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区位的概念。2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能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图形,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2结合具体事例,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利与弊,并找出利用和改造的措施。3组织学生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德育目标1认识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因地制宜,协调人地关系,注意保护环境,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2认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是可以改造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2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教学难点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区位选择,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教学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并结合实际生活,了解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是稳定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这些因素可以改造,向更有利于人地关系协调的方向发展。2具体分析一些事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通过多媒体手段做一些农业景观的课件,并收集新闻、图片资料,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农业的分类,了解到了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政策等的差别,产生了不同的农业生产情况,即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也即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的特点。那么,具体来说,在不同的地区应该发展何种农业比较好,或者说才算合理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5.2 农业的区位选择”(板书)新课教学一、区位的概念(板书)什么是“区位”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图5.4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分析其要素:在学生看完两幅图后,可提问学生以下问题:地区是否相同(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农业生产情况即种类是否一样,然后老师可作如下总结:对比课文两幅图形,我们可以知道:两种农业生产景观的地区不同,一个是东北的三江平原,一个是青藏高原,两者的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同,结果导致两地的农业生产情况不同:一个是机械化种植业(种小麦),一个是高原放牧业(畜牧业),因此我们说,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农业生产,即它们有不同的区位选择。所谓区位,即指以下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地点);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如农业生产的种类)。补充材料:区位理论,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一个概念,是关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关系的学说,是指导人类选择行为场所的理论。它的研究核心,是确定最有利的行为场所,寻求最低成本的经营生产区位,即产业的“合理布局”。区位理论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时期。其根本目的是为资本家寻求投资最小、利润最高的投资场所,它的形成和变化受资本主义社会基本规律的支配。但是它所需求的产业上的技术合理性,对各种区位因子的分析、推理方法和科学手段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产业布局的研究具有巨大的借鉴作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就需要我们吸收西方区位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合理布局各种产业,达到“投资小、效益高”的目的。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板书)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一类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政策等。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然后进行归类分析,了解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之后,老师概括。对于一个农业地域的区位因素进行评价,我们要用综合思维方式进行。任何一个地域的农业生产都要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要考虑到各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该地域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因为评价区位因素,确定发展方向、综合决策,只能利用其较有利的农业区位因素,不可能面面俱到。同时,在影响农业生产的所有区位因素中,不同地域、不同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其发展变化性最大,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也较大,因此,要用发展的、动态的观念,看待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要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并根据其发展变化的规律,预测农业生产的发展,及时做出相关的调整。(1)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静态因素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生物等因素,其对农业生产影响如下表: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世界农业发达地区我国农业发达地区气候光热条件对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产量关系密切光热与降水条件配合较好的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东部季风区光热与降水配合较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南部沿海地区,台湾岛、海南岛水分年降水量小于250 mm,干旱地区一般不能发展农业地形平原耕作业、地平土厚利于水利化和机械化。山区林业、牧业、副业、立体农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平原土壤肥沃的土壤、单位面积产量较高温带肥沃的冲积平原东北平原的黑土、华北平原的钙质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水稻土、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此外,生物因素的害虫、益虫也会影响农业生产。(2)人文因素动态因素人文因素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不变的,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则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地要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人文因素。政策:国家的政策以及政府干预。例如,我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又如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等。市场:农业产品要到市场上销售,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如我国20世纪90年代苹果畅销,北方许多地区盲目扩大苹果种植规模,到1996年,我国市场上苹果供过于求,不仅价格大跌,而且出现严重的滞销。又知:我国黑龙江依据国际市场和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出口型农业。再如:目前我国正在悄然兴起的有机农业。交通运输:农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园艺业、乳畜业等,由于其产品容易腐烂变质,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美国的区域专业化生产就是典型的代表。例如,美国东南部地区利用光热优势,重点发展蔬菜、花卉,供应东北部工业区。我国北方冬季也从南方的四川、广东等省大量调进蔬菜。随着世界大市场的逐步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美、非洲、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科技:农业区位的选择,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进步。科技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表现在对其他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和利用上。第一,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例如,我国将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北纬32,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将小麦的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第二,很多情况下,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如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人工调节。又如在我国东部丘陵地区及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对地形、区位因素的改造,修建梯田,干旱、半干旱或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进行灌溉农业生产,解决水源不足问题,又如我国对盐碱地、酸壤改良。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要考虑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即保护环境,防止出现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生态破坏,要根据当时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需充分考虑到投入和产出比。例如,随着坡度的增大,修筑梯田的工程量会逐渐增加,而所得梯田的面积会逐渐减小,耕作的难度也加大,所以,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即便修建还易发生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另一方面,科技因素,通过对其他区位因素的影响来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如对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生产资料的制造、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等。诸如太空农业,“863”科研成果中的海水无土栽培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加大科技投入,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在发达国家,农业的新增产值中,60%以上是靠科技投入转化来的。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个比值已占到30%以上。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素质也会影响农业区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较少,农业现代化侧重于高度机械化,以此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业及农业生产资料:现代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逐渐增加,而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来源工业,如农机具、化肥农药等。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规模以及社会化、电气化水平。从以上不难看出,农业区位的选择,农业区位的评价,不仅要看自然因素,更重要的是看人文因素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运用综合思维,多层面、多角度去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正确的农业区位,及对农业区位做出正确的评价。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特别是社会经济条件,其发展变化是较大的,因此,当区位因素,特别是主导因素发生变化时,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就发生演变,因此,要用发展的观念看待农业区位。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讨论:以我国不同地区为例,如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江南丘陵地区等,分析影响它们的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对不利的因素,可采取怎样的措施使之转化为有利的因素?(以上这些问题,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或通过影视资料的直观感受,让学生自己说明,这样更具说服力)例题:1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特点与自然条件中的哪一个区位因素最密切?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河西走廊的粮棉:_。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_。天然橡胶分布在热带:_。解析:(1)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是受山地地形影响所致。随着地势的升高,水热状况的垂直变化,适宜农作物的品种也随高度而变化,这样就形成了“立体农业”。(2)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是河西走廊这样的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水源条件成为河西走廊发展粮棉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3)东南丘陵地区的土壤主要为红壤,是一种酸性土壤。而茶树正适宜在这样的酸性土壤中生长。因而,决定东南丘陵茶树生长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土壤条件。(4)由于各地纬度不同,得到的太阳光热不等,因而作物的种类分布也不同。天然橡胶的分布就是由于热带地区有充足的光热条件的缘故。答案:地形水源土壤光热21996年,我国北方地区苹果价格大跌,并出现了严重的滞销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市场需求B国家政策C气候因素D交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