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 :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在显微、 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2、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直径大于0.2 微米,如细胞的大小及外部形态、染色体、线粒体、中心体、细胞核、核仁等,目前用于研究细胞显微结构的工具有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3、亚显微结构submicroscopic structure:在电子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分子水平以上的结构,直径小于0.2 微米,如内质网膜、核膜、微管、微丝、核糖体等,目前用于亚显微结构研究的工具主要有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X 线衍射仪等。4、细胞学 cytology :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细胞学的确立是从Schleiden (1838)和 Schwann (1839)的细胞学说的提出开始的,而大部分细胞学的基础知识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得到的。在这一时期,显微镜的观察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详细地观察到核和其他细胞结构、有丝分裂、染色体的行为、受精时的核融合等,细胞内的渗透压和细胞膜的透性等生理学方面的知识也有了发展。对于生殖过程中的细胞以及核的行为的研究,对于发展遗传和进化的理论起了很大作用。5、分子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cell biology :是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是指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主要应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技术,分析研究细胞各种结构中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的构造、组成的复杂结构、这些结构之间分子的相互作用及遗传性状的表现的控制等。四、判断题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结构的科学。( )2、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3、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4、英国学者 Robert Hooke 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 ( )5、细胞学说、进化论、遗传学的基本定律被列为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 ()6、细胞学说的建立构成了细胞学的经典时期。()五、简答题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答: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细胞学说的创立对当时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其意义在于:明确了整个自然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即动、植物的各种细胞具有共同的基本构造、基本特性,按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推进了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进步。2、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答: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细胞质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学的经典时期、实验细胞学时期、分子细胞生物学时期。3、为什么说 19 世纪最后 25 年是细胞学发展的经典时期?答:因为在19 世纪的最后25 年主要完成了如下的工作:原生质理论的提出;细胞分裂的研究;重要细胞器的发现。这些工作大大地推动了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细胞:由膜围成的、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最小原生质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框架结构和生理功能单位。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拟核) 。2、病毒( virus ) :迄今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非胞生物体,是仅由一种核酸(DNA或 RNA )和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3、病毒颗粒:结构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4、原核细胞:没有由膜围成的明确的细胞核、体积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原始的细胞。5、原核(拟核、类核) :原核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DNA区域,这种 DNA不与蛋白质结合。6、细菌染色体(或细菌基因组):细菌内由双链DNA分子所组成的封闭环折叠而成的遗传物质,这样的染色体是裸露的,没有组蛋白和其他蛋白质结合也不形成核小体结构,易于接受带有相同或不同物种的基因的插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7、质粒:细菌细胞核外可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为裸露的环状DNA ,可从细胞中失去而不影响细胞正常的生活,在基因工程中常作为基因重组和基因转移的载体。8、芽孢:细菌细胞为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而产生的休眠体。9、细胞器:存在于细胞中,用光镜、电镜或其他工具能够分辨出的,具有一定特点并执行特定机能的结构。10、类病毒:寄生在高等生物(主要是植物)内的一类比任何已知病毒都小的致病因子。没有蛋白质外壳,只有游离的RNA分子,但也存在DNA型。11、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器官的总体积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四、判断题1、病毒是仅由一种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T )2、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生物。( F )细胞3、所有细胞的表面均有由磷酯双分子层和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 T )4、细菌的 DNA复制、RNA转录与蛋白质的翻译可以同时进行,没有严格的时间上的阶段性与空间上的区域性。( T )5、细菌的基因组主要是由一个环状DNA分子盘绕而成,特称为核区或拟核。( T )6、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原核细胞内没有细胞器。( F )核糖体7、所有的细胞均具有两种核酸,即DNA 和 RNA 。 (T )8、核糖体仅存在于真核细胞中,而在原核细胞没有。( F )9、病毒的增殖又称病毒的复制,与细胞的增殖方式一样为二分分裂。( F )10、细菌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由 50S 大亚基和 30S 小亚基组成。( T )五、简答题1、病毒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病毒是“不完全”的生命体。病毒不具备细胞的形态结构,但却具备生命的基本特征(复制与遗传),其主要的生命活动必需在细胞内才能表现。病毒是彻底的寄生物。病毒没有独立的代谢和能量系统,必需利用宿主的生物合成机构进行病毒蛋白质和病毒核酸的合成。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病毒的繁殖方式特殊称为复制。2、为什么说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能独立生活的细胞生物?答:支原体的的结构和机能极为简单:细胞膜、遗传信息载体DNA与 RNA 、进行蛋白质合成的一定数量的核糖体以及催化主要酶促反应所需要的酶。这些结构及其功能活动所需空间不可能小于100nm 。因此作为比支原体更小、更简单的细胞,又要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要求,似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说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3、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答: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一切有机体均由细胞构成,只有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细胞是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4、试论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答: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物膜系统的分化与演变:真核细胞以生物膜分化为基础,分化为结构更精细、功能更专一的基本单位细胞器,使细胞内部结构与职能的分工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重要标志;遗传信息量与遗传装置的扩增与复杂化:由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复杂化,遗传信息量相应扩增,即编码结构蛋白与功能蛋白的基因数首先大大增多;遗传信息重复序列与染色体多倍性的出现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一个重大标志。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的装置和程序也相应复杂化,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有严格的阶段性与区域性,而在原核细胞内转录与翻译可同时进行。一、名词解释1、分辨率: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2、细胞培养:把机体内的组织取出后经过分散(机械方法或酶消化)为单个细胞,在人工培养的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传代,观察其生长、繁殖、接触抑制、衰老等生命现象的过程。3、细胞系: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有的细胞发生了遗传突变,而且带有癌细胞特点,失去接触抑制,有可能无限制地传下去的传代细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4、细胞株:在体外一般可以顺利地传4050 代,并且仍能保持原来二倍体数量及接触抑制行为的传代细胞。5、原代细胞培养:直接从有机体取出组织,通过组织块长出单层细胞,或者用酶消化或机械方法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在首次传代前的培养称为原代培养。6、传代细胞培养:原代培养形成的单层培养细胞汇合以后,需要进行分离培养(即将细胞从一个培养器皿中以一定的比率移植至另一些培养器皿中的培养) ,否则细胞会因生存空间不足或由于细胞密度过大引起营养枯竭,将影响细胞的生长,这一分离培养称为传代细胞培养。7、细胞融合: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成一个双核细胞或多核细胞的现象。一般通过灭活的病毒或化学物质介导,也可通过电刺激融合。8、单克隆抗体:通过克隆单个分泌抗体的B淋巴细胞,获得的只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具有专一性强、能大规模生产的特点。四、判断题1、亚显微结构就是超微结构。 ()2、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差别在于后者的放大倍数远远大于前者,所以能看到更小的细胞结构。()3、荧光显微镜技术是在光镜水平,对特异性蛋白质等大分子定性定位的最有力的工具。广泛用于测定细胞和细胞器中的核酸、氨基酸、蛋白质等。 ()4、生物样品的电子显微镜分辨率通常是超薄切片厚度的十分之一,因而切得越薄, 照片中的反差越强, 分辨率也越高。()5、细胞株是指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细胞发生遗传突变且带有癌细胞特点,有可能无限制地传下去的传代细胞。()细胞系6、透射或扫描电子显微镜不能用于观察活细胞,而相差或倒置显微镜可以用于观察活细胞。()7、酶标抗体法是利用酶与底物的特异性反应来检测底物在组织细胞中的存在部位。()8、光镜和电镜的切片均可用载玻片支持。()9、体外培养的细胞,一般仍保持机体内原有的细胞形态。()成纤维样和上皮样细胞10、细胞冻存与复苏的基本原则是快冻慢融。( )11、多莉的培育成功说明动物的体细胞都是全能的。( )五、简答题1、超薄切片的样品制片过程包括哪些步骤?答案要点:取材,固定,包埋,切片,染色。2、荧光显微镜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有什么应用?答案要点:荧光显微镜是以紫外线为光源,照射被检物体发出荧光,在显微镜下观察形状及所在位置,图像清晰,色彩逼真。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细胞内天然物质经紫外线照射后发荧光的物质(如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发出血红色荧光);也可观察诱发荧光物质(如用丫啶橙染色后,细胞中RNA 发红色荧光, DNA发绿色荧光),根据发光部位,可以定位研究某些物质在细胞内的变化情况。3、比较差速离心与密度梯度离心的异同。答案要点:二者都是依靠离心力对细胞匀浆悬浮扔中的颗粒进行分离的技术。差速离心是一种较为简便的分离法,常用于细胞核和细胞器的分离。因为在密度均一的介质中,颗粒越大沉降越快,反之则沉降较慢。这种离心方法只能将那些大小有显著差异的组分分开,而且所获得的分离组分往往不很纯;而密度梯度离心则是较为精细的分离手段,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先在离心管中制备出蔗糖或氯化铯等介质的浓度梯度并将细胞匀浆装在最上层,密度梯度的介质可以稳定沉淀成分,防止对流混合,在此条件下离心,细胞不同组分将以不同速率沉降并形成不同沉降带。4、为什么电子显微镜不能完全替代光学显微镜?答案要点:电子显微镜用电子束代替了光束,大大提高了分辨率,电子显微镜相对光学显微镜是个飞跃。但是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更加复杂;镜筒需要真空,成本更高;只能观察“死”的样品,不能观察活细胞。光学显微镜技术性能要求不高,使用容易;可以观察活细胞,观察视野范围广,可在组织内观察细胞间的联系;而且一些新发展起来的光学显微镜能够观察特殊的细胞或细胞结构组分。因此,电子显微镜不能完全代替光学显微镜。5、相差显微镜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有什么应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答案要点:相差显微镜通过安装特殊装置(如相差板等)将光波通过样品的光程差或相差位转换为振幅差,由于相差板上部分区域有吸光物质,使两组光线之间增添了新的光程差,从而对样品不同同造成的相位差起“夸大作用”,样品表现出肉眼可见的明暗区别。相差显微镜的样品不需染色,可以观察活细胞,甚至研究细胞核、线粒体等到细胞器的形态。6、比较放大率与分辨率的含义。答案要点:二者都是衡量显微镜性能的指标。通常放大率是指显微镜所成像的大小与样本实际大小的比率;而分辨率是指能分辨或区分出的被检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小间隔,即两个点间的最小距离。放大率对分辨率有影响,但分辨率不仅仅取决于放大率。7、扫描隧道显微镜具有哪些特点?答案要点:高分辨率:具有原子尺度的高分辨率本领,侧分辨率为0.10.2nm ,纵分辨率可达0.001nm;直接探测样品的表面结构:可绘出立体三维结构图像;可以在真空、大气、液体(接近于生理环境的离子强度)等多种条件下工作;非破坏性测量:由于没有高能电子束,对表现没有破坏作用(如辐射、热损伤等),能对生理状态下的生物大分子和活细胞膜表面的结构进行研究,样品不会受到损伤而保持完好;扫描速度快,获取数据的时间短,成像快。一、名词解释1、生物膜:把细胞所有膜相结构称为生物膜。2、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而制备的人工膜。3、双型性分子(兼性分子) :像磷脂分子既含亲水性的头部、又含疏水性的尾部,这样的分子叫双性分子。4、内在蛋白:分布于磷脂双分子层之间,以疏水氨基酸与磷脂分子的疏水尾部结合,结合力较强。只有用去垢剂处理,使膜崩解后,才能将它们分离出来。5、外周蛋白:为水溶性蛋白, 靠离子键或其它弱键与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极性头部非共价结合,易分离。6、细胞外被:又称糖萼,细胞膜外表面覆盖的一层粘多糖物质,实际上是细胞表面与质膜中的蛋白或脂类分子共价结合的寡糖链,是膜正常的结构组分,对膜蛋白起保护作用,在细胞识别中起重要作用。7、细胞连接:细胞连接是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膜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重要组织方式,在结构上常包括质膜下、质膜及质膜外细胞间几个部分,对于维持组织的完整性非常重要,有的还具有细胞通讯作用。8、紧密连接:紧密连接是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普遍存在于脊椎动物体表及体内各种腔道和腺体上皮细胞之间。是指相邻细胞质膜直接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能阻止溶液中的分子特别是大分子沿着细胞间的缝隙渗入体内,维持细胞一个稳定的内环境。9、桥粒:又称点状桥粒,位于粘合带下方。是细胞间形成的钮扣式的连接结构,跨膜蛋白(钙粘素)通过附着蛋白(致密斑)与中间纤维相联系,提供细胞内中间纤维的锚定位点。中间纤维横贯细胞,形成网状结构,同时还通过桥粒与相邻细胞连成一体,形成整体网络,起支持和抵抗外界压力与张力的作用。10、膜骨架: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参与细胞质膜形状的维持,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11、血影:红细胞经低渗处理后,质膜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和其他胞内可溶性蛋白后剩下的结构,是研究质膜的结构及其与膜骨架的关系的理想材料。12、间隙连接:是动物细胞间最普遍的细胞连接,是在相互接触的细胞之间建立的有孔道的连接结构,允许无机离子及水溶性小分子物质从中通过,从而沟通细胞达到代谢与功能的统一。13、细胞粘附分子:细胞粘附分子是细胞表面分子,多为糖蛋白,是一类介导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14、细胞外基质: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和多糖所构成的结构精细而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它不仅参与组织结构的维持,而且对细胞的存活、形态、功能、代谢、增殖、分化、迁移等基本生命活动具有全方位的影响。细胞外基质成分可以借助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向细胞发出信号,通过细胞骨架或各种信号转导途径将信号传导至细胞质,乃至细胞核,影响基因的表达及细胞的活动。四、判断题1、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2、外在 ( 外周) 膜蛋白为水不溶性蛋白,形成跨膜螺旋,与膜结合紧密,需用去垢剂使膜崩解后才可分离。()3、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内膜体系,所以红细胞的质膜是最简单最易操作的生物膜。()4、连接子 (connexon) 是锚定连接的基本单位。 ()紧密连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5、血影是红细胞经低渗处理后,质膜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和其他胞内可溶性蛋白后剩下的结构,是研究质膜的结构及其与膜骨架的关系的理想材料。 ()6、上皮细胞、肌肉细胞和血细胞都存在细胞连接。()7、间隙连接和紧密连接都是脊椎动物的通讯连接方式。()8、透明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聚糖,是增殖细胞和迁移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9、桥粒和半桥粒的形态结构不同,但功能相同。()10、所有生物膜中的蛋白质和脂的相对含量都相同。()五、简答题1、简述细胞膜的生理作用。答案要点:(1)限定细胞的范围,维持细胞的形状。(2)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为半透膜)并能进行主动运输使细胞内外形成不同的离子浓度并保持细胞内物质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必要差别。(3)是接受外界信号的传感器,使细胞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当的反应。(4)与细胞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分化及癌变等重要生命活动密切相关。2、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答案要点: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具有极性的头部和非极性的尾部的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膜系统的性质,以非极性尾部相对,以极性头部朝向水相。这一结构特点为细胞和细胞器的生理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使细胞与外界、细胞器与细胞器之间有了一个界面;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其中或结合于表面,蛋白质的类型、数量的多少、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不同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结构特征有利于物质的选择运输,提供细胞识别位点,为多种酶提供了结合位点,同时参与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结构特征。4、红细胞质膜蛋白及膜骨架的成分是什么?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血影蛋白成分,红细胞膜蛋白主要包括血影蛋白(或称红膜肽)、锚蛋白、带3 蛋白、带 4.1 蛋白和肌动蛋白,还有一些血型糖蛋白。膜骨架蛋白主要成分包括:血影蛋白、肌动蛋白、锚蛋白和带4.1 蛋白等。5、简述细胞膜的基本特性。答案要点:细胞膜的最基本的特性是不对称性和流动性。细胞膜的不对称性是由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所决定的。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表现在:膜脂双分子层内外层所含脂类分子的种类不同;脂双分子层内外层磷脂分子中脂肪酸的饱和度不同;脂双分子层内外层磷脂所带电荷不同;糖脂均分布在外层脂质中。膜蛋白的不对称性表现在:糖蛋白的糖链主要分布在膜外表面;膜受体分子均分布在膜外层脂质中;腺苷酸环化本科分布在膜内表面。膜的流动性是由膜内部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性所决定的。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运动性使得细胞膜成为一种动态结构;膜脂分子的运动表现在侧向扩散;旋转运动;摆动运动;翻转运动;膜蛋白的分子运动则包括侧向扩散和旋转运动。一、名词解释1、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需要细胞提供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2、被动运输:物质通过自由扩散或促进扩散,顺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运输动力来自运输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3、载体蛋白:是一类膜内在蛋白,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存在的多次跨膜的蛋白质分子。通过与特定溶质分子的结合,引起一系列构象改变以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4、细胞通讯: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发生和组织的构建,协调细胞的功能,控制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凋亡是必须的。5、细胞识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进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6、简单扩散:物质直接通过膜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没有膜蛋白的协助。7、协助扩散(促进扩散) :物质在特异膜蛋白的“协助”下,顺浓度或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特异蛋白的“协助”使物质的转运速率增加,转运特异性增强8、通道蛋白:由几个蛋白亚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能使适宜大小的分子及带电荷的溶质通过简单的自由扩散运动从膜的一侧到另一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9、协同运输:通过消耗ATP间接提供能量,借助某种物质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为动力进行运输。14、钠钾泵( Na+ K+ pump ) :是动物细胞中由ATP驱动的将 Na+ 输出到细胞外同时将K+输入细胞内的运输泵,实际上是位于细胞膜脂双分子层中的载体蛋白,是一种Na+/K+ATP酶,在 ATP直接提供能量的条件下能逆浓度梯度主动转运钠离子和钾离子。16、胞吞作用:细胞摄取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时,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囊泡,将物质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17、胞吐作用:细胞排出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时,通过形成囊泡从细胞内部移至细胞表面,囊泡的膜与质膜融合,将物质排出细胞外的过程。18、吞噬作用:大颗粒物质(如微生物、衰老死亡细胞及细胞碎片等)转运入胞内的作用。过程是:被吞噬的物质首先结合于细胞表面,接着细胞膜逐渐内陷并将外来物质包围起来形成吞噬小泡并进入胞内,被吞噬的物质在细胞内消化降解,不能被消化的残渣被排出胞外或以残余小体的形式存留在细胞中。19、胞饮作用:细胞对液体物质或细微颗粒物质的摄入和消化过程。过程是:细胞对这类物质进行转运时,由质膜内陷形成吞饮小泡,将转运的物质包裹起来进入细胞质,被吞物质被细胞降解后利用。大多数的真核细胞都能通过胞饮作用摄入和消化所需的液体物质和溶质。20、信号分子: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等,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特称为信号分子。21、信号通路:细胞接受外界信号,通过一整套的特定机制,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最终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这种反应系列称为细胞信号通路。22、受体: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地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作用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化学或物理的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25、G 蛋白:由GTP 控制活性的蛋白,当与GTP结合时具有活性,当与GDP结合时没有活性。既有单体形式(ras 蛋白),也有三聚体形式( Gs蛋白) 。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四、判断题1、NO作为局部介质可激活靶细胞内可溶性鸟甘酸环化酶。()2、亲脂性信号分子可穿过质膜,通过与胞内受体结合传递信息。()3、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是大分子物质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也是一种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4、协助扩散是一种不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参与的被动运输方式。()5、受化学信号物质刺激后开启的离子通道称为配体门通道。()6、大分子物质及颗粒通常以膜泡方式运输,而小分子及离子往往以穿膜方式运输。()7、主动运输是物质顺化学梯度的穿膜运输,并需要专一的载体参与。()8、细胞外信号分子都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又进行跨膜信号传递的。()9、G蛋白偶联受体都是7 次跨膜的。()10、G蛋白偶联受体被激活后,使相应的G蛋白解离成三个亚基,以进行信号传递。()11、Ras是由、三个亚基组成的GTP酶。 ()12、胞外信号通过跨膜受体才能转换成胞内信号。()13、Ca2+是细胞内广泛存在的信使,细胞质中游离的Ca2+浓度比胞外高。()14、Na+ K+泵既存在于动物细胞质膜上,也存在于植物细胞质膜上。()15、胞吞作用和胞吞作用都是通过膜泡运输的方式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16、DG结合于质膜上,可活化与质膜结合的蛋白激酶C。 ()17、IP3 与内质内上的IP3 配体门钙通道结合,关闭钙通道,使胞内Ca2+浓度升高。()18、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的作用原理是:硝酸甘油在体内转化成NO ,从而可舒张血管, 减轻心脏负荷和心肌的需氧量。 ()五、简答题1、细胞质基质中Ca2+ 浓度低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要点:细胞质基质中Ca2+ 浓度通常不到10-7mol/L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Ca2+ 是高度不通透的;在质膜和内质网膜上有Ca2+泵,能将 Ca2+ 从基质中泵出细胞外或泵进内质网腔中;某些细胞的质膜有Na+Ca2+ 交换泵,能将 Na+ 输入到细胞内,而将Ca2+ 从基质中泵出;某些细胞的线粒体膜也能将钙离子从基质中转运到线粒体基质。2、简述细胞信号分子的类型及特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2 页答案要点:细胞信号分子包括:短肽、蛋白质、气体分子(NO 、CO )以及氨基酸、核苷酸、脂类的胆固醇衍生物等,其共同特点是: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高效性,几个分子即可发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这一特性有赖于细胞的信号逐级放大系统;可被灭活,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被降解或修饰而失去活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细胞免于疲劳。3、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异同。答案要点:运输方向不同: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是否需要载体的参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参与,被动运输方式中,简单扩散不需要载体参与,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参与;是否需要细胞直接提供能量: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被动运输是减少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差别, 而主动运输则是努力创造差别 , 维持生命的活力。5、钙离子的主要作用途径有哪几种?答:主要有:通过钙结合蛋白完成作用,如肌钙蛋白C、钙调素;通过钙调素活化腺苷酸环化酶及PDE调节 cAMP 水平;作为双信使系统的传递信号;参与其它离子的调节。6、G蛋白的类型有哪些?答案要点: G蛋白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刺激型调节蛋白(Gs) ,另一种是抑制型调节蛋白(Gi) 。二者结构和功能很相似,均由、和三个亚基组成, 分子质量均为80100000D ,它们的 和亚基大小很相似, 其亚基也都有两个结合位点:一是结合 GTP或基其类似物的位点,具有GTP酶活性,能够水解GTP ;另一个是含有负价键的修饰位点,可被细胞毒素ADP 核糖基化。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Gs的S亚基能被霍乱毒素ADP核糖基化,而Gi 的i 亚基能被百日咳毒素ADP核糖基化。 Gs和 Gi 都调节其余相应受体的亲合性以及作用于腺苷酸环化酶,产生cAMP 。7、简要说明由G蛋白偶联的受体介导的信号的特点。答案要点:G蛋白偶联的受体是细胞质膜上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倍转导系统,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信号转导系统由三部分构成:G蛋白偶联的受体,是细胞表面由单条多肽链经7 次跨膜形成的受体;G蛋白能与 GTP结合被活化,可进一步激活其效应底物;效应物:通常是腺苷酸环化酶,被激活后可提高细胞内环腺苷酸(cAMP )的浓度,可激活cAMP 依赖的蛋白激酶,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产生第二信使。配体受体复合物结合后,通过与G 蛋白的偶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细胞的行为。根据产生的第二信使的不同,又可分为cAMP 信号通路和磷酯酰肌醇信号通路。cAMP 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是激活靶酶和开启基因表达,这是通过蛋白激酶完成的。该信号途径涉及的反应链可表示为:激素 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腺苷酸环化化酶cAMP cAMP 依赖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磷酯酰肌醇信号通路的最大特点是胞外信号被膜受体接受后,同时产生两个胞内信使,分别启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IP3Ca2+ 和 DG PKC途径,实现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应答,因此,把这一信号系统又称为“双信使系统”。1、试论述 Na+-K+泵的结构及作用机理。答案要点: 1、结构:由两个亚单位构成:一个大的多次跨膜的催化亚单位(亚基)和一个小的单次跨膜具组织特异性的糖蛋白(亚基) 。前者对 Na+ 和 ATP的结合位点在细胞质面,对K+的结合位点在膜的外表面。2、机制:在细胞内侧,亚基与 Na+相结合促进ATP水解,亚基上的一个天门冬氨酸残基磷酸化引起亚基的构象发生变化,将 Na+ 泵出细胞外, 同时将细胞外的K+与亚基的另一个位点结合,使其去磷酸化,亚基构象再度发生变化将K+泵进细胞,完成整个循环。Na+ 依赖的磷酸化和K+依赖的去磷酸化引起构象变化有序交替发生。每个循环消耗一个ATP分子,泵出 3 个 Na+ 和泵进 2 个 K+。4、如何理解“被动运输是减少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差别, 而主动运输则是努力创造差别, 维持生命的活力”? 答案要点 : 主要是从创造差异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方面来理解这一说法。主动运输涉及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和细胞器, 并且能够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这种运输对于维持细胞和细胞器的正常功能来说起三个重要作用: 保证了细胞或细胞器从周围环境中或表面摄取必需的营养物质,即使这些营养物质在周围环境中或表面的浓度很低; 能够将细胞内的各种物质, 如分泌物、代谢废物以及一些离子排到细胞外, 即使这些物质在细胞外的浓度比细胞内的浓度高得多; 能够维持一些无机离子在细胞内恒定和最适的浓度,特别是 K+、Ca2+ 和 H+ 的浓度。概括地说,主动运输主要是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以及在各种不同生理条件下细胞内环境的快速调整, 这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名词解释1、细胞质基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细胞器和内含物以外的、较为均质半透明的液态胶状物称为细胞质基质或胞质溶胶。2、微粒体:为了研究ER的功能,常需要分离ER膜,用离心分离的方法将组织或细胞匀浆,经低速离心去除核及线粒体后,再经超速离心,破碎ER的片段又封合为许多小囊泡(直径约为100nm ) ,这就是微粒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2 页3、糙面内质网:细胞质内有一些形状大小略不相同的小管、小囊连接成网状,集中在胞质中,故称为内质网。内质网膜的外表面附有核糖体颗粒,则为糙面内质网,为蛋白质合成的部位。核糖体附着的膜系多为扁囊单位成分,普遍存在于分泌蛋白质的细胞中,其数量随细胞而异,越是分泌旺盛的细胞中越多。4、内膜系统:细胞内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的统称,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分泌泡等。5、分子伴侣:又称分子“伴娘”,细胞中,这类蛋白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的转移、折叠或组装,但其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6、溶酶体:溶酶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是由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形态不一、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囊泡状细胞器,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在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方面起重要作用。7、残余小体:在正常情况下,被吞噬的物质在次级溶酶体内进行消化作用,消化完成,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至细胞质中,供细胞代谢用,不能消化的残渣仍留在溶酶体内,此时的溶酶体称为残余小体或三级溶酶体或后溶酶体。残余小体有些可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有些则积累在细胞内不被排出,如表皮细胞的老年斑、肝细胞的脂褐质。8、蛋白质分选:细胞中绝大多数蛋白质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随后或在细胞质基质中或转至糙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然后,通过不同途径转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并装配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的过程。又称定向转运。9、信号假说: 1975 年 G.Blobel和 D.Sabatini等根据进一步实验依据提出,蛋白合成的位置是由其N端氨基酸序列决定的。他们认为:分泌蛋白在N端含有一信号序列,称信号肽,由它指导在细胞质基质开始合成的多肽和核糖体转移到ER膜;多肽边合成边通过ER膜上的水通道进入ER腔。这就是“信号假说” 。10、共转移:肽链边合成边转移至内质网腔中的方式称为共转移。11、后转移: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以后再转移到这些细胞器中,称为后转移。12、信号肽:分泌蛋白的N端序列,指导分泌性蛋白到内质网膜上合成,在蛋白合成结束前信号肽被切除。13、信号斑:在蛋白质折叠起来时其表面的一些原子特异的三维排列构成信号斑,构成信号斑的氨基酸残基在线性氨基酸序列中彼此相距较远,它们一般是保留在已完成的蛋白中,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四、判断题1、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 2、溶酶体是一种异质性细胞器。()3、由生物膜包被的细胞器统称为内膜系统。()4、分泌功能旺盛的细胞,其糙面内质网的数量越多。()5、氨基化是内质网中最常见的蛋白质修饰。()6、O-连接的糖基化主要在内质网进行。()7、在高尔基体的顺面膜囊上存在M6P的受体,这样溶酶体的酶与其他蛋白区分开来,并得以浓缩,最后以出芽的方式转运到溶酶体中。()8、指导分泌性蛋白到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决定因素是信号识别颗粒。()五、简答题1、信号假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分泌蛋白在N端含有一信号序列,称信号肽,由它指导在细胞质基质开始合成的多肽和核糖体转移到ER膜;多肽边合成边通过 ER膜上的水通道进入ER腔,在蛋白合成结束前信号肽被切除。指导分泌性蛋白到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决定因素是N端的信号肽,信号识别颗粒(SRP )和内质网膜上的信号识别颗粒受体(又称停泊蛋白docking protein , DP)等因子协助完成这一过程。2、溶酶体是怎样发生的?它有哪些基本功能?答:溶酶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是由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形态不一、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囊泡状细胞器,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在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方面起重要作用。(1)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自体吞噬)。 (2)防御功能 (病原体感染刺激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而被吞噬、消化)(异体吞噬)(3)其它重要的生理功能 a 作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为细胞提供营养b分泌腺细胞中, 溶酶体摄入分泌颗粒参与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2 页泌过程的调节; c 参与清除赘生组织或退行性变化的细胞;d 受精过程中的精子的顶体作用。3、简述细胞质基质的功能。答:物质中间代谢的重要场所;有细胞骨架的功能;蛋白质的合成、修饰、降解和折叠。4、比较 N-连接糖基化和O-连接糖基化的区别。答:N-连接与 O-连接的寡糖比较特征N-连接O-连接合成部位合成方式与之结合的氨基酸残基最终长度第一个糖残基糙面内质网来自同一个寡糖前体天冬酰胺至少 5个糖残基N-乙酰葡萄糖胺糙面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一个个单糖加上去丝氨酸、苏氨酸、羟赖氨酸、羟脯氨酸一般 1-4 个糖残基,但ABO 血型抗原较长N-乙酰半乳糖胺等1、何为蛋白质分选?细胞内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分选类型是怎样的?答:蛋白质的分选:细胞中绝大多数蛋白质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随后或在细胞质基质中或转至糙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然后,通过不同途径转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并装配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的过程。又称定向转运。细胞中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并都是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基本途径:一条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膜围绕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核及细胞质基质的特定部位,有些还可转运至内质网中;另一条途径是蛋白质合成起始后转移至糙面内质网,新生肽边合成边转入糙面内质网腔中,随后经高尔基体转运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本身的蛋白成分的分选也是通过这一途径完成的。蛋白质分选的四种基本类型:1、蛋白质的跨膜转运:主要指在细胞质基质合成的蛋白质转运至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2、膜泡运输:蛋白质通过不同类型的转运小泡从其糙面内质网合成部位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而分选运至细胞不同的部位。3、选择性的门控转运:指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复合体选择性地完成核输入或从细胞核返回细胞质。4、细胞质基质中的蛋白质的转运。一、名词解释1、氧化磷酸化:电子从NADH 或 FADH2 经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形成 ATP ,这一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2、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有关氧化磷酸化的脂蛋白复合物,它们是传递电子的酶体系,由一系列能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或H+ 的化学物质所组成,在内膜上相互关联地有序排列,称为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3、ATP 合成酶: ATP 合成酶广泛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异养菌和光合细菌中,是生物体能量转换的核心酶。该酶分别位于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膜或质膜上,参与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在跨膜质子动力势的推动下催化合成ATP 。4、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所以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5、光合磷酸化:由光照所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四、判断题1、在真核细胞中ATP的形成是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器中。()2、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环状DNA 及自身转录 RNA与转译蛋白质的体系。 ()3、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叶绿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 ()4、ATP合成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5、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均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自我复制。()五、简答题1、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答: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DNA和 RNA 、核糖体、氨基酸活化酶等。这两种细胞器均有自我繁殖所必需的基本组分,具有独立进行转录和转译的功能。迄今为止,已知线粒体基因组仅能编码约20 种线粒体膜和基质蛋白并在线粒体核糖体上合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绝大多数蛋白质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转移至线粒体或叶绿体内。这些蛋白质与线粒体或叶绿体 DNA编码的蛋白质协同作用,可以说,细胞核与发育成熟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精确的、严格调控的生物学机制。在二者协同作用的关系中,细胞核的功能更重要,一方面它提供了绝大部分遗传信息;另一方面它具有关键的控制功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2 页也就是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自主程度是有限的,而对核遗传系统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所以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2、简述光合磷酸化的两种类型及其异同。答:光合磷酸化可分为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和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不同点: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电子传递是一个开放的通道其产物除 ATP外,还有 NADPH (绿色植物)或NADH (光合细菌)、循环式光合磷酸化电子的传递是一个闭合的回路只有其产物ATP的产生。相同点:接受光产生电子,都生成ATP. 1、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内共生学说的主要内容及证据。答:内容: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细菌和蓝藻。主要论据: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因组在大小、形态和结构方面与细菌相似;线粒体和叶绿体有自己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能独立合成蛋白质,蛋白质合成机制有很多类似细菌而不同于真核生物;两层被膜有不同的进化来源,外膜与细胞的内膜系统相似,内膜与细菌质膜相似;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与细菌的繁殖方式相同;能在异源细胞内长期生存,说明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的自主性与共生性的特征;线粒体的祖先很可能来自反硝化副球菌或紫色非硫光合细菌。一、名词解释1、染色体: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是细胞分裂期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2、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物质染色的,由DNA 、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常伸展为非光镜所能看到的网状细纤丝。3、常染色质: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染色质组分。4、异染色质: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的染色质组分。5、核小体: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由组蛋白和200 个碱基对的DNA双螺旋组成的球形小体,其核心由四种组蛋白(H2A 、H2B 、H3、H4)各两分子共8 分子组成的八聚体,核心的外面缠绕了1.75 圈的 DNA双螺旋,其进出端结合有H1组蛋白分子。6、核孔:是内、外两层核膜的局部融合之处形成的环状开口,是核、质间物质相互交流的渠道,并有一定的选择性。7、核仁组织区:位于染色体的次缢痕部位,是rRNA基因所在部位,与间期细胞核仁形成有关。但并非所有的次缢痕都是NOR 。8、基因组:一个生物贮存在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称为该生物的基因组。9、核纤层:是位于细胞核内膜与染色质之间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与核内膜紧密结合。它普遍存在于高等真核细胞间期细胞核中。10、亲核蛋白:是指在细胞质基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11、核基质 : 广义的概念是由核纤层、核孔复合体和一个不溶的网络状结构(即核基质)组成;狭义的概念是指细胞核中存在的一个纤维蛋白构成的纤维网架体系,仅指核基质,即细胞核内除了核被膜、核纤层、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网架结构体系,它不包含核膜、核纤层、染色质和核仁等成分,但这些网络状结构与核纤层及核孔复合体、染色质等有结构与功能联系。12、核型:即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特征的总和。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等方面。13、带型:染色体经物理、化学因素处理后,再进行分化染色,使其呈现特定的深浅不同带纹(band)的方法。14、核定位信号:亲核蛋白一般都含有特殊的氨基酸序列,这些内含的特殊短肽保证了整个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被转运到细胞核内。 这段具有 “定向” “定位”作用的序列被命名为核定位序列或核定位信号(亲核蛋白的特殊氨基酸序列,具有定向、定位的作用,保证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转运到细胞核内)。15、端粒 : 位于每条染色体端部,为染色体端部的异染色质结构,由高度重复的DNA序列构成,高度保守。主要功能是维持染色体稳定,防止末端粘连和重组,并能锚定染色体于细胞核内,辅助线性DNA复制等,与染色体在核内的空间排布及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配对有关;起着细胞计时器的作用. 四、判断题1、端粒酶以端粒DNA 为模板复制出更多的端粒重复单元,以保证染色体末端的稳定性。( )2、核纤层蛋白B受体( lamin B receptor, LBR)是内核膜上特有蛋白之一。 ()3、常染色质在间期核内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典型包装率750 倍)包含单一序列DNA 和中度重复序列DNA (如组蛋白基因和 tRNA基因) 。 ()4、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单位膜组成,面向胞质的一层为核内膜,面向核质的一层为核外膜()5、在细胞周期中核被膜的去组装是随机的,具有区域特异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2 页6、目前认为核定位信号是存在于亲核蛋白内的一些短的氨基酸序列片段,富含水量碱性氨基酸残基,如Lys、Arg,此外还常常含有 Pro。 ()7、非组蛋白是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富含带正电荷的精氨酸(Arg)和赖氨酸( Lys)等碱性氨基酸。 ( ) 8、现在认为 gp210 的作用主要是将核孔复合物锚定在孔膜区。( ) 9、微卫星 DNA重复单位序列最短,只有1-5bp,串联成簇长度50-100bp 的微卫星序列。不同个体间有明显差别,但在遗传却是高度保守的。 ( ) 五、简答题1、简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答: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器,主要由核被膜、染色质、核仁及由非组蛋白质组成的网络状的核基质组成,是遗传信息的贮存场所,是细胞内基因复制和RNA 转录的中心,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2、简述染色质的类型及其特征。答:间期染色质按其形态特征和染色性能区分为两种类型:常染色质和染色质染色质。常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 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构成常染色质的DNA 主要是单一序列DNA 和中度重复序列DNA 。异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 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又分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3、简述核仁的结构及其功能。答:在光学显微镜下,核仁通常是匀质的球形小体,一般有1-2 个,但也有多个。主要含蛋白质,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明显的结构,在电镜下显示出的核仁超微结构与胞质中大多数细胞器不同,在核仁周围没有界膜包围,可识别出3 个特征性区域: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颗粒组分。功能是进行核蛋白体的生物发生的重要场所,即核仁是进行rRNA的合成、加工和核蛋白体亚单位的装配的重要场所。4、简述核被膜的主要生理功能。答:构成核、质之间的天然屏障,避免生命活动的彼此干扰;保护核DNA分子不受细胞骨架运动所产生的机械力的损伤;核质之间物质与信息的交流;为染色体定位提供支架。一、名词解释1、细胞骨架: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指存在于真核细胞质内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包括狭义和广义的细胞骨架两种概念。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狭义的细胞骨架指细胞质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2、应力纤维:应力纤维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微丝束结构,由大量平行排列的微丝组成,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表面的粘着有密切关系,可能在细胞形态发生、细胞分化和组织的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微管:在真核细胞质中,由微管蛋白构成的,可形成纺锤体、中心体及细胞特化结构鞭毛和纤毛的结构。4、微丝: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构成的,可在细胞形态的支持及细胞肌性收缩和非肌性运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结构。5、中间纤维:存在于真核细胞质中的,由蛋白质构成的,其直径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在支持细胞形态、参与物质运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纤维状结构。6、踏车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细胞骨架在装配过程中,一端发生装配使微管或微丝延长,而另一端发生去装配而使微管或微丝缩短,实际上是正极的装配速度快于负极的装配速度,这种现象称为踏车现象。7、微管组织中心 (MTOC ) :微管在生理状态及实验处理解聚后重新装配的发生处称为微管组织中心。动物细胞的 MTOC 为中心体。MTOC 决定了细胞中微管的极性,微管的(- )极指向 MTOC , (+)极背向 MTOC 。8、胞质分裂环:在有丝分裂末期,两个即将分裂的子细胞之间产生一个收缩环。收缩环是由大量平行排列的微丝组成,由分裂末期胞质中的肌动蛋白装配而成,随着收缩环的收缩,两个子细胞被分开。胞质分裂后,收缩环即消失。四、判断题1、 细胞松弛素 B是真菌的一种代谢产物, 可阻止肌动蛋白的聚合, 结合到微丝的正极, 阻止新的单体聚合, 致使微丝解聚。 ()2、永久性结构的微管有鞭毛、纤毛等,临时性结构为纺锤体等。()3、纺锤体微管可分为动粒微管和非极性微管。()4、核骨架不象胞质骨架那样由非常专一的蛋白成分组成,核骨架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成分是核骨架蛋白及核骨架结合蛋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2 页并含有少量RNA 。 ()五、简答题1、微丝的化学组成及在细胞中的功能。答:微丝的化学组成:主要成分为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肌球蛋白起控制微丝的形成、连接、盖帽、切断的作用,也可影响微丝的功能。其他成分为调节蛋白、连接蛋白、交联蛋白。微丝的功能:(1)与微管共同组成细胞的骨架,维持细胞的形状。(2)具有非肌性运动功能,与细胞质运动、细胞的变形运动、胞吐作用、细胞器与分子运动、细胞分裂时的膜缢缩有关。(3)具有肌性收缩作用( 4)与其他细胞器相连,关系密切。(5)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和物质运输。2、什么是微管组织中心,它与微管有何关系。答:微管组织中心是指微管装配的发生处。它可以调节微管蛋白的聚合和解聚,使微管增长或缩短。而微管是由微管蛋白组成的一个结构。二者有很大的不同,但又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微管组织中心可以指挥微管的组装与去组装,它可以根据细胞的生理需要,调节微管的活动。如在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根据染色体平均分配的需要,从微管组织中心:中心粒和染色体着丝粒处进行微管的装配形成纺锤体,到分裂末期,纺锤体解聚成微管蛋白。所以说,微管组织中心是微管活动的指挥3、简述中间纤维的结构及功能。答:中间纤维的直径约712nm的中空管状结构,由4 或 8 个亚丝组成。单独或成束存在于细胞中。中间纤维具有一个较稳定的 310 个氨基酸的 螺旋组成的杆状中心区,杆状区两端为非螺旋的头部区(N 端)和尾部区( C端) 。头部区和尾部区由不同的氨基酸构成,为高度可变区域。功能:(1)支持和固定作用:支持细胞形态,固定细胞核。(2)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作用:在细胞质中与微管、微丝共同完成物质的运输,在细胞核内,与DNA的复制和转录有关。 (3)细胞分裂时,对纺锤体和染色体起空间支架作用,负责子细胞内细胞器的分配与定位。(4)在细胞癌变过程中起调控作用。1、比较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异同。答: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相同点:(1)在化学组成上均由蛋白质构成。(2)在结构上都是纤维状,共同组成细胞骨架。(3)在功能都可支持细胞的形状;都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和信息的传递;都能在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上发挥重要作用。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不同点: (1)在化学组成上均由蛋白质构成,但三者的蛋白质的种类不同,而且中等纤维在不同种类细胞中的基本成分也不同。(2)在结构上,微管和中间纤维是中空的纤维状,微丝是实心的纤维状。微管的结构是均一的,而中等纤维结构是为中央为杆状部,两侧为头部或尾部。(3)功能不同:微管可构成中心粒、鞭毛或纤毛等重要的细胞器和附属结构,在细胞运动时或细胞分裂时发挥作用:微丝在细胞的肌性收缩或非肌性收缩中发挥作用,使细胞更好的执行生理功能;中等纤维具有固定细胞核作用,行使子细胞中的细胞器分配与定位的功能,还可能与DNA的复制与转录有关。总之,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非膜相结构,共同担负维持细胞形态,细胞器位置的固定及物质和信息传递重要功能。2、试述微管的化学组成、类型和功能。答:微管的化学组成:主要化学成分为微管蛋白,为酸性蛋白。其他化学成分为微管结合蛋白包括为微管相关蛋白、微管修饰蛋白、达因蛋白。微管的类型:单微管、二联管、三联管。微管的功能:(1)构成细胞的网状支架,维持细胞的形态。(2)参与细胞器的分布与运动,固定支持细胞器的位置(3)参与细胞收缩和伪足运动,是鞭毛纤毛等细胞运动器官的基本组成成分。(4)参与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分离和位移。(5)参与细胞物质运输和传递。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2 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