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列举几例: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 是完全可能的。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5、麻绳提豆腐 - 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 三棱镜 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 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 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11、猪八戒照镜子- 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 ,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 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 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 千里眼,顺风耳 变为现实。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 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 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 的路程约为 40003.6 千米,约 8 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薪 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18、坐井观天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20、瑞雪照丰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21、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 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 的感觉。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 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29、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 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水浇地了。30、下雪不寒化雪寒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华、凝固都是放热过程,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热。3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 所以下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 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摻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32、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水的温度在0 4之间是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 当整个水温都降到4时,水的对流停止. 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水温降到 4 以下,密度减小不再下沉,底层水温仍保持4,上层水温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水面开始结冰. 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当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天寒。33、火场之旁,必有风生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34、一石击破水中天平静的水面如一块平面镜,可看到天的像,石块投入水中破坏了平静的水面,形成层层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击破了。35、瞎子点灯白费蜡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见物体。36、早虹雨滴滴,晚虹晒脸皮我国的降雨云大都是由西向东移动的,早晨看到的虹,是东方射来的太阳光照在西方的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形成的西虹,显然,西虹是本地天气将要降雨的预示. 相反,傍晚看到的虹是西方射来的阳光照在东方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而形成的东虹,它预示着西方天空已没有降雨云了,天气必然是晴朗的。37、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 参考上则 ) 38、虹高日头低,早晚披蓑衣当“日头低”时,太阳光线和地平线是非常接近的,这时出现虹,虹心必然亦接近地平线,在地面上可以看到虹的半个圆弧. 若此时空气中水滴很多,分布的空间很广,那么除了可以看到虹外,还可以看到霓,霓顶的半圆弧比虹高且接近天顶,也预示着降雨云已经移近天顶,本地很快就有暴雨下降。39、照相的底片颠倒黑白照相机是应用物体放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故照相底片上的像与人是颠倒的 . 底片上涂有感光剂,人照相时,由于浅色部位反射光的能力强,反射光进入相机的暗箱与底片上的感光剂发生了光化作用,而深色部位由于吸收光的能力强,只有很少的反射光射入底片. 这样浅色部位在胶片上感光强,深色部位感光弱. 胶片冲洗时,感光弱的部位的感光剂基本冲洗掉,所以呈浅色,而感光强的部位由于发生了光化反应冲不掉,所以呈深色。40、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41、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 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42、一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43、四两拨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44、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水银又具有流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45、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46、鸡蛋碰石头完蛋蛋壳承受的压强远小于石头能承受的压强,鸡蛋碰石头,鸡蛋先破。47、大船漏水有进无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直到船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48、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从诗文中学物理你读过这些诗句吗?它们肯定曾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河远上白云间” 、 “八有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现在站我们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下下这些诗句,发现它们分别描述了:平面镜成像;地球不停地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相对性) ;庐山瀑布水和黄河水以及流动的空气蕴含着大量的机械能;声源的位置声音传播的距离;机械运动的相对性。从上面的各例可以看出,许多诗文辞句可以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编成问答题,在巩固我们物理知识的同时,又能考查我们的人文素养与能力。比如:“我国古书考灵曜中记述:人在舟中闭牖(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请解释其中原因。 ”题中虽引用古文,但其意浅显,它生动地说明了描述物体机械运动必须有合适的参照物。给这样的题目作答,既能领略古人作文时的洞察力,又让人对古人掌握自然知识的能力而折服。又如“我国古代启蒙读本之一的千字文中说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你赞成其露结为霜的说法吗?为什么?”此题既要求正确区别液化、凝固与凝华现象,又启示我们对古代文化遗产应持正确的继承观。巧妙地融理于文,还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给读者以意料之外的作文技巧的教益。鲪,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社戏中去赵庄看戏行船途中的一段描述: “两岸起伏的连山仿佛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不正是运用了“运动的相对性”来衬托“我”看戏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急切心理吗?课文挑山工中描述挑山工们上山时走“Z”字形路线,恰恰为我们学习“斜面”的知识打下了伏笔。汽车上的物理知识一、力学方面1、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2、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3、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主动轮与从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4、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平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平衡5、汽车拐弯时: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由于乘客具有惯性6、汽车急刹车(减速)时,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 ; 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用力踩刹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变摩擦成滑动摩擦7、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还存在大小和个数的差异这与汽车对路面的压强大小相关8、汽车的座椅都设计得既宽且大,这样就减小了对坐车人的压强,使人乘坐舒服9、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是我们常常能在运动的汽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原因10、交通管理部门要求: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以防止惯性的危害;严禁车辆超载不仅仅减小车辆对路面的破坏,还有减小摩擦、惯性等;严禁车辆超速防止急刹车时,因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过长而造成车祸11、简单机械的应用:方向盘、车轮、开窗摇柄等都是轮轴,调速杆,自动开关门装置是杠杆12、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时,降低速度,可增大牵引力13、关于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问题;参照物与运动状态的描述问题14、认识限速,里程,禁鸣等标志牌,了解其含义二、声学方面1、汽车喇叭发声要响,发动机的声音要尽量消除(发动机上装配消音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为减轻车辆行驶时的噪声对道旁居民的影响,在道旁设置屏障或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喇叭发声:电能机械能三、热学方面1、汽车发动机常用柴油机或汽油机它们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2、发动机外装有水套,用循环流动的水帮助发动机散热水的比热容大3、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入夜时要排尽水箱中的水防止热胀冷缩的危害4、小汽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电热丝它可以防止车内形成的雾气附着于玻璃上并凝结5、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旁驶过时,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扩散现象6、空调车车窗玻璃设计成双层的防止传热7、环保汽车使用气体燃料,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四、电学方面1、汽车的发动机常用低压电动机起动:电动机是根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道理制成的,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2、汽车电动机(汽车电机)常用车载电瓶(蓄电池)供电,汽车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车轮带动车载发电机发电,给蓄电池充电。给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此时蓄电池是用电器;用蓄电池给电动机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此时蓄电池才是电源3、车载蓄电池还被用来为汽车上配装的空调、电扇、收录机、CD机及各种用途的电灯供电,方便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声能、光能等等3、油罐车的尾部通常要挂一条铁链直达路面,这样做有利于使运输过程中因颠簸而产生的电荷迅速传到大地上,避免因静电放电而带来灾难4、车灯发光:电能光能五、光学方面1、汽车旁的观后镜,交叉路口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2、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可防止车内乘客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3、汽车前的挡风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盘高大的车除外),这是因为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车内物体易通过它成像于司机面前,影响司机的判断4、汽车尾灯灯罩:角反射器可将射来的光线反回,保证后面车辆安全5、汽车头灯:凹面镜反射原理,近距光灯丝在焦点附近,远距光灯丝在焦点上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你知道自行车上有哪些物理知识吗?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1、自行车上的摩擦知识。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摩擦力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自行车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自行车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自行车为什么能前进?当我们骑在自行车上时,由于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有压力,轮胎和地面之间不光滑,因此自行车与路面之间有摩擦,不过,要问自行车为何能前进?这还是依靠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这个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那前轮的摩擦力是干什么的?阻碍车的运动!其方向与自行车前进方向相反。正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自行车作匀速运动。不过,当人们在地上推自行车前进时,前轮和后轮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后。那谁和这两个力平衡呢?脚对地面的摩擦力向前!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刹车时,刹皮与车圈间的摩擦力,会阻碍后轮的转动。手的压力越大,刹皮对车圈的压力就越大,产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后轮就转动的越慢。如果完全刹死,这时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就变为滑动摩擦力(原来为滚动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后,阻碍了自行车的运动,因此就停下来了。自行车哪些地方安有钢珠?为什么安钢珠?在自行车的前轴、中轴、后轴、车把转动处,脚蹬转动处等地方,都安有钢珠。人们骑自行车总是希望轻松、灵活、省力。而用滚动代替滑动就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因此要在自行车转动的地方安装钢珠,我们可以经常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彼此离开,这样就可以使摩擦力变得更小。2、自行车上的杠杆、轮轴知识。自行车上的杠杆A、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自行车的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车前轮,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和自行车的平衡。B、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自行车上的轮轴A、中轴上的脚蹬和花盘齿轮:组成省力轮轴(脚蹬半径大于花盘齿轮半径)。B、自行车手把与前叉轴:组成省力轮轴(手把转动的半径大于前叉轴的半径)。C、后轴上的齿轮和后轮:组成费力轮轴(齿轮半径小于后轮半径)。3、自行车上的气压知识。自行车内胎充气:早期的各种轮子都是木轮、铁轮,颠簸不已。 现代自行车使用充气内胎主要是使胎内的压强增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可以减小自行车前进的阻力。气门芯的作用:充气内胎上的气门芯,起着单向阀门的作用,只让气体进入,不让气体外漏,方便进气,保证充气内胎的密封。4、自行车上光学知识。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能自行发光,但是到了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因为自行车的尾灯是由很多蜂窝状的“小室”构成的,而每一个“小室”是由三个约成90 度的反射面组成的。这样在晚上时,当后面汽车的灯光射到自行车尾灯上,就会产生反射光,由于红色醒目,就可以引起司机的注意。自行车在我国是很普及的代步和运载工具。在它的“身上”运用了许多力学知识1测量中的应用在测量跑道的长度时,可运用自行车。如普通车轮的直径为0.71 米或 0.66 米。那么转过一圈长度为直径乘圆周率,即约 2.23 米或 2.07 米,然后,让车沿着跑道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n,则跑道长为 n2.23 米或 n2.07 米。2力和运动的应用(1) 减小与增大摩擦。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以减小摩擦。为更进一步减小摩擦,人们常在这些部位加润滑剂。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如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闸把套等。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如在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车可迅速停驶。而在刹车的同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2) 弹簧的减震作用。车的座垫下安有许多根弹簧,利用它的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3压强知识的应用(1) 自行车车胎上刻有载重量。如车载过重,则车胎受到压强太大而被压破。(2) 座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座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使人骑车不易感到疲劳。4简单机械知识的应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自行车制动系统中的车闸把与连杆是一个省力杠杆,可增大对刹车皮的拉力。自行车为了省力或省距离,还使用了轮轴:脚蹬板与链轮牙盘;后轮与飞轮及龙头与转轴等。5功、机械能的知识运用(1) 根据功的原理:省力必定费距离。因此人们在上坡时,常骑“S 形”路线就是这个道理。(2)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如骑车上坡前,人们往往要加紧蹬几下,就容易上去些,这里是动能转化为势能。而骑车下坡,不用蹬,车速也越来越快,此为势能转化为动能。6惯性定律的运用快速行驶的自行车,如果突然把前轮刹住,后轮为什么会跳起来。这是因为前轮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运动,但车上的人和后轮没有受到阻力,根据惯性定律,人和后轮要保持继续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后轮会跳起来。切记下坡或高速行驶时,不能单独用自行车的前闸刹车,否则会出现翻车事故!“神舟六号”考题早知道 20XX 年 10 月 12 日 9 时,我国再次进行载人航天试验,五天后,搭载着航天员聂海胜、费俊龙的神舟六号返回舱成功着路!1、20XX年 10 月 12 日 9 时零分零秒,发射神六飞船的长征二号F 型运载火箭点火。火箭在点火s 后升空,轰鸣声回荡在戈壁滩上空。这是长征火箭第88 次发射。飞船在脱离火箭之前,相对于_是静止的。飞船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与大气层剧烈摩擦,机械能转变为_, 使船体外表变成一团火球。2、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完成数百个运行动作,是通过喷射燃气来实现变轨(改变运行高度. 运行方向)。这是运用了物理学中_的原理。而太阳能帆板展开是为了_。3、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搭载的8 类 64 种物品中除了有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及有关系统的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品外,还有极地考察国旗、国际奥委会会旗、上海世界博览会会旗和“国防教育”、“见证中华腾飞”等旗帜,有共和国元帅特种邮票、神舟六号个性化邮票等邮品,有跃马图、神州颂、和平颂、长征万里图等书画名家的作品。在这些搭载物品中,生物菌种、植物组培苗和作物、植物、花卉种子等将用于太空育实试验。处于失重状态的种子,其质量和惯性如何变化。4、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减速降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_, 机械能 _。5、发射神舟六号飞船的燃料主要是液态氢,是因为它的_,返回舱在返回时,虽然表面与大气层剧烈摩擦,就象一个闪光的火球,但由于表面有一层叫“烧蚀层”的特殊物质在汽化时,能_从而起到保护作用。6、神舟六号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下,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像在地面上一样正常进行()A、用刻度尺测长度;B、用放大镜看物体;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D、用测力计测物重。7、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已经进入世界领先行列,我国飞行员登上月球即将成为现实。月球表面没有空气, 它对物体的引力仅为地球的六分之一,月球表面没有磁场。根据这些特征, 在月球上下列四种情况能做到的是_ A、用指南针定向;B、用电风扇吹风;C、举行露天演唱会;D、用天平称质量。8、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每一次壮丽腾飞,有这样一种精神不断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艰苦奋斗、勇于奉献。正是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托举起了一个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作为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实践者,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中的一举一动,都吸引了亿万人的关注。 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和平安着陆,是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完成的又一伟大壮举,标志着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事业做出了新的重大贡献。(1)两位航天员在太空中要穿特制的宇航服,宇航服的作用很多,你能说出几点吗?(2)请你说出火箭升空过程中的能量转化。(3)分析发射台底受保护的原理。(4)飞船在太空遨游,它是否受力的作用,为什么?(5)生物对外界的刺激能产生相应的反应,这在生物上叫应激性。比如地面生长的植物,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这是对重力的适应。若在飞船上也有一棵树,将怎样生长,说说理由。(6)在飞船的实验室里,仍然能够使用的仪器是()A、密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天平 D、水银气压计(7)如果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是因为()A、氧气不够B 、在失重状态下,空气不对流 C 、达不到着火点 D、宇宙飞船上的温度低。参考答案1、火箭、热能 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3、保持不变4、减小、减小 5、燃烧值高、吸收热量降低温度 6、D 7、D 8、 (1)控温、抗辐射等(2)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3)水汽化吸收大量的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4)受到,因为它不是匀速直线运动(5)没有重力,根茎可能向任意方向生长(6)B (7)B “神舟”五号飞船中的物理问题飞船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时, 由于极稀薄的空气的影响, 飞行高度会缓慢降低, 需要进行多次轨道维持 轨道维持就是通过控制飞船上的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推力,使飞船能保持在同一轨道上稳定运行20XX年 11月份,太阳风暴频发,太阳风暴使“神舟”五号轨道舱运行轨道上的稀薄大气密度增加,轨道舱飞行阻力加大,如果不进行轨道维持,飞船轨道舱的轨道高度就会逐渐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飞船轨道舱的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变化的关系应该是A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逐渐减小 B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不变C重力势能逐渐增大,动能逐渐减小,机械能不变 D 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逐渐减小解析:空气阻力不断对飞船做负功,飞船的机械能减小;在轨道减小的过程中,除空气阻力做功外,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也做功,而且做正功,其功大于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所以卫星的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故选项D正确【练习题】1绕轨道飞行的“神舟”五号飞船轨道舱内空间是微重力环境,正确的理解是()A飞船内物体能漂浮在舱中,说明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B飞船内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在地面时相差非常大C飞船内物体也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恰好提供了它所需要的向心力D飞船内物体所受的重力比在地面时大2关于对“神舟”五号飞船,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火箭发射升空阶段,飞船内座椅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座椅的作用力B火箭发射升空阶段,飞船内人对座椅的作用力大于人所受的重力C火箭发射的原理和我们过年时放“冲天炮”的原理一样,都利用了反冲运动D为了节省燃料,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后应向东南方向飞行3航天员若在轨道舱内长时期停留,需每天进行体育锻炼下列器材适合航天员进行锻炼的是()A哑铃 B弹簧拉力器 C单杠 D跑步机4. “神舟”五号在载人航天飞船返回地球表面的过程中,在通过“黑障区”时会和地面失去了无线电联系,这是因为()A飞船加速度太大,减速太快 B表面温度太高C和空气摩擦产生高温使易熔金属和空气形成等离子体层 D为下落安全关闭无线电通讯系统5在“神舟”五号飞行中,由多个地面测控站和四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对其进行了跟踪、测量与控制这是利用了下列的那一种波?()A超声波 B次声波 C微波 D红外线6“神舟”五号飞船要从环绕轨道返回地面,必须让推进舱尾部,即喷气发动机喷嘴朝向飞行方向,点燃发动机制动发动机关闭后一段时间,飞船速度_,高度 _【参考答案】1.C 2.A 3.B 4.C 5.C6. 增大,降低初三物理关注神舟飞船把握中考热点20XX 年 10 月 12 日至 17 日,我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的飞行,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第一阶段。载人飞船涉及到相当多的物理知识,为了考查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技发展”的意识,势必将成为20XX 年物理中考的热点问题。一、载人飞船工程中的物理知识1. 声学:(1)在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宇航员与地面联系是通过电磁波来实现的。(2)在返回舱内有空气,空气能传声,宇航员能正常对话,能听到机器工作时的噪音,所以睡觉时要戴专用耳塞,这是通过“在人耳处减弱”的途径减弱噪声的。2. 光学:在太空中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是由于地球不是光源,同月亮一样反射太阳光形成的效果。在太空中看太阳,就只能看到黑暗太空中一个地别明亮的光球,周围却一片暗淡,这是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等物质散射光线。为了在黑暗中拍摄清晰返回地面的过程,采用了红外线拍摄,因为返回舱与空气剧烈摩擦后温度很高,发出的红外线很明显。3. 热学:(1)能量转换:火箭上升段时,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和热能,且动能和重力势能不断增加;返回舱返回时机械能由于“摩擦生热”不断转化成热能,且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在减小;飞船进入椭圆轨道后,在由近地点飞向远地点的过程中,飞船的动能不断减小,重力势能不断增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2 页(2)火箭发射时,周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火箭喷出的高温、高压的燃气能将附近所有物体熔化,为了避免这种破坏,科学家在发射台下设计了一个巨大的水池,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不易升温,且水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防止损坏发射台。(3)返回舱返回时,由于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大量的热,为了防止烧坏船体,科学家在设计和制造时,除了选用耐高温的材料外,还在飞船外面覆盖了一层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在发生熔化、汽化和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返回舱的温度不致升得过高,保护了飞船和宇航员的安全。4. 电学:(1)“神舟”飞船进入太空后会展开巨大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在面向太阳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供设备使用,同时储存一部分在蓄电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在没有阳光时,蓄电池放电供设备使用,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天地间的通话是靠电磁波来实现的。我们看到宇航员与家人通话时略有延迟,是由于电磁波在天地间往返的路程较长(通过布置在各地的测控站间传递)引起的。5. 力学:(1)在太空失重状态下,不能够使用的仪器有:天平、弹簧测力计测动(测拉力可以)、压强计、密度计等,但温度计、刻度尺、放大镜、电流表和电压表等仍能使用。在失重状态下浮力、液体压强将消失,在水中吹气泡,气泡将既不上升、也不下降。不能以正常方式喝水,只能通过塑料袋挤进口中(2)宇航员在太空漫步应穿上专用的宇航服,因为在太空没有空气,没有大气压,有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和易受太空垃圾的撞击等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因素。(3)火箭上升段,推力大于阻力和重力,做加速运动。返回舱返回时阻力大于重力,做减速运动。二、中考题型1. (2004 大连) 20XX 年 10 月 15 日至 16 日,我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是怎样产生的?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距地面1.2m 高处,反冲发动机向地面喷火,飞船进一步减速,最后落地。请写出这一过程中包含的两条力学知识。第一条: _ 第二条: _ 解析:( 1)水池中的水遇到高温火焰汽化变成水蒸气,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 (2004 重庆)“神舟”五号飞船在减速降落过程中,其减小的机械能转化为_内(热)能 _能,能量的转化是通过_做功 _方式进行的。3. (20XX 年无锡)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后于20XX 年 10 月 16 日安全返回。在飞船飞行过程中,测控部门在国内外布设了由13 个地面测控站、测控船组成的庞大测控网,对它进行连续跟踪和测控,跟踪和测控利用了(C )A. 超声波B. 次声波C. 无线电波D. X 射线4. (2004 哈尔滨) 20XX 年 10 月 15 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船随火箭一起离开发射塔飞向太空的过程中,下列表述错误错误的是()A. 飞船受到平衡力的作用B. 火箭推力对飞船做了功C. 飞船的动能和势能不断增加D. 燃料的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解析:飞船上升时,推力大于阻力和重力,做加速运动,同时推力对飞船做了功,飞船的动能和势能不断增加。从能量角度看,是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了火箭的机械能。所以正确选项为A。5. (2005 包头)若在太空飞行的“神舟五号”飞船的轨道舱中进行物理实验,下列仪器中托盘天平、摆钟、电子秤、电流表、电压表、放大镜、密度计、刻度尺,仍能正常使用的有(D )A. B. C. D. 6. (20XX 年青岛) 20XX 年 10 月 15 日 9 时,随着火箭发动机的轰鸣,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飞天梦。三、小宇利用星期天到青岛会展中心观看了有关“神舟五号”的航天展,他搜集了一些问题,回到班中想要考考你:1. 长征二号 F 火箭:它的发动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_能。它是利用向后喷出气流而使自身受力前进的,这是运用了力的作用是_的道理。2. 飞船上的太阳能电池翼是为飞船提供能源的装置。它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 _能。3. 飞船的运行过程:飞船沿椭圆轨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2 页围绕地球运行了14 圈,轨道上离地面最近点200km,最远点 350km。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飞船的速度_,势能_。4. 太空生活与工作:若不穿太空服,只带氧气瓶,航天员能否走出舱外?运用你所学的物理知识说出一条理由。答:_(填“能”或“不能”):因为舱外_。5. 返回大气层:这时飞船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变成一个火球,将_能转化为 _能,因此给飞船降温十分重要。一种重要的降温方式就是“烧蚀防热”:在飞船表面涂有一层高分子固体材料,让这些材料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吸收热量。你认为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_、_、_,理由是这些物态变化都是_过程。6. 降落:飞船距离地面15km 时,速度达到200m/s。若不打开降落伞,则速度保持不变,飞船落到地面仅仅需要_秒的时间。解析: 1. 机械;相互。 2. 电。 3. 变大;变小。 4. 不能;有强烈的红外线辐射和无大气压。5. 机械;内(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6. 75。身边的物理现象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只从喷口喷出 . 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添加的主要器材主要实验过程或方法(文字表述或画图说明均可)说明或研究的物理问题1 铁钉、水用铁钉在空易拉罐不同的高度上扎眼儿,装水后比较其喷射的距离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2 棉线、铁钉将两个空易拉罐用棉线相连做成一个“土电话”固体是否可以传递声音3 木板将易拉罐放在倾斜的木板表面,使其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分别滑下和滚下,比较两种情况下运动的快慢比较相同条件下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4 导线、导线夹、开关、灯泡、电源用导线及导线夹将电源、开关、灯泡和空易拉罐连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看灯泡是否发光易拉罐的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5 黑纸、白纸、水、温度计用白纸和黑纸分包住两个装满水的易拉罐,在太阳下晒相同的时间,看谁的温度升高得多相同条件下白色物体和黑色物体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6 厚海绵块让满罐的易拉罐,分别平放、竖放在厚海绵块上,观察海绵的凹陷情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2 页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10、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11、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备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12、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请你用常见的易拉罐(满罐、空罐均可)作为主要实验器材,并添加一些其它器材,设计几个物理实验(力、热、声、光、电学均可)13、如图所示是家庭生活中常用的电水壶请你提出它在构造或使用方面与物理知识有关的两个问题,并给予简要回答例如问题:壶嘴和壶身构成一个什么容器?回答:它们构成了连通器问题 1:提手上的花纹有什么作用?回答 1: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有益摩擦问题 2:提手部分为什么要做得稍宽一些?回答 2: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手的压强问题 3:电源连接线为什么要用三脚插头?回答 3:使电水壶外壳接地,防止漏电时造成触电问题 4:水被加热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回答 4:电能转化为内能问题 5: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回答 5:从壶嘴里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问题1:14、小明同学在语文课上作了一篇关于云南“过桥米线”的说明文,现摘录如下:“过桥米线”是云南传统的名特小吃烹饪它的方法是:将刚沸腾的鸡汤盛到一个大碗里,然后舀一勺热油进碗里,在汤的表面上很快就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油膜,此时把事先备好的生肉片等生食依次放进碗里,令人惊奇的是从表面上看去连热气都不冒的汤实际上却将生肉片都烫熟了请你应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上文中所描述的有关物理现象作出合理正确的解释(要求说出并解释两个物理现象)解答:“汤的表面上很快就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油膜”,因为油的密度小于汤的密度,油浮在汤的表面上形成油膜“从表面上看去连热气都不冒的汤”,是因为油膜隔开汤水与空气的接触面,有效地阻止了汤水的蒸发,所以不见冒热气“连热气都不冒的汤实际上却将生肉片烫熟了”,汤实际上温度很高,发生热传递,肉片吸热升温内能增加被烫熟15、如图所示是电工使用的胶把钢丝钳它的设计和使用中应用了不少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请你指出这种工具在设计上、结构上或使用中应用物理知识的两处地方,并写出所依据的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的地方依据的物理知识1 剪口剪口面积小,可以增大压强2 胶把表面有凸凹花纹,可以增大摩擦3 胶把胶把是绝缘塑胶,可以绝缘4 整把钳是省力杠杆,可以省力5 钳口钳口粗糙并有多条槽,可以增大压强和摩擦厨房里的中考物理题每位同学都进过厨房,但是注意过厨房里的科学知识吗?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厨房看一看!题 1: 在日常生活中, 将面制品放在水中煮,不会发黄、 变焦,而放在食用油中炸,则会发黄、 变焦,甚至炸糊, 这一现象说明 ()A,油炸制食品的能力比水强 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C,油的沸点比水高 D,油在沸腾时温度继续上升,而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答案: C。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而油的沸点要远高于100。题 2: 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沸腾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沸腾后即将火焰调小用“文火”煮,但仍然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将鸡蛋煮熟,两次比较()A,第一次省时间 B ,第二次省时间 C ,两次所用时间基本相同 D ,第一次省燃料答案: C。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急火”只能使水的汽化加快,不能使鸡蛋吸热加快。题 3:夏天,厨房里的自来水管壁上常常有水珠,这是因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2 页A,夏天自来水的温度较高,蒸发较快,在管壁形成水珠B,夏天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遇到温度较低的自来水管就在管壁上液化形成水珠C,夏天气压较低,管内外压强差大,水透过管壁微孔渗出D,夏天用水量大,水厂需要自来水加压,管内外压强差大,因此有少量水透过管壁微孔渗出答案: B。因为夏天气温较高,空气中充满了水蒸气,当遇到天气略有变化时,这些水蒸气遇到冷的自来水管壁就液化。题 4: 在家里用水壶烧开水时, 当看到从壶嘴冒 “白气”时, 我们就知道水开了, 在这一过程中看到的是现象。答案:先汽化后液化。烧开水时,壶中的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从壶嘴喷出,在壶嘴的上方遇到冷的空气,迅速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题 5:用水壶烧水,当水开了后,用水壶向热水瓶中注开水时,你的父母在一旁提醒你:“水快满了”,那么,你的父母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呢?答案:是根据声音音调的变化来判断的。原来随着热水瓶里的水的增多,水上方空气柱越来越短,它的振动频率也越来越大,听起来的声音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尖。题 6:在炒辣椒时,厨房里的人总是炒的眼睛水直流,有的还打喷嚏,这是因为扩散现象的原因。答案:在炒辣椒时,辣椒中的分子受热,加快了扩散,分子运动加剧,进入到人的眼睛和鼻子引起人的器官的反映。题 7:下列事件中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的是()A,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 B,酒瓶盖打开后,屋子里很快就闻到酒香味C,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D,往开水中放些白糖,水会变甜答案: A。我们的人肉眼是看不到分子的,只能“尝味道”、 “看颜色”、 “闻气味”。题 8: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蒸食物,要求是碗不能与锅底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时,碗里的水会()A,稍后沸腾 B ,同时沸腾 C ,温度总是低于锅内水的温度,因而不会沸腾 D ,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答案: D。因为水沸腾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达到沸点,二是要继续吸热,当锅内的水达到沸点时,碗内的水也可以达到沸点,但二者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碗内的水无法从锅内的水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题 9:与厨房有关的两个词分别是“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这两个词个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案:前者是指把热水舀起一部分,然后再倒回去,由于这部分水要带走部分热量,放入锅里时又要从锅里的水中吸收热量,使锅里的水暂时停止沸腾;后者则将灶里的燃料拿出,停止热量供给,使锅里的水无法再吸收热量,从而停止沸腾。前者总是权益之计,不能从根本上改决问题;后者则从根本上入手。题 10:用同样大小的力, 使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在桌上转动起来,将会发现, 其中一个鸡蛋比另一个鸡蛋旋转得快些,时间也长一些。请你来判断哪个是生鸡蛋,哪个是熟鸡蛋?答案:旋转的快的、旋转时间长的是熟鸡蛋。原来熟鸡蛋的蛋壳、蛋白和蛋清是联成一体的固体,而生鸡蛋的蛋壳是固体,蛋白是液体,蛋黄是粘性较大的液体,它们彼此处于半分离状态,在同样的旋转下,生鸡蛋的蛋黄、蛋白、蛋壳相互间产生较大的摩擦作用,对旋转有较大的阻碍作用,旋转速度下降得很快。而熟鸡蛋内部不存在阻碍旋转的作用,旋转速度下降得不那么快,所以熟鸡蛋旋转的快,旋转的时间长。题 11:家里的菜刀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这是为什么?因为菜刀用过一段时间,刀刃比原来要钝一些,切菜时就感到费力些。磨一磨,使刀刃的表面积减小,变得更锋利,切菜时,用同样大小的力,可以增大压强。题 12:在冬天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瓶开水,倒一部分出来后,再盖上软木塞,发现软木塞会跳起来;给热水瓶注开水,如果水只注了一半,盖上软木塞,过两三天时间想再使用瓶中的水,发现软木塞很难拔出来。试解释上述两种情况。答案:原来开水没有装满时,瓶子中有一部分空气,它们受热,气压增大,当瓶内气压大于瓶外气压时,瓶塞就会跳起;瓶塞很难拔出则相反,瓶内热空气经过温度降低,压强减小,热空气中一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后使瓶内气压减小,当瓶内气压比瓶外气压小得多时,瓶塞就很难拔出。题 13:在高山上煮食物,如果用我们平常所看到的锅,则食物不会熟,而要用高压锅,请说说高压锅的原理?答案:因为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而气压减小,液体的沸点也随着降低。在高山上,水沸腾时的温度要低于100,而食物要熟的话,温度必须应该达到 100,因此食物不会熟。高压锅的密封性很好,不漏气,锅内气压值可高于外界大气压,而液体的沸点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水在高压锅内沸腾时的沸点就会高于100,这样使饭熟得快。题 14: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浇冷却,拿去限压阀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而普通的锅则看不到这样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B,熄火后,锅内温度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在沸腾C,熄火后,锅内温度仍然高于 100,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为一个大气压,所以重新沸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2 页D,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浇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答案: C。因为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题 15:筷子是我们吃饭用的工具,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杠杆?在洗碗筷时,将筷子放入有水的碗里,发现筷子断了,拿出来一看,又没有断,这是什么原故?答案:筷子是费力杠杆。把它放入水中时,由于光的折射,从筷子射向空气中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看起来筷子象是向上弯折的样子。厨房中的物理知识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 但喝起来却很烫, 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二)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 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 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2 页4、 用砂锅煮食物, 食物煮好后, 让砂锅离开火炉, 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6、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8、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9、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10、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吱、吱”的响声。11、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可使汤的温度降至沸点以下。加冷水,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混合后,冷水吸热,汤放热。把汤扬起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比汤温度低,汤放出热,温度降低,倒入锅内后,它又从沸汤中吸热,使锅中汤温度降低。(三)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2、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所以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只要细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联系到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就能够提高观察、分析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厨房里,若留心看一下其中的炉灶、器皿以及做饭、炒菜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定会发现很多处要用到物理知识。一、热凉粥或冷饭时,锅内发出”扑嘟、扑嘟”的声音,并不断冒出气泡来,但一尝,粥或饭并不热,这是为什么?把凉粥或饭烧热与烧开水是不一样的。虽然水是热的不良身体,对热的传导速度很慢,但水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当锅底的水受热时,它就要膨胀,密度减小就上浮,周围的凉水就流过来填补,通过这种对流,就把锅底的热不断地传递到水的各部分而使水变热。而凉粥或饭,既流动性差又不易传导热。所以,当锅底的粥或饭吸热后,温度就很快上升,但却不能很快地向上或四周流动,大量的热就集中在锅底而将锅底的粥烧焦。因热很难传到粥的上面,所以上面的粥依然是凉的。加热凉粥或饭时,要在锅里多加一些水,使粥变稀,增强它的流动性。此外,还要勤搅拌,强制进行对流,这样可将粥进行均匀加热。二、用砂锅煮肉或烧汤时,当汤水沸腾后从炉子上拿下来,则汤水仍会继续沸腾一段时间,而铁、铝锅却没这种现象,这是为什么?因为砂锅是陶土烧制成的,而非金属的比热比金属大得多,传热能力比金属差得多。当砂锅在炉子上加热时,锅外层的温度大大超过100,内层温度略高于100。此时,锅吸收了很多热量,储存了很多热能。将砂锅从炉子上拿下来后,远高于100的锅的外层就继续向内层传递热量,使锅内的汤水仍达到100而能继续沸腾一段时间,铁、铝锅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请同学们自己分析)。三、炒肉中的“见面熟”。逢年过节,人们总要炒上几个肉菜,那么怎样爆炒肉片呢?若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去爆炒,则瘦肉纤维中所含的水分就要急剧蒸发,致使肉片变得干硬,甚至于会将肉炒焦炒糊,大大失去鲜味。为把肉片爆炒得好吃,师傅们往往预先将肉片拌入适量的淀粉,则肉片放到热油锅里后,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中的水分蒸发,而肉片里的水分难以蒸发,仍保持了原来肉的鲜嫩,还减少了营养的损失,肉又熟得快即“见面熟”。用这种方法炒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四、冻肉解冻用什么方法最好?从冰箱里取出冻肉、冻鸡,如何将其解冻呢?用接近 0的冷水最好。因为冻肉温度是在0以下,若放在热水里解冻,冻肉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其外层迅速解冻而使温度很快升到 0以上,此的肉层之间便有了空隙,传递热的本领也就下降,使内部的冻肉不易再吸热解冻而形成硬核。若将冻肉放在冷水中,则因冻肉、冻鸡吸热而使冷水温度很快降到0且部分水还会结冰。因1 克水结成冰可放出80卡热量(而1 克水降低 1只放出 1 卡热量),放出的如此之多的热量被冻肉吸收后,使肉外层的温度较快升高,而内层又容易吸收热量,这样,整块肉的温度也就较快升到0。如此反复几次,冻肉就可解冻。从营养角度分析,这种均匀缓慢升温的方法也是科学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2 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