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安吉、德清三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共六大题。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所有试题均需在答题纸上作答,未在规定区域内答题,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并涂好准考证号码。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1. 下列语段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却说周瑜得胜回寨,犒(go)赏三军,一面差人到吴侯处报崨。当夜瑜登高观望,只见西边火光接天。左右告曰:“此皆北军灯火之光也。”瑜亦心惊。次日,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乐,随行健将数员,各带强弓硬驽,一齐上船迤逦(l)前进。至操寨边,瑜命下了矴(dng)石,楼船上鼓乐齐奏。瑜暗窥他水寨,大惊曰:“此深得水军之妙也!”问:“水军都督是谁?”左右曰:“蔡瑁(mi)、张允。”瑜思曰:“二人久居江东,喑习水战,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A. B. C. D.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立春地生暖,晚秋心生安。天高云淡的晚秋,一切都裸露在空旷的原野。泥土是那么松松软软,你可踩在里面,凝视蚯蚓,追寻它们留下的弯曲的踪迹;你可爬到树叶落光的柿树上,品尝柿子,它们藏下的晚秋的甜蜜可以分享。多情的柿子,抑或是倔强的蚯蚓,都眷恋着这片土地,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秋的依依不舍。环顾周围,曾郁郁葱葱的植被,像极了人们稀疏的头发,贴在秋的地面。只有秋播的麦苗,顺垄看去,刚刚离开地面,裸露着一垄垄单薄的绿意。到了这个节点,一切都变得格外淡定,有条不紊,去留自如。晚秋,也因红叶的渲染,变得绚烂多彩,分外壮观。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上天置它们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虽然落下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它们历经风雨,不畏干旱,以博大的胸襟反哺晚秋。岁月在盛衰中日复一日,所有的抵达,都会以另外一种模样重生;已经重生的又正在抵达的路上:一如这生生不息的晚秋。2. 语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依依不舍B. 有条不紊C. 日复一日D. 生生不息3. 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上天置它们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十,即使落下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B. 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上天置它们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虽然遇上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C. 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被置于悬岸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虽然落下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D. 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被置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即使遇上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4. 对语段中画横线句子艺术技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不要麻木地活着。麻木让我们不再敬畏生命,让我们失去对自然的敏锐直觉。而经常到原野中去,沐浴自然的光辉,敏锐的直觉也会慢慢恢复。当鹭鸟兴奋地在枝头起舞,当细雨窣窣在眼前低吟,当蛙鸣蝉噪沉睡于霜露,当绯红翠绿诉说着凋谢,我们彼此心中会慢慢翻涌起原始情愫的白色浪花,会由衷发出“生命是多么可贵”的感慨。A.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生机活力和沉寂凋零写得形神毕现。B.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人在面对自然时直觉的纯粹和情绪的激荡。C.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既全面地展现自然事物的各种情态,又增添语言的魅力。D. 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分别从视听角度写出了动物的状态和植物的情态,特点鲜明。5.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语段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在中国,从乡土小说的奠基者鲁迅、茅盾、沈从文、废名,到后来的汪曾祺、孙犁、莫言等,他们始终痴情地关注着那片充满苦难与温情的乡土。A. 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B. “卖布卖布嘞,卖布卖布嘞!”这开头一句他唱得很有声势,在早晨清澈的空气中,货郎跑遍园中的每一个角落。C. 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D.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国潮”代表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什么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就是在我们的文化意识中,必须要有一种坚持,就是对本土理念的文化支持。一个普通国民具有了这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就会加深其对历史文化的觉悟,更加深沉地热爱和守护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一个民族有了这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 , , 。就不会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和文化的根而这一切决定了这个民族拥有深厚的思想、自我超越的精神更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国力和它的未来就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文化价值A. B. C. D. 7.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下列诗文中没有使用互文手法的一项是( )A.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B.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C.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D.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8. 对下列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A. 诗人运用假设的手法,说自己是一只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表明诗人要用自己的诗作唤醒民众,积极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中去。B. 诗中表达了人民对侵略者的悲愤、激怒,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之情。C.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象征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D. 诗歌最后两句运用设问,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深沉而炽烈的爱。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阅读材料,完成小题。【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乙】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注】何有,有什么(不能抛弃的)。 翻然,形容转变很快。9.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 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员,此处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B. “朝”与赤壁赋“顺流而东也”中“东”的用法相同。C. 盟,盟约,这里用作动词。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中“端”的用法相同。D. 与,动词,结交、同盟。两则材料中加点的“与”意思和用法都一样。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 以其无礼于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 以乱易整 举匏樽以相属C. 是寡人之过也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 吾其还也 其皆出于此乎11. 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A. “以其无礼于晋”是一个典型的以“于”为标志的状语后置句。B. “夫晋,何厌之有”翻译成“晋国,有什么知道满足的呢”,由此判断是定语后置句。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是省略句,可补全为“若舍郑以(郑)为东道主”。D.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句式一样。12.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并让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外交人员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物资,这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并让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物资来往运输,郑国可以路上缺少的物资,这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A. B. C. D. 13. 吕祖谦认为“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请结合材料乙,从秦国与郑国关系角度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理由。三、文字表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让同学们了解非遗并传承非遗,复兴职校举办了一系列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诗词中传非遗。(任选2句)14. 完成默写。(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2)将进酒中,李白用夸张、比喻的手法表达人生易老、时光易逝的感慨之情的句子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3)锦瑟中诗人化用庄周、望帝的典故来营造悲戚哀怨的意境的句子是:_,望帝春心托杜鹃。(4)归园田居中动态描写笼罩在炊烟之中的远处村景的句子是:_,依依墟里烟。任务二:打铁花中赏非遗(本题共2小题)15.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1)在下面语段横线处填写合适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打铁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的大型民间传统焰火,一棒铁花冲天而起,_,棒棒相连,万千星光从天空下散落,承载着千百年文化的传承与浪漫,1600的铁水打造出一场视觉盛宴,一道惊险与美妙并存的奇观。每一个打花匠人都身怀绝技,想要赤膊上阵而进退自如不被烫伤,_,使铁水打得又高又散。因为铁具有导热速度和冷却速度快的特点,会在空中瞬间降温。高温铁水击向高空后,会迅速化为粉碎的微小颗粒,铁屑在飞舞的过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