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卷第 1页,共 12页海淀区海淀区 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2024.05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10 页,页,150 分。考试时长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小题,共 18 分。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古代优良的船舶技术、先进的航海水平和一流的出口商品,造就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其中,造船和航海是使海上贸易之路成为可能的先决条件,而“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又为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注入了动力。上世纪 70 年代,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六支木桨和一具黑陶独木舟模型,证明 7000年前的先民已掌握了原始的造船技术。汉代时,船帆已得到广泛使用,桨、橹、碇(相当于锚)等属具也已有完备的配置。三国时期的船不仅体型大,且已开始使用多桅多帆。至宋元时期,船舶技术已高度完善,不单有了升降舵和多副舵的运用,还以游碇稳定船身。泉州后港渚出土的南宋木船,是方艄、高尾、尖底的福船类型的海船,其多重板船壳结构也凸显了造船工艺的先进。明永乐三年(1405 年),历时 28 年的“郑和下西洋”揭开了序幕。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长四十四丈四尺(约 151.8 米),阔一十八丈(约 61.6 米)”,船体长宽比控制在 2.46 左右,以避免因船身过长而在印度洋的惊涛骇浪中发生断裂;船舵采用升降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舵叶入水深度。不仅如此,船舵既是宋代流传下来的平衡舵,又是明代新发明的开孔舵,这样既能够保持舵效,又使得操舵更加轻便。船的两舷和艉部设有长橹,使之便于在狭窄水域航行。同时,船队还普遍使用了带爪木杆石锭与带横棒多爪铁锚等,更制作了特大型铁锚,这在世界造船历史上都是领先的。可以说,很长时间内,中国的造船技术都保持在世界顶峰水平,直至清代实行海禁政策,对外海上贸易受到极大压制时,才逐步落后于西方。(取材于何国卫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为什么郑和下西洋时期,中国航海技术的精确度会出现飞跃式进步?这与下西洋船队试卷第 2页,共 12页的任务有关。有重要影响的琉球国航海文献指南广义里提到,郑和船队“纳贡累累”,要带着贡品平安地穿过岛礁众多的海域,就必须提高航行技术的精确度。精确度的提升反映在了航海文献中。经过郑和下西洋船队中航海者的整理,中国航海文献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格式,并在明清时期的航海指南中广泛使用。如郑和船队第六次下西洋后编绘的郑和航海图记载:茶山在东北边过,用巽已针,四更,船见大小七山,打水六七托。在华盖星五指内去,到北辰星四指,坐斗上山势,坐癸丑针,六十五更,船收葛儿得风,哈甫儿雨。其中,“针”代表指向,“巽已”“癸丑”是罗盘上通过八卦、天干和地支标示的不同方位。“更”是计程单位,代表 2.4 小时的航程,比传统的“昼夜”单位在精准度上提升了一个数量级。“托”是测深单位,明代的技术可以测出水的深度,进而确定能否下碇停泊及辨别船舶所处的海域。“指”是“过洋牵星”时所使用的单位。所谓“过洋牵星”,就是通过手指度量星星高度,以此计算与陆地的距离远近和方向,进而确定船舶的位置和航向。在这几项技术中,罗盘在宋代已广泛使用;计更法来自印度洋地区;测水深的铅锤来自地中海地区;而过洋牵星术则来自阿拉伯地区,是通过郑和下西洋的船队直接引入中国的。下西洋活动不但促进了上述技术及其计量单位的传播与普及,还以此勘定了通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各条航路数据。这些航路信息代表着船员们共同的技术成果,并因其属于国家组织行为,具有实地勘测的权威意义,更能促成相关技术与数据的广泛流传,因此大幅度提高了中国定量航海技术的准确度和安全性,也形成了此后几个世纪里中国实用航海指南和航行技术的基本形态。这一过程体现了郑和下西洋对中国航海科技的重要影响,也显示了古代航海活动中世界各地技术与文化广泛交流的情形。(取材于陈晓珊的相关文章)材料三为了使远航顺利进行,郑和根据船队航行需要,全方位选拔水手、医生、翻译等人才,并根据专业分工进行培训。资料显示,郑和下西洋随行人员有 2 万多人,主要官校和水手、通事、医生等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其中就有与郑和同为正使的王景弘、反映航海的纪行著作瀛涯胜览的作者马欢、西泽番国志的作者巩珍、星槎胜览的作者费信、华夷胜览的作者匡愚等,他们以文字、图册形式将自己亲历的航海见闻和西洋风情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此外,船队里还有“番火长”,即雇佣来的外国领航员,他们与来自浙江、福建、广东的试卷第 3页,共 12页中国领航员一起工作,为郑和七下西洋贡献了才智。团队协作也是航行的重要保障。下西洋期间,郑和船队重视纪律,每个成员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以确保航行过程中的安全和秩序。郑和也注重激励船队成员,以此提高士气,增强凝聚力。如此,郑和船队才能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远航。(取材于杨权斌等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水平,与海上贸易的发展相互促进。B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我国至少已有 7000 年的造船史。C帆、桨、橹、碇等属具的完备,标志着船舶技术的高度完善。D郑和宝船上的船舵能调整舵叶入水深度,而且操作更加轻便。2根据材料二中计量单位的使用,下列记述最有可能出现在郑和下西洋以前的一项是()A自三角去双门用癸字二更,自双门去断节用乙卯二更,自断节去牛车英用乙字二更。B单辛七十更,看北斗七指三角,灯笼星七指三角,取祖法儿码头,水六托,泊船是也。C由乌沙门开洋,七日即到日本。若由陈钱山,用艮寅针,海程四十八更船至日本。D望南挑西一字行驶,好风一日,点竿累戳二丈,渐渐减作一丈五尺,水下有乱泥。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控制船身的长宽比,以降低触礁风险。B两舷和艉部设长橹,以适应狭窄海域。C制作特大型铁锚,以探知海水的深度。D运用过洋牵星术,以防范恶劣的天气。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不属于郑和下西洋取得的成果的一项是()A编纂了有重要影响的航海文献指南广义。B推动了相关技术和计量单位的传播与普及。C勘定了通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路数据。D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地区更广泛的文化交流。5阅读上面三则材料时,有同学对“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条件”进行了梳理,画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你填写处,帮他补充完整。要求:语言简明。试卷第 4页,共 12页二、本大题共二、本大题共 5 小题,共小题,共 18 分。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1 ,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丹朱2 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取材于孟子万章上)(二)或问曰:“尧舜传诸贤,禹传诸子,信乎?”曰:“然。”“然则禹之贤不及于尧与舜也欤?”曰:“不然。尧舜之传贤也,欲天下之得其所也;禹之传子也,忧后世争之之乱也。尧舜之利民也大,禹之虑民也深。”曰:“然则尧舜何以不忧后世?”曰:“舜如尧,尧传之;禹如舜,舜传之。得其人而传之,尧舜也;无其人,虑其患而不传者,禹也。舜不能以传禹,尧为不知人;禹不能以传子,舜为不知人。尧以传舜,为忧后世;禹以传子,为虑后世。”试卷第 5页,共 12页曰:“禹之虑也则深矣,传之子而当不淑,则奈何?”曰:“时益以难理,传之人则争,未前定也;传之子则不争,前定也。前定虽不当贤,犹可以守法;不前定而不遇贤,则争且乱。天之生大圣也不数,其生大恶也亦不数。传诸人,得大圣,然后人莫敢争;传诸子,得大恶,然后人受其乱。禹之后四百年,然后得桀;亦四百年,然后得汤与伊尹。汤与伊尹不可待而传也。与其传不得圣人而争且乱,孰若传诸子,虽不得贤,犹可守法。”曰:“孟子之所谓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者,何也?”曰:“孟子之心,以为圣人不苟私于其子以害天下。求其说而不得,从而为之辞。”(取材于韩愈对禹问)注释:【1】启:禹的儿子。【2】丹朱:尧的长子。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丹朱之不肖肖:孝顺B舜之相尧相:辅佐C莫之致而至者致:求取D传之子而当不淑淑:美善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有诸禹传诸子B昔者舜荐禹于天虑其患而不传者C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D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尧舜之传贤也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益为了躲避禹的儿子的迫害逃到了箕山的南面。B欲天下之得其所也。想要天下获得安定。C时益以难理。禹传位的那个时代更加难以治理。D天之生大圣也不数。上天降生圣人没有一定规律。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认为禹的时代道德衰败,禹把天下传给儿子而没有传给贤人。试卷第 6页,共 12页B孟子认为,益由于辅助禹的时间短,禹才没有考虑把君位传给他。C韩愈以禹之后数百年才出现大恶和大贤之人来论证传子的合理性。D文一结合史实集中阐述观点,文二主要借助问答形式来逐层推进。10对于禹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孟子和韩愈都持肯定态度,但给出的理由不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他们各自的理由。三、本大题共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小题,共 30 分。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横吹曲辞横吹曲辞关山月关山月唐翁绶裴回汉月满边州,照尽天涯到陇头1。影转银河寰海静,光分玉塞2古今愁。笳吹远戍孤烽灭,雁下平沙万里秋。况是故园摇落3夜,那堪少妇独登楼。注释:【1】陇头:陇山,借指边塞。【2】玉塞:玉门关。【3】摇落:草木凋落。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汉月”以汉写唐,营造出辽远的时空感,寄托了深沉凝重的情感。B“影转”一句,通过影的变化写出了月的移动,与首句的“裴回”呼应。C“笳吹”二句,从听觉角度和视觉角度突出了形势的紧张与战争的惨烈。D本诗与春江花月夜均以月来统摄全篇,月作为意象丰富了诗歌意蕴。12本诗最后两句使用了对写手法,即不从自己角度着笔,而从对方角度入手,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地表情达意。下列没有使用对写手法的一项是()A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C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试卷第 7页,共 12页13第七句中的“况是”二字颇具意味,请联系全诗加以赏析。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1)陆游书愤中“,”两句,追忆了征战生活,意境开阔雄壮,情感昂扬豪迈。(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梦入神山教神妪,”和苏轼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均借助想象表现音乐的感染力。(3)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为善”,指出了社会的流俗;杜牧阿房宫赋中“,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为统治者敲响了警钟。(4)颐和园中,昆明湖上,清风徐来,小舟轻荡。如此情景,恰似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