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9页
第2页 / 共109页
第3页 / 共109页
第4页 / 共109页
第5页 / 共109页
第6页 / 共109页
第7页 / 共109页
第8页 / 共109页
第9页 / 共109页
第10页 / 共109页
亲,该文档总共10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章第十章 其它辨证方法简介其它辨证方法简介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目的要求目的要求】1.1.熟悉六经辨证、卫气营熟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的基本知识。证的基本知识。2.2.了解六经、卫气营血、了解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病证的传变关系。三焦病证的传变关系。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重点与疑难点重点与疑难点】 (一)重点:(一)重点:1.1.太阳经证、太阳腑证的概念、分型,太阳经证、太阳腑证的概念、分型,各自的病机及临床表现。各自的病机及临床表现。2.2.少阳证的概念,病机及临床表现少阳证的概念,病机及临床表现3.3.阳明病证的概念、分型,各自的病阳明病证的概念、分型,各自的病机及临床表现。机及临床表现。4.4.太阴、少阴、厥阴病证的概念,病太阴、少阴、厥阴病证的概念,病机及临床表现。机及临床表现。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5.5.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传变。证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传变。6.6.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传变关系。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传变关系。7.7.十二经脉病证和奇经八脉病证的十二经脉病证和奇经八脉病证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二)疑难点:(二)疑难点:1.1.如何鉴别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如何鉴别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证?2.2.应理解卫气营血证为温热病邪由应理解卫气营血证为温热病邪由卫分卫分气分气分营分营分血分的传变,提血分的传变,提示病情逐渐加重,但因机体、病邪的示病情逐渐加重,但因机体、病邪的特殊性,其传变也会有特殊情况:可特殊性,其传变也会有特殊情况:可见卫气同病、气营两燔、气血两燔等。见卫气同病、气营两燔、气血两燔等。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3.3.应理解三焦为外感温热病邪侵犯三焦而应理解三焦为外感温热病邪侵犯三焦而见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病过程中的病变。其见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病过程中的病变。其中,温热病邪逆传心包,可见侵扰神明,阳中,温热病邪逆传心包,可见侵扰神明,阳郁不达之邪陷心包证。郁不达之邪陷心包证。4.4.掌握小便不利和自利是太阳蓄水证与太阳掌握小便不利和自利是太阳蓄水证与太阳蓄血证的鉴别要点之一。蓄血证的鉴别要点之一。5.5.理解中焦病证的邪从燥化和邪从湿化,理解中焦病证的邪从燥化和邪从湿化,是因阳明主燥,太阴主湿的缘故。是因阳明主燥,太阴主湿的缘故。6.6.理解逆传是顺传规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理解逆传是顺传规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概念辨析概念辨析】1.1.太阳蓄水证、太阳蓄血证的区别。太阳蓄水证、太阳蓄血证的区别。2.2.血分证三大类型热盛动血、热盛动血分证三大类型热盛动血、热盛动风、热盛伤阴的鉴别。风、热盛伤阴的鉴别。3.3.少阴寒化证与少阴热化证的区别少阴寒化证与少阴热化证的区别【学习时数学习时数】4 4 学时学时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第一节第一节 六经辨证概要六经辨证概要一、一、六经辨证的六经辨证的概念概念 六经辨证,是将外感病发生、发展过程六经辨证,是将外感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各阶段不同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中所表现的各阶段不同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1 1、六经证候的归纳:、六经证候的归纳: 以阴阳为总纲,归纳为三阳病(太阳病、以阴阳为总纲,归纳为三阳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阴病(太阴病、少阴阳明病、少阳病)、三阴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两大类。病、厥阴病)两大类。2 2、六经证候的特点:、六经证候的特点: 分别从邪正斗争关系,从病变特点、病变分别从邪正斗争关系,从病变特点、病变部位、病势进退缓急等方面,归纳六经证候部位、病势进退缓急等方面,归纳六经证候的病机,并作为指导治疗。的病机,并作为指导治疗。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二、六经辨证论治的创立二、六经辨证论治的创立 六经辨证论治方法,是六经辨证论治方法,是东汉张东汉张仲景仲景在在素问素问热论热论的认识基的认识基础上,并结合外感病的临床病变础上,并结合外感病的临床病变特点而总结出来的,为中医临床特点而总结出来的,为中医临床辨证之首创,为后世种种辨证方辨证之首创,为后世种种辨证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三、六经辨证与经络、脏腑的关系三、六经辨证与经络、脏腑的关系1 1、六经辨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六经辨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 灵枢灵枢海论海论云:云:“夫十二经脉者,内属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伤寒病的发生,是人体感受六淫之中风寒伤寒病的发生,是人体感受六淫之中风寒之邪,始从皮毛、肌腠,渐循经络,由表及之邪,始从皮毛、肌腠,渐循经络,由表及里,进而传至脏腑。里,进而传至脏腑。 因此,它的病理变化,当病邪浅在肌表经因此,它的病理变化,当病邪浅在肌表经络,则表现为表证;若寒邪入里化热,则转络,则表现为表证;若寒邪入里化热,则转为里实热证;而在正虚阳衰的情况下,寒邪为里实热证;而在正虚阳衰的情况下,寒邪多易侵犯三阴经,出现一系列阳虚里寒的病多易侵犯三阴经,出现一系列阳虚里寒的病理变化。理变化。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2 2、六经病证的临床表现,均以经络、脏腑、六经病证的临床表现,均以经络、脏腑病变为其病理基础。病变为其病理基础。 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 因此,六经辨证的应用,不限于外感因此,六经辨证的应用,不限于外感热病,也用于内伤杂病,但其重点在于热病,也用于内伤杂病,但其重点在于分析外感风寒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分析外感风寒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因此又不能完全等于内及其传变规律,因此又不能完全等于内伤杂病的脏腑辨证。伤杂病的脏腑辨证。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辨六经病证辨六经病证一、太阳病证一、太阳病证 【概念概念】 太阳主表,为诸经之藩篱。太阳经脉循太阳主表,为诸经之藩篱。太阳经脉循行于项背,统摄营卫之气。太阳之腑为膀行于项背,统摄营卫之气。太阳之腑为膀胱,贮藏水液,经气化由小便排出。风寒胱,贮藏水液,经气化由小便排出。风寒侵袭人体,多先伤及体表,正邪抗争于肤侵袭人体,多先伤及体表,正邪抗争于肤表浅层所表现的证候,即太阳经证,是伤表浅层所表现的证候,即太阳经证,是伤寒病的初起阶段;若太阳经病不愈,病邪寒病的初起阶段;若太阳经病不愈,病邪可循经入腑,而发生太阳腑证。腑证有蓄可循经入腑,而发生太阳腑证。腑证有蓄水、蓄血之分。水、蓄血之分。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太阳的生理和病理太阳的生理和病理】 生理:生理: 太阳,包括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太阳,包括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太阳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以固护于经。太阳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以固护于外,为诸经之藩篱。外,为诸经之藩篱。 太阳,亦称太阳,亦称“隆阳隆阳”,是阳气旺盛之经。,是阳气旺盛之经。太阳的防卫作用,主要靠命门之火温煦,以太阳的防卫作用,主要靠命门之火温煦,以启动膀胱的气化。盖阳气循膀胱经脉达于肌启动膀胱的气化。盖阳气循膀胱经脉达于肌表,敷布于全身。又太阳处于他经之外,故表,敷布于全身。又太阳处于他经之外,故主表。脏腑之俞穴均位于足太阳经上,卫阳主表。脏腑之俞穴均位于足太阳经上,卫阳借助俞穴以统各经营卫的运行,故太阳可统借助俞穴以统各经营卫的运行,故太阳可统摄营卫。由于太阳经气行于一身之外,犹如摄营卫。由于太阳经气行于一身之外,犹如院落之篱笆,所以称太阳院落之篱笆,所以称太阳 为六经之藩篱。为六经之藩篱。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太阳主表,肺亦主表,二者关系密太阳主表,肺亦主表,二者关系密切。太阳主表是因阳气敷布于外,而肺切。太阳主表是因阳气敷布于外,而肺之所以主表,主要在于肺津滋养于皮毛。之所以主表,主要在于肺津滋养于皮毛。体表的阳气与津液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体表的阳气与津液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卫外的作用。卫外的作用。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病理:病理: 太阳病的发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邪自太阳病的发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邪自外入,一是病由内发,且二者往往互为因果和外入,一是病由内发,且二者往往互为因果和转化。转化。 邪自外入者,多因卫阳不足,风寒等邪乘虚邪自外入者,多因卫阳不足,风寒等邪乘虚而入,太阳首当其冲,卫气奋起抗邪,正邪相而入,太阳首当其冲,卫气奋起抗邪,正邪相争于肌表,致太阳经气不利,营卫失调而发病;争于肌表,致太阳经气不利,营卫失调而发病; 病由内发者,系在一定的条件下,疾病由阴病由内发者,系在一定的条件下,疾病由阴转阳,或由里出表。所谓由阴转阳,是指少阴转阳,或由里出表。所谓由阴转阳,是指少阴病阳复太过,病转太阳之腑,因太阳与少阴相病阳复太过,病转太阳之腑,因太阳与少阴相表里;由里出表多指阳明兼太阳病证。表里;由里出表多指阳明兼太阳病证。太阳病太阳病以邪气实为主,故其性质按八纲归类属表证、以邪气实为主,故其性质按八纲归类属表证、实证、阳证。实证、阳证。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一)太阳经证(一)太阳经证【概念概念】 太阳经证是指由于风寒之邪侵犯人太阳经证是指由于风寒之邪侵犯人体肌表,正邪抗争,营卫失和所表现体肌表,正邪抗争,营卫失和所表现的证候。的证候。 太阳经证为伤寒病的初起阶段,是太阳经证为伤寒病的初起阶段,是由风寒外邪侵犯太阳经所致。由风寒外邪侵犯太阳经所致。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恶寒恶寒风寒束表,卫阳被遏。风寒束表,卫阳被遏。头项强痛头项强痛足太阳经自头项下行至背,太阳足太阳经自头项下行至背,太阳经脉受邪,太阳经气不利,气血运行受阻。经脉受邪,太阳经气不利,气血运行受阻。脉浮脉浮正邪抗争于肌表,脉气鼓动于外。正邪抗争于肌表,脉气鼓动于外。上述表现是太阳病的主症主脉,无论病程上述表现是太阳病的主症主脉,无论病程长短,但见此症此脉,即可辨为太阳病。长短,但见此症此脉,即可辨为太阳病。太阳经证,由于病人感受邪气之不同、体太阳经证,由于病人感受邪气之不同、体质的差异,又有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之质的差异,又有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之分分: :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1.1.太阳中风证太阳中风证 【概念概念】 太阳中风证是指以风邪为主的风寒太阳中风证是指以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使卫强营弱所表之邪侵犯太阳经脉,使卫强营弱所表现的证候。本证是以恶风,汗出,脉现的证候。本证是以恶风,汗出,脉浮缓为辨证依据。浮缓为辨证依据。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发热发热风邪侵犯太阳经,卫受邪阳浮于外,风邪侵犯太阳经,卫受邪阳浮于外,与邪相争故发热。与邪相争故发热。恶风恶风汗出腠理疏松汗出腠理疏松汗出汗出风性开泄,卫外不固,营阴不能内风性开泄,卫外不固,营阴不能内守则汗出。守则汗出。脉浮缓脉浮缓阳浮而阴弱阳浮而阴弱鼻鸣鼻鸣肺气失宣肺气失宣干呕干呕胃失和降胃失和降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2.2.太阳伤寒证太阳伤寒证 【概念概念】 太阳伤寒证是指以寒邪为主的风寒之太阳伤寒证是指以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导致卫阳被遏,营阴邪侵犯太阳经脉,导致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所表现的证候。本证是以无汗,身郁滞所表现的证候。本证是以无汗,身痛,恶寒,脉浮紧为辨证要点。痛,恶寒,脉浮紧为辨证要点。【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体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身体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恶寒恶寒风寒袭表,卫阳不能畅达。风寒袭表,卫阳不能畅达。发热发热阳气郁遏阳气郁遏头项强痛头项强痛太阳经气不利太阳经气不利身体疼痛身体疼痛寒性凝滞,气血不利。寒性凝滞,气血不利。无汗而喘无汗而喘腠理闭塞,肺气失宣腠理闭塞,肺气失宣脉浮紧脉浮紧寒邪凝束,正邪相争。寒邪凝束,正邪相争。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二)太阳腑证(二)太阳腑证 太阳腑证是指太阳经证不解,病邪太阳腑证是指太阳经证不解,病邪由太阳之表内传其膀胱腑所表现的证由太阳之表内传其膀胱腑所表现的证候。根据病机之不同,又分为太阳蓄候。根据病机之不同,又分为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水证和太阳蓄血证。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1.1.太阳蓄水证太阳蓄水证 【概念概念】 太阳蓄水证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太阳蓄水证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与水结,膀胱气化不利,水液停蓄所与水结,膀胱气化不利,水液停蓄所表现的证候。本证是以太阳经证与小表现的证候。本证是以太阳经证与小便不利、少腹满并见为审证要点。便不利、少腹满并见为审证要点。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少腹满,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少腹满,消渴,或水入即吐,脉浮或浮数。消渴,或水入即吐,脉浮或浮数。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太阳经证不解:太阳经证不解:发热,恶寒,脉浮或发热,恶寒,脉浮或浮数。浮数。邪热内结膀胱,气化不利:邪热内结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利小便不利邪与水结:邪与水结:少腹满。少腹满。水停气不化津,津不上承:水停气不化津,津不上承:消渴。消渴。水饮入胃,胃失和降:水饮入胃,胃失和降:水入即吐。水入即吐。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2.2.太阳蓄血证太阳蓄血证 【概念概念】 太阳蓄血证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热内传,太阳蓄血证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热内传,与血相结于少腹所表现的证侯。本证是以少与血相结于少腹所表现的证侯。本证是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其人如狂等为其审证依腹急结,小便自利,其人如狂等为其审证依据。据。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少腹急结或鞕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少腹急结或鞕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瘀热结于下焦:瘀热结于下焦:少腹急结或鞕满少腹急结或鞕满病在血分,未影响膀胱气:病在血分,未影响膀胱气:小便自利。小便自利。瘀热内结,上扰心神:瘀热内结,上扰心神:如狂或发狂,善忘如狂或发狂,善忘瘀热下行,随大便而出:瘀热下行,随大便而出:大便色黑如漆,大便色黑如漆,瘀热阻滞,脉道不刊:瘀热阻滞,脉道不刊:脉沉涩或沉结。脉沉涩或沉结。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蓄水证与蓄血证的鉴别:均有少蓄水证与蓄血证的鉴别:均有少腹满。腹满。蓄水证:病在气分,小便不利,蓄水证:病在气分,小便不利,不发狂或如狂。不发狂或如狂。蓄血证:病在血分,小便自利,蓄血证:病在血分,小便自利,发狂或如狂。发狂或如狂。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二、阳明病证二、阳明病证 【概念概念】 阳明病证是指伤寒病发展过程中,阳热阳明病证是指伤寒病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 其性质属里实热证,为邪正斗争的极期其性质属里实热证,为邪正斗争的极期阶段。本证多因太阳经证不解,内传阳明阶段。本证多因太阳经证不解,内传阳明化热而成。或因少阳病失治,邪热传入阳化热而成。或因少阳病失治,邪热传入阳明而成;或因素体阳盛,初感外邪便入里明而成;或因素体阳盛,初感外邪便入里化热所致。化热所致。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身热身热里热炽盛,腾于外。里热炽盛,腾于外。不恶寒,反恶热不恶寒,反恶热表邪入里化热。表邪入里化热。汗自出汗自出热盛津外泄。热盛津外泄。脉大脉大热盛气涌,脉道充盈。热盛气涌,脉道充盈。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阳明的生理和病理阳明的生理和病理】 阳明,有阳气旺盛的涵义,是少阳、阳明,有阳气旺盛的涵义,是少阳、太阳阳气发展的高峰阶段。可见,阳明是太阳阳气发展的高峰阶段。可见,阳明是阳热之气旺盛到了极点的象征。阳热之气旺盛到了极点的象征。 实际上实际上 阳明阳明 只是一个代名词,其内只是一个代名词,其内容所指是包括脏腑(胃、肠、脾、肺)、容所指是包括脏腑(胃、肠、脾、肺)、经络(手足阳明、手足太阴)、气化等在经络(手足阳明、手足太阴)、气化等在内的高度综合体,这个综合体的主要生理内的高度综合体,这个综合体的主要生理是:保证气血精微的生化,协调全身气机是:保证气血精微的生化,协调全身气机的升降,发挥的升降,发挥 后天之本后天之本 的作用,以维持的作用,以维持人的生命功能。人的生命功能。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阳明病的成因有三:阳明病的成因有三:一为太阳或少阳病失治,耗伤津液,邪热传一为太阳或少阳病失治,耗伤津液,邪热传于阳明;于阳明;二为肠胃素热,燥热之邪以从其气,直反阳二为肠胃素热,燥热之邪以从其气,直反阳明;明;三为三阴病阳复太过,热邪亢盛,化燥成实三为三阴病阳复太过,热邪亢盛,化燥成实而转属阳明。其发病的根据是素蕴燥热,发而转属阳明。其发病的根据是素蕴燥热,发病的条件是失治或误治,伤津化燥,邪热内病的条件是失治或误治,伤津化燥,邪热内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 阳明以燥气为本,在太阴湿气的制约下,阳明以燥气为本,在太阴湿气的制约下,相济为用,不致太过。如果脾湿不足,或伤相济为用,不致太过。如果脾湿不足,或伤津化燥,都可导致燥气亢盛(胃肠燥热)而津化燥,都可导致燥气亢盛(胃肠燥热)而为阳明病。为阳明病。 若燥热之邪未于肠中糟粕搏结,而充斥于若燥热之邪未于肠中糟粕搏结,而充斥于全身者,称为阳明经证。全身者,称为阳明经证。 若燥热之邪与肠中糟粕相结,则称为阳明若燥热之邪与肠中糟粕相结,则称为阳明腑证。二者证侯性质均属里、热、实。腑证。二者证侯性质均属里、热、实。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一)阳明经证(一)阳明经证 【概念概念】 阳明经证是指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阳明经证是指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全身,而肠中无燥屎内结所表经,弥漫全身,而肠中无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本证是以大热,大汗,大渴,现的证候。本证是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其辨证依据。脉洪大为其辨证依据。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引饮,或心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引饮,或心烦躁扰,气粗似喘,面赤,苔黄燥,脉烦躁扰,气粗似喘,面赤,苔黄燥,脉洪大。洪大。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二)阳明腑证(二)阳明腑证【概念概念】 阳明腑证是指邪热内盛阳明之里,阳明腑证是指邪热内盛阳明之里,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所表现的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证候。 本证是以潮热汗出,腹满疼痛,大本证是以潮热汗出,腹满疼痛,大便秘结,苔黄燥,脉沉实等为其辨证便秘结,苔黄燥,脉沉实等为其辨证要点。要点。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脐腹胀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脐腹胀满疼痛,痛而拒按,大便秘结不通,满疼痛,痛而拒按,大便秘结不通,甚则神昏谵语、狂乱、不得眠,舌苔甚则神昏谵语、狂乱、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刺,甚至苔焦黑燥黄厚干燥,或起芒刺,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滑数。裂,脉沉实,或滑数。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三、少阳病证三、少阳病证 【概念概念】 少阳病证是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少阳病证是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所表现的证候。又称少不运,经气不利所表现的证候。又称少阳半表半里证。阳半表半里证。 多由太阳经证不解,邪传半表半里多由太阳经证不解,邪传半表半里的少阳部位而引起。亦可由厥阴病转出的少阳部位而引起。亦可由厥阴病转出少阳而成。少阳而成。本证是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本证是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脉弦等为辨证依据。满,脉弦等为辨证依据。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临床表现临床表现】l口苦:胆热上炎口苦:胆热上炎l咽干:津液灼伤咽干:津液灼伤l目眩:邪热上扰空窍目眩:邪热上扰空窍l寒热往来: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邪出于表,寒热往来: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邪出于表,与阳争,正胜则发热,邪入于里,与阴争,邪与阳争,正胜则发热,邪入于里,与阴争,邪胜则恶寒。胜则恶寒。l胸胁苦满:邪郁少阳,经气不利。胸胁苦满:邪郁少阳,经气不利。l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胆热扰胃及心神。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胆热扰胃及心神。l脉弦:肝胆受病之征。脉弦:肝胆受病之征。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少阳的生理与病理少阳的生理与病理】 少阳包括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分别与少阳包括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分别与手厥阴心包与足厥阴肝相表里。手厥阴心包与足厥阴肝相表里。 三焦主决渎而通调水道,又为水火气机运行三焦主决渎而通调水道,又为水火气机运行的道路;胆内藏精汁而主疏泄,胆腑清利则肝的道路;胆内藏精汁而主疏泄,胆腑清利则肝气条达,脾胃健运。胆与三焦联系甚密,故胆气条达,脾胃健运。胆与三焦联系甚密,故胆气疏泄正常,则枢机运转,三焦通畅,水火气气疏泄正常,则枢机运转,三焦通畅,水火气机得以升降。机得以升降。 少阳,有阳气初生的含义,故又有少阳,有阳气初生的含义,故又有“小阳小阳”、“幼阳幼阳”、“稚阳稚阳”之称。少阳之火为之称。少阳之火为“少火少火”,“少火生气少火生气”,人体五脏六腑、四肢,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此火温养。百骸,皆赖此火温养。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若邪犯少阳,胆气郁结,则生理性若邪犯少阳,胆气郁结,则生理性“少火少火”就变就变为病理性的为病理性的 “ “壮火壮火”,“壮火食气壮火食气”,故少阳为病,故少阳为病多以火气病变为主。多以火气病变为主。 少阳病的发生,一是太阳病不解传入少阳;二是少阳病的发生,一是太阳病不解传入少阳;二是外邪直犯少阳;三是三阴病(特别是厥阴)阳气来外邪直犯少阳;三是三阴病(特别是厥阴)阳气来复,可转入少阳。复,可转入少阳。 其病变位置,既在表,又在里;既不完全在表,其病变位置,既在表,又在里;既不完全在表,又不完全在里;既未完全脱离太阳,又未完全进入又不完全在里;既未完全脱离太阳,又未完全进入阳明,而以少阳胆腑为病变中心,并涉及太阳、阳阳明,而以少阳胆腑为病变中心,并涉及太阳、阳明。就其病性而言,少阳病既有太阳寒证的表现,明。就其病性而言,少阳病既有太阳寒证的表现,又有阳明化热的征象,寒热俱在,是表里之间的中又有阳明化热的征象,寒热俱在,是表里之间的中间类型。少阳病常见肝病症状和脾胃升降失常的症间类型。少阳病常见肝病症状和脾胃升降失常的症状。状。其总的病机为邪犯少阳,枢机不利其总的病机为邪犯少阳,枢机不利。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四、太阴病证四、太阴病证 【概念概念】 太阴病证是由多种原因所致脾阳虚衰,太阴病证是由多种原因所致脾阳虚衰,寒湿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寒湿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太阴病为三阴病之轻浅阶段,其太阴病为三阴病之轻浅阶段,其病变特病变特点为里虚寒证点为里虚寒证。可因三阳病治疗失当,损伤。可因三阳病治疗失当,损伤脾阳而起,亦可由风寒之邪直接侵犯而成。脾阳而起,亦可由风寒之邪直接侵犯而成。本证是以腹满时痛,自利,口不渴等虚寒之本证是以腹满时痛,自利,口不渴等虚寒之象为辨证要点象为辨证要点。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四肢欠温,口不渴,时腹自痛,四肢欠温,脉沉缓而弱。脉沉缓而弱。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太阴的生理与病理太阴的生理与病理】 太阴包括手太阴肺、足太阴包括手太阴肺、足太阴脾,并分别与手阳明大肠、足太阴脾,并分别与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相表里。脾与胃、肺与大肠阳明胃相表里。脾与胃、肺与大肠在功能上相互协调,清阳升而浊阴在功能上相互协调,清阳升而浊阴降,精微布而水液行,维持着人的降,精微布而水液行,维持着人的正常生命活动。正常生命活动。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 太阴为三阴经之一,有阴气旺盛的意太阴为三阴经之一,有阴气旺盛的意思,因其位于三阴之表,故又有思,因其位于三阴之表,故又有 太阴为太阴为开开 之说。太阴病中之之说。太阴病中之 太阴太阴 ,主要是指,主要是指脾(胃)而言。脾胃为元气之本,元气脾(胃)而言。脾胃为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根,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是健康之根,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病由所生。太阴病的发生,可由三阳则病由所生。太阴病的发生,可由三阳病传变而来,亦可因寒邪直中所致,且病传变而来,亦可因寒邪直中所致,且以后者为主。病至太阴,侵犯于脾,致以后者为主。病至太阴,侵犯于脾,致使脾阳不足,运化失职,寒湿内生。使脾阳不足,运化失职,寒湿内生。故故其病位在里,病性属寒、属虚。其病位在里,病性属寒、属虚。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五、少阴病证五、少阴病证 少阴病是伤寒六经病变发展过程少阴病是伤寒六经病变发展过程的后期,全身性阴阳衰惫所现证候的后期,全身性阴阳衰惫所现证候的概括。的概括。病位主要在心肾,临床以病位主要在心肾,临床以脉微细、但欲寐为主要脉症。脉微细、但欲寐为主要脉症。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少阴的生理与病理:少阴的生理与病理: 少阴包括手少阴心与足少阴肾,少阴包括手少阴心与足少阴肾,分别与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互分别与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互为表里。为表里。手少阴心属火,主血脉、手少阴心属火,主血脉、神明;足少阴肾属水,主藏精,为神明;足少阴肾属水,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心肾以三焦为通路,相先天之本。心肾以三焦为通路,相互交通,水火互济,彼此制约,维互交通,水火互济,彼此制约,维持其两脏的阴阳平衡。持其两脏的阴阳平衡。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 少阴,有阴气初生之意,其位置在太少阴,有阴气初生之意,其位置在太阴和厥阴之间,所以又有阴和厥阴之间,所以又有“少阴为枢少阴为枢”之称,有枢转阴气的作用。之称,有枢转阴气的作用。 少阴发病,有直中和传经两种形式。少阴发病,有直中和传经两种形式。直中者,外邪直犯少阴;传经者,太阳、直中者,外邪直犯少阴;传经者,太阳、太阴之邪不解而传入。其发病的根据是太阴之邪不解而传入。其发病的根据是素体心肾阳虚,气血不足。外感风寒之素体心肾阳虚,气血不足。外感风寒之邪只是发病的条件。邪只是发病的条件。 少阴心肾,是人体生命的中枢,少阴少阴心肾,是人体生命的中枢,少阴为病,多为危笃重证。少阴病的病理既为病,多为危笃重证。少阴病的病理既可出现心阳肾阳之虚衰,又可有心阴、可出现心阳肾阳之虚衰,又可有心阴、肾阴之耗伤。故少阴病有从阴寒化、从肾阴之耗伤。故少阴病有从阴寒化、从阳热化两类证候。阳热化两类证候。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一)少阴寒化证(一)少阴寒化证 【概念概念】 少阴寒化证是指少阴阳气虚衰,病邪入少阴寒化证是指少阴阳气虚衰,病邪入内从阴化寒,阴寒独盛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内从阴化寒,阴寒独盛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此证是以无热恶寒,下利,肢厥脉微等为此证是以无热恶寒,下利,肢厥脉微等为 辨证依据。辨证依据。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脉微细,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脉微细,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或身热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或身热反不恶寒,甚至面赤(阴盛格阳)。反不恶寒,甚至面赤(阴盛格阳)。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二)少阴热化证(二)少阴热化证 【概念概念】 少阴热化证是指少阴阴虚阳亢,少阴热化证是指少阴阴虚阳亢,邪从阳化热所表现的虚热证候。邪从阳化热所表现的虚热证候。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脉细数。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六、厥阴病证六、厥阴病证 【概念概念】 厥阴病证是伤寒病发展传变的较后厥阴病证是伤寒病发展传变的较后阶段,所现阴阳对峙,寒热交错,厥阶段,所现阴阳对峙,寒热交错,厥热胜复等证候的概括。热胜复等证候的概括。 临床以上热下寒证为其提纲。厥阴临床以上热下寒证为其提纲。厥阴病为六经之末,多由它经传变而成,病为六经之末,多由它经传变而成,其中尤以少阳病为主。其中尤以少阳病为主。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厥阴的生理与病理厥阴的生理与病理】 厥阴包括手厥阴心包和足厥阴肝,厥阴包括手厥阴心包和足厥阴肝,并分别与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相表里。并分别与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相表里。 厥,含有极尽之意,是两阴交尽的厥,含有极尽之意,是两阴交尽的互词。厥阴为阴之尽,阴尽则阳生,所互词。厥阴为阴之尽,阴尽则阳生,所以,厥阴含有阴尽阳生、阴中孕阳之意。以,厥阴含有阴尽阳生、阴中孕阳之意。其位置在少阴之后,所以又有其位置在少阴之后,所以又有 厥阴为厥阴为阖阖 之称,有蕴蓄阴气的作用。之称,有蕴蓄阴气的作用。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厥阴与少阴相表里,禀风木而内寄相火,厥阴与少阴相表里,禀风木而内寄相火,下连肾水,为乙癸同源;上接君火,成子母相下连肾水,为乙癸同源;上接君火,成子母相应,在人体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应,在人体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厥阴病的发生,一为直中,系平素厥阴之气厥阴病的发生,一为直中,系平素厥阴之气不足,风寒外感,直入厥阴;二为传经,即少不足,风寒外感,直入厥阴;二为传经,即少阴病进一步发展传入厥阴;三为转属,即少阳阴病进一步发展传入厥阴;三为转属,即少阳病误治、失治,阳气大伤,病转厥阴。病误治、失治,阳气大伤,病转厥阴。 邪入厥阴,肝阳与心包之火上逆,则形成上邪入厥阴,肝阳与心包之火上逆,则形成上热;火不下达,无以温暖肾水,则形成下寒;热;火不下达,无以温暖肾水,则形成下寒;阴阳互争,邪正相搏,则形成厥热胜复。阴阳互争,邪正相搏,则形成厥热胜复。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消渴:消渴:邪入厥阴,心包之火炎上则上热,邪入厥阴,心包之火炎上则上热,热灼津液则消渴。热灼津液则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肝气横逆莫制。肝气横逆莫制。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焦有寒,脾下焦有寒,脾失健运,肝气乘犯则不能食,强食则吐,失健运,肝气乘犯则不能食,强食则吐,内有蛔虫则吐蛔。内有蛔虫则吐蛔。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六经病证的传变六经病证的传变六经病证是脏腑、经络病变的六经病证是脏腑、经络病变的反映,而脏腑、经络之间相互联反映,而脏腑、经络之间相互联系,因此,六经病证可以相互传系,因此,六经病证可以相互传变,分为传经、直中、合病、并变,分为传经、直中、合病、并病等。病等。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1.1.传经传经: :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2.2.循经传循经传: :按伤寒六经的顺序相传者,即太按伤寒六经的顺序相传者,即太阳病阳病阳明病阳明病少阳病少阳病太阴病太阴病少阴少阴病病厥阴病。厥阴病。3.3.越经传越经传: :若是隔一经或两经以上相传者。若是隔一经或两经以上相传者。4.4.表里传表里传: :若相互表里的两经相传者,如太若相互表里的两经相传者,如太阳病传少阴病等。阳病传少阴病等。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5.5.直中直中: :伤寒病初起不从三阳经传入,伤寒病初起不从三阳经传入,而病邪径直入于三阴经者。而病邪径直入于三阴经者。 6.6.合病合病: :伤寒病不经过传变,两经或伤寒病不经过传变,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的病证,如太阳阳三经同时出现的病证,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太阴合病等。明合病、太阳太阴合病等。7.7.并病并病: :伤寒病凡一经之证未罢,又伤寒病凡一经之证未罢,又见它经病证者,如太阳少阴并病、见它经病证者,如太阳少阴并病、太阴少阴并病等。太阴少阴并病等。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第二节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概要卫气营血辨证概要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根根据据卫卫气气营营血血理理论论,以以其其病病机机为为纲纲,对对外外感感温温热热病病症症进进行行浅浅深深层层次之证候分类的辨证方法。次之证候分类的辨证方法。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 卫气营血辨证是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叶天士清代叶天士所创立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即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所反映即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不同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的不同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仲景创立的六经辨证及后世医家对仲景创立的六经辨证及后世医家对温热邪气致病的认识,为卫气营血辨温热邪气致病的认识,为卫气营血辨证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证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叶氏借用叶氏借用内经内经中关于卫、气、中关于卫、气、营、血四种物质的分布、功能不同而营、血四种物质的分布、功能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生理概念,将温热之邪又密切相关的生理概念,将温热之邪侵袭人体分为由浅入深传变的四个阶侵袭人体分为由浅入深传变的四个阶段。段。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二、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二、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1.1.卫卫气气营营血血辨辨证证是是温温热热病病发发展展的的四四个个不不同同阶阶段段中中四四类类不不同同证证候候的的概概括括。也也是是反反映映病病邪邪由由表入里的四个层次;表入里的四个层次;2.2.标标明明了了温温热热病病发发展展变变化化的的一一般般规规律律,即即其其病病理理变变化化主主要要表表现现为为机机体体卫卫气气营营血血的的功功能能失失调或损害;调或损害;3.3.说说明明了了温温热热病病以以病病情情的的轻轻重重,病病位位的的深深浅浅,正邪的盛衰,作为论治的依据。正邪的盛衰,作为论治的依据。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温热病邪由卫分温热病邪由卫分气分气分营分营分血分,说血分,说明病情逐渐加重。明病情逐渐加重。 就其病变部位而言,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就其病变部位而言,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皮毛;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胃、肠、胆皮毛;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胃、肠、胆等脏腑;营分证邪热入于心营,病在心与包络;等脏腑;营分证邪热入于心营,病在心与包络;血分证则邪热已深入心、肝、肾,重在耗血、血分证则邪热已深入心、肝、肾,重在耗血、动血。动血。 因此,因此,卫气营血在辨证理论中已不是物质概卫气营血在辨证理论中已不是物质概念了。念了。故故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说:说: 温邪上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血属营。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方言血 。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三、三、卫气营血辨证的内容卫气营血辨证的内容(一)卫分证(一)卫分证 【概念概念】 卫分证是指温热病邪侵犯肺卫,致使卫卫分证是指温热病邪侵犯肺卫,致使卫外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外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审证要点审证要点】 卫分证是温热病的初起阶段。本证是以卫分证是温热病的初起阶段。本证是以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为辨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为辨证要点。证要点。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头痛,咳嗽,口干微渴,咽浮数:头痛,咳嗽,口干微渴,咽喉肿痛喉肿痛 等等表热证表热证。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 (二)气分证(二)气分证 【概念概念】 气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传脏腑,气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传脏腑,正盛邪实,阳热亢盛所表现的里正盛邪实,阳热亢盛所表现的里实热证候。实热证候。 根据邪热侵犯肺、胃、胸膈、根据邪热侵犯肺、胃、胸膈、肠、胆等脏腑的不同而兼有不同肠、胆等脏腑的不同而兼有不同的见症。的见症。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成因成因】1 1、卫分证不解,邪传入里所致。、卫分证不解,邪传入里所致。2 2、初感则温热邪气直入气分而成者。、初感则温热邪气直入气分而成者。【审证要点审证要点】 气分证是以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舌气分证是以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红苔黄,脉数有力为。 根据兼见症状之特点,再进一步判根据兼见症状之特点,再进一步判断何脏何腑受病断何脏何腑受病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 1、里热炽盛: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里热炽盛: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汗出,心烦,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汗出,心烦,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2 2、邪热恋肺:咳喘,胸痛,咯痰黄稠、邪热恋肺:咳喘,胸痛,咯痰黄稠3 3、邪扰胸膈:心烦懊憹,坐卧不安;、邪扰胸膈:心烦懊憹,坐卧不安;4 4、热结肠道:潮热,腹胀痛拒按,或时有谵、热结肠道:潮热,腹胀痛拒按,或时有谵语、狂乱,大便秘结或下利稀水,苔黄燥,语、狂乱,大便秘结或下利稀水,苔黄燥,甚则焦黑起刺,脉沉实;甚则焦黑起刺,脉沉实;5 5、热郁胆胃:口苦,胁痛,干呕,心烦,脉、热郁胆胃:口苦,胁痛,干呕,心烦,脉弦数等。弦数等。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三)营分证(三)营分证【概念概念】 营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陷,劫营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陷,劫灼营阴,心神被扰所表现的证候。灼营阴,心神被扰所表现的证候。 营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较营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较为深重的阶段。为深重的阶段。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成因成因】1 1、气分证不解,邪热传入营分而成。、气分证不解,邪热传入营分而成。2 2、卫分证直接传入营分而成,称为、卫分证直接传入营分而成,称为“逆传逆传心包心包”。3 3、营阴素亏,初感温热之邪盛,来势凶猛,、营阴素亏,初感温热之邪盛,来势凶猛,发病急骤,起病即见营分证者。发病急骤,起病即见营分证者。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心烦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质红绛无苔,脉细数。 【审证要点审证要点】 以身热夜甚,心烦神昏,舌红绛,以身热夜甚,心烦神昏,舌红绛,脉细数为辨证要点。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四)血分证(四)血分证 【概念概念】 血分证是指温热病邪深入阴血,血分证是指温热病邪深入阴血,导致动血、动风、耗阴所表现的一导致动血、动风、耗阴所表现的一类证候。类证候。 血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为血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深重的阶段。 病变主要累及心、肝、肾三脏。病变主要累及心、肝、肾三脏。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成因成因】1 1、由邪在营分不解,传入血分而成。、由邪在营分不解,传入血分而成。2 2、气分热炽,劫营伤血,径入血分而成。、气分热炽,劫营伤血,径入血分而成。3 3、素体阴亏,已有伏热内蕴,温热病邪直、素体阴亏,已有伏热内蕴,温热病邪直入血分而成。入血分而成。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三大类型三大类型 热盛动血热盛动血 热盛动风热盛动风 热盛伤阴。热盛伤阴。【审证要点审证要点】 以身热夜甚,昏谵,斑疹紫黑,舌质以身热夜甚,昏谵,斑疹紫黑,舌质深绛,脉细数为辨证要点。深绛,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根据具体病机之不同而有其相应的兼根据具体病机之不同而有其相应的兼症。本证严重者可致亡阴、亡阳。症。本证严重者可致亡阴、亡阳。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身热夜甚,躁扰不宁,甚或昏狂,吐血、身热夜甚,躁扰不宁,甚或昏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显露,色紫黑,衄血、便血、尿血,斑疹显露,色紫黑,舌质深绛,脉细数。舌质深绛,脉细数。 或见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目睛或见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目睛上视,牙关紧闭,四肢厥冷,脉弦数;上视,牙关紧闭,四肢厥冷,脉弦数; 或见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或见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神疲欲寐,耳聋,形瘦,脉虚细;神疲欲寐,耳聋,形瘦,脉虚细; 或见手足蠕动、瘈疭等。或见手足蠕动、瘈疭等。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五、卫气营血证的传变五、卫气营血证的传变 温热病的整个发展过程,实温热病的整个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过际上就是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过程。它体现了温病发生发展的规程。它体现了温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律性。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一)一般传变形式:(一)一般传变形式: 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秩序,一般有顺传和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秩序,一般有顺传和逆传两种形式。逆传两种形式。 1 1、顺传:指病变多从卫分开始,依次传入气分、顺传:指病变多从卫分开始,依次传入气分、营分、血分。营分、血分。 它体现了病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它体现了病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病情由轻而重,由实致虚的传变过程。入,病情由轻而重,由实致虚的传变过程。 2 2、逆传:是指邪入卫分后,不经过气分阶段而、逆传:是指邪入卫分后,不经过气分阶段而直接深入营、血分。直接深入营、血分。 实际上实际上“逆传逆传”只是只是“顺传顺传”规律中的一种规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只不过病情更加急剧、重笃。特殊类型,只不过病情更加急剧、重笃。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二)特殊传变形式:(二)特殊传变形式: 温病的传变,由于病邪和机体反应的特温病的传变,由于病邪和机体反应的特殊性,也有不按上述规律传变的。殊性,也有不按上述规律传变的。1 1、发病之初无卫分证,而径见气分证或营、发病之初无卫分证,而径见气分证或营分证。分证。2 2、卫分证未罢,又兼气分证,而致、卫分证未罢,又兼气分证,而致“卫气卫气同病同病”。3 3、气分证尚存,又出现营分证或血分证,、气分证尚存,又出现营分证或血分证,称称“气营两燔气营两燔”或或“气血两燔气血两燔”。 因此,温热病过程中证候的传变,其形因此,温热病过程中证候的传变,其形式是较为复杂的。式是较为复杂的。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第三节第三节 三焦辨证概要三焦辨证概要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根根据据脏脏腑腑分分属属部部位位,以以三三焦焦分分部部为为纲纲,对对外外感感病病症症进进行行浅浅深深层层次次之证候分类的辨证方法。之证候分类的辨证方法。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三焦辨证,是清代吴鞠通依据三焦辨证,是清代吴鞠通依据内内经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将外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将外感温热病的证候归纳为上、中、下三感温热病的证候归纳为上、中、下三焦病证,用以阐明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焦病证,用以阐明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表现及热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表现及其传变规律其传变规律 ,并指导治疗的一种辨,并指导治疗的一种辨证方法。证方法。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二、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二、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 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也标志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也标志着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病理阶段。着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病理阶段。1 1、上焦病证:主要包括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的病、上焦病证:主要包括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的病变。其中手太阴肺的证候多为温病的初起阶段。变。其中手太阴肺的证候多为温病的初起阶段。2 2、中焦病证:主要包括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和足、中焦病证:主要包括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和足太阴脾的病变。脾胃同属中焦,阳明主燥,太阴太阴脾的病变。脾胃同属中焦,阳明主燥,太阴主湿,邪入阳明而从燥化,则多呈现里热燥实证;主湿,邪入阳明而从燥化,则多呈现里热燥实证;邪入太阴从湿化,多为湿温病证。邪入太阴从湿化,多为湿温病证。3 3、下焦病证:主要包括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的病变,、下焦病证:主要包括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的病变,多为肝肾阴虚之候,属温病的末期阶段。多为肝肾阴虚之候,属温病的末期阶段。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三、三焦辨证的内容三、三焦辨证的内容(一)上焦病证(一)上焦病证 【概念概念】 上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侵袭手太阴肺经和上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侵袭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所表现的证候。手厥阴心包所表现的证候。 由于肺主气属卫,故在上焦病证中,温热由于肺主气属卫,故在上焦病证中,温热之邪初犯人体,既可能肺卫同时受邪,也可之邪初犯人体,既可能肺卫同时受邪,也可能只限于肺脏受邪,邪热壅肺,表卫证不甚能只限于肺脏受邪,邪热壅肺,表卫证不甚明显。病情严重时,温热之邪可逆传心包。明显。病情严重时,温热之邪可逆传心包。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 1、风温犯表:发热,微恶风寒,咳嗽,、风温犯表:发热,微恶风寒,咳嗽,汗出,口渴,头痛,舌边尖红,脉浮数或汗出,口渴,头痛,舌边尖红,脉浮数或 两寸独大;两寸独大; 2 2、里热炽盛:但热不寒,咳嗽,气喘,、里热炽盛:但热不寒,咳嗽,气喘,汗出,口渴,苔黄,脉数;汗出,口渴,苔黄,脉数; 3 3、邪热逆传心包:高热,神昏谵语或昏、邪热逆传心包:高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肢厥,舌质红绛。愦不语,舌謇,肢厥,舌质红绛。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二)中焦病证(二)中焦病证 【概念概念】 中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侵袭中焦中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侵袭中焦脾胃,邪从燥化和邪从湿化所表现脾胃,邪从燥化和邪从湿化所表现的证候。的证候。 温邪自上焦传入中焦,脾胃二经温邪自上焦传入中焦,脾胃二经受病,若邪从燥化,表现为阳明燥受病,若邪从燥化,表现为阳明燥热伤阴之证;若邪从湿化,则成为热伤阴之证;若邪从湿化,则成为太阴湿热证。太阴湿热证。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 1、阳明燥热伤阴之证:身热面赤,呼、阳明燥热伤阴之证:身热面赤,呼吸气粗,腹满便秘,神昏谵语,渴欲吸气粗,腹满便秘,神昏谵语,渴欲饮冷,口干唇裂,小便短赤,苔黄燥饮冷,口干唇裂,小便短赤,苔黄燥或焦黑起刺,脉沉实有力;或焦黑起刺,脉沉实有力;2 2、太阴湿热证:身热不扬,头身重痛,、太阴湿热证:身热不扬,头身重痛,胸脘痞闷,泛恶欲呕,大便不爽或溏胸脘痞闷,泛恶欲呕,大便不爽或溏泄,舌苔黄腻,脉濡数。泄,舌苔黄腻,脉濡数。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三)下焦病证(三)下焦病证 【概念概念】 下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犯及下焦,劫夺肝下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犯及下焦,劫夺肝肾之阴所表现的证候。肾之阴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 1、肝肾阴虚证身热颧红,神疲,耳聋,手足、肝肾阴虚证身热颧红,神疲,耳聋,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燥咽干,脉虚大;心热甚于手足背,口燥咽干,脉虚大;2 2、虚风内扰证:手足蠕动,甚或瘈疭,心中、虚风内扰证:手足蠕动,甚或瘈疭,心中憺憺大动,神倦脉虚,舌绛苔少,甚或时时憺憺大动,神倦脉虚,舌绛苔少,甚或时时欲脱。欲脱。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四、三焦病证的传变四、三焦病证的传变(一)一般传变形式:(一)一般传变形式:1 1、顺传:三焦病证的传变,一般多由上焦手、顺传:三焦病证的传变,一般多由上焦手太阴肺开始,传入中焦,进而传入下焦,此太阴肺开始,传入中焦,进而传入下焦,此为为“顺传顺传”。 标志着病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的病理标志着病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的病理进程。进程。2 2、逆传:若病邪从肺卫而传入心包者,称为、逆传:若病邪从肺卫而传入心包者,称为“逆传逆传”。 说明邪热炽盛,病情重笃。说明邪热炽盛,病情重笃。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二)传变规律:(二)传变规律:1 1、一般规律:、一般规律:三焦病证自上而下的传变。三焦病证自上而下的传变。2 2、特殊规律:、特殊规律:(1 1)邪犯上焦,经治而愈,并不传变。)邪犯上焦,经治而愈,并不传变。(2 2)上焦病证未罢而又见中焦病证。)上焦病证未罢而又见中焦病证。(3 3)自上焦径传下焦,亦有中焦病证未除而)自上焦径传下焦,亦有中焦病证未除而又出现了下焦病证者,亦有起病即见下焦病又出现了下焦病证者,亦有起病即见下焦病证者。证者。(4 4)两焦病证错综互见和病邪弥漫三焦者。)两焦病证错综互见和病邪弥漫三焦者。 因此,对三焦病势的判断,应综合临床因此,对三焦病势的判断,应综合临床资料全面、综合地分析资料全面、综合地分析。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第四节第四节 经络辨证概要经络辨证概要一、经络辨证的概念:一、经络辨证的概念: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所反映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对病人所反映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并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并进而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及其病机进而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及其病机的一种辨证方法。的一种辨证方法。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划分病变所在的经络病位,源于划分病变所在的经络病位,源于内经内经,后世多有发挥。,后世多有发挥。 灵枢灵枢经脉经脉载有十二经病证。载有十二经病证。 奇经八脉病证,则以奇经八脉病证,则以素问素问骨空论骨空论、 难经难经二十九难二十九难及李时珍及李时珍奇经八脉考奇经八脉考 论述甚详,至今仍为经络辨证的主要依据。论述甚详,至今仍为经络辨证的主要依据。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二、经络辨证的理论依据:二、经络辨证的理论依据:1 1、经络又是病邪传递的途径。、经络又是病邪传递的途径。 当人体患病时,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当人体患病时,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首先导致经络之气失调,进而入人体,首先导致经络之气失调,进而内传脏腑。内传脏腑。2 2、脏腑病变循经络反映于体表。、脏腑病变循经络反映于体表。 如果脏腑发生病变时,同样也循经络如果脏腑发生病变时,同样也循经络反映于体表,在体表经络循行的部位,反映于体表,在体表经络循行的部位,特别是经气聚集的腧穴之处,出现各种特别是经气聚集的腧穴之处,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异常反应。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如麻木、酸胀、疼痛,对冷热等刺激的如麻木、酸胀、疼痛,对冷热等刺激的敏感度异常,或皮肤色泽改变等。这样,敏感度异常,或皮肤色泽改变等。这样,便可辨别病变所在的经络、脏腑。便可辨别病变所在的经络、脏腑。 如肺脏病证,常在肺俞、中府等穴位出如肺脏病证,常在肺俞、中府等穴位出现压痛感;现压痛感;又如又如素问素问脏气法时论脏气法时论说:说:“肝病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者,两胁下痛,引少腹。”就是由于肝就是由于肝经循行于胁肋、少腹的缘故。经循行于胁肋、少腹的缘故。 经络辨证是对脏腑辨证的补充和辅助,经络辨证是对脏腑辨证的补充和辅助,特别是在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方特别是在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中,更常运用经络辨证。法中,更常运用经络辨证。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一、十二经脉病证一、十二经脉病证(一)临床特点:(一)临床特点:1 1、经脉受邪,经气不利: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出现的病症多与其出现的病症多与其循行部位有关,如足太阳膀胱经受邪,可见循行部位有关,如足太阳膀胱经受邪,可见项背、腰脊、项背、腰脊、 腘窝、足跟等处疼痛。腘窝、足跟等处疼痛。2 2、脏腑病候与经脉所属部位的症状相兼:脏腑病候与经脉所属部位的症状相兼:如如手太阴肺经病证可见咳喘气逆、胸满、臑臂手太阴肺经病证可见咳喘气逆、胸满、臑臂内侧前缘疼痛等。内侧前缘疼痛等。3 3、一经受邪可影响其他经脉,表现多经合病一经受邪可影响其他经脉,表现多经合病的症状:的症状:如脾经有病可见胃脘疼痛,食后作如脾经有病可见胃脘疼痛,食后作呕等胃经病症;足厥阴肝经受病出现的胸胁呕等胃经病症;足厥阴肝经受病出现的胸胁满,呕逆,飱泄,癃闭等病症。满,呕逆,飱泄,癃闭等病症。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二)手足三阳经病证具体临床表现(二)手足三阳经病证具体临床表现:(略)(略) 1.1.手太阳小肠经病证:噫痛颔肿,不可手太阳小肠经病证:噫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耳聋,目黄,以顾,肩似拔,臑似折。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痛。 2.2.手阳明大肠经病证:齿痛,颈肿,喉手阳明大肠经病证:齿痛,颈肿,喉痹,目黄,口干、大便秘或泄,鼽衄、痹,目黄,口干、大便秘或泄,鼽衄、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3.3.手少阳三焦经病证:耳聋、心胁痛,汗手少阳三焦经病证:耳聋、心胁痛,汗出,噫肿喉痹,目锐眥痛,颊痛,耳后、出,噫肿喉痹,目锐眥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用。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4.4.足太阳膀胱经病证:寒热、鼻塞,头痛,足太阳膀胱经病证:寒热、鼻塞,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如结,踹如裂,足小趾不用。曲,膕如结,踹如裂,足小趾不用。 5.5.足阳明胃经病证:发热以身前较甚,鼻痛、足阳明胃经病证:发热以身前较甚,鼻痛、鼽衄,齿痛,咽痹,颈肿,口喎,膝膑肿痛,鼽衄,齿痛,咽痹,颈肿,口喎,膝膑肿痛,循乳部、气街、股、伏兔、胫外廉、足面皆循乳部、气街、股、伏兔、胫外廉、足面皆痛,足中趾不用。痛,足中趾不用。 6.6.足少阳胆经病证:口苦、善太息,心胁痛足少阳胆经病证: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马刀侠瘿汗出振寒为疟,头痛颔痛,反热。马刀侠瘿汗出振寒为疟,头痛颔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胸、胁、肋、髀、膝缺盆中肿痛,腋下肿,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足小趾、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足小趾、次趾不用。次趾不用。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三)手足三阴经病证具体临床表现:(三)手足三阴经病证具体临床表现:1.1.手太阴肺经病证:肺胀、咳喘、手太阴肺经病证:肺胀、咳喘、胸部满闷;缺盆中痛;肩背痛,或肩背胸部满闷;缺盆中痛;肩背痛,或肩背寒,以及臑、臂前侧廉痛,少气,洒淅寒,以及臑、臂前侧廉痛,少气,洒淅寒热,自汗出等。寒热,自汗出等。 2.2.手少阴心经病证:嗌干,心痛,渴而欲手少阴心经病证:嗌干,心痛,渴而欲饮,以及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饮,以及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掌中热痛。 3.3.手厥阴心包络经病证:手心热,心中憺手厥阴心包络经病证:手心热,心中憺憺大动,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肋支憺大动,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肋支满,面赤目黄,喜笑不休,烦心,心痛满,面赤目黄,喜笑不休,烦心,心痛等。等。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4.4.足太阴脾经病证: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足太阴脾经病证: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怏然如衰,身体皆重,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怏然如衰,身体皆重,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泻、癥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股膝泻、癥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能用等。内肿厥,足大指不能用等。 5.5.足少阴肾经病证: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足少阴肾经病证: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有血,喝喝而喘,心如悬若饥状,善恐,唾有血,喝喝而喘,心如悬若饥状,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心惕惕如人将捕之,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噫干及痛,烦心心痛,脊、股内后廉痛,痿噫干及痛,烦心心痛,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厥,嗜卧,足下热而痛。 6.6.足厥阴肝经病证:腰痛不可以仰,甚则嗌干,足厥阴肝经病证:腰痛不可以仰,甚则嗌干,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妇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妇人少腹肿。人少腹肿。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二、奇经八脉病证二、奇经八脉病证奇经八脉为十二正经以外的八条经奇经八脉为十二正经以外的八条经脉,即冲、任、督、带、阳维、阴维、脉,即冲、任、督、带、阳维、阴维、阳跷、阴跷诸脉。阳跷、阴跷诸脉。奇经八脉具有联系十二经脉,调节人奇经八脉具有联系十二经脉,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体阴阳气血的作用。奇经八脉的病证,由其所循行的部位奇经八脉的病证,由其所循行的部位和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所决定。和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所决定。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一)奇经八脉病证的临床特点:(一)奇经八脉病证的临床特点:1 1、冲、任、督病证:常反映生殖机能异常。、冲、任、督病证:常反映生殖机能异常。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任脉总任一身之阴,冲脉为十二经之海,三脉皆起于下极而一源冲脉为十二经之海,三脉皆起于下极而一源三歧,与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联系密切,三歧,与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联系密切,所以冲、任、督脉的病证常与人的先、后天所以冲、任、督脉的病证常与人的先、后天真气有关,并常反映为生殖功能的异常。真气有关,并常反映为生殖功能的异常。调理冲任可以治疗妇女月经不调、不孕、滑调理冲任可以治疗妇女月经不调、不孕、滑胎流产等。胎流产等。温养督任可以治疗生殖机能衰退。温养督任可以治疗生殖机能衰退。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2 2、带脉病证:其病常见腰脊绕腹而痛、带脉病证:其病常见腰脊绕腹而痛、子宫脱垂、赤白带下等。子宫脱垂、赤白带下等。3 3、阳、阳 跷、阴跷病证:其病多表现为跷、阴跷病证:其病多表现为肢体痿痹无力、运动障碍。肢体痿痹无力、运动障碍。4 4、阳维、阴维病证:阳维脉为病,多、阳维、阴维病证:阳维脉为病,多见寒热;阴维脉为病,多见心胸、见寒热;阴维脉为病,多见心胸、脘腹、阴中疼痛。脘腹、阴中疼痛。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二)奇经八脉病证与十二经脉密切关系:二)奇经八脉病证与十二经脉密切关系:1 1、冲、任、督、带病证与肝、脾、肾诸经尤、冲、任、督、带病证与肝、脾、肾诸经尤为密切。为密切。 “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说明冲任为,说明冲任为病,与月经、胎妊相关。病,与月经、胎妊相关。 冲、任、督同起胞中,冲、任、督同起胞中,“一源而三歧一源而三歧”,它们均与生殖有关。,它们均与生殖有关。 因此,临床常用因此,临床常用“调理冲任调理冲任”以治月经病;以治月经病;用用“温养任督温养任督”以治生殖机能衰退等。以治生殖机能衰退等。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三)奇经八脉病证临床表现:(三)奇经八脉病证临床表现:(略)(略) 1.1.督脉病证:实则脊强反折,虚则头重;大人癫疾,督脉病证:实则脊强反折,虚则头重;大人癫疾,小儿风痫。小儿风痫。 2.2.任脉病证:男子为疝气,女子带下瘕聚。任脉病证:男子为疝气,女子带下瘕聚。 3.3.冲脉病证: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咳、唾,气逆而冲脉病证: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咳、唾,气逆而里急。里急。 4.4.带脉病证:腹部胀满,绕脐腰脊痛,冲心痛,腰带脉病证:腹部胀满,绕脐腰脊痛,冲心痛,腰溶溶如坐水中,女子则赤白带下。溶溶如坐水中,女子则赤白带下。 5.5.阳维阴维病证: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阳维阴维病证: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阴阳不能自相维,则快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痛,阴阳不能自相维,则快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持。 6.6.阳跷阴跷病证: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阴跷阳跷阴跷病证: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急则狂走,目不昧;阴急则为病,阳缓而阴急;阳急则狂走,目不昧;阴急则阴厥。阴厥。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是根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是根据一系列的证候,以掌握伤寒与温病据一系列的证候,以掌握伤寒与温病病机的发展趋势及其关键所在。病机的发展趋势及其关键所在。 六经辨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六经辨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六经病证的临床表现,均化的反映,六经病证的临床表现,均以经络、脏腑病变为其病理基础,其以经络、脏腑病变为其病理基础,其应用不限于外感热病,也用于内伤杂应用不限于外感热病,也用于内伤杂病,但其重点在于分析外感风寒所引病,但其重点在于分析外感风寒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 卫气营血辨证,既是对温热病四卫气营血辨证,既是对温热病四类不同证候的概括,又表示着温热类不同证候的概括,又表示着温热病病变发展过程中浅深轻重各异的病病变发展过程中浅深轻重各异的四个阶段。四个阶段。 三焦辨证着重阐述了三焦所属脏三焦辨证着重阐述了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腑在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特点及其传变的规律。特点及其传变的规律。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所反映的症状、体征进行据,对病人所反映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并进而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何腑,并进而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及其病机的一种辨证方法。经络辨质及其病机的一种辨证方法。经络辨证是对脏腑辨证的补充和辅助,特别证是对脏腑辨证的补充和辅助,特别是在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是在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中,更常运用经络辨证。中,更常运用经络辨证。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理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理论不断发展,对辨证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不断发展,对辨证的认识也不断深入,逐渐创立出行之有效的各种辨证方法,逐渐创立出行之有效的各种辨证方法,包括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包括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等,它们各具特点,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等,它们各具特点,各有侧重,相互补充而不能相互取代,各有侧重,相互补充而不能相互取代,形成了辨证体系的纵横交叉的网络,形成了辨证体系的纵横交叉的网络,故要求将这些辨证方法灵活运用。故要求将这些辨证方法灵活运用。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基本纲领,阴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基本纲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可以反映证的阳、表里、寒热、虚实可以反映证的总体性质和部位,其它辨证方法均是总体性质和部位,其它辨证方法均是它的具体化。它的具体化。病因辨证则以辨别六淫、疫疠、七情病因辨证则以辨别六淫、疫疠、七情等致病因素为主要目的,是以上各种等致病因素为主要目的,是以上各种辨证方法的补充。辨证方法的补充。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经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经络辨证主要适用于内伤杂病的辨络辨证主要适用于内伤杂病的辨证,但以脏腑辨证为中心;证,但以脏腑辨证为中心;若气血津液病证的表现突出,若气血津液病证的表现突出,则与气血津液辨证相结合;则与气血津液辨证相结合;若与经络循行部位的症状关系若与经络循行部位的症状关系密切,则与经络辨证相结合。密切,则与经络辨证相结合。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六经辨证开创了外感热病辨证论治六经辨证开创了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先河,多适用于伤寒,强调寒邪的先河,多适用于伤寒,强调寒邪致病;致病;卫气营血辨证是在六经辨证的基础卫气营血辨证是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的发展,多适用于温病,强调温上的发展,多适用于温病,强调温热与湿热之邪为患;热与湿热之邪为患; 三焦辨证则是在卫气营血辨证的基三焦辨证则是在卫气营血辨证的基础上,补充了湿热之邪伤人的内容,础上,补充了湿热之邪伤人的内容,多适用于湿热温病。多适用于湿热温病。 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灵活地运用各种辨证方法,但并不灵活地运用各种辨证方法,但并不是面面俱到。为了避免繁多的辨证是面面俱到。为了避免繁多的辨证所致的错综复杂以及名实异同的情所致的错综复杂以及名实异同的情况,故在辨证的思维中,应根据具况,故在辨证的思维中,应根据具体病证的特点选择最为适宜的辨证体病证的特点选择最为适宜的辨证方法进行辨证方法进行辨证2024/7/19中医中药中医诊断学其它辨证概说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