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答案一、选择题1C 解析:患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组织水肿。若摄入蛋白质不足,血浆蛋白含量下降会导致组织水肿。若发生过敏反应,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出现组织水肿。2D解 析:考查稳态的概念。稳态是指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3 B解析:体内的调节有多种方式,而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A不正确;稳态的形成有些是局部体液的调节,不一定有多种器官和系统参与,C不准确; D选项所描述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是不正确的,下丘脑和垂体也是调节的中枢;人体内的稳态允许个别的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是恒定不变的。 4C 解析: 首先根据与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可判断为血浆,为组织液,当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时,都会导致组织水肿, 即组织液增多,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肝细胞产生的CO2到达血浆需穿过5层膜, 10 层磷脂分子层。5B 解析:与体外之间的物质能出能进,并能为内环境提供O2和 CO2 ,这说明是呼吸系统, 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为消化系统; 内的葡萄糖通过只能进入血浆;是泌尿系统,表示重吸收作用;皮肤有保护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除代谢废物,表示的器官为皮肤。 6.C解析:该题考查内环境稳态,属于识记水平,试题中等难度。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唾液腺的分泌物不是内环境,产物不能直接进入内环境。血浆是细胞与内环境间的物质交换的中心媒介。7.D 解析:为淋巴管 ( 盲管 ) 中的淋巴,是毛细血管 ( 内有单行的红细胞) 中的血浆,是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是细胞内液。内环境只由构成。血红蛋白不在血浆中,而是在红细胞中。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内环境中,不进入细胞内液。8D解析: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二者参与的中枢不相同,前者只需要脊髓或脑干的中枢参与,后者必须有大脑皮层的中枢参与。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 9B解析: 递质的快速分解或被重吸收或扩散转移,可以为下次兴奋的传递做好准备。 10 D解析: 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 突触能将电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即突触小泡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出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然后再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由于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故递质传递是单向的。 11A解析: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组成、各部分功能、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仔细分析各选项的具体叙述,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逐项分析如下:选项内容指向联系分析A 兴奋在一个反射弧中的传递过程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经效应器,所以刺激一个反射弧的感受器和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 感受器和效应器二者不一定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 兴奋在不同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兴奋只能由感受器传递到神经中枢,而不会反向传递D 神经中枢可位于脊髓和脑 12C解析:解答本题时,需仔细分析各图示中的膜内外电荷的分布和变化,以及膜内外电荷的移动方向,然后再作出选择。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该点兴奋, 电位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从而使该点与两侧相邻部位之间在膜内和膜外都形成了电位差,从而发生电荷移动,其移动方向是: 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移向兴奋部位,在膜内由兴奋部位移向未兴奋部位,因此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且与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同,故C项正确。 13A解析:据题意可推知,“杜冷丁”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从而使乙酰胆碱失去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的机会。 14D解析:图中a、b、c、d 分别是轴突膜、突触小泡、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由于蝎毒的神经毒素能够阻塞“离子通道”,而“离子通道”在神经元细胞膜上,故应该作用在轴突膜或突触后膜上。 15B解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 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无明显影响,但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促进作用。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16.D解析: 反射是动物体或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故刺激 b 处,c 处不能测到膜电位变化、a 处能测到膜电位变化;刺激b 处,虽然肌肉能收缩,但由于反射弧不完整,不能称为反射活动。17 A解析:考查了对实验的分析设计能力。该实验是验证性试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试验对象是“小鼠”,观察指标是“小鼠活动状况”,注射胰岛素溶液后, 血糖含量下降, 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低血糖症状。注射葡萄糖后,低血糖症状消失,通过自身对比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18D解析: 由于五种激素中仅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表现为拮抗作用,故它们分别属于 d、e 中的一种; 又由于 d、c 两种激素为协同作用,而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在调节血糖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故可推测e 是胰岛素, d 是胰高血糖素,c 是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与甲状腺激素 (b) 在调节 体温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a) 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分泌d 的胰岛 A细胞和分泌e 的胰岛 B细胞中的 DNA相同,但RNA不完全相同。 19C解析:寒冷环境,人体热量易散失,为维持体温所以机体才通过各种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散热;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pH应该在一 定范围内波动。 20B解析:正常人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应全部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和大部分的水。逐项分析如下:A项糖尿病患者并不一定发生肾脏病变;B项糖尿病病人原尿中葡萄糖过多, 肾小管不能对其重吸收,使肾小管内液体渗透压升高,影响了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多; C项糖尿病病人排出了大量水,引起口渴现象,因果关系颠倒;D项胰岛素没有促进肾脏对水分重吸收的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1A 解析:由实验现象可知,刺激下丘脑前部会引起出汗,这与散热有关,而刺激下丘脑后部会引起寒战,这与产热有关。 22C解析:种植油菜是为了收获种子,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不能形成种子, 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也不能避免减产;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耗氧量会减少;激素间的拮抗作用,有利于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维持血糖的稳定。 23.B解析:图中激素 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激素 B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 C为甲状腺激素。 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从而调节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手术摘除甲状腺后,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细胞氧化分解代谢减弱。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几乎为全身所有的细胞。 24.B解析: 所有活细胞都能产生呼吸酶,在甲状腺细胞中既能产生甲状腺激素也能产生呼吸酶。25 B解析: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甲状腺激素。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使新陈代谢加快,产生更多的热量,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弥补热量的散失;动物在迅速奔跑时,新陈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同时出汗导致散热量也增加,产热量与散热量仍然保持动态平衡,体温维持在正常水平;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调节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如果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便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其分泌的激素含量减少。 26 C解析: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接近于体温。 27 A解析: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升高,从而产生渴觉。寒冷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由于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随之分泌减少。血糖低于正常值时,肝糖原可以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血糖。 28.D解析: 抗原的种类很多,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可能成为抗原。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小分子物质,不能成为抗原,所以不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抗原能与抗体结合,发生免疫反应,而不能直接和效应细胞结合。 29.C解析: HIV 直接利用T 细胞内 ATP作为能源物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D错误。 HIV 为 RNA病毒, HIV 逆转录成 DNA ,由 DNA转录、翻译合成蛋白质外壳。逆转录时需利用 T细胞提供的脱氧核糖核苷酸,转录时利用T 细胞提供的核糖核苷酸,C正确而 B错误。 30.C解析:两种免疫依次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b(T 细胞 ) 、c(B 细胞 ) 、d( 效应 T 细胞 ) 、e( 记忆 T 细胞 ) 、g(记忆 B细胞 ) ,a( 吞噬细胞 )和 f( 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 ) 不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HIV 侵入人体主要破坏T 细胞,降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尤其是细胞免疫。细胞e细胞 d作用的过程是二次免疫。 31D解析: 从曲线上可以看出初期与潜伏期虽然没有病症出现,但潜伏期体内免疫反应强烈,因此可通过测定HIV 抗体的存在来判断是否已被感染。 32B解析:消灭人体内病毒需B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的参与。人体接种病毒疫苗获得相应免疫力属于主动免疫。血清中含有抗体,以抗血清治疗病毒性重症患者说明该患者无相应抗体,注入抗体属于初次免疫。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3B解析:接种 特异性的抗原,才会产生与之对应的特异性抗体,所以A错; 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 C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自身不会增多,所以 D错误。 34D解析: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效应B细胞 ) ,浆细胞 ( 效应 B细胞 )产生抗体,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B细胞、 T 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浆细胞 ( 效应 B细胞 ) 不能分裂。 一个浆细胞 ( 效应 B细胞 ) 内的基因不只是产生抗体的基因,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无法比较。 35.D解析: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不是先天性免疫缺乏病。血清中的抗体与破伤风杆菌结合并抑制其繁殖属于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中, 浆细胞 ( 效应 B细胞 ) 分泌抗体,细胞免疫中效应T 细胞与被感染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36.D解析: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抗体由浆细胞 ( 效应 B细胞 ) 产生。 B细胞、 T细胞受到刺激后能进行分裂,浆细胞( 效应 B细胞 ) 高度分化,不能分裂。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不仅是产生抗体的基因,基因数目多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 37.C解析: a 表示 T 细胞, b 表示 B细胞, c 表示效应T细胞, d 表示效应B细胞。能识别抗原的有B细胞、 T 细胞、效应T 细胞、记忆细胞。有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d 所含的 DNA相同,其功能各不相同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8.B 解析:物质a 是抗体,由浆细胞( 即效应 B细胞 ) 合成,浆细胞是体细胞,体细胞中都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过程是识别抗原的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细胞 5 是记忆细胞, 在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可继续分裂、分化为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9C解析:效应T 细胞不但能作用于靶细胞,而且还能分泌淋巴因子,如穿孔素。靶细胞裂解后,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被释放出来,再由抗体消灭。穿孔素属于蛋白质,不能以主动运输方式跨膜运输,大分子物质一般以胞吞( 内吞 ) 、胞吐 ( 外排 ) 的方式进出细胞。40 B解析: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会促进细胞伸长,达到一定值后又促进乙烯合成,说明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不同。在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由各种激素共同调节,发挥作用。C项并不能从题干中体现。D项中生长素与乙烯在生长中并不是协同作用,乙烯主要促进果实成熟,题干中这两种激素只是相互影响但不是协同。故C、D项不正确。 41C解析:对照实验必须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即除自变量不同之外,其余变量都相同,这样的实验结果( 因变量 ) 才能反应自变量的作用。 42.D 解析:生长素具有两重性,高浓度会抑制生长,A错误。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B错误。植物的生命活动主要由激素进行调节,而不是由激素控制,C错 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反馈调节,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降低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43.A解析:由于重力作用,b 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 侧,如果根a 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 A点,生长较快,b 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在AC的范围内,能促进生长。在AD的范围内,AC属于促进生长,CD属于抑制生长。在太空中生长素分布不受重力影响,根水平生长,坐标图 中的曲线仍适用于根的生长。 44C解析:从图示看出首先出现的是CK ,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其次增加的是GA和 IAA,参与有机物向子粒的运输与积累;ABA促进种子进入休眠期,不利于种子的萌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5.A解析:从图中看出,组侧芽解除了抑制。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不仅作用于侧芽。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 46B 解析: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但在本实验中是没有结果能够证实这一点的, 所以 C选项是错误的。 玉米胚芽鞘中生长素的产生与光是没有关系的,在本实验中, 琼脂块甲和乙中的生长素之和是相同的,所以 A选项中“黑暗中产生的生长素比有光时更多”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生长素在玉米胚芽鞘中运输可以由胚芽鞘顶端向下运输,也可以横向运输,如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 47. D解析: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相同。本实验如果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对照组,就不知道某一浓度是促进还是抑制。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一个低于最适浓度,一个高于最适浓度。 48.B解析: 无子番茄细胞中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若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仍然有种子;用四倍体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三倍体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不能产生配子,因而无种子,三倍体无子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无种子,子房壁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49B 解析: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的伸长,表现为协同作用。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有何作用( 即 X表示什么 ) 图中没有确定。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物,色氨酸是有机物。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共同起调节作用。 50 B解析:从表中看出在2,4-D 浓度为 01011mol/L 范围内,随着2,4-D浓度的增大, 插条生根数目增多,说明在此浓度范围内的2,4-D 有促进生根的作用。从题干中不能获得A、C、D相关的信息。51答案: (1)B ABC (2) 神经体液(3) 代谢寒冷(4) 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汗腺高解析: (1) 餐后血糖升高的时候,胰岛素(B) 含量增加;人体饥饿的时候胰岛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可以促进血糖升高。(2) 人体处于非常危险的时候,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发出信息刺激肾上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升高;下丘脑也发出指令传给垂体,垂体再发出信息给胰岛,刺激胰岛,胰岛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含量升高。 (3) 在炎热环境中生物主要通过散热调节体温,属于神经调节,在寒冷环境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主要是在内分泌腺的作用下分泌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刺激机体产热增加。图中表示细胞产热增加,属于体液调节,在寒冷环境中表现明显。(4) 炎热环境时机体主要通过神经调节散热,反射弧是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汗腺,此时如果没有水分补充,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 52答案: (1) 细胞的分化(2) 体液感应和反应更快、更强(3) 球蛋白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4) 靶细胞a 解析: (1) 造血干细胞通过细胞分化转变成其他淋巴细胞。(2) 图中 a 是 T 细胞,c 是 B淋巴细胞, e 是记忆 B细胞, d 是效应 B细胞, X是抗原, Y是抗体;过程属于体液免疫中的感应和反应阶段;过程是由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特点是更快、 更强。(3)抗体 (Y) 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等膜性细胞器参与。 (4) 如果抗原 (X) 是病毒要靠效应T 细胞才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HIV 寄生在人的 T 淋巴细胞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3 (1) 脱落酸拮抗植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的(2) 赤霉素或细胞分裂素原料丰富,生产过程简单,在植物体内不易降解,效果稳定 (3) 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程序性表达的结果解析:在种子休眠状态下,脱落酸含量较高,在打破休眠萌发的过程中,脱落酸减少、 细胞分裂素增多,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是协同关系,而二者与脱落酸是拮抗关系。在生产上,人们常使用激素类似物,因为这类物质在植物体内不易降解,效果稳定。从题图中可看出种子萌发是由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各种激素在不同阶段的分泌量不同,这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程序性表达( 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