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信息化教学对高校老师的影响【摘要】随着各种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信息化教学已成为高校老师的主要教育技术。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化教学对教育产生的影响。然后,结合作者的实际教学经历,讨论了信息化教学对高校老师教学的影响,主要包括转换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形式和进步教学技能等三个方面。最后,提出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以到达教育的目的。【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老师信息化教学根据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T)所下的权威定义,教育技术被理解为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展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理论。由该表述可见,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理论并重的学科,是一门融系统理论、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心理学理论等诸多学科一体的穿插性学科。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开展,以电脑和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的被应用于教学中,信息化教学已日益成为的一种主流的教育技术。作为现代高校老师,传统的以专业知识加教育相关知识为主的知识构造已难以满足完成较高质量教学任务的需要,必须不断地调整自身知识构造,引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扮演好自身在信息化教学中的重要角色。一、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教育技术与教育的产生是同步的,作为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教育技术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然而,人们对于教育技术的理解及运用却是伴随着教育理论和理论的开展而逐步深化的,并开展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其中,信息技术的开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浸透与应用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换言之,人们对于教育技术本身及其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伴随着教育技术的信息化获得飞跃的,而教育技术信息化又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化变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电子、光学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开展并迅速浸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中,不仅给教育观念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使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化,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电视系统教学等新的教学形式层出不穷,从而开拓了教育事业崭新而广阔的开展前景。因此,对于现代教育,特别是现代高等教育而言,在走向综合化、群众化和终身化的同时,信息化也是必然趋势之一。在此趋势之下,应用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开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开展的需要。老师向来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和教育力量中最为活泼的因素,这场信息化教育开展浪潮不仅没有将老师的地位边缘化,恰恰相反,老师被以崭新的方式重新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其重要性愈加凸现。二、信息化教育对老师提出的要求1.转换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培养的是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和才能等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在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后,走向社会时,应该是一个和谐开展的人,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受过专业知识训练的人,更不是一个片面开展,经不起社会历练,相当脆弱甚至危害社会的人。大学阶段,个体的生理开展已接近完成,智力开展也将到达顶峰,因此大学生一般思维敏捷,承受才能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增强。但与此同时,其心理尚未成熟,认知才能开展也具有一定的不协调性。所以,对大学生而言,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不但要促使其心理成熟,获得安康理想的人格;还要通过专业训练和系统学习来获取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进步抽象逻辑思维才能、分析解决问题的才能,成为一个和谐开展的人。要实现这一教育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承受到自由而全面的教育,无疑信息化教学是实现这种的有效手段。由于各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开展,正在促使教学从以老师、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及其个性开展为中心,从“授人以鱼的内容教学转变为“授人以渔的方法教学,从单纯的学知识为主转变为素质培养为主。因此,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更新自身教育理念,继而努力学习各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并大胆地应用于教学中。2.优化教学形式信息技术的开展使得高校的教学条件逐步优化,目前各高校授课已大多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大大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在信息化教学中,多媒体网络技术集图、文、声、像为一体,其所包含的信息量、提供的教学资源是任何传统单一的材料、任何单个的老师都无法比较的。它给教学注入了活力和活力,使得老师能利用丰富的教学软硬环境和资源将教学信息以全方位、立体、动态、交互的方式,全面、形象、直观地加以展示,并以之来指导和活泼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和学习兴趣,融洽了师生互动关系,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迫使老师必须重新设计新的教学形式,以改变传统教学形式因受到以往教育理念特别是教学条件的限制,大多只注重老师如何去教,以及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教学目的的分析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从而无视学习环境的设计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互作用的弊玻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的有效性往往建立在创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理想的交互作用方式上,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再加工和建构过程,可以完善其原有的知识构造并在此根底上顺利地添加新的内容和细节。这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充分吸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化教学恰好为实现优良的教学环境设计及师生之间有机交互提供方便,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学情景被充分营造,学生的各个感官和承受器官最大限度地被调动起来,这种环境有利于进步学生的参与度,和授课老师之间实现即时互动,从而使得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主动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和建构,其主体性地位得以充分表达。如在计算机编程的教学中,首先由老师在老师机对学活力进展播送教学,在老师完成程序的编制后,利用PerPint显示程序的算法流程图,向学生讲解程序编制的算法思想,并逐一讲解程序代码中的关键语句,最后在老师机上显示程序的运行效果。然后,学生在学活力上通过从老师机下载代码,从模拟老师程序入手逐步熟悉程序编制的过程。假如有问题,可以在学活力上向老师提问,老师如发现学生在程序编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可以对该学活力进展播送,并在此机器上进展讲解,使其他学生也明白问题的症结所在。由此,教与学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双方都不再是各行其是的两张皮了,而是要求老师的“教是根据学生反响来随时加以调整,学生的“学是课上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被充分调动,一同参加知识建构的有机创造过程。此外,信息化技术也为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除了传统课堂之外,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形式也得到了迅速的开发和应用。如Blakbard学习平台就为师生提供了课堂之外的有效教学空间,老师可以通过平台上传资源、指导学生学习,并对其学习状况进展及时地评价和操控;学生那么可以充分利用该平台实现利用更多的学科资源,和老师和同学进展网上讨论、提问、答疑等延伸式学习。该种学习方式尤其为目前广泛存在的多校区学校提供了教学的便利。总之,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老师可根据教学的详细内容和教学目的来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实现课程教学形式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3.进步教学技能信息化教学涵盖从理念形式到技能方法的多层次内容,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条件,纯熟地运用信息技术进展教学,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时代给高校老师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课堂上有的知识抽象性强,不易理解;有的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不易想象,有的内容枯燥,学生没有兴趣;还有的内容枝蔓繁杂,不容易把握。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所具有图、文、声、像、动、交互等特点,可以在把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现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沟通等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一定要使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对不同的内容是否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其使用程序和表达方式如何,归根到底还要取决于详细教学内容的特点。因此,对于老师而言,尽可能地掌握不同的教学软件的开发和使用方法,对于实现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和多样化使用很有必要。例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课程中,算法流程图是基于人类思维具有发散多元、脉络相连等特点设计而成,它的展示方式合适学生逻辑思维开展需要,既有形象化的吸引作用,又有逻辑性强便于理解掌握的特性,便于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将现实的工序流程通过逆向分析转化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算法流程。音频、视频、flash和Authrare动画大多信息容量大、直观生动,适用于向学生展示,如何进展软件和开发环境的操作。PerPint幻灯片一般多用于展现理论观点和提纲,如重要的语法点、程序设计所应遵守的规那么等。由此可见,要实现对不同的教育技术条件(包括软硬件在内)的充分和有效利用,首要的条件是老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熟悉各种技术手段,才能根据教学中不同的特点做出合理选择。三、结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教育技术自身开展的重大变革,同样也是当今教育事业本身的重大变革,它涵盖了丰富的跨学科的理论和理论内容。因此,老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的理解也应随着对其理论的学习和理论的探究而不断加深。一方面,要防止对其片面的理解,导致老师只重视技术的学习和理论而未对根本的教学理念做出相应调整;或者是对日新月异的教学技能的学习和应用不够重视,导致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对信息技术的过分倚赖,在所有教学均采用信息技术,放弃在对更广阔层面的教育理论和理论的探究。总之,信息化教学反响了新时期教育领域的开展动向,高校老师有义务和责任推动其应用和开展。但是,也要做好对过往优良教育传统的继承工作,还应该注意到技术是以效劳教学为目的,如何运用恰当的理念和方法促进学生成才才是教育工作者所应该着眼的根本问题。因此,对于技术的使用应把握其整合性、有效性和导向性等多方面的问题,实在做好传统继承和现代开展的有机结合,以使技术与理念共同效劳于培养合格人才这一最终教育目的。参考文献: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陈至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远程教育,1998,(06).2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