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 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开始 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在3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 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着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 地区。同仁堂作为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品牌优势得天独厚。参加了马德里协约国和巴 黎公约国的注册,受到国际组织的保护。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是第一个在台湾注册的大陆商标。同仁堂集团被国家工业经济联合会和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荐为最具冲击世 界名牌的 16 家企业之一,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集团领导班子被中组部和国务院国资委授予“四好领导班子”; 同仁堂被国家商业部 授予“老字号”品牌,荣获“2005CCTV 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2004 年度中国最 具影响力行业十佳品牌”、“影响北京百姓生活的十大品牌”,“中国出口名牌企 业”。 2004 年被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十户国有重点企业典型经验之一。 2008 年同仁堂入选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编制的 中国购买者满意度第一品牌 ,排名第八。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3 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 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 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 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着”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 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其 中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 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家, 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2同仁堂集团被国家工业经济联合会和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荐为最具冲击世界名 牌的 16 家企 业之一,同 仁堂被 国家 商业部 授予 “ 老字 号” 品 牌,荣获 “2005CCTV 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2004 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行业十佳品牌”、 “影响北京百姓生活的十大品牌”, “中国出口名牌企业”。 2006 年同仁堂中医药文 化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仁堂的社会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成功之道从最初的同仁堂药室、同仁堂药店到现在的北京同仁堂集团,经历了清王朝由强盛到 衰弱、几次外敌入侵、军阀混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沧桑,其所有制形式、企业 性质、管理方式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同仁堂经历数代而不衰,在海内外信誉 卓著,树起了一块金字招牌,真可谓药业史上的一个奇迹。同仁堂的金字招牌为何可 以三百年不倒?保证药品质量,严把选料关从开业之初,同仁堂就十分重视药品质量,并且以严格的管理作为保证。创始人乐显扬的三子乐凤鸣子承父业,1702年在同仁堂药室的基础上开设了同仁堂药店,他 不惜五易寒暑之功,苦钻医术,刻意精求丸散膏丹及各类型配方,分门汇集成书。乐 凤鸣在该书的序言中提出遵肘后,辨地产,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 必不敢减物力,为同仁堂制作药品建立起严格的选方、用药、配比及工艺规范,代 代相传,培育了同仁堂良好的商誉。三百多年来,同仁堂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坚持严把选料关。在过去,北京同仁堂 为了供奉御药,也为了取信于顾客,建立了严格选料用药的制作传统,保持了良好的 药效和信誉;新中国成立后,同仁堂除严格按照国家明确规定的上乘质量用药标准外, 对特殊药材还采用特殊办法以保证其上乘的品质。例如,制作乌鸡白凤丸的纯种乌鸡 由北京市药材公司在无污染的北京郊区专门饲养,饲料、饮水都严格把关,一旦发现 乌鸡的羽毛骨肉稍有变种蜕化即予以淘汰。这种精心喂养的纯种乌鸡质地纯正、气味 醇鲜,其所含多种氨基酸的质量始终如一,保证了乌鸡白凤丸的质量标准。中成药是同仁堂的主要产品,为保证质量,除处方独特、选料上乘之外,严格精 湛的工艺规程是十分必要的。如果炮制不依工艺规程,不能体现减毒或增效作用,或 者由于人为的多种不良因素影响质量,不但会影响药效,甚至会使良药变毒品,危害 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仁堂生产的中成药,从购进原料到包装出厂,总有上百道 工序,加工每种药物的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投料的数量必须精确,各种 珍贵细料药物的投料误差控制在微克以下。例如犀角、天然牛黄、珍珠等要研为最细 粉,除灭菌外,要符合规定的罗孔数,保证粉剂的细度,此外还要颜色均匀、无花线、 无花斑、无杂质。仁行天下同仁堂历经沧桑,金字招牌长盛不衰,在于同仁堂人注重把崇高的精神、把中 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熔铸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并化为员工的言行,形成了 具有中药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系统。的确,质量与服务是同仁堂金字招牌的两 大支柱,坚持质量第一、一切为了患者是同仁堂长盛不衰的最根本原因。在许多老北京人眼里,同仁堂的命脉就在这个仁上。同仁堂不管炮制什么药, 都是该炒的必炒,该蒸的必蒸,该炙的必炙,该晒的必晒,该霜冻的必霜冻,绝不偷 工减料。像虎骨酒和再造丸炮制后,都不是马上就卖,而是先存放,使药的燥气减 少,以提高疗效。虎骨酒制成后要先放在缸里存两年,再造丸要密封好存一年。北京人买药,爱进同仁堂;外地人到北京旅游观光,也爱到同仁堂看看这百年老 店。如今同仁堂在其落户的九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是当地最大的中药店,而且 装潢讲究,体现出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气息。在台北新店里,有不少顾客感言:来这买药,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特别是其中这些历史和文化展区,看起来就像 一个中药文化博物馆。作为一个生产中药产品的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将海外开店、 中医药史展示、中医坐诊与售药相结合,通过给消费者一个直接了解中药的环境,增 强其对中药的信任和用药习惯。它带给消费者的不只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文化一一 重义、爱人、厚生的文化。代顾客煎药是药店的老规矩,冬去春来,尽管煎药岗位上的操作工换了一茬又一 茬,但从未间断,也从未发生任何事故。如在 1985年,当时每煎一副药就要赔5分 钱,但药店为方便群众,把这一服务于民的做法坚持了下来。现在药店每年平均要代 顾客煎药近2万副,此举深受患者和顾客欢迎。早在 20世纪20、30年代,同仁堂就 有了邮购业务的雏形,1949年后成立了邮寄部,对各地患者有信必答、有求必应,深 得人心。1954年同仁堂设立了咨询服务台,为患者介绍适应症的药品,解答顾客提出 的各种问题,四十多年来接待上千万人次。斗转星移,东兔西乌,但同仁堂的 顾客至上,竭诚服务 的观念却始终不变。 1984年,一外地顾客来店求购 4克天仙藤,一位老售货员收方后说: 这药4克 值4厘钱,给你 10克,收1分钱。 顾客满意地笑了,为了这一分钱的生意,这位老 售货员柜前堂后跑了两趟。事后,顾客投书经济日报称赞同仁堂可贵的风格,认 为像同仁堂这样的大药店,仍能保持做好小生意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rtJLr j. r. 瑞蚨祥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开业于1893年(清朝光绪19年),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为旧京 城“八大祥”之首。北京城流传多年的歌谣“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升”是对 瑞蚨祥名满京城的生动写照。清道光元年(1821年),瑞蚨祥在周村大街挂牌,1835年它的第一家分号瑞蚨 祥绸布店在济南开张,1876年当时年仅25岁的瑞蚨祥掌门人孟雒川把目光投向了京 城最繁华的商业区一一大栅栏,投资 8万两白银,成立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并征服了 京城的达官显贵。慈禧太后的寿袍、袁世凯的“皇服”都出自瑞蚨祥。直至解放前夕, 从周村老街走出的瑞蚨祥布店仍是北京名气最大的绸布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周恩来总理指定瑞蚨祥制作了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一一五星红旗。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六年 12月7日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的谈话中说:“历史的名字要保存瑞蚨祥一万年要保存。”(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171页)这说明 瑞蚨祥已成为见证历史的中华民族百年的品牌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开业于清朝光绪 19年(1893年)。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 为旧京城“八大祥”之首。北京城流传多年的歌谣“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 内联升”是对瑞蚨祥名满京城的生动写照。百余年来“瑞蚨祥”始终在丝绸业及手 工缝制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主要在于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颇具实力的经 营管理手段,并始终贯彻“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的经营宗旨。 主要经营丝绸、呢绒、棉布、皮货、中式服装及制作等。个性化制衣是“瑞蚨祥”传 统特色,从选料到成衣制作始终是“一条龙”服务,在遵循传统制作技艺的镶、滚、 拼、盘、贴、荡等的同时,又增加了手工刺绣等技艺,它选料精良、剪裁得体,滚边 讲究,盘扣精美。盘扣是中国传统服装服饰制作中的传统特色之一,是纯手工的“绝 活”。瑞蚨祥中式服装精湛的制作技艺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发展简史瑞蚨祥创始人叫孟鸿升,是孟子的后裔,济南府章丘县旧军镇人。他以经营土布开始, 字号为万蚨祥。就到上海、青岛、天津等地设立连锁店,经营规模逐渐扩大,经营品 种也日益增多,增加了绫罗绸缎、皮货等高档商品。清道光元年(1821年),瑞蚨祥在周村大街挂牌,1835年它的第一家分号 瑞蚨祥绸布店在济南开张,从第二代传人孟洛川开始进京经商。1876年当时年仅25岁的瑞蚨祥掌门人孟洛川把目光投向了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一一大栅栏,在清光绪初年,由孟觐侯在前门外鲜鱼口内抄手胡同租房设庄,批发大捻布。清光绪十九年(1893) 以后,洋布大量涌入中国,孟觐侯向孟洛川建议,开设布店,孟洛川出资八万两银在 大栅栏买到铺面房,成立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到清末民国初年,瑞蚨祥已成为北京最大的绸布店。拥有五个字号,即东鸿记茶 庄,瑞蚨祥总店(也称东号),鸿记皮货店,西鸿记茶庄,西鸿记绸布庙(也称西号), 均位于大栅栏街内。1900年,瑞蚨祥毁于义和团的洗劫,不久重建开业。恢愎以后的瑞蚨祥仍然以货 品纯正、花色新颖着称。现瑞蚨祥仍自行设计花样,派专人、选厂家“定产品”,并 绣明“瑞蚨祥鸿记”字样。其优良的布匹、绸缎仍为海内外游客所称道。其开办的“传 统服装服饰展”也是文商结合的典范。解放后,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面料就是周恩来总理指定瑞蚨祥提 供的。1954年,瑞蚨祥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五个字号合并为一,改成以经营绸缎、呢绒、皮货为主的布店。现在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基本保持了原来的建筑风貌,天井式 的房屋结构,门面上的石雕、罩棚等仍保存完好。营业面积有一千多平方米。瑞蚨祥在经营上坚持“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从不迎合 降价风.随波遵流;店员热情待客,全面介绍.服务周到;注重店容卫生和职业着装, 讲究语言文明,绝无不干不净的秽言出口,为顾客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购物环境。1949年,历经沧桑的瑞蚨祥和大栅栏的许多老字号一样迎来,民主的曙光、北平 的解放。开国大典徐徐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就是用瑞蚨祥提供的红绸了制做的;从 此,老字号瑞蚨祥从国民党统治的“每况愈下”中获得了新生,1954年底,率先实现公私合营,近几十年来一直成为首都劳动人民和中外游人喜爱的国营绸布商店。改革开放以来,瑞蚨祥发扬了销售面料和帮助顾客加工服装相结合的好传统,在 研制中国传统服饰方面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尤其在加工展示东方女性和中国丝绸特有 风韵美的旗袍上成绩斐然,一针一线精益求精,一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