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目的:1、 读懂课文,了解文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理解由一个具体实例引出论点的写法。2、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思路,理解围绕中心讲道理,摆事实,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认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努力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通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1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包括需要积累的词语、文章的关键句、设问句等。2请找出作者的观点,进而思考:作者为什么开头不把观点点明,而用一道四个答案都正确的选择题呢?正是因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要想寻求多种解答方法,有赖于什么?创造性思维。三、合作探究请同学们速读课文4 12 段,思考:针对创造性的思维作者提出了哪几个问题?1 “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2 “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3 “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探究问题1】“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请同学在文中划出作者的观点。明确: 进行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 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文中用了哪两个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事例。明确: 约翰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把电视接收器作为实验对象,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这属于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明确:举例论证。事实胜于雄辩,增强文章说服力,使人信服。刚才我们分析了一下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作者认为有三点: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例可以支撑这些观点,能不能举一个例子?1、 瓦特受到“水烧开后顶起壶盖”的启发,发明了蒸汽机。2、 牛顿受到“苹果落地”的启发,创立了“万有引力”学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3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3、 莱特兄弟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架成功飞上蓝天的飞机。4、 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宋代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下面就请同学们以课文创造性思维的必须要素之一为论点,充分运用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以及一些成语、典故,给文章添加一个自然段。要求:立意新颖,事例能支撑观点,150 字左右。评议,重点在于事例是否支撑观点,事例与观点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探究问题2】我们刚才小练笔,对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有了更深的认识,你觉得你身上具备了这些要素吗?你觉得咱班同学谁具备了这个要素?(你有这方面的经验吗?)师生交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那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作者做了充分的解答。请同学们速读课文9 13 段,用一句话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明确: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创造的意识在自己的思想里。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这一观点?明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追问:作者拿什么和什么进行对比?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心态如何?各自的结果如何呢?富有创造力的人缺乏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自信)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不自信)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进行自我压抑【探究问题3】所以作者得出了一个结论:区别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依据是什么?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世界上有很多人因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而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能不能举例来说明一下?例:著名的“万有引力”学说的创立,就是牛顿留意了“果子为什么会落地”的结果。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赖,常说他的关于数学的发明,大半是他在街头闲逛时,留意一些“无意中得出来的细小的想法”后产生的。所以,我们想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就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四、小结全文总的来说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齐读最后一段。自己再读两遍,然后合上书,复述作者提出的三个途径。(略)延伸补充:除了作者谈的以外,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还有什么补充或建议。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需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3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积累知识孜孜不倦地汲取、学识渊博灵活运用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反复实验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拥有自信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珍惜灵感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保持好奇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多向思维打破“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坚持真理走进自然悉心观察、动手实验异想天开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 回顾全文,理清全文论证思路。明确:课文开头先引用材料,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话题,确立创造性思维方式,这是提出问题。主体部分从 “创造性思维必须要素”和“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分析问题。结尾部分总结出“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条件”,这是解决问题。整篇文章逐层深入,结构严谨,深入浅出。五、拓展延伸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赤壁风光画面:这里就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赤壁之战厮杀的疆场。周瑜因为这一战而名垂千史。同一个“赤壁”,为什么苏武就高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由此联系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一谈你的理解。2、请充分发挥创造力,为故事续写一个合情合理的结尾。钢琴的标价牌上少了一个零一位年轻的女顾客在美国一家商店里闲逛。逛着逛着,她的眼睛突然迸出兴奋的火花,本来不想买东西的她却灵机一动,立刻喊来售货小姐,要买一架德国制造的正宗名牌货斯坦威三角钢琴。售货小姐看了看售价牌,竟然惊讶不已,不敢卖。于是她请来了股长,股长了解缘由和真相后认真向顾客作了解释,婉谢不卖。 而这位顾客却毫不让步,直到部门经理出面斡旋都坚持要买,不为所劝。最后请来了总经理。总经理了解情况后当场定夺:卖,按标价卖!原来,那架价值数千美元的钢琴,标价牌上偏偏少了一个零!请你充分发挥创造力,为故事续写一个合情合理的结尾(为总经理写一段话),说明总经理为什么这样做。佳作之一:接着,总经理对女顾客说道:“小姐,你是否能稍候一会,让记者采访一下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3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现在的感想。 ”“ 当然可以。”总经理请来了一位电视台的记者进行现场报道。当女顾客把事情说过一遍后,总经理接过了话筒说道:“各位敬爱的顾客,上述各位所看到的,正是近日本公司隆重推出的一项经营项目请顾客来找错 ,具体事项为:本公司将陆续推出一批标错价的商品,如被您选中,均按标价出卖。来得次数越多,机会越大!可不要错过机会呀!”不用说,次日顾客盈门,被找出差错的小商品诚然不少,但利润却颇为可观。佳作之二:第二天,这家商店的门旁放置了一块大大的标牌:“本店本着顾客是上帝的宗旨,热忱为广大客户服务。昨天因工作人员疏忽,在一架名牌钢琴上标价时少加了一个零。一位女士看中了这架钢琴要买下来,我们明知有错, 却仍然照少一个零的标价售出。上帝们,在这里,您或许也能买到像那位女士买到的商品!”佳作之三:总经理虽然答应把那昂贵的钢琴卖给那位顾客,但还附加了一个条件:请她写篇文章。 第二天, 当地最最有名的一家报纸登出了一篇顾客写给报社的信。文章内容如下: “我是一名来自加里佛尼亚州的游客,初到此地, 路过你们这儿的一家商店, 由于店主的疏忽,将一架价值数千元的名牌钢琴标价少了一个零。但店主待人诚恳,守信用,还是按原标价卖给了我,在此,我对他表示万分感谢。”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 “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托尔斯泰希望同学们努力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走出一条只属于自己的路!【教学反思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3、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3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教学过程:2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课文前段时间, 报纸登载这样一则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 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丁肇中先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二、作者简介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1)生字。肇(zh o) 埋没 (m ) 彷徨 (p ng hu ng) (2)理解词义。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穷尽。致知:致,推及;知,认识。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清谈: 本指魏晋间一些寸;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减,思想纯正,不欺骗自己。正心:即心要端正。齐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2、速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关键句等,并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本文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标题)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 段) :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二部分( 25 段) :举例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第三部分( 612 段) :理例结合,证明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精神。第四部分(第13 段) :强调我们要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研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1、精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1)大学 里“格物致知” 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3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4)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前后座四人一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选一名代表作总结发言。全班交流。明确:(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 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2)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作者提倡真正的 “格物致知” 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看他是否有对事物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积极的、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的精神、“勇于实践” “大胆创新”的精神。不具备这些就不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聚焦论证方法,重点学习“摆事实”“道理”相结合的说理方法。提问: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学生讨论,明确: (略)二、延伸拓展,开阔视野;联系实际,体验反思1、提问:“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证明吗? 明确: (略)历史与现实证明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验,2、讨论:你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大家讲一讲。例如:生 1:下雪了,我伸出双手,接过翩翩飞来的小雪花,在手指温柔的一握中,小雪花不见了,只见手心里泪珠点点,于是我知道雪融化后是水。生 2: 我怀着好奇心, 想知道钟表的工作原理,怎么办呢?我大胆卸下了钟表的零部件,按照图纸提示小心翼翼地安装好,结果表走得不准了,但我明白了钟表的工作原理,张翁失表,焉知非福?教师总结: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贯穿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是看我们每个人头脑中究竟有无这种意识、观念。只有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生活才是多彩的,思维才是开阔的。江泽民主席曾说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在于创新。我们只要立足于实际,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三、质疑问难,互动交流1、每人提交一个问题,前后座四人一组共同讨论解决,教师巡视各组,参与同学讨论。2、每组将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交付教师,教师汇总归纳为15 个探究主题,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解决,如有问题,可留待学生课余检索资料完成。示例: (1)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差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3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2)“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就在儒家思想中被埋没了。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儒家思想?(3)东西方学生素质能力比较。(4)请用事例来证明研究人文科学也要重视实验精神。四、课堂小结本文思路清晰,说理充分,极雄辩地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学习它,不只增长了知识, 而且大大开启了我们的思想之门。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合格人才。五、布置作业以怎样才能避免高分低能为题,写一篇500 字左右的读后感。板书设计:应致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1)有知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25)格精物神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精神。(612)(论点)强调我们要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13)【教学反思 】15、短文两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3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教学目标、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设想作为自读课, 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习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整体上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比较两篇短文的语言特点;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在自读中质疑、提问、主动探究; 强调学生在比较阅读和拓展学习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创新能力。课前准备、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网络、图书馆、家庭藏书)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名言,两篇短文作者的有关情况。都是针对学生搜集的情况进行指导或补充。、学生将整理后的资料在小组间展示、交流,并进一步补充。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关于驳论文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 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 批驳对方的论点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驳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荒谬的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荒谬与真理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不成立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问题, 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点与论据之间列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不能证明论战,其论点不能由论据推出。二、简介作者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 作家, 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 后又学习法律,1618 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 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 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三、朗读课文,探讨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第一层: (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第二层: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第三层: (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四、探究课文内涵、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明确: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3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 “全凭观察得之”、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明确: 人要扬长避短, 不断进步, 就要读书明理, 明智,不断完善自己, 努力趋于完美。生动深刻,通俗易懂。、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另举一例。明确:对比论证,正反全面,对比有力。、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明确: 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明确: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快速阅读不求甚解,并思考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自读,掌握本文的论证思路、方法,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1)“不求甚解”是何意?作者是如何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的?(2)请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为什么不少人批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二、学生讨论,明确(1)“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只求懂得大意,不求深入理解。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2)本文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3)引证法。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例证法。以普列汉普诺夫为例,从反面证明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而须理解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板书)提示:按三段论的模式树立靶子分析陶渊明读书态度,指明“不求甚解”含义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3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表明态度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强调书必须反复读三、探讨比较、两篇文章在语言上的不同特点:谈读书语言风格平易流畅,灵活地穿插比喻、排比、类比的修辞手法,充分随意的特点。不求甚解语言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简约,生动形象。、谈谈自己在学习两篇短文前后的不同感受。四、拓展训练: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见风使舵”新解“班门弄斧”辩“滥竿充数”辩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竿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五、结束语短文两篇都是作者心智的结晶,读谈读书如同沐浴在智慧的阳光下;读不求甚解如同聆听长者的谆谆教诲。是他们,引领我们在智慧的天地中穿行;是他们,滋润我们求知的心田。同学们,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你们多读书,读好书,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感情,提高我们的品味。【教学反思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3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和本文结构严谨、语言犀利的艺术特色。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文意,弄清文章的脉络,使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教学重点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增强感知、感悟。2、品读法,读重点语句,品味其思想内涵和写法。3、讨论式,在讨论中互相启发。4、探究式,在讨论的基础上,对某个或几个问题变换角度思考拓展思维。教学仪器: 电子白板教学课时: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新世纪,加人WTO 、国足出线、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等(投影展示与此相关的照片) ,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然而,70 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 ?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板书课题 ),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新的启发,学到怎样的做人、作文的方法。二、整体感知听课文录音,明确文章要驳斥的敌论点是什么。三、研读赏析1、齐读课文1、2 段,找出“敌论点”和论据,哪些词最富讽刺意味? 投影展示 1: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行。A、 “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选自30 年代的御用报纸B、 “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联公理自判决”选自蒋介石在“九一八”事件发生后的演讲C、 “民族之自尊心与自信心,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选自大公报1934 年 8 月 24 日的社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3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D、1934 年 ,由反动政客戴季陶和军阀段祺瑞发起,一些国民党官僚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时轮金刚法会,请班禅大师求佛保佑。明确:敌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论据:a、信地信物b、信国联c、求神拜佛老师举一个类似的推理例子:“我们班小明上课爱开小差,小东上课爱开小差,小梅也爱开小差,所以我们班所有同学上课都爱开小差,你同意这一结论吗?”(以偏概全)“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 “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 沉迷于其中的滋味因而也不愿自拔。这三个词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意味。2、抽学生朗读35 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反驳敌论点的。学生讨论回答后:直接反驳:信地信物信国联没有“他信力”(仿词)求神拜佛发展着“自欺力”3、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明确: 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 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 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4、第 1 段和第 4 段都有一段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些文字,这说明什么 ? 明确: “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一针见血地指出 “求神拜佛” 的危害性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从加点文字也可以看到鲁迅的境况, 但鲁迅却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众奔走呼号,其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5、默读第69 段后,讨论探究:(1)“埋头苦干的人” 、 “拼命硬干的人” 、 “为民请命的人” 、 “舍身求法的人”各指什么样的人?你能说出几个吗?学生分组讨论后明确:A、 “埋头苦干的人” :为了国家利益,执著于某一事业不畏艰险,奋斗不息的人。如:毕升、徐霞客、司马迁、华罗庚、杨利伟、抗震救灾英雄等。B、 “拼命硬干的人” : 指反对国内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者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如:陈涉、李自成、洪秀全、岳飞、文天祥等。C、 “为民请命的人” :指为人民疾苦而呼告的人。如:杜甫、白居易、柳宗元、包拯、梁启超、鲁迅等。D、 “舍身求法的人” :指历尽艰险,探求真理的人。如:玄奘、鉴真、如商鞅、谭嗣同、李大钊等。间接反驳: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论据:从古到今“中国的脊梁”(2)“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 明确: “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 。 鲁迅反复赞扬“中国的脊梁”,可以鼓舞斗志,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力。(3)这一类没有失掉自信心的人现状如何?明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3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l)从人数上看:何尝少呢?(2)从特征上看: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3)从处境上看: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4)第 9 段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找出来体会其意思。学生讨论后明确:“脂粉”:比喻统治阶级的欺骗性宣传;“筋骨和脊梁” :比喻气节、操守、人格、品质;“状元宰相”:比喻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比喻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四、找出课文中含“中国人”的句子,小组讨论后分别回答其“中国人”的含义1、同学讨论后明确:A、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所有中国人)B、假使这也算是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 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C、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所有中国人)D、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大部分爱国的人民)E、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F、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所有中国人)2、同学齐读这些句子,加深理解。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驳论文的写作方法,写驳论文要善于寻找批驳的“突破口” ,就是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抓住了它,就能击中要害。理解了鲁迅关于“中国人自信力”的阐述, “中国的脊梁”在当时的社会曾大大鼓舞国人的士气,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鲁迅杂文的语言技巧和讽刺手法的运用也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六、布置作业请你来驳: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七、板书设计中 自夸“地大物博”国敌论据 只希望国联人 味求神拜佛以偏概全失敌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掉直接反驳:失掉“他信力”自发展着“自欺力”信间接反驳: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力论据:从古到今“中国的脊梁”了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吗【教学反思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3 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