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陷阱经典案例分析导语:求职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对求职陷阱的担忧,以下为大 家了大学生常见的就业陷阱经典案例分析, 希望大家认真阅读防患于 未然,不要掉以轻心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陷阱经典案例分析陷阱一、广告噱头骗骗人 广告噱头骗骗人,收取费用“吓死人” 近来发现极少数培训机构或培训公司以发布招聘信息为名,通 过在招聘信息中撰写诱人广告用语, 实则为其所谓招聘的岗位所对应 的培训课程进行宣传, 甚至向求职者推销培训教材及相应的产品。 临 汾市人才市场提醒广大求职者,这类单位往往抓住求职者渴望高薪, 并希望短期即能速成的心理,推出一些销售、创业类的培训课程,将 从事这些工作所得报酬进行夸大描述, 并配以一些诱惑性的话语, 吸 引求职者前去培训,以到达收取培训费和推销商品的目的。案例: 某商贸有限公司,近日发布了一条岗位名称为“网络销售员” 的招聘信息,并在岗位描述中写道“网络销售的成本相当的低,开展 的费用又相当的小, 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费用。 只要在家有一台电脑即 可进行自己的创业之路, 很多通过网络至富的人, 起初都是白手起家, 慢慢的自己就做起了大老板。 网络销售不仅仅成本低, 而且利润非常 丰厚。只要您能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走下去,必然成功 ! ”通过分析 网络销售的好处, 吸引求职者对网络销售员的工作的兴趣, 随后的话语便显现出其真实目的如果您觉得对自己有信心, 网络绝对是让您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 ! 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专业最完善的培训,让 您在网络销售过程中更快人一步, 解决您在网络销售中的不必要的麻 烦。公司还将提供您大量产品,无需您自己进货。”专家建议: 许多人会为案例中的这样一条极具诱惑力的招聘信息所吸引, 对“网络销售”蠢蠢欲动,然而细细想来,便很容易识破这样一个骗 局。1 、作为一家商贸公司,对外培训远远超出了其经营范围。如果 是一个专业的培训机构, 其培训完全是合理合法的, 大可通过广告媒 体发布培训信息,而不用借助招聘渠道用招聘作为幌子。2 、一眼就能看出招聘和培训都是这家公司诱以赚钱的美丽外壳, 求职者涉足其中后,其培训收费可能相当“野豁豁”,而且“网络销 售”本来就十分虚拟,这样的培训又无凭无据,一旦发生任何问题, 求职者或培训学员将无从求助。3 、“公司还将提供您大量产品,无需您自己进货。”甚至有向 求职人员推销商品之嫌。4 、目前,还有部分不法的培训机构,为了拉揽培训生源,通常 会和企业人事勾搭成“连裆模子”,由企业发布虚假的招聘信息,对 应聘的求职者以参加其指定的培训机构的培训作为录用条件, 当求职 者支付培训费用并参加完培训后,企业再以种种理由拒绝录用。从以上四点即可看出此类企业并不是以招聘为目的,同样也不 会真心实意为求职者传授技能, 只是通过招聘渠道进行广告宣传, 吸 引求职者前去参加所谓的培训, 以达到收费和推销物品的目的。 求职 者在应聘的过程中,要注意辨别分析,切勿盲目相信,以免受骗上当。如果求职者发现有单位存在此类现象,可拨打劳动保障服务热 线 12333 或前往就近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举报。陷阱二、考察为名,无偿占用劳动力有些单位以招聘为名, 在收集求职者资料和组织面试的过程中, 要求求职者提供成果展示, 并以此窃取求职者劳动成果。 由于应聘者 维权意识不强, 维权依据往往不足, 此类无偿占有求职者劳动成果的 情况时有发生。提醒广大求职者,应聘时要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注意保护个人研究成果, 将自己的工作成果向面试单位展示固然重要, 但要学会有所保留,以免被别有用心的用人单位利用而造成损失。案例:某软件公司招聘一些程序员、 美工等岗位,公司经营状况良好, 工作环境整洁,招聘流程正常,岗位提供的薪酬符合市场价位,一切 看似都在常理。应届毕业生小张,初试合格后进入笔试阶段。笔试内 容:上机编写一段程序,使用规定的编程语言,时间不限,可以上网 查询相关资料,但不能相互交流,只要能完成目标。一个教室里,八 个求职者,每个人的试题不同,几个年轻人无意中发现,看似八段程 序,其实恰巧能合整合成一个项目结果可想而知, 八人无一被该 公司录用。专家提醒:现在正值应届生求职旺季,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都在擦亮眼睛挑 选自己中意的另一方。然而,就在纷至沓来的各种招聘会上,有些用 人单位却以招聘为幌子,收取简历、组织面试,窃取着应聘者殚精竭 虑做出的一份份计划书、 策划创意和科研成果。 求职者丢了无形资产 思路,却没得到工作,而用人单位却乐得吃上一顿营养丰富的 “午 餐”。类似遭遇“智力陷阱”,也就是劳动成果被招聘方以招聘为由 而窃取的情况最近屡见报端。专家指出, “智力陷阱”是指以招聘为 名无偿占有应聘者程序设计、 广告设计、策划方案、文章翻译等创意, 甚至知识产权。这种堂而皇之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 性质极为恶劣。专家提醒求职者,在不能判断招聘单位真实意图,又想取得工 作的情况下,需要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保护。主要方式有:1 、提交策划案等劳动成果时要准备两份,一份提交,一份自己 留存,在留存份上要求招聘单位签字确认, 以便将来能够证明劳动成 果内容。2 、提交策划案时附上版权申明,并要求招聘单位签收。最 好申明:“任何收存和保管本策划案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作 者同意, 不得使用本策划案或者将本策划案转借他人, 亦不得随意复 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 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陷阱三、切莫被“境外就业”的美丽谎言蒙蔽双眼部分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商务咨询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发布的工作地点为“境外”的招聘信息后,向劳动保障部门求证这些招聘信 息的真实性。专家提醒求职者,要小心被一些中介机构利用“境外就 业”的美丽谎言蒙蔽了双眼,应聘这类招聘信息时应当格外留心,要 确定信息发布机构是否具有“境外就业中介经营”的相关资质,加强 自我保护意识。案例:今年 8 月,轰动上海的南汇女工被困南非事件就是黑心中介惹 的祸。受害者之一方小姐说, 她出 guo 前向中介交了 3.7 万元人民币 的“劳务费”,可回来时,厂主只还给她 1.17 万兰特(约合1.5 万元 人民币) ,加上警民中心资助的 1000 兰特,总共也只有 1.65 万元人 民币,损失了一大半。其他女工的情况也是一样。而在她打工的 8 个 月里,只出去过两次,其他时间都在厂里打工。每天早上7 点起来,一直做到晚上 10 点,几乎天天如此。方小姐说:“那里简直就是一 个监狱。虽然警民中心一直督促厂主,可这个老板太黑心,总有借口 不还我们钱。”专家建议: 目前非法境外就业中介主要有以下类型:一是以出境旅游和商 务签证代替务工签证,出境就业者没有工作许可证, 相当于“打黑工”; 二是无照经营的境外就业中介 ; 三是无视任何限制收取高额中介费 ; 四是非法中介机构无视广告法和有关劳动保障法规, 乱发假广告, 吹 嘘境外就业能挣到高额报酬 ; 五是非法境外就业中介机构为谋取经济 利益什么单子都接。求职者在应聘工作地点为境外的招聘信息时, 要避免上当受骗。 主要方法有:一是要看中介机构是否持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 境外就业中介经营许可证,这些中介机构的名称、住所和联系方 式可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其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网站上查询 ( 目前上 海仅有 24家中介机构有此资质 ) ,并且应出示出境就业国劳工部门批 准的招用外籍工人的证书文件 ; 二是中介费一般不高于月工资 ; 三是 出境就业人员从事劳动合同之外的任何工作都是非法的, 因此与国外 雇主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对劳动合同的内容进行确认, 劳动合同内容应 当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 保险、食宿条件、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条件,以及劳动争议处理、违 约责任等条款。陷阱四、利用“见习”使用廉价劳动力 用人单位发布工作性质为 合同制的招聘信息,却与求职者签 订的不是劳动合同, 而是见习协议, 并将招聘信息中承诺的千元薪资 改为 420元/ 月的见习补贴,由于这些单位非劳动部门核批的见习基 地,原则上不允许招收见习学员,一旦录用求职者,就必须与劳动者 建立正式劳动关系。 上海公共提醒广大求职者, 如果不慎应聘了这些 所谓的“见习”岗位,要先核实该单位是否为见习基地,若不是,应 及时设法脱身,以免被不法企业侵害个人利益。案例:姜先生,刚于某高校计算机系毕业,近日应聘了某某广告有限 公司的网络管理员岗位。该岗位的招聘信息中明确表示月薪 800 元 -1500 元,且工作性质为合同制,姜先生便欣然前往应聘。姜先生 被录用后与单位签订了一份见习协议, 在之后的两个月的时间内, 该 单位每个月均仅支付给他 420 元的见习补贴,姜先生察觉到可能其中 有所问题,立即到劳动部门进行核实, 原来该广告公司并非见习基地, 原则上不允许招收见习学员, 它仅仅是想利用见习名义使用廉价劳动 力。专家建议:求职者在应聘“见习”岗位前必须要理解 “见习”的真正涵义。 所谓职业见习是指组织学员进入企业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一段时 间的实践性见习,以提高其动手能力,丰富其工作经验,增强上岗适 应性,尽快实现就业。见习期内,见习学员与见习单位不建立劳动关 系。发布“见习”岗位的用人单位必须具有见习基地资质,其他任 何单位发布所谓 “见习”岗位都不合法。 同样,这类单位以 “合同制” 为诱饵,骗取求职者廉价劳动力后,以“见习”推脱则更为恶劣。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工作合同时要搞清楚“合同”与“见习 协议”的区别,不要被用人单位的一面之词所误导。 求职者在签订“见 习协议”时要留心这家用人单位是不是具有见习基地资质。 如果出现 案例中的情况,可及时向劳动保障部门咨询或反映。陷阱五、招聘信息做广告,莫入中介陷阱极少数中介公司,利用网络发布招聘信息的平台,集中发布招 聘信息,并且跨过网站审查和监督, 要求求职者直接将个人简历发送 至该中介公司邮箱, 以达到大量收集人力资源信息的目的。 有些中介 公司甚至在招聘信息中做起了广告。 因为求职者一旦脱离问工网进行 应聘,中介公司即可以向求职人员实施收费。 希望求职者一旦发现招 聘单位有此类以收集人力资源或借招聘名义宣传公司之嫌的行为, 可 拨打劳动保障服务热线: 12333 或向各职业介绍机构举报。案例: 某人才信息公司,一周时间内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近千条,均 为中介信息,并在每条信息的岗位描述中留下了邮箱和公司自己的网 址,要求求职者将个人简历直接发送公司邮箱或登录公司网站应聘。求职者方小姐,前不久在网上查询到了该公司的此类招聘信息, 记下了该公司的邮箱和网站地址, 没有在网上进行应聘, 而是将个人 简历通过 E-mail 发送到了该公司,公司约见了方小姐,为其推荐了 不少岗位, 但要求方小姐每个岗位支付一定的介绍费用, 并且如果面 试成功,要支付给该公司首月工资的 50%作为中介费用。专家建议: 求职者切莫被这些中介公司描述的高薪或者高福利待遇所诱惑, 这些有问题的招聘信息往往学历要求低, 但报酬高,与市场规律不符, 但很具有诱惑力。 求职者自身也要具有防范意识, 对于此类收费行为 要坚决予以抵制。陷阱六、“试用期陷阱”又添新花样近来发现极少数公司通过不断延长招聘信息有效期,招用新员 工替代即将转正的员工以达到降低用人成本的目的, 此种行为侵犯了 劳动者的有关权益。 临汾市人才市场提醒广大求职者, 用人单位通过 延长招聘信息招“新人”换“旧人”,本质上还是玩着“试用期”陷 阱的把戏。案例: 吴先生,半年前应聘了某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的汽车驾驶员岗位。单位承诺 3 个月试用,试用月薪资为 800元,转正后为 1800元。经 过面试后吴先生被单位录用, 录用后发现该单位仍在外进行汽车驾驶 员岗位的招聘工作。 当吴先生按约定即将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