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分析一、教科书编排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科书于2018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科书安排课文27篇。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科书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13课为“学校生活”篇,课文内容大都围绕校园生活展开,部分遣词造句新奇有趣。第47课为“金秋时节”篇,展现了秋天多彩的声响景色,彰显了平常生活之美。第811课为“童话世界”,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中外童话,充满了神奇丰富的想象。第1214课为“预测”篇,意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第1516课为“留心观察”篇,是本套教科书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1720课为“祖国河山”篇,所选诗文展现了我国的壮美河山。第2123课为“我与自然”篇,呈现的是三篇语言各具特色的文章,蕴含了天人合一,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第2427课为“美好品质”篇,课文中有成人有儿童,有古代史学家也有近现代的革命家,都展现了璀璨夺目的美好品质。 从本册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着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栏目,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某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二、教科书的基本结构本册教科书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单元部分(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习作例文、快乐读书吧等)三大部分。教科书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学校生活、金秋时节、童话世界、预测、留心观察、祖国河山、我与自然、美好品质。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写作学习要求。课例由2-4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从本册教科书开始安排略读课文。课文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每个单元部分由多个栏目组成:“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快乐读书吧”。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整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本册要求认识250字,会写25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田字格里。教科书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识字表”是要求认识的字,“写字表”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篇精读课文(除古诗、古文外),均有必须掌握的词语。这些词语在书后词语表中统一总结、展示。本册教科书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该字列入要求认识的字为止;导语、课后练习、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时不再注音;资料袋、阅读链接中不认识的字均不注音。课文中的生字,都是注的本音,有些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变调或读轻声,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加以注意。三、教科书的主要特点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的主要特点,与一、二年级教科书是一脉相承的。使用过前几册教科书的老师,对这套教科书的主要特点已经有所了解。下面从四个方面作简要提示。(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续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与发展。三年级上册教科书,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文,又能陶冶情趣,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还在“语文园地”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对联、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同时,在教科书编排上也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对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将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作为本册的训练重点,在教科书中加以具体安排。既注意体现阶段性,又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科书本册教科书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比如,除了写景、童话等方面的专题外,“预测”是一个阅读策略专题,承接二年级下册教科书中的一些课后题,是为学生学习掌握基本阅读策略而安排的训练。“留心观察”,是本套教科书第一个习作专题,引导学生更加规范地学习习作相关知识。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科书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在按专题编写教科书时,注意了加强整合,每组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而且,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这样,就使整组教科书以至整册教科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本册教科书,在编写时既考虑到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到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在教科书里有多种呈现方式: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泡泡框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三是在每组课文后面(见词语表)安排了可以让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词语盘点”;四是“语文园地”中设置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三年级上册的“交流平台”。多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对本单元的重点进行了归纳、梳理和总结。教科书中,他们的对话一般只是提起某个话题,开了个头,为同学们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四)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科书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现:一是注意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四是通过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四、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上述四个方面的特点,是本册教科书各个部分的共同特点。由于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在编排上还有些不同的特点。(一)识字、写字的教学三年级上册的识字都是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虽然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并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但是由于学生刚升入第二学段,对字典、词典的使用掌握可能尚不熟练,所以完成认字的任务不仅要靠学生自学自查,也要靠教师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资料袋、阅读链接中的生字均未注音,为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要求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把写字的任务妥善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内学生要有比较从容的写字时间,不要把写字的作业都留到课外。教师要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让学生找一找,抄一抄,不断丰富词语的积累,还可采用听写词语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三年级上册,仍然单独编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教科书,要凭借这些教科书,加强对学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指导。(二)阅读的教学三年级上册的阅读教科书,除安排识字和写字任务外,还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1练习朗读、默读和略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科书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默读的练习也是三年级上册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教科书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训练的过程,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略读,则粗知文章大意即可。2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三年级上册教科书,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叙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等。引导体会感情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然后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注意学生的自主阅读。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都能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再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能用一个死板的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事实上,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是会有所不同的。学生从文章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加以肯定。当然,如果学生的讨论交流偏离了对课文的理解,纠缠于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或者学生的感受明显与课文的思想内容不符,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这是学生能够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引导的地方。3领悟表达的方法。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的编写体现了这样的思想。教科书中对领悟表达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二是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四是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对于表达方法的领悟,教科书中都采用了启发式,有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