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1 一、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25 分)1. 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 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 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 的能力。2. 语言包括 口头 语言和 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 话语 ,也是一种 书面的符号 。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 和语言教育 的过程。4.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为: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和教育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5. 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 、 词 、 句子。6. 独词句的出现和 从独词句到双词句 ,这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7. 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 、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8. 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9. 语言观念 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 25 分)() 1.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2.“早期阅读”是指幼儿识一些字可以自己阅读。() 3.语言是先天遗传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长大就会使用语言。() 4.轶事记录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是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 5.“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并分析了幼儿园大班儿童早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原因调查。() 6.“地区幼儿学说普通话与方言关系的调查”,通过收集幼儿学说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发音问题,以便今后的语言教育中加以重点突破,它属于跟踪调查。() 7.“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关键时间的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语言发展特征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属于相关调查。() 8.行动研究属于正规性研究,其方案要求严密完善,并且随着研究与实践的进程加以调整。() 9. 动物也有语言,我们日常说的所谓“莺声燕语”就是动物的语言。() 10. 语言是人类惟一的交际工具。() 11. 文字突破了语言交际中的时空限制,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2.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 13. 体态语可以脱离语言而独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所以它能代替语言交际的功能。() 14. 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15. 人类的语言是分层装置的,靠组合、替换来运转。() 16. 语言系统的上层是音义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义单位。() 17. 组合关系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18. 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19. 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20. 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21. 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 22.0 3 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23. 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24. 咳嗽声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也是语音。()25. 集合哨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所以也是语音。三、简答题(每小题5 分,共 40 分)1. 什么是语言能力?1.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2. 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3. 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首先,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言最为基本的一种属性。其次,在人类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的交际工具除语言外,还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手势、表情等。文字记录语言,处于从属地位,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且在特定领域内为社会服务,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体态语只能作为辅助交际工具,代替不了语言交际的功能。4. 为什么说语言是思维工具?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能分离。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语言也是认识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表达出来。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进程难以进行,思维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从表达。5. 简述对语言“约定俗成”性的理解。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 “ 音” 去表达什么样的 “ 义” ,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 约定俗成” 的含义:第一,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任意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就对人们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接受它,如果破坏约定擅自更改,就必然遭到社会的拒绝。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6. 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第一,从语言的层级看,语言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第二,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这些单位互相影响。第三,各个单位之间的组合具有功能上的联系,同时一个单位往往有许多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形成一个聚合,可以互相替换。7. 简述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理论的主要内容。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认为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否定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先天决定论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这种理论这种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一个语言学习装置。儿童接触一定数量的语言后,就会利用这种装置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学会了具体的语言。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认为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个体的认知结构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语言的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强调智力成长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验背景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8. 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哪些?(1)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套健全发音系统,包括肺、器官、喉头、声带、口腔、鼻腔等;二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全,涉及到儿童接受信息、分析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三是感知觉系统的完善,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1 / 6 (2)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知识经验的积累、认知能力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差异三个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大脑的认知能力。(3)社会因素。较为重要的是儿童的社会生活环境,成人语言观和儿童教育观的影响。四、论述题(共10 分)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有哪些重要特点?(1)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首先,儿童在与成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接触到了语言环境,这个环境为他们提供了种种语言模型,足以用来选择。只有那些他们能够理解、能够模仿的模型,才会被有意识地挑选上,并被不断地加以模仿和练习。其次,与此同时,儿童将语言模型稍加改动,增添、减少或变换个别语言单位,作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的创造性和变通式的模仿,正是儿童主动参与语言构建的过程。此外,成人在与儿童交流时,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儿童对语言的接受和模仿,成人所提供的语言模型也会受到儿童自身特点的影响。这就是儿童对语言环境的反作用力。(2)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语言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儿童所依托的语言环境都不一样,既有的经验和语言的积累使得儿童在交往中带有鲜明的个性印记。特定的语言习惯显现其语言个性,这种个性可以从语言使用的句式、词汇、口头禅甚至是语调体现出来。除去语言表达的形式的个性化之外,语言内容同样呈现出个性色彩。不同的儿童在语言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他们对话题的偏好、句式的选择都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学习过程中的速度、效果,运用语言交际的积极性也各有不同。(3)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语言综合化的过程。语言本身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语音和语义是必须结合在一起学习的,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就是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同时,语言的学习也和儿童在其他领域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儿童的成长成熟通过语言的成长成熟表现出来。(4)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循序渐进、逐步累积的过程。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会经历从无到有、积少成多、逐步完善等过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2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 20 分)1. 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前言语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言语发生 阶段。2. 前语言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语言 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 交际能力。3. 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产生交际倾向学习“ 交际” 规则扩展交际功能 。4. 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 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5. 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包含的语词数量、句子中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6 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真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7.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提高 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8. 学 前儿 童 语 言 教 育的 内 容应 该根 据 教 育 目标来确定,还应该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 语言发展的特点 来选择。二、判断题(每小题1 分,共 20 分)()1.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2. 婴儿出生后不久就有前语言交际的现象,如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需要,吸引成人的注意。()3.研究表明,一般从一岁开始,婴儿才真正理解成人语言。()4.把“妈妈”理解为仅指自己的妈妈,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特化现象。()5.儿童一般在3 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这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6. 双词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表达的意思也不明确,所以不具备句子的雏形。()7.成人问“吃了没有”,婴儿刚吃完饭,还是答“没有”。答话和情景不符的现象是接尾策略在起作用。()8.婴儿都很喜欢反复听同一故事,几乎百听不厌。()9. 词汇量从数量方面说明儿童词汇的水平,而词类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儿童词汇的质量。()10. 幼儿听到别人说“知不道”提出异议,指出应该说“不知道”。这说明幼儿有了一定的语法意识。()11. 识字是阅读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幼儿在识字前是不具备阅读能力的。()12. 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目的,一般由专门的机构制订。()13.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三方面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14.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两类结构。()15. 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16. 复述是发展幼儿独白语言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教育内容。()17. 能认真倾听并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也是语言教育的内容。()18. 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19. 语言角的主要作用是让幼儿阅读文学作品,让有兴趣的幼儿认读汉字或练习运笔。()20. 在音乐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在学习歌曲后把歌词内容改编成故事,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简答题(每小题5 分,共 20 分)1.0 至 3 岁学前儿童语法的发展有什么特点?(1)单词句阶段: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1岁1岁半。单词句所用的词不是单独和某种对象想联系,而是和某种情境相联系。(2)双词句阶段:是由二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三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1 岁半到 2岁。(3)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出现复合句:2 岁以后,简单句增加。有时也出现复合句,但数量少,比例小。(4)句中含词量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说话所用的句子有延伸趋势,句中含词量增加。(5)疑问句增多: 2岁左右,婴儿开始使用疑问句,并呈迅速增长趋势。(6)接尾策略:接尾策略是指婴儿不管实际情况,只选用问句末尾的一些词作答,主要发生在1岁半至 2 岁半, 3 岁左右这种语言现象消失。(7)抽象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把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纳入原有的语言框架,力图用原有的规则去解释、同化,即对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8)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 破句现象 ” :说多词句的句子时,常有说话不流畅,结结巴巴的现象。对 3岁孩子而言,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2. 如何开展早期阅读中的亲子共读活动?(1)选择适龄的读物;(2)以身作则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3)读书给儿童听,唤起儿童的情感共鸣;(4)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共读;(5)善用故事录音带;(6)采用多种参与形式。3. 早期阅读的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早期阅读具体的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1)前图书阅读经验。(2)前识字经验。(3)前书写经验。汉语文字的独特书写风格;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初步了解可以使用不同的笔来书写汉字;初步尝试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学习写自己的名字。4. 语言教育活动的“有计划”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语言学习过程,这种 “ 有计划 ” 集中体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1)根据语言教育目标来选择教育内容。(2)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来选择教育内容。(3)有计划地选择教育内容,使幼儿的语言得到全面发展。四、论述题(每小题10 分,共 40 分)1. 如何对03 岁的孩子开展早期语言教育活动?(1)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和榜样。婴儿最初掌握的语言主要是通过周围语言环境的模仿而获得。婴儿周围的成人,特别是父母亲和教师的语言规范性,内容丰富性,给婴儿提供模仿的榜样。成人要多跟孩子交谈,用规范正确的发音、丰富正确的遣词造句、生动的面部表情、富有变化的语调,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和榜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1 / 6 (2)培养儿童多看、多听、多说、多练的好习惯。看、听、说、练是全面提高儿童语言水平、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多看。一方面是带婴儿直接接触外界环境,观察各种事物,形成语言发展必需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让婴儿通过看图片、图书、电视、电影等获得现实的语言知识。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语言知识,婴儿才会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多听。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学习语言,必须先学会听。可以有意识地让婴儿听歌曲、故事、童谣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与婴儿交谈时,有意让婴儿倾听别人讲话。多说。成人要想方设法创设婴儿说话的环境,利用一切机会,随时随地与婴儿交谈,鼓励婴儿说话。让婴儿无拘无束地说,是促进婴儿语言发展重要方式。多练。早期语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婴儿正确发音,丰富词汇,学习说话。这就必须让婴儿多练习,采用多种方法反复练习,及时巩固学习效果。(3)开展早期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早期阅读是发展婴儿语言的重要手段。文学作品为婴儿扩展词汇、丰富语言内容奠定基础。可以从小激发婴儿阅读兴趣,养成睡前倾听文学作品的习惯,并用多种方法进行指导,让孩子感受和理解作品语言、情节,还可以集体开展早期阅读,培养阅读习惯。(4)随时帮助婴儿正确使用语言。婴儿学习语言需要经过反复出现、多次运用才能理解词义,掌握句式结构。当婴儿受语言水平所限,出现词不表义、“ 破句” 时,成人应正确对待这些现象,把他们看作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并正确示范,积极引导婴儿模仿,直至他们成功理解语词、掌握语句。2. 如何从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四个方面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我们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1)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2)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幼儿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愿意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见解,并且具备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与人进行语言交际。(3)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在学习文学作品中形成的综合的语言能力,能够增强他们对语言核心操作能力的不同层次的敏感性。因此要尽可能地给幼儿创造学习等各种文学作品的机会。(4)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感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法,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阅读和前书写技能。3. 制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应遵循哪些原则?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真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为了使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能够起到龙头作用,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目标的制订应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二是目标的制订应将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落实到学前儿童对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相一致。活动目标要为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服务,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落实在每个学前儿童身上。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使学前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3)目标的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第一,应涉及到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得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第二;情感态度的培养,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第三,能力的训练,包括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4)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该采用特定的术语。教育活动目标通常可以用儿童学习行为变化进行表述。一个恰当的目标应能成功地向别人表达教师的教育意图,应便于观察者在活动后通过学前儿童的行为变化加以评价。4.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一般有哪些?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实质上是成人为发展幼儿的语言创设条件和提供机会,让儿童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在与人、物、环境、材料等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一般的有: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1)示范模仿法。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规范化的语言,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模仿的榜样,让幼儿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教师的示范是学前儿童进行语言模仿的基础。(2)视听讲做结合法。“ 视” 是指教师提供具体形象的讲述对象,让幼儿充分地观察;“ 听” 是指教师用语言描述、启发、引导、暗示、示范等,让幼儿充分地感知与领会; “ 讲” 是指幼儿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表述个人的认识;“ 做” 是指教师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想像空间,通过幼儿的参与或独立的操作活动,帮助幼儿充分构思,从而组织起更加丰富、连贯、完整、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进行表述。视听讲做结合法的四个方面必须有机地结合,“ 视” 、“ 听” 、“ 做” 都是为“ 讲” 服务的,在 “ 讲” 的过程中,促使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3)游戏法。游戏法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正确发音,丰富幼儿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目的在于提高幼儿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促进幼儿各种感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游戏法幼儿语言教育中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4)表演法。表演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前儿童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根据作品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再现文学作品,以提高口语表现力的一种方法。(5)练习法。练习法是指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次使用同一个言语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等),或训练幼儿某方面言语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通过练习,学前儿童可以加深理解语言教育中的有关内容,牢固掌握有关的语言知识,熟练运用语言技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3 第四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 20 分)1.文学欣赏文学创造2.复述和朗诵表演创编3.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有计划的谈话活动开放性的讨论活动4.实物或直观教具创设谈话情境用语言创设谈话情境用游戏或表演的形式创设谈话情境5.独白6.看图讲述实物讲述情景表演讲述7.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8.精神环境物质环境二、判断题(每小题1 分,共 2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简答题(每小题5 分,共 25分)1.(1)谈话活动应拥有一个幼儿感兴趣的话题。(2)谈话活动注重多方的信息交流。(3)谈话活动拥有宽松自由的交谈气氛。(4)谈话活动中教师起间接指导作用。2.(1)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2)鼓励每位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3)在自由交谈的活动过程中,适当增加幼儿“ 动作” 的机会。(4)注意自由交谈中的个别差异。3.(1)教师必须在场。(2)教师参与谈话。(3)教师要观察记录幼儿谈话情况,了解他们运用原有谈话经验进行交谈的状态,明了幼儿谈话的水平差异,为下一阶段活动的指导作进一步准备。4.(1)讲述活动需要有一定的讲述对象。(2)讲述活动是培养独白语言的主要途径。(3)讲述活动具有相对正式的语言情境。(4)讲述活动中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能力。5.(1)在游戏中蕴含着语言教育目标。(2)将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转化为一定的游戏规则。(3)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四、论述题(共10分)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儿童学习的内容,它具有以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2 / 6 的特征:(1)围绕文学作品展开学习活动。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结晶体,每一个具体的儿歌或故事都含有丰富而独特的语言信息。学习理解文学作品是幼儿在活动中的首要任务。文学作品呈现的是书面的语言信息,幼儿需要有一个中介方式将书面语言信息转化为口头语言信息,需要通过聆听、诵读、阅读图画,观看动画等方式接受理解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信息。因此,任何一个文学活动都必须从文学教育入手,围绕一个具体的作品开展活动,让幼儿完全理解文学作品含载的丰富有趣的信息。(2)包含感受、理解与表现的审美目标。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首要的是审美价值,其次才是其他的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等。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主要目标应是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想象力,而不仅仅是达成知识和道德的教育目标。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一个包含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以及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想象的系列多层次审美教育活动。(3)整合相关的学习内容。幼儿园的文学活动从文学作品教案出发,常常整合与其相关的其他学科内容的活动,使得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认识某一个文学作品中表现的社会与自然生活内容,促进他们对作品的感知理解。文学作品是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的结合物,在设计组织文学活动时,根据具体的文学作品整合相关学习内容,就为幼儿提供了在这三方面协调扩充经验的机会,帮助幼儿完成整个语言学习的调整。(4)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发展是儿童自身的操作活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环境中各种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实现的。幼儿园的文学活动,应当着重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通过多种操作途径让幼儿得到发展。用活动的形式来组织幼儿文学作品教案过程,意味着幼儿可以在动手、动嘴、动眼、动耳、动脑等各种途径学习中获得亲身经验。五、根据所给的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5 分)答题要求: 1.设计应符合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2.活动类型应为文学作品学习、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一种; 3.方案结构完整,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4.按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见所附材料)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附:活动过程一般步骤文学作品学习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初步感知文学作品; 2.理解体验作品经验;3.迁移作品经验;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讲述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2.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3.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谈话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2.鼓励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3.引导幼儿围绕中心话题逐步拓展交谈内容;4.教师隐性示范新的谈话经验。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创设游戏情景,引发幼儿兴趣;2.交待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 3.教师指导幼儿游戏;4.幼儿自主游戏。早期阅读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幼儿自己阅读; 2.师幼共同阅读; 3.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4.归纳阅读内容。(第五至六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 10分)1.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2.语言能力、语言运用能力3.听、说、读、前书写二、判断题(每小题1 分,共 10 分)1.2.3.4.5.6.7.8.9.10.三、简答题(每小题5 分,共 20 分)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评价。对幼儿语言学习行为评价。(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渗透在日常活动(包括生活活动)的非正规语言教育活动。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收集语言教育活动系统中各方面的信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教育活动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定。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有:观察评估法、作品分析法、谈话法、档案评估法等等。3.(1)学前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2)生活性和整合性。(3)发展儿童语言智力。(4)视听文化的利用。(5)影响儿童语言教育因素的研究。4.(1)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比较强调口语能力的发展,而对学前儿童阶段的识字阅读教案和前书写能力的培养有疑义。学前全语言教育则强调了在重点发展儿童口语的同时,利用儿童极强的无意识的语言学习能力,积极培养他们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和认知能力,促使他们尽可能早地掌握初步阅读的能力,使之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学会学习的实践者。(2)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仅强调母语教案,而学前全语言教育则在强调重点发展儿童母语能力的同时,也积极地对他们进行第二语言能力的启蒙。利用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早日开发对外语语音和文字符号的认知能力与兴趣,以减少成人后的母语习惯对学习外语的不利影响。(3)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主要发展儿童的口语能力,而学前全语言教育的目标是以儿童整体语言能力的发展为手段,来促进儿童创造性的认知特征、情感特征、人格特征以及身体动作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儿童素质教育对全语言教育的要求。四、论述题(每小题10 分,共 40分)1.评价是与教育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所以评价要注意遵循以下的原则:(1)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对评价要有正确、完整的认识,充分发挥评价的鉴定功能、诊断功能、改进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甄别、检查儿童学习和发展状况,同时也是为了提供真实的信息,使教师、家长了解孩子语言发展的现状,以便实施针对性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2)客观公正的原则。首先要制定或者参照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方案,事先尽量考虑周全,减少误差;其次评价过程必须规范,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公正,而不能主观武断、掺杂个人的感情或情绪因素,妄加评论和指责。如果评价者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评价对象,则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使评价活动失去其真正的意义。(3)参照性原则。参照性原则是指制定的评价标准要有依据。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制定,首先要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性质的文件,这是确定语言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根本依据;其次要依据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儿童在每个年龄段应有的水平作出恰当的规定,不可任意提高或降低标准;再次要依据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目标不但是教育活动组织和实施的指南,也是教育活动评价的指南和参照的依据。在评价过程中,那种脱离目标另定标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4)连续全面性的原则。教育实践是一个不断的运动、全面地发展的过程。教育评价必须要连续不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3 / 6 地对语言教育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评价。这就要求评价者既要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也要对教师的教案活动进行评价;既要对语言教案的目标进行评价,又要对活动的内容、方法进行评价;既要对教案具的运用进行评价,又要对师幼互动进行评价等。同时评价的方法和工具还应有连续性,对评价的资料要进行妥善的保存,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连续全面,反映出学前儿童语言动态发展的轨迹。另外还应关注评价个体的差异性、评价主体的互动性、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等原则。2.(1)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的评价主要用于考察幼儿对活动的情感投入程度,可以从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注意力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幼儿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否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否愿意主动举手回答教师的提问,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力是否集中、集中的程度和持久情况如何,幼儿的情绪是否高涨,活动气氛是否活跃。(2)幼儿在活动中完成语言学习任务的情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了解幼儿是否获得了目标所规定的语言知识,是否掌握了有关的词汇和句型,是否懂得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下运用这些词汇和句型。其二,了解幼儿是否形成了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的态度,是否乐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经历的事或图片内容,是否懂得并遵守语言交往中的一般规则。其三,了解幼儿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否能根据活动中的具体情景来运用有关的词汇、语法和语调,是否能用连贯的语句说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3)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立见解情况。用于考察幼儿对活动目标要求的理解程度以及自己独有的生活、学习经验与该活动中语言学习任务之间相互作用情况等。需要列出某一幼儿与其他幼儿不一样的具体语言行为表现。(4)幼儿在活动中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表现。主要分析幼儿对语言结构的创造性应用,以及在操作、想象等方面的创造性表现。需要具体列出幼儿的行为表现内容。这四个方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幼儿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语言学习行为评价的主要内容。这些学习行为的评价既是对幼儿语言学习的态度评定,也是对幼儿语言学习的能力评估,同时通过对幼儿在活动中语言学习行为的评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设计和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的质量。3.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主要涉及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和形式、教案辅助材料的利用以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等,具体包括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1)目标的达成程度。语言教育活动旨在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机会,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各种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含载着不同的语言教育目标,起到促进幼儿语言循序渐进地向完整语言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对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程度的评价一般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类。(2)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主要分析教师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目标要求是否一致,活动内容是否符合科学性和思想性,内容的分量是否适当,有无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内容的安排是否分清主次或突出重点、难点,是否抓住了关键内容,内容的布局是否合理,各要点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流畅,活动内容与幼儿原有的语言、认知和社会经验是否相对应等。在评价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时,主要分析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教师是否考虑了根据不同的内容组合或变换不同的活动形式,是否适当地开展了集体、小组或个别活动,有没有考虑到因材施教的问题;在分组组织时,是否考虑到幼儿之间的关系(包括合作或冲突)、以及幼儿的情感因素,是否考虑根据当时幼儿的兴趣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或者某一具体活动内容采用实物演示、现场表演或谈话等方式创设活动情景,引起幼儿的注意等。(3)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语言教育活动是教师、幼儿、语言环境、活动材料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在评价语言教育活动内部各要素的协调程度时,需要从幼儿与语言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材料的利用情况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对幼儿与语言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进行评价时,重点观察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与活动环境进行互动,是否对活动环境和活动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否愿意主动操作活动材料。在评价教师对材料的利用情况时,主要考察教师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是否是活动所必需,教师在指导幼儿学习时是否充分利用了这些材料,是否出现了材料提供不足或过剩而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在评价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时,主要了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学习的指导与幼儿主动学习之间的协调关系,了解是否出现了因教师指导不足而影响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或者因指导过度而干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等现象。(4)效果分析。对语言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包括对活动的总体印象进行简单的描述,总结、分析活动设计和组织中的得与失及其原因所在,特别是分析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为教师以后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提供参考。4.(1)实地观察评价法的优点是,全面、客观,具有鲜活、原生态的特征,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活动的本来面貌,可信度比较高。但实地观察评价由于组织评价要求的即时性,状态展现的短暂性,所以对评价者的时间、精力要求都比较高。(2)间接信息评价法的语言教育信息材料具有可反复回放、重现的特征,能灵活地按照需要再现当时的活动情境,方便组织安排,可以用来不断的、多层次评价剖析,也便于深入研究、探索规律。但是由于信息资料均来自于间接,如被评价者由于某种原因,或者收集者的水平等问题,都可能会造成信息的失真,那就较难反映被评价真实的状态,使评价失去意义。因此,间接收集的信息尽量要求做到保持原貌,力求以最真实的状态呈现,使评价减少不必要的误差。(3)自我评价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场合的限制,简便易行,省时省力,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操作,机动灵活,有利于发挥评价对象教师的主体作用。缺点为,由于缺少外界参照系,不易进行横向比较,所以容易出现过高或过低的趋向,其结果的客观性较差。(4)他人评价法的优点是,客观性强,有利于避免主观片面性;可信度较高,可避免对自己评价过高或过低;也有利于优秀经验的及时分享与推广。但对组织主持者要求较高,需要有专业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挥好专业引领者作用。团体的研究氛围也十分重要,要求成员间能真诚合作,本着相互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不是一团和气净说好话,或者故意找茬,鸡蛋里面挑骨头。他人评价法相对于自我评价法而言,比较化费精力和人力,故不大适宜频繁进行。五、实践题(共20 分)观察目的1对文学活动感兴趣,理解文学作品含义。 2喜欢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观察记录在语言活动 百人糕中,一开始我出示一块年糕,请孩子们说说这是什么?大家都说: “ 这是糕点。 ” 我告诉他们这年糕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百人糕,那为什么这块糕叫做百人糕呢?我请幼儿想一想,接着,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故事。幼儿的注意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4 / 6 集 中 , 开 始 认 真 地 听 故 事 “百 人 糕 ”。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新雨两只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老师,听我讲述故事。当我把故事讲完,大家都表现出了对百人糕的喜爱和对年糕师傅的尊敬,新雨举起了小手,似乎有很多话想说,于是我请她起来讲讲百人糕是哪里来的?为什么叫百人糕?新雨说:“ 是年糕师傅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年糕师傅在做糕时,需要有很多人的帮助。” 佳佳讲得很完整,听得也很仔细。我又问了: “ 那为什么说年糕师傅是最有厉害的呢?”佳佳说: “ 因为年糕师傅是最辛苦的,大家都爱他。”我表扬了新雨。分析与措施故事百人糕把对人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劳动者的尊敬融入有趣的情节,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新雨在本次活动中注意力比较集中,有趣的故事吸引着她,在我讲故事的过程中,她眼睛看着我一动也不动,认真地坐好倾听着故事,而且对故事的内容都有了一定的理解,感受了故事的含义。以后我应该都选择生动、有趣的文学作品对佳佳进行一些规则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