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兴趣 ,才会认真的去学 ,老师的教学效果才会高。然而学生的兴趣又离不开老师的积极培养和调动 ,如何通过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有效教学的程度呢?一设置学习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常识数学化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引入教学。如:在引入一次函数的应用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 ,你们知道为什么现在的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如此高吗?交警为什么总是提醒大家要慢行?说到这里 ,有些学生在想说:“这与我们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就在学生疑惑不解的时候 ,我用多媒体出示刹车距离与一次函数应用题。学生明确了要学习的内容 ,而且还怀着急迫的心情想知道答案 ,必然会积极思考 ,跟老师的思路走 ,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教学效率明显得到提升。二由学生的动手操作 ,激发、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程要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以“探索尝试为核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给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猜测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一旦提出猜测,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然后学生小组讨论,最后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黑板上。在此根底上,教师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种教学,通过学生自主研讨、自主分析,使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到了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作用就是“导 ,即巧妙地引导学生 ,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时机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四)教师要关爱、尊重学生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把热爱学生作为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的前提.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相信学生的能力 ,用教师无私的爱心去感化学生 ,建立起和清的师生关系。“亲其师 ,爱其道。师生关系融洽了 ,学生自然会积极配合教师进行工作。三、利用教学媒体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跨时空、跨地域地展示事物的形成、演变、开展过程。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特点 ,刺激学生 ,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步一步演示出来 ,不仅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使学生乐于接受 ,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稳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到达“一石多鸟的效果。要练说 ,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 ,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 ,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 ,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 ,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 ,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开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 ,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 ,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 ,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 ,如:讨论法、实验法等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思维就会处于活泼状态 ,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大胆去猜测 ,验证 ,使有效教学成为现实。从而创造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