根据缓冲块结构定,原则同前悬架)(悬架静挠度的范围:fc=50-110mm ;fc2=(0.7-0.9)fc1 ,设计载质量偏大者取上限)f.货厢地板离地高:(1)原则上尽量降低,以利于装货,提高整车稳定性。(2)保证车轮的跳动空间。对于长途运输或北方山区使用的货车还需要留出装防滑 链的空间。2.3.2 后悬架参数确定:a后钢板弹簧伸直长:b后钢板弹簧前倾角:改善转向特性的需要,根据具体车型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后单胎车型要大于后双胎车型;微型车要大于轻型车。c后簧后吊耳长度(满载状态下吊耳夹角:5左右)3、发动机及动力线的布置:3.1 发动机的布置:3.1.1 发动机的后倾角:一般不大于 4,也可根据发动机厂家提供的倾角数值。3.1.2 发动机与水箱的前后距离:发动机风扇前端与水箱散热芯距离大于50mm。3.1.3 发动机与水箱的上下距离:最理想的是将风扇的中心与散热器芯部中心想重和 或偏上2030mm 。3.1.4 发动机油底壳或曲轴带轮与前轴或横拉杆的间隙:在前悬架铁碰铁状态时,之间的最小间隙应大于15mm,并且发动机油底壳不能比前轴低。3.1.5 发动机与车身地板的间隙: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30mm以上。水平方向的间隙要适当加大,保证发动机晃动时有20mm间隙。3.1.6 发动机与车架纵梁及板簧的间隙:应保证最小间隙25mm以上。3.1.7 发动机左右位置:a一般情况下,发动机的中心线同汽车的纵向中心线一致。b根据实际情况发动机可以左右偏置。3.2 后桥主减速齿轮中心线倾角:一般与动力线平行,有利于传动轴等速传动3.3 传动轴夹角:一般推荐不大于 3,其最大夹角不大于64、转向器4.1 转向器在车架上的安装位置:4.1.1 前悬架与转向协调工作。4.1.2 前轮转向角与纵拉杆间隙。4.1.3 转向器与车身地板的接口。4.1.4 翻转车身还要初步进行运动校核4.2 转向管柱与车架上平面夹角:要满足人机工程的需要 4.3转向盘直径:4.4 转向摇臂布置角及最大有效转角:4.5 前轮最大转向角:前轮最大转向角:保证最小转弯直径要求。4.6 转向梯形底角:与底盘设计人员共同确定。4.7 转向摇臂、转向纵拉杆、转向梯形臂与周边零件最小运动间隙:一般不小于10-15mm5、发动机附件布置:5.1 空滤器:尽量布置在发动机进气一侧,便于管路最少,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布置在另一侧。5.2 油箱:尽量布置与发动机输油泵同侧并靠近发动机,便于输油管路走向。5.3 蓄电池:尽量靠近发动机启动机,电源线尽量最短。5.4 卸系统布置:6.1 套筒式油缸;6.1.1 油缸运动时与后桥或传动轴的间隙应大于30mm6.1.2 油缸的行程校核6.1.3 静止状态油缸与货厢横梁是否存在干涉6.2 工程顶式:6.2.1 静止状态油缸、三角臂与车架横梁、货厢横梁、变速箱、手制动鼓之间的间隙6.2.2 运动过程中,三角臂与货厢地板的最小间隙6.2.3 校刻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死点6.2.4 在同样的举升力下,优化各点7、主要间隙控制汇总:在乒 厅P内容控制值备 注1散热器与车身地板或发动机盖板之间间隙302发动机最高点与车身地板或发动机盖板之间间隙303发动机风扇与散热器风罩周边间隙 154发动机曲轴皮带轮与散热器风罩间隙X25, Z55发动机风扇与散热器水室、散热芯前后间隙306前悬架铁碰铁状态时,发动机下部与前桥横拉杆间 隙207左前轮右转最大角度时,直拉杆与轮胎间隙208前轮左右转动过程中,直拉杆与板簧、板簧支架等 最小间隙 159直拉杆在运动过程中与前减振器间最小间隙2010轮胎与骑马螺栓的间隙20轮 胎 最 大 断 面11骑马螺栓与车架纵梁间隙 1512轮胎在上跳或斜跳时与货厢地板、横梁或边板间隙3013前轮在左右转向过程中且上跳或斜跳时与车身轮罩 间隙2514发动机档泥板与前减振器支架间隙 1015前翻驾驶室在翻转中与货厢帽檐间隙5016排气管与车架纵梁内侧间隙4017排气管与液压油管间隙4018排气管与制动油管间隙4019消声器与传动轴间隙6020消声器与手制动器间隙4021消声器与蓄电池间隙6022变速操纵拉杆与排气管间隙3023货厢地板或横梁与底盘相关运动零部件间隙3024三角臂最低点时与车架横梁间隙4025后悬架铁碰铁状态时,举升油缸与传动轴、后桥间 隙3026备胎与气刹后桥气管间隙30板 簧 压 平 时27自卸车型货厢翻转最大角度时,货厢各部位与备胎、 牌照支架间隙3028驾驶室前翻车型,驾驶室翻转最大时前围各部件、 灯具与车架、保险杠间隙 1029货厢锁止拉杆与尾灯板、后防护栏间隙2030里程表软轴与消声器间隙60四、整车受力分析、计算1计算整车的最大承载能力a.该车的主要用途和同类车型用户的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