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心理学(第二版)内容小整理有需要的小伙伴们可以打印出来看看哦!下面红色字体的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附上页码的是希望你回去翻翻书加深理解的,另外仅有的几个画图是希望大家都记下来的。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一、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并对他们作出科学的解释。研究对象示意图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 。 。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喜、怒、哀、乐。 。 。 )意志过程(采取界定、执行决定。 。 。 )个体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信念。 。 。 )个性心理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 。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性格(谦虚、勤奋、勇敢。 。 。 )二、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原则: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8 页系统性原则(考虑各种内外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制约作用)教育性原则(研究要符合被试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教育意义)伦理性原则 (考虑是否全产生不良影响,是否侵犯他人的权利或人格)方法: 1、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相关研究、心理研究 2、心理学的描述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三、心理学的发展1、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德国哲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所使用的方法应用与心理学。2、各流派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流派代表人物基本观点行为主义学派(客观原则)华生强调客观观察和测量记录人的行为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的反应,反映的形成更是经历学习的过程个体的行为是在生活环境中学习获得的格式塔学派( 唯 心 主 义 倾向、重视整体的观点)魏特墨考夫卡苛勒个体的任何经验与行为个体是不可分的,每种经验或活动都有其整体的形态脑内先验地存在一个与感知到的对象同型的格式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8 页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泛性论”:一切行为决定于性本能发展人格分裂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新精神分析学派)四、科学的心理观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心里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第三章认知过程 (重点)【感觉】一、 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如:看到的颜色、问到的气味)二、感觉适应:适应指的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提高感受性,也可以降低感受性。三、感受性与感受阈限 (P71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为感受阈限。感受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受阈限与感受性大小成反比例关系。分类:绝对感受性:感觉的最小刺激的能力(对应绝对感受阈限)差别感受性: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对应差别感受阈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8 页【知觉】一、概念直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二、 知觉的基本特征( P74 )1、知觉的整体性格式塔原则规律: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良好图形2、知觉的选择性(对象VS背景)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大小、形状、颜色的恒常性)【注意】一、 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 (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它具有选择性和集中性。二、 分类1、不随意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随意注意(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3、随意后注意(不完全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三、 随意注意的影响因素1、活动的目的与任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8 页2、对活动的兴趣与认识3、个体的认识经验4、活动的组织5、个体的人格特征及意志品质四、 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观察到对象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活动上的持久性)3、注意的分配(如:左手画方,右手画圆)4、注意的转移【记忆】一、 概念极一时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人经验的心理过程。二、 分类(一) 按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分(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二) 陈述性记忆(包括: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和程序性记忆(三)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三、 记忆系统1、记忆的三存储模型环境感觉(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8 页信息丧失信息丧失2、长时记忆中的遗忘3、遗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P99 )*衰退理论*干扰理论(理解) :以往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再现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之故。分为:倒摄抑制:后学习材料对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前摄抑制:先学习材料对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提取失败理论:以往只是暂时的,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那么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动机性遗忘理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因为他们太可怕、太痛苦。 (压抑理论: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思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8 页一、概念思维是以人已有的只是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性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二、分类*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不同1、直觉动作思维(扳手指数数)2、具体形象思维(在头脑中设想出一张图)3、抽象逻辑思维*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目标不同1、聚合思维:根据已知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2、发散思维: 根据当前的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储存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找多样性答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和思维活动。*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三、理解并区分表象和想象(一)表象1、概念: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具有形象性)2、分类*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视觉表象(母亲的笑脸)、听觉表象(吉他声)。 。 。*根据表象创造性程度的不同:记忆表象(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8 页形象) ;想象表象(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固改造后形成的新形象)3、基本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二)想象(创造性活动的必然)1、概念:想想是对头脑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知过程。(如:人们在看小说时,在头脑中产生各种情景和人物形象就是想象的结果)2、基本特征:新颖性、形象性。四、问题解决及影响因素(一)问题的解决1、概念:解决问题是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2、过程:初始状态认知操作目标状态3、特征:目标指向性(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初始状态便为目标状态)操作系列性(问题解决必须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操作)认知性操作(辨析:从不会自行车到学会是问题解决,而学会自行车后骑自行车不是问题解决。 )4、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算法式、启发式(二)形象问题解决的因素(P114)1、 问题表征(理解问题)的方式表征指的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2、无关信息的干扰3、功能固着性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 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功能上认识它,成为功能固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8 页性。这种功能固着性有时会限制人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定势定势,也叫心向,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使人对刺激环境以某种习惯的方式进行反应。 (不一定有碍于问题的解决)5、动机强度动机强度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内部推动力。(此图乃重重重点,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8 页由上图可知:1、动机过弱便不能激起问题解决的积极性,容易被无关因素干扰,解决问题的效率低;2、 动机过强又会使人的情绪过分紧张,反而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3、 动机水平中等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概念】一、 定义概念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活动形式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或词的形式表现。二、分类1、日常概念(模糊概念,前科学概念) :在日常生活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2、科学概念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一、智力的含义智力具有多种属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方面予以界定。但普遍认为智力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能力,而不是兴趣、爱好、动机等其它非认知领域的心理特征。二、 智力的理论(一) 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研究1、二因素论(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内容: G因素一般能力(智力的核心)S因素特殊因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8 页2、群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内容:智力的核心因素不是单一的G因素,而是由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流畅性、归纳推理能力、空间知觉、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和知觉速度等7 种不同的心理能力构成的能力因素群。智力由以上七种基本心理能力构成,并且各基本能力之间彼此独立。(二) 智力的认知心理学研究1、智力的三元论(美国斯滕伯格)*包括:情境智力、经验智力、成分智力。*对其评价: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论从人的内部世界、外部世界及经验与智力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智力的结构,强调智力的动态过程,揭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机制,可以说是智力认知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三) 智力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三、 智力的发展与差异(一) 智力的发展特征智力水平随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一般来说,智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增长阶段、稳定阶段、衰退阶段。(二) 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的个体差异(遗传与环境所致)A、 智力发展的水平上,个体有高低之分。 (直接反应在智商上)B、 智力的结构上,个体间存在差异。 (有人记忆力好,有人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8 页察敏锐)C、 智力成熟时间上,个体间有早有晚。2、智力的团体差异(更多研究的是性别差异)A、 分布差异:尽管男性和女性的智力分布都符合正态分布,但男性智力分布的范围较广, 智力较高和较低的人都多于女性,而女性智力分布集中在中间部分。B、 阶段差异:男女智力的发展变化与年龄特征有密切关系,两性之间的差异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C、 局部差异:男女两性在智力总体上没有差异,但在构成智力结构的某些方面存在差异。四、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A、 训练发散思维 (如: “一题多解” 的练习,多方面、多角度)B、 培养直觉思维(经验越丰富,直觉越准确)C、 发展形象思维(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发展学生的表象系统。表象系统是思维的基础, 表象贫乏,形象思维也会枯竭。)五、 创造力的培养A、 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B、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C、 创造个性的培养。第七章动机与学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8 页一、动机的概念动个人行为的内在动力, 也既唤起与维持个体的行为, 并使该行为朝向特定目标的内在的心理过程。六、 动机的功能1、 激活功能(动机推动个人产生某种针对特定对象的行为)2、 定向功能(动机的支配下,个人的行为将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3、 维持功能(动机唤醒个人的行为后,在预定的目标实现之前,动机将驱使行为持续进行,知道目标到达。)4、 强化功能(动机可因积极的行为结果而获得加强,并增强后继的行为;也可因消极的行为结果而减弱, 并解除后继的行为。 )七、 动机的理论(一) 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内容与经典行为主义外在动机论相反,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是内部动机理论。人本主义者认为,个体生来具有不断成长的潜力,只要个体处于有利的环境,这种潜力就会驱动个体不断迈向成长的方向。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及其教育意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8 页(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结构图)*马斯洛解释:A、在整体的需要层次结构中, 只有低一级需要得到满足后,高一层的需要才会成为个体行为的主要动机。B、成长需要与基本需要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一方面,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是成长需要出现的基础。另一方面,成长需要对基本需要有调控作用 (如:那些追求自由实现达到无我地步的人,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忍受基本需要的匮乏)。*教育意义的体现:A、在教学过程中要保障学生基本需要的充分满足。B、在教学过程中, 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是实施创造性教育的基本前提。(二)韦纳的归因论1、韦纳成败归因理论的三维分析模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8 页个人对先前行为的归因解释将决定他以后行为动机的强度,影响其后继行为。我们可以根据韦纳成败归因理论的三维分析模型正确引导归因。2、韦纳的归因论教育意义表现A、根据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归因方式可以预测他以后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B、学生对学业成败的自我归因虽不一定正确,却透露了教育者所需要的重要信息,有助于教育者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学生转换归因方式,以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C、长期的消极归因倾向影响学生的人格成长。D、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 (学生对学业成败的归因并不完全是根据学业成绩的高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以及对学生学业的归因对学生的自我归因以及归因后的情绪反应有重要影响。 )第八章人格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18 页一、人格的定义人格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气质等方面, 是区分他人的心理面貌的标准。 (或者说,人格是在遗传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八、 人格的特征1、 人格具有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2、 人格具有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3、 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整体。)4、 人格的社会性和生物性5、 人格的功能性九、 气质和性格的关系(1)区别:1、从起源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主要体现在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是后天的,在生命的开始时期并没有性格,它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2、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比较慢,可塑性较小,既可能改变,但较难改变。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即使已经形成的性格是稳定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18 页但容易改变。3、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而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主要指行为的内容,它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2)联系:1、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2、气质可按照自己的行动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具有独特色彩。3、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十、 影响人格的因素1、 生物遗传因素2、 自然环境因素3、 文化环境因素亲子关系:权威型、放纵型、民主型4、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气氛、家庭结构5、学校环境因素出生顺序6、 大众传媒7、 自我调节因素十一、人格测试(1)人格的问卷测验(2)人格的投射测验(3)人格的情景测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18 页第九章情绪、压力与健康一、情绪的含义情绪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喜怒哀乐等心理体验。二、情绪对身心的影响(表现出双重性)1、愉快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 。 。 。2、不良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消极的影响。 。 。 。 。( 黄帝内经: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怒”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惊恐伤肾” )三、 情绪管理策略*宣泄法(痛苦、倾诉、写日记。 。 。 )*身心放松法*暗示法*思维转化法*升华法*环境调节法附:考试题型单选:15 题(30 分)辨析:2 题(16分)绘图:1 题(10分)简答:4 题(24分)论述:1 题(20分) 2013年 12月 22 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18 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