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底栖动物概述Summary of BenthosSummary of BenthosSummary of Benthos Summary of Benthos 底栖动物(benthic animal或zoobenthos)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聚居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 按其起源进行基本划分 原生底栖动物(primary zoobenthos):蠕虫、底栖甲壳类、双壳类软体动物等 次生底栖动物(secondary zoobenthos) :各类水生昆虫,软体动物中的肺螺类(Pulmata)如椎实螺(Lymnea) 按其大小进行基本划分 大型底栖动物(macrofauna) :不能通过500mm孔径筛网 小型底栖动物(meiofauna) :能通过500mm孔径筛网但不能通过42mm孔径筛网 微型底栖动物(nanofauna) :能通过42mm孔径筛网 底栖动物的习见类群海绵动物门海绵动物门(Spongia) (Spongia) 刺胞动物门刺胞动物门(Cnidaria) (Cnidaria) 扁形动物门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Platyhelminthes) 线虫动物门线虫动物门(Nematoda) (Nematoda) 环节动物门环节动物门(Annelida) (Annelida) 软体动物门软体动物门(Mollusca) (Mollusca) 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Arthropoda) 底栖动物的生活类型底栖动物的生活类型固着动物固着动物(sessile benthos) (sessile benthos) 穴居动物穴居动物(burrowing benthos)(burrowing benthos) 攀爬动物攀爬动物(climbing benthos)(climbing benthos) 钻蚀动物钻蚀动物(boring benthos(boring benthos 功能摄食类群 (functional feeding groups) 根据摄食对象和方法的差异对水生动物进行的一项生态分类 ,包括撕食者、收集者、刮食者和其它捕食者 (吞食者 、刺吸者 )。属于收集者的种类 超过半数,说明底栖动物对湖底有机碎屑的转化起很大作用 功能群撕食者食物颗粒CPOM,1mm功能亚群咀嚼者和钻食者主要食物新鲜维管束植物死亡维管束植物主要分类阶元毛翅目石蛾科(Phryganeidae)长 角石蛾科(Leptoceridae)鳞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叶甲科(Chrysomelidae)双翅目摇蚊科、水蝇科(Ephydridae)翅目丝翅亚目(Filipalpia), 毛翅目沼石蛾科(Limnephilidae)、鳞石蛾科(Lepidostomatidae),双翅目大蚊科(Tipulidae)、摇蚊科功能群收集者 食物颗粒FPOM-UPOM,1mm 功能亚群过滤收集者 直接收集者 主要食物悬浮藻类和有机碎屑沉积有机碎屑 主要分类阶元蜉蝣目二尾蜉科(Siphlonuridae),毛翅目等翅石蛾科(Philopotamidae)、管石蛾科(Psychomyiidae)、短石蛾科(Brachycentridae),鳞翅目,双翅目科(Simuliidae)、摇蚊科、蚊科(Culicidae) 蜉蝣目细蜉科(Caenidae)、蜉蝣科(Ephemeridae)、小裳蜉科(Leptophlebiidae)、四节蜉科(Baetidae)、小蜉科(Ephemerellidae)、五节蜉科(Heptageniidae),半翅目水黾科(Gerridae), 鞘翅目水龟甲科(Hydrophilidae),双翅目摇蚊科、蠓科(Ceratopogonidae) 功能群刮食者 食物颗粒1mm 功能亚群吞食者 刺吸者 主要食物动物全部或部分 动物细胞和组织液 主要分类阶元蜻蜓目,翅目鬃须翅亚目(Setipalpia),广翅目(Magaloptera),毛翅目原石蛾科(Rhyacophilidae)、多距石蛾科(Polycentropidae)、纹石蛾科(Hydropsychidae),鞘翅目龙虱科(Dytiscidae)、豉甲科(Gyrinidae),双翅目(摇蚊科) 半翅目负子蝽科(Belostomatidae)、蝎蝽科(Nepidae)、仰泳蝽科(Notonectidae)、潜水蝽科(Naucoridae),双翅目鹬虻科(Rhagionidae) 底栖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底栖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现存量在不同水体和区域间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现存量在不同水体和区域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现按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现按从物理因素、营养元素、水草个方面对影响其分布和多度的因素进行个方面对影响其分布和多度的因素进行一些分析。一些分析。(一)物理因素1.底质:水体的底质,根据颗粒的大小以及有机质的多寡大体可分为岩石、砾石、粗砂、细砂、粘土和淤泥。 2.流速:流速对底栖动物的现存量和种类组成有较大的影响。通常静水水体中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大于流水水体,但要求较清水的种类有时在江河中反而较常见。3.水深:底栖动物数量明显地随水深增加而不断递减 。据报道:大致水深每增加1m,底栖动物便将减少330ind每平米。 (二)营养元素 1.总氮总氮:底栖动物密度(D, ind/m2)、生物量(B, g/m2)对总氮(TN, mg/l)的关系可用直线回归方程表示为:D=1863TN-1207;B=13.441TN-9.091。这就意味着,在东湖的条件下,当总氮含量的年平均值增加1mg/l时,底栖动物的密度有可能增加约1900ind/m2,生物量将相应增加13g/m2左右。2.总磷总磷:总磷(TP, mg/l)对底栖动物的影响与总氮不同,其含量的对数值与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显著地正相关水中总磷含量的消长将使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出现指数式的增减。其瞬时增长率为0.05(0.0460.053),故总磷每上升1ppb时,底栖动物实际增长率也在5%左右(e0.05-1=0.0513)。从上述模型中可以看出磷对底栖动物是个最重要的因素。3.有机物有机物:有机物耗氧量的年平均值与底栖动物生物量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三)水草 在生物环境中,水草是影响底栖动物的重要因素。通常螺类的现存量随水草的增加而增加。 水草上生长着大量的着生藻类,是小型螺类的主食对象。铜锈环棱螺似乎有随水草的增加而数量反而减少的趋势,因为铜锈环棱螺的成体皆在底部生活,以底部着生的藻类为食,间食水底的一些细菌以及淤泥中的有机碎屑。双壳类的情况与螺类不同,主要滤食悬浮碎屑、细菌和浮游植物。 底栖动物在不同性质水体中的种类数量分布湖泊湖泊 河流河流 水库水库 底栖动物在渔业和环境生物监测上的价值(一)渔业经济价值及渔产潜力的估算 :一些底栖动物本身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大型蚌类则用于生产淡水珍珠,一般而言,底栖动物与渔业的基本关系是作为鱼类食料,并有较高的能含量和转化效率。据测定寡毛类和昆虫每克干重的能量是23.12kJ,软体动物为19.65kJ,对鱼类的转化效率约为32%。 (二)在环境生物监测上的运用:颤蚓科寡毛类和一些摇蚊幼虫可作为水质有机物污染的指示生物。颤蚓科寡毛类在100indm-2以下时为无污染;100999indm-2时为轻微污染;10005000indm-2时为中度污染;而在5000indm-2以上时则为严重污染。 H=0(无大型无脊椎动物,以区别于只有一种动物)为严重污染;H=01为重污染;H=12为中度污染;H=23为轻度污染;H3为清洁。 底栖动物是淡水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分,在了解其结构和功能上有理论意义。在应用上,底栖动物是鱼类等经济水生生物的天然食料,一些底栖动物本身(如河蟹等)就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此外,底栖动物还常作为环境监测的生物指标,因此,研究底栖动物在渔业和环境科学上均有裨益。谢谢,再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